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2016-03-16 19:11:35高正亮彭一刚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高正亮 彭一刚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高正亮彭一刚

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一方面需要把好入口关,从建立健全制度、严格发展程序等方面入手,夯实党员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保证学生党员质量;另一方面要把好出口关,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后续管理机制,加强对党员预备期的管理和培养,保证党员入党后的培养质量和学生党员先进素质的保持。

大学生党员;党员发展;保障体系

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重视在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发展优秀青年党员,是壮大党员队伍,提升党员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党员年龄和素质结构的重要举措,是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1]要做好高校党员的发展成长工作,关键是要构建党员发展的保障机制。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个环节:

一、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

1.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严格遵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发展党员,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制度,为党员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证。高校党委组织部门,应根据高校党务工作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台全面的工作规范、细则等,如《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实施细则》《党员发展综合考核制度》《发展公示制度》等。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逐步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入党联系人制度”“党校培训制度”“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在党员发展操作中,应遵照发展工作程序,严格把关发展党员的流程和具体细节,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和流程的具体要求。

2.科学合理设置好学生党支部

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元,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承担着发展学生党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设置学生党支部,采用如“支部设置在专业”“支部设置在学生宿舍”“支部设置在学生社团”等方式。发挥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管理功能,使其成为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依托、阵地保证。

3.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工作队伍

高校党建工作要着力建立一支专业为主、专兼结合、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综合能力过硬的党员工作队伍。积极选优配强,从全校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较强的优秀党员教师和政工人员做专职党务工作,形成一支素质高、作风好的工作队伍,为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4.做到“三个早”,及早做好积极分子的发现和教育

“三个早”为:动员学生早提交入党申请;早选拔优秀团员进行重点考察培养;早推荐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通过提前介入、动员,使学生及早地接受党的知识启蒙和教育。同时,把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选派优秀学生党员到新同学中去等方法,用学生联系学生,及早开展发现和动员工作,尽早做好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5.严守指标,严格材料

逐一研究党员发展过程中的提出入党申请、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等10余个过程,分析问题,确定各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程考核和逐点淘汰,严把质量关。党支部要做到发展入党的所有材料如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优秀团员培养考察推荐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等全部齐备、缺一不可。要对照标准,不降低要求,要做到几个“不发展”,即未列入发展计划的绝不发展;考察期不满一年的绝不发展;考试成绩有不及格的不发展;接受过处分且未到期解除的绝不发展,不按时参加党课学习的绝不发展;发展材料有缺项的绝不发展等。通过这些工作,真正把政治坚定、思想觉悟高、忠诚党的事业的优秀大学生吸纳进来。[2]

6.建立学校、学院(系)、班级三级教育培养网络

三级党校由基层党支部开展深入的教育、实践活动。二级党校由院(系)党总支进行党的知识培训和教育。一级党校由校党委组织部对全校所有重点发展对象进行理论培训。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的教育引导,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性、基础性工作,要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形成良好的培训工作机制。

二、建立系统科学的党员后续管理教育机制

1.建立党员常态化学习机制

党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党员队伍的质量,影响着模范作用的发挥。高校要建立健全培训体系,进行班级、学院、学校等分级培训。通过自主学习、集中学习,及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平台等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学习。采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理论学习模式,加强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预备党员对党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加强和提升党性修养,使其自觉遵守党章党规。

2.重视实践锻炼

通过对党员分配任务、提出要求、压压担子,让学生党员经受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的锻炼和磨练,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查找自身问题,克服弱点,提高能力,提升

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能力。同时,给预备党员分配适当的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使他们尽早实践体验党内生活,接受党内生活的锻炼和教育,在工作锻炼中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及全新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3.建立常态化的监督考察机制

通过将党员的标准和学校、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相结合,制定出大学生党员的条件、标准和行为规范,同时制定相应的监督、评比、奖励措施并进行公示,定期在学生、群众中开展学习工作表现、服务表现、满意度等测评,通过外部的、群众的监督和压力,切实督促学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提升服务意识,并将其逐渐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4.加强预备期的考察

在预备党员转正之前,必须对其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工作表现等进行全面考察,综合评估,不能使预备期考察和转正工作成为走程序、走过场。要全面了解其政治品质,对党的事业是否忠诚,了解其带头模范作用是否发挥,了解其是否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了解其是否积极要求进步,克服自身弱点等。入党介绍人继续履行培养联系人的责任,及时了解预备党员各方面的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教育。

5.重视“网上党校”建设

发挥网络的便捷快速功能,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的学习平台。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介形式,加强学生党建活动载体和阵地建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开展理想和信念教育,坚定党员信仰信念。

6.发挥学生宿舍的教育阵地功能

当前,学生宿舍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教育功能日渐凸显,应更加得到重视。为适应这种变化,需要把党的基层建设进行拓展和延伸,发挥学生公寓的活动教育功能。要在公寓建立学生党员之家,为积极分子和党员提供活动和交流学习的场所。要建立学生党员公寓党组织体系和活动基地,探索学生党员基层体系的新模式,拓展和形成新的活动载体。

总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保障此项工程质量,核心在“培养教育”。只有构建了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扎实做好做细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为完成党的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1]王永明.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09-210.

[2]陈英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74-76.

[3]王光坊.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6.029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14SJD 571)】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憨娃入党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46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26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