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6-03-16 19:08金崇碧
文教资料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产力资本主义现代化

金崇碧

(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金崇碧

(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世界历史将东西方连为一体。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必须紧握发展机遇,选择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道路,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

马克思世界历史 东方社会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世界历史将东西方连为一体。在世界历史遵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规律运动的同时,马克思指出,东方落后的民族国家可以通过文化自抉,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跨越卡夫丁峡谷,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自身的现代化,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种种灾难性的波折。他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针对俄国的发展,表达了他这种强烈的愿望:他不愿看到俄国继续走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即资本主义道路。因为这样俄国将失去历史给予它最好的发展机会,一旦俄国沿着1861年的开始的资本主义道路行进,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所产生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犹如黑洞的旋涡,将把俄国卷入无情的规律之中,这些灾难性的波折,俄国不可避免地都会经历。今天,中国如何紧握发展机遇,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要坚守的任务。

一、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中国是在“两声炮响”中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声炮响是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轰开了闭关锁国近两百年的中国,无情地撞开了中国这个古老、神秘的文明大国的大门。从此,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体系,中国的命运与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二声炮响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奏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翻身解放的序曲。这“两声炮响”正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结果,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论证和实现。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西方列强争先恐后的扑向中国,试图把中国变为他们的世界工厂,中国从此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不仅如此,西方资本主义还试图改变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形态,从思想上根本地把中国变成他们的附属国、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入侵,它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生产及其生产关系冲击、瓦解着中国这个古老的农业文明大国的生产方式,它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动荡,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迫使中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主动思考自身的出路,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并试图通过变革来解决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选择问题。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清明新政、预备立宪;从魏源、林则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李鸿章、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阶层试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甚至是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以资本主义方式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使得他们的资本主义道路的选择最终只是虚伪的口号和无意义的挣扎,西方资本主义无法与中国封建传统及统治阶级融为一体,宣告中国自上而下的变革彻底地失败,也首次以鲜明的事实证明资本主义这一“新鲜血液”不适合中国巨人身体。

继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变革失败之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纷纷组成各种团体、政党,探寻中国摆脱封建制度、殖民统治的现代化之路。其中以伟大的民主革命者——孙中山为核心的中国同盟会,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政治纲领,就是希望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到1911年武昌起义,即著名的辛亥革命,他们浴血奋战,期盼用青春、鲜血和生命彻底改变中国的腐朽不堪的面貌,以资本主义的方式拯救中国。然而,随着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的复辟闹剧,再次以更为深重和惨烈的事实证明,中国的文化自抉指向资本主义始终不能成功,中国内部历史环境不能生长出资本主义,同样,中国所处的外部的历史环境也使中国无法走向资本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强行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加上33年的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然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刚学会走路,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陆续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的西方列强更极力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中国,与中国官僚阶级联合起来,打击和压制其民族经济的发展,以确保资本得以顺利的无限扩张、无限增值及对落后国家的无限制的掠夺。所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正在蹒跚走路之时,它茁壮成长的道路就已经被封堵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面对巨大的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制度的钳制,最终无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摆脱苦难、翻身解放的强大力量,中国继续处在贫穷落后的状态,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

既然中国无法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解决资本主义问题,那么社会主义的方式呢?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之所以伟大,就是它所具有的超越时空的方法论意义,中国所处的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选择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的道路,历史再次印证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现实意义。19世纪初到中叶,中国所处的历史环境特点,突出有三个方面:一是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它让中国看到了摆脱三座大山、走出苦难的希望,马克思主义也因此而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其实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就已经传播到中国,但未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视,当时中国许多知识分子更倾向学习西方的理论。然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震撼整个人类世界,也一下子把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目光集中到马克思主义,并且在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探寻中国发展之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了观察国家命运的有力的科学的理论。以社会主义方式解决中国的资本主义问题,这一思想开始破壳而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正确指导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得以保持正确的革命方向,最终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走出黑暗,摆脱苦难,翻身解放,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二是1914年至1918年和1939年至1945年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它在一定的程度牵制了西方列强对东方社会的侵略和掠夺,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的力量被分解,绝对优势迅速坍塌,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西方主要的帝国主义已无力牢牢控制东方社会,东方社会获得自我选择发展道路的最好机遇,人类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三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西方列强原来控制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通过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纷纷摆脱了帝国主义统治,宣布独立,其中有五十多个国家宣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尽管他们的“社会主义”五花八门,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宗教性、改良性、空想性等,但他们积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推进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奋力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维护民族国家的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使亚非拉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蓬勃兴起的景象。

正是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实现了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中国开启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对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邓小平曾精辟地概述道:“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①从邓小平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再次证明了,身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东方社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并不一定遵循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并不是东方社会的唯一选择,东方社会的社会形态更替不是通过生产方式的更迭实现,而是通过文化选择和更新达到目标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东方民族国家的撞击与中国人民文化自抉的结果,是世界历史发展多元性的具体体现,同样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环境与前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环境有许多相像的地方,如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西方的无产阶级斗争趋于缓和、世界历史发展依然遵循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等,同样的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前苏联抓住却没有抓稳,面对前苏联的经验教训,中国在抓住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后,如何牢牢抓稳机遇,进一步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历史任务。因为中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中国要在资本主义规律支配下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才能避免重蹈前苏联覆辙,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灾难性波折。

1.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环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不可否认的是,今天世界历史依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规律支配的世界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虽然依旧未变,但世界历史的发展却将它的矛盾扩大到整个世界的范围,东方社会成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冲突的缓冲区,西方国家的阶级斗争冲突不再像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那样尖锐化。相反,由于资产阶级采取了种种解决劳资矛盾关系的方法,如提高福利、延长工人休息时间、工人和雇员有权诉诸自己的权益、让工人和雇员持有一部分公司的股份、分享利润等,同时科学技术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尚未走到无法解决自身内在矛盾的境地。这样就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已经得到解决,让人产生幻想,好像落后的东方民族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更有利于自身现代化的发展。另外,西方资本主义从来没有停止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文化消费等各方面对落后的东方民族国家的渗透,使一些落后国家中的人民产生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的思想。

中国置身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资本主义经济、军事强大的优势,文化思想有力的渗透,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充满的威胁和危机,这一切中国是不可能避免的。中国的历史及苏联解体的教训都无时无刻不提醒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正确道路,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要做的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前提,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现代化建设无从谈起,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②马克思在分析印度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就指出奢侈之风使得印度在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后,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后退,东方社会如果像印度那样,接受的是西方资本主义消极的东西,就会损害本民族国家的发展,只有汲取西方资本主义中先进的、积极的因素,才能利用这些先进、积极的因素加速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脚步。150多年前的印度的教训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中国的发展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本主义消极的因素就将如洪水猛兽般势不可挡的涤荡中国,这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人民的发展是灾难性的。世界历史给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机遇,但是中国只有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根本性的、纲领性的原则,才能抓住促进自身发展的机遇。

2.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的力量。马克思指出了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互为因果,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是资产阶级所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的结果,封建社会的雇农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人类历史是不可能发展为世界历史的。

中国之所以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世界历史的结果,世界历史加速了中国发展进程的脚步,如果没有世界历史,中国继续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那么,中国应该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成果。机器大生产、各种先进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由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世界交往不断地深入发展,整个世界被拉入现代化经济发展轨道上来,现代化已经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随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推进,任何民族国家或迟或早会被现代化大潮所席卷,走上现代化道路。现代化是指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的基础上,以工业化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农耕生产,以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全面开放和普遍的世界交往取代闭关自守与封闭隔绝。现代化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根本是经济的现代化。

中国是在最初被迫纳入世界历史体系,最终转变为主动地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世界普遍的交往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中国自身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却是比较低下的,我国现阶段的根本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这表明中国具有先进的社会基本制度,但却没有相应发达的、丰富的物质基础。中国的社会制度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但生产力水平却不可能跨越,生产的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是无法跨越的。中国先进的社会制度即中国的生产关系为中国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但并不是说中国具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具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就必然地拥有发达的生产力。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只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设,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的根本性,这既违背了世界历史发展以生产力发展为首先条件的要求,又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不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要求。事实上,忽略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应该利用其政治统治,逐步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所有资本,将全部生产用具集中到国家手里,即作为统治阶级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手里,然后尽可能快速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就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趋势说,资本主义的消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结果,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具备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的条件,世界历史由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为整个人类的世界历史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实现条件的;就中国自身来看,正如邓小平所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③由此可见,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所在。

因此,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扩大世界交往,逐渐从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转变为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发展经济既是中国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要求,又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如何大力发展经济、迅速地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实践与世界历史发展统一起来,提出和制定了既适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规划和方案,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的来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发科学技术大发展,这三个方面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2-6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猜你喜欢
生产力资本主义现代化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边疆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