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3-16 19:08姚素慧
文教资料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校园文化院校

姚素慧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高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姚素慧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当今,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存在功利化、学生认同感低、缺乏批判性等问题,在认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议。

高等师范院校 校园文化 问题与对策

康德曾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1]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教育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越来越关注,期望也越来越高。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育教师的教育机构,肩负着教师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高等师范院校办好、办精,使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师资人才是社会诸多方面积极关注并寄予厚望的。校园文化在这个问题解决中所起的作用是长效性的,同时也具有隐蔽性。在当今日益“变化”的高等师范教育中,教师队伍不断变化,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变化,校园校舍更是不断翻新建设,但是校园文化却在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优良的校园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却历久弥新。高等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也是一所学校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唤起青年一代的心灵,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的热情,能够引导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师范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花大力气建设。

一、当今高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功利化现象趋向严重。

功利化,使得大学生以强烈的终极利益为欲望追逐的动力,完全忽视学习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目的,无视学习过程的愉悦享受,仅为求得找一个好工作这一结果。其具体表现在于:只参加校方认定、有“加分”的社团组织;只读名列“素质教育读书目录”的书;只选于求职有利、易于通过的人文选修课,等等。目前,大学校园里,考证过级热,不是偶然现象。有的大学甚至出现了一群“逃课族”,对那些以后在找工作时没有明显作用的公共课、基础课持否定态度,逃课学英语、学计算机、学用人单位需要的各种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据调查发现,某些大学生用1/3的时间和精力对付专业课,用2/3的时间和精力努力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2]。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看着刻苦、勤奋和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试能力却存在不容回避的不足。

2.网络文化盛行,部分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感偏低。

当今社会,网络文化的盛行不仅是多元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且网络成为其他类型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在现在的高等师范院校校园里,网络文化,甚至成为一种校园文化背景[4]。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大多在小学甚至更早就触网络,并深受其影响。事实上,网络文化的盛行是21世纪的时代特点,一方面丰富了师范院校学生的学习、娱乐生活,为塑造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学现代化的快捷,适应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一些不良文化的传播则会对一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一些非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这些学生对于师范校园倡导(甚至社会倡导的)的主流文化认同感较低,从而对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塑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3.建设的主体参与性有待加强。

目前,仍有人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仅仅看成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在认识内容上,只注重物质建设而忽视校园文化中精神层面的建设,不重视和开发深层次的文化品位和理念。还有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不够。

首先,高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应该是广大的师生群体,他们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但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够,尤其是上世纪末,在高等教育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的过程中,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普遍偏低,反映出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较低。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突出,自觉性与自控能力不够,影响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高等师范院校文化建设的主体,还包括广大的教师员工。教师在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进行知识传播,而且能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班风、学风建设,发挥巨大的导向作用。但是在高等师范院校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中,往往仅局限于少数领导、学工部门的参与,而广大教师的参与度远远不够。

4.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生缺乏批判性。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师道尊严,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这在我国当今的教育教学中依然如故: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和优势话语权,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强加给学生。就这样,在对教师的敬畏和对权威的崇拜中一些学生渐渐放弃质疑的权利,只把理解与掌握当成学习的全部使命。这使得高等师范院校的一些大学生对老师、对家长、对专家盲从、盲信,不敢、不会、不习惯通过反思和质疑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从而缺乏独创性和批判精神。

师范院校一些学生缺乏批判精神的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我国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缺少反思识、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正确分析和判断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现象,对各种重大社会事件无主见、无观点,容易易受他人的影响,人云亦云。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秉持一种不正确的批判态度,即不加分析地批评一切、否定一切,对社会主流意识均抱反感的态度,甚至动辄用一种颠覆性的批判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表现为全盘否定[5]。这和我们提倡的创造型校园文化是背道而驰的。

二、加强高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突破课本,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教材无论怎样修订再版,相对于迅速发展的社会都是“陈旧”的,这是当前高校学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现实[6]。要想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使自己的知识储备随着社会发展的节奏不断更新,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理解、丰富并完善理论的内容。而且,学生之所以缺乏批判精神,一个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接触实践,无法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也就无法发现理论的缺陷,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多为学生提供见实习和接触社会的机会,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2.加强校园管理文化建设,创造和谐民主的管理机制。

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也是师生能够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高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正常有序发展离不开一套完善合理的管理文化体系,制定出的规章制度要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公正、公平、公开,使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也要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工作透明,构建和谐民主的管理机制,保障校园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7]。在和谐民主的管理机制下,塑造个性文化、创设包容文化、培育竞争氛围。

3.发挥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在校大学生,非常喜欢网络文化,甚至有些依赖,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背景。我们可以顺应、并利用之,充分利用并发挥新媒体,使其在校园里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所谓新媒体,就是“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媒体,是一种“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8]。例如飞信、微信、博客、网络电视、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等。这些新媒体不仅在大学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重新塑造了作为大学校园主体的大学生的思想想模式和行为方式。但毋庸置疑,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迅速发展给高等师范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带来威胁和挑战。如果把握好新媒体这一良好契机,并善加利用的话,我们可以减少它带来的威胁和挑战,让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9]。

4.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时代在创新,校园文化也要创新,要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有进行创新实践的土壤,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校园文化。为此,教师要以学术创新为表率,影响感染学生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内容新颖的思维创新和观念创新活动。要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创新行动,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意设计,在校园内形成勤思考、善动手、鼓励大胆创新探索的治学风气和文化氛围。例如,毕业设计的创意竞赛活动,激励师生员工开展发散思维的各类科学实验和文体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创新行为,发现创新型人才,逐步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

改变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考试考核是评判学生在校期间学业水平和令业素质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办法,在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是如此。必须把是否具有创新内容及创新程度对校园文化的作用影响细化为具体考核标准[10],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才能真正调动师范院校师生员工文化创新的积极性,提升高等师范院校的优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1]任钟印.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04.

[2]修胜涛.大学教育功利化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2):121-122.

[3]熊小平,张蝉.多元文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J].鄂州大学学报,2013(11):51、52、64.

[4]崔博,王钮莹.网络文化: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背景[J].科教文汇,2009(8):57-58.

[5]刘忠良.当代大学生批判精神培养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8):54-58.

[6]孙海涛.创新型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66-68.

[7]论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及新时期如何开展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8]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05):127-131.

[9]周博,刘衡宇.新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未来与发展,2013(11):56-58,52.

[10]王向南.转型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维度[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0-32.

本文系河南省2014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高等师范院校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编号:1424004108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校园文化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影像中的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与职前教师培养探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