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东 曲招桦 娄自强
(青岛工学院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青岛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张华东 曲招桦 娄自强
(青岛工学院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无形支撑,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育人效果是任何显性课程都无法比拟的。青岛工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高校,从办学理念、办学规划、办学特色和持续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不仅对学校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对同类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青岛工学院 校园文化 可持续发展
办学理念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是长期学习、思考、实践的结果,是经验和感悟的结晶,对学校的师生具有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作用,同时它又贯穿于学校各项具体工作之中。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以社会效益为首,追求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要求我们在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创个性教育文化品牌,追求个性教育文化精神,凸显与众不同的文化个性特色。因此,要避免简单照搬、模仿、攀比国立重点大学的办学理念而出现了目标错位、模式单一、人才雷同、特色缺失等弊端。与自身文化相整合,逐步形成适用于青岛工学院的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力求建设“学生喜欢、教师热爱、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国际化优质民办高校,推进特色教育,丰富学校发展的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校办成“教育的生态园、管理的科技园、人才的质量园”,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的、是制度的、也是物质的。校园文化以观念形态存在于高校办学定位、校训、校风之中,以制度形态存在于高校各种显性的规章制度之中,更以物质形态存在于建筑、设施、景观等之中。青岛工学院前身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是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中国海洋大学申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独立学院。2011年,转设为青岛工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在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定位为教学型学院,主要功能(职能)是培养复合型及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为部分毕业生向学术型、研究型发展打好基础。学校传承中国海洋大学的优良校风、学风,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倡导学院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服务性,通过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办学效益。学校设有网站和视频广播网,教室全部配齐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类教学设备设施基本完善,与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报纸等,引进了中国知网等国内知名数据库。校园网络覆盖全校,拥有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学校拥有含羽毛球、乒乓球、健身等场地的体育馆,另有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的体育运动场所,标准学生公寓,多个学生餐厅等。青岛工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确保做到认真规划,统筹协调,确保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和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价值的基本体现,彰显学校的特色。建设好校园文化,才能打造出学校的品牌。健康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岛工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学校管理文化;因地制宜,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学校课程文化;发展学生个性,建设学校特色文化。经多年努力,已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为培养人才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理念、观念、思想和精神是特色文化体系的先导
文化隐性内容的理念、价值观念、思想和精神,是特色文化体系的先导和旗帜,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相互制约,具有支配和指导的作用,是学校形象的体现,渗透在学校工作思路、师德、师能、领导工作作风、教风、学风、班风、校风、学校质量观等方面。青岛工学院根据自身形势、环境、时间、师资等情况,先后制定了适合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并突出了一个主题: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及工作制度改革等。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做到校园内、教室里,处处可见育人文化。强化管理规范,出台相关制度,保证以德治教,依法治校,要求教师学生规范日常行为,改变旧观念,适应改革形势。从学校整体工作考虑,以大局为重,反对本位主义。以教科研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用逐步提高的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信誉。
(二)育人是特色文化体系的重心
文化体系形成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占校园人的大多数,喜欢活起来、动起来的课堂模式,喜欢获取各种知识和才能的同时充满强烈动感的校园文化体系。这种课程重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要求教师给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给予学生探讨、参与的机会,从而使他们思维更活跃,大脑更聪明,所以,校园文化体系不能只重视静止的形态,同时也应关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青岛工学院本着“胸怀天下,造福人类”的校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动态培养学生。对表现欲望强、表现机会多的学生,既要鼓励又要提示,引导他们同时学会倾听和分享,避免活跃成为浮躁,并尽量创造机会,利用各种载体和渠道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三)领导班子是特色文化体系的经营者
新课程改革实验表明,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导班子不仅是团结向上而富有朝气的集体,更是学校文化的设计者和经营者。青岛工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求领导者不仅能管理,还能用文化经营学校,有意识地培养校园文化因素。校园文化体系是在学校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分不开。学校领导作为学校“文化人”的一员,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是校园文化的设计者和经营者。
不断开拓创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是提高高校之间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青岛工学院按照“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立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采取“制度激励引导,专项资金支持”等举措,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资助基金”课题、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等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制度激励,完善引导机制,用学分奖励方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社会实践、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等创新活动;划拨专项经费,确保扶持到位,设立“大学生创新资助基金”课题,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与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自设立“大学生创新资助基金”课题以来,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有了显著提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青岛工学院提出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所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核心,逐步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形成开拓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青年学生在创新的道路上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校园文化反映学校的综合实力,物质文化是血肉,活动文化是骨骼,制度文化是经络,精神文化是大脑,强抓校园文化建设,让整个“校园人”从内而外地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拓展了教育的内涵;作为一种教育激情让学生一步步走好自己想走的人生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形成“让毕业生留恋、让在校生满意、让潜在学生向往”的文化氛围,从根本上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
[1]董塔健.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可持续发展[J].西南大学学报,2011,(01):15-18.
[2]张世峰.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刍议[M].重庆:重庆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3]金建生.当代学校文化的建构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07,(02):22-30.
[4]裴静.新形势下高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01):8-13.
[5]浣坚,陈岳堂.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与治理对策探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09.
[6]赵榴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N].河南日报,2003-07-13(1).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J13WC61;“青岛工学院2015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青岛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探讨”(2015CX01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娄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