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创新与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发展走向

2016-03-16 19:06卢少求程增俊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创新

卢少求,程增俊

(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创新与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发展走向

卢少求,程增俊

(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要:十六大以来,党面临各种执政考验和风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党的先进性建设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先进文化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执政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新的发展路向。

关键词:文化创新;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文化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分析了世情、国情和党情,全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先进文化,以及如何建设等重大理论和战略布局上,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对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大大促进了党的执政文化建设。

一、新时期党执政面临的时代境遇与风险挑战,凸显了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愈加严峻,党在执政中肩负的任务和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正如胡锦涛在庆祝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长期执政面临的“四个考验和危险”,特别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这充分体现了党对执政考验与危险的科学把握和清醒认识,也体现了一种执政文化建设上的高度自觉。如果党没有这种直面考验和风险的勇气、担当与自信,党的先进性和执政之基就会受到严重削弱。

在执政考验上,党全面执政66年、领导改革开放37年,长期执政容易在党内形成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1](P272-273)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热衷于小团体、小圈子,甚至形成了一些既得的利益集团。这些人不认真学习理论,作风飘浮、工作不实,贪图享受、奢侈浪费,追求低级趣味,热衷于个人享乐,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等等[2](P727-728)。这些不良的文化现象都是与党的宗旨、性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格格不入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危及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地位,削弱党的执政效能。

在改革开放的考验上,胡锦涛曾尖锐地批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有些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泛起和危害,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甚至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错误地理解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全盘西化或资产阶级化。邓小平指出:“现在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我们不能拿空话而是要拿事实来解除他们的这个忧虑,并且回答那些希望我们变成资本主义的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3](P111)并且批评“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做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3](P297)。这些论述表明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文化建设成果,抵御其腐朽文化的渗透和消极影响,如何防范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权力寻租以及衍生的腐败现象等。这些问题都事关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也事关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市场经济考验上,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其实,这些重要论述是有针对性的,有些党员、干部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将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大搞钱权交易。“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P142)。党内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部分党员干部执政价值观的易位、“一家两制”的存在、过度的“亲资本”以及“为人民服务”被异化、移植到“为市场主体服务”等引发的,加之市场经济环境的诸多负面影响,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腐败问题及相应的亚文化生态。

在外部环境考验上,如何全面分析和妥善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如何抵制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邓小平有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论述,他指出:“对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我们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呢?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经济方面我们采取两手政策,既要开放,又不能盲目地无计划无选择地引进,更不能不对资本主义的腐蚀性影响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为什么在文化范围的交流,反倒可以让资本主义文化中对我们有害的东西畅行无阻呢?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西方如今仍然有不少正直进步的学者、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各种严肃的有价值的著作和创作,他们的作品我们当然要着重介绍。但是,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对于西方学术文化的介绍如此混乱,以至连一些在西方国家也认为低级庸俗或有害的书籍、电影、音乐、舞蹈以及录像、录音,这几年也输入不少。这种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3](P43-44)虽然这些问题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但是时至今日这些现象和问题仍然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文化鉴别力,不被任何社会思潮所惑,使党的执政文化始终处于“高势位”建设,进而引领党内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亚文化社会思潮。

在执政心理上,党内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各种严峻的考验和风险面前,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执政心理上的不适。胡锦涛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5](P438)经过94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部分党员干部的执政心理发生了嬗变。早在建国前毛泽东就曾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6](P178)。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再次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7](P1438)也就是说,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全新的执政环境和任务可能会引发“本领恐慌”,有些人甚至被糖衣炮弹击中,出现了意志衰退、生活腐化等现象。回顾毛泽东当年的谆谆告诫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于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有的人信念动摇,消极堕落,出现了悲观心理;有的人宗旨意识淡薄、奢靡享乐,出现了纵欲心理;有的人能力不足,急功近利,出现了焦躁心理;有的人价值观扭曲、贪污腐化,出现了畸形心理,等等。如何有效地应对各种执政危机和挑战,提振全党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心理素质以及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些都需要在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合力助推党的执政文化“高势位”建设

胡锦涛指出:“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5](P804)。“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8](P505)“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5](P560)。从本质上讲,党的先进性建设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一致的,先进文化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并在全党分期分批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出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些建设先后全面部署,协同推进,紧密相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进一步增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拓展了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内容,提升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表明党对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和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党的执政意识的新觉醒。

2005年1月,胡锦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1](P610)并且强调指出,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是某个专项建设,而是要通过党的各方面建设综合体现出来。党的先进性建设首先必须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其次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各级党组织始终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再次必须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尤其是执政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秉持执政宗旨,高擎执政文化旗帜,引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保持党自身在文化上的先进性,这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5](P558)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注重通过执政文化建设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011年10月,胡锦涛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才能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5](P587)这一表述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党的执政文化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的执政文化社会化的集中表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不断加强党领导下的职业治国者队伍建设,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发展。

党全面执政后,开启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党发挥执政文化的引领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果没有党的执政文化引领,就不可能创新执政理论体系、完善各项执政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重在“建设”上,落在党的先进性上。党的执政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靠“建设”才能体现和发展。历史和现实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同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相连的先进阶级政党,尽管具有其他政党所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但是“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一劳永逸的。”[1](P560)这种先进性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永恒拥有的,必须经由党的领导集体不断的理论创新,通过学习、实践和教育,不断加深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形成和发展的。这种“建设”体现在执政文化上,就是保持党的执政文化的先进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队伍,形成改革创新、清正廉洁、富有活力的各级党组织,才能够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为先进的执政文化,尤其是执政队伍的文化综合素养及其行为表现,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均有直接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胡锦涛指出:党内还存在一些与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文化现象。在思想文化上,“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有的甚至存在‘信仰危机’”[1](P560)。在执政意识上,“有些党员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极少数党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有的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1](P560)。在组织文化上,一些党员不讲党性修养,不讲原则底线,习惯于官场潜规则,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热衷于构建圈子文化、江湖文化、乡土文化,低级趣味文化等。这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那种重实践轻学习,重能力轻文化的倾向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执政效能感。

党的执政文化“高势位”建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通过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主观世界改造。党的先进性来自于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和为全社会设置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战略性愿景。只有党员、干部的主观世界改造好了,才能有效抵御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蚀,才能领导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建设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目前,党的执政文化建设面临着各种亚文化以及负面社会思潮的挑战,改造党员、干部客观世界的任务十分繁杂。江泽民指出:“我们党历来主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主观世界”[9](P96),但是实践中重前者轻后者的倾向,容易引致事实上对主观世界改造的忽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10](P296)这表明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是辩证的、知行统一的。党员、干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还必须不断的改造和反思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以及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点是加强意识形态安全,为执政队伍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明晰的政治共识和实践的政治标准。江泽民指出:“我们党所以坚强有力,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党的行列。”[11](P106-107)2011年7月,胡锦涛在庆祝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九十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5](P438)改造主观世界,进行理论武装,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就是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把党员、干部的“三观”改造好,自觉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以及颓废人生观在党内的影响。党的执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引领力量,能够在党的执政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强大的动力和智力支持。不过,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些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的学习采取抵触、敷衍的态度,对功利文化、实用主义文化持欢迎态度,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执政心理和危险倾向。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阻滞党的各项事业发展及执政文化建设的成效。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新的发展路向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两大建设”相互承接、相互促进、互相融合,合力构建党的执政文化的丰富特质和新的内涵。

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起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来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P15)。其后,曾庆红在全国高校校长的讲话中提出“形成学习型社会,很大程度上要靠建设学习型政党来引导、来推动。”[2](P262)这就把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到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党的中央全会的方式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强调“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1](P291)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12](P38),“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12](P39)。这就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联在一起。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一项重大紧迫的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并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性质进行了科学定位,强调所建设的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4](P147)2009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更进一步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保持党在理论上实践上先进性的本质要求”[4](P253),要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从上述文献的系列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螺旋式提升;从建设学习型政党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定位。这就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不断引向深入。它不仅反映了党对走向新的学习时代的一种新追求,更表达了一种以改革创新精神迎接挑战适应变革的决心和勇气,也预示着党的执政文化建设路向的新开始。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强调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8](P66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2](P26)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其后,习近平在《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讲话中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P264)在庆祝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进一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5](P448)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5](P564)从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到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从建设和谐文化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着力点,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和先进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把握以及推进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新觉醒,拓展了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新内容,开辟了党的先进性建设新路径。

如何搞好“两大建设”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关键在党。在中国政治发展中,党是核心要素,党的建设是核心命题,几乎所有当代中国问题的解决,都可以从“关键在党”的范式中衍生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深刻把握时代条件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党的建设状况而作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提炼,是党的执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的价值原则和判断标准,实际上是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体系。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选择什么样的执政道路、执政理论、执政价值和执政制度等,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先进文化,怎样建设先进文化,以及如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抵御西方文化入侵,价值观诱导等,都具有正面导向和引领作用。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关键也在党。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方式,学习能力是一个政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特质。因此,“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4](P145)但是,党内一些党员、干部以及各级党组织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习近平指出: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有些党组织学习制度不健全,开展学习思路不开阔,引导党员学习缺乏有效措施,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等现象问题[4](P256-257)。这些都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相背离。因此,如何把学习科学理论、先进知识在全党形成制度,养成风气,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自我纠错和革新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使党在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成效上引领全民族全社会等,都需要党和各级党组织认真加以解决。

其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之中。执政文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在精神依托,担负着引领发展方向、彰显制度优势、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政治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4](P147)至于如何融入完成这一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一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这是搞好“两大建设”的基础工程。“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特征。”[4](P257)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需要党员干部真学勤学深学善学真用,自觉转化为自身的坚定信仰和价值追求。在学习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党的基本理论贯注和渗透到党的各项工作之中;在实践中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引导党员干部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搞清“六个为什么”,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二是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全党,这是搞好“两大建设”的主题。理想信念教育是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要教育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选择的制度充满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自信,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观”问题。胡锦涛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1](P620)要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是必须培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这是搞好“两大建设”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政党赖以执政存续的精神家园和支撑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精神源泉。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等,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加强时代精神培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四是必须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是搞好“两大建设”的道德基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区分是非、善恶和美丑的界限,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大力加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优雅的生活状态,保持昂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同时逐步形成增进党员、干部荣辱感观教育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实践形式,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用党员干部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进而引领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6]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9]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1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CPC’s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the Trend of Ruling Culture Construction since the 16thCPC National Congress

LU Shaoqiu, CHENG Zengjun

(SchoolofMarxism,FuyangNormalUniversity,Fuyang236037,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6th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Party has faced all kinds of test and risk.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PC’s progressiveness,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and core value system. The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is a spirit banner of Marxist Party, and essent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CPC’s progressivenes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build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PC’s progressiveness, and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Party’s ruling culture building. To establish the Marxist learning-oriented Party,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PC’s progressiveness and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has become a new trend of building the Party’s ruling culture.

Key words:cultural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of progressiveness; CPC’s ruling culture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35(2016)01-0001-06

作者简介:卢少求,男,安徽舒城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执政文化;程增俊,女,安徽舒城人,副教授(内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执政党建设。

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KS050);2014年省人社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科研活动资助项目(2014H035);2016年度安徽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重大项目(SK2016SD45)。

*收稿日期:2015-10-30

猜你喜欢
文化创新
在文化语境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试论文化创新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关于推进我国大学文化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精神指导行动: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浅谈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
论传统文化当代发展的问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