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冰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措施探析
戴志冰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高校后期管理部门是高校的基础保障部门,后勤管理保障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方向,坚持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协调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主要功能应定位为“突出保障功能、强化服务水平、提高监管能力”。学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统筹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后勤职工利益和广大师生利益的关系,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将高校后勤管理的生产、经营、服务于管理等工作,以社会市场经济的方式运作,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为主,进行自主经营、盈亏自负,这种管理模式就是社会化管理。由于其具备经济属性和教育属性,因此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经济发展规律与教育发展规律。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成绩斐然,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2.1 思想观念落后
后期管理部门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花钱靠国家、服务靠无偿”的固定思维,无法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过去都是以铁饭碗为主,无偿转为有偿服务大大增加了师生的支出,高校的师生会对改革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改革进度缓慢,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一些高校领导对社会化改革的认识不够,顾虑重重,难以做出较大的思想转变。加上高校后勤的基础条件水平较低,筹集资金来源窄,将高校后勤作为公益性的角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化的运作,严重制约着后勤社会化改革。
2.2 后勤管理与高校管理不够明确
对于高校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来说,是以相关经营实体以及公司等组件的管理服务集团,同时也是高校后勤管理来进行专业化以及企业化的服务管理,其改革重点就是讲高校与后勤管理相剥离。但是目前来看,很多高校没有明确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意义,导致后勤与高校为脱离,但是高校却运作企业的管理模式,这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从而影响整个高校内部运行管理工作。另外,对于后勤社会化管理,在将后勤从高校中剥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高校的财政负担,能够促进高校大力开展教育事业。但是这样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后勤被剥离,因此必须要实施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很多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对学生不够负责,最终将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综上所述,产生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就是高校与后勤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最终导致管理上出现混乱。
2.3 后勤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偏低
大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队伍专业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一方面,由于一部分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属于临时工,他们的职业道德偏低,责任意识不强,服务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使得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的发展。此外,一些高校后勤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基本素质低、文化水平差等问题,对后勤工作知之甚少,服务技巧缺乏。部门领导与负责人对员工队伍重要性的认识偏低,对员工队伍培养工作不重视,缺乏后勤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难以适应社会化改革。
3.1 公司化运作,组建专业队伍
比如公用后勤保障机构,人员可以通过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式,由学校成立的公司聘任、使用和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有危机意识、服务理念、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公用后勤服务保障的需要。努力向精细化的、多家企业参与的岗位托管转变,合理分担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本,统一校园服务市场竞争的起跑线。为更好的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公司托管期结束后,双向选择。可以用三种形式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①人事代理。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且达到学校相关人才引进要求的可以申请转入学校人事代理。②股权激励。对部分专业技能强的人员尽管不符合学校人事代理条件,但可以给予一定份额的股权,以此来吸引与激励职工。③合伙人制度。对于专业技术强且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职工可以探索合伙人制度,共同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更好地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3.2 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制度
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来说,要想有效将后勤管理从高校行政管理中剥离,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模式,构建出自主经营以及独立核算的后勤服务实体。在对其进行运行中,必须设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执行,将企业法人职权与行政管理职权相互分离,要充分保证后勤法人的主体地位。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结合相关资源构建出后勤集团,利用专业化以及企业化的发展模式来进行高效后勤的服务管理工作,以此来统一进行管理,降低成本投入,并且促进高校后勤管理走向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模式。
3.3 明确高校与后期管理部门的产权关系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改革在于建立高校后勤服务公司,与高校分离,实现市场化运作。因此,需要理顺高校与后期公司直接的产权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关系,对后勤资产登记造册,清查核实和规范剥离,并依法进行资产价值评估,以界定产权。实现规范经营、规避风险,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高效与后勤实体双赢的局面。
总之,随着高校改革的推进、深化,大部分高校现有存量部分已规划设计的很好,增量部分应是对高校自身有益的增量,不能带来效益的不应过多涉入,项目未来不能回馈高校的不应重点考虑与投入。学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统筹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后勤职工利益和广大师生利益的关系,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
[1] 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韩瑜.育人视野下高校后勤队伍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4.
[3] 刘艳萍.基于新财务制度下新疆高校财务的精细化管理[D].新疆大学,2014.
[4] 赵探.关于南京市部分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管理现状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
[5] 刘东波.高校后勤社会化条件下学生公寓管理的发展趋势、领导体制与运行模式[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