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从《约翰王》中亚瑟的形象看莎士比亚笔下旧秩序的崩溃
周晓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文章通过分析历史剧《约翰王》中亚瑟的形象和作用,可以看出亚瑟代表着莎士比亚笔下法律和神权支撑下王权的旧秩序,而剧中亚瑟之死不仅代表着旧秩序的崩溃,更是代表着莎士比亚笔下英国王室与法国王室的分裂。这种崩溃和分裂是英国作为国家独立发展的前提。因此,在《约翰王》中王权和国家这两条线被交织在了一起,而王权旧秩序的崩溃代表着国家独立发展的开始。
莎士比亚历史剧;王权;秩序;合法性
《约翰王》在莎士比亚的十部历史剧中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从写作时间来说,《约翰王》的完成时间是在《查理二世》之后,“《查理二世》完成后第二年,莎士比亚先写了《约翰王》,之后才创作了《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1]为什么莎士比亚完成《查理二世》后没有按照剧中的时间顺序接着写,却回过头来写了远早于《查理二世》的《约翰王》呢?许多评论者认为莎士比亚写《约翰王》的目的是针砭时事,剧中的人物以及事件都和与莎士比亚生活的伊丽莎白时代有所对应,例如亚瑟的形象就与玛丽皇后的形象有所映照,剧中宗教与王权的矛盾也是伊丽莎白时代非常典型的矛盾。[2]因此,《约翰王》可以看成是莎士比亚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从《约翰王》内容来看,莎士比亚所讲的不仅仅是当时的政治现实:“《约翰王》为我们展示了崩溃的旧秩序…在《约翰王》里,法律和神权都不足以成为王权的基础,不管它们是直接来自上帝还是间接地来自教会。”[3]《约翰王》所讲述的是旧秩序的崩溃,这个崩溃不仅仅是王权的继承秩序的崩溃,还有这个问题带来的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战争,“从该剧的主题而言(即道义与政治的合理性问题)所有方面的意义都很明显,但此剧的基调确是讽刺和倾覆”。[4]可以说,《约翰王》是莎士比亚回过头来为他之前所写的历史剧所作的一个序言,在这个序言中,王权的秩序被颠覆,英国成为了供有力者争夺的目标,而这种旧秩序的崩溃又代表着国家独立发展的开始。
《约翰王》中有三个拥有王位继承权的人,首位是年幼的王子亚瑟,其次是约翰王与庶子。历来为人们所讨论的多是约翰王以及庶子,极少有人提及亚瑟。其实,从《约翰王》整部剧作来看,年幼的亚瑟恰恰是王权争斗的中心,也正是他的死,带来了全剧的转折。通过分析亚瑟在剧中的形象以及作用,可以看出莎士比亚笔下历史剧的旧秩序被打破的过程及原因。
在《约翰王》中,亚瑟代表的首先是王位的合法性,而这种合法性却被约翰王的僭位所打破。在第二幕第一场中,亚瑟的母亲康斯丹丝就明确地说明了亚瑟的合法性,亚瑟是约翰王母亲艾莉诺“长子的嫡子”,[5](P19)他的王位继承权是先于艾莉诺的小儿子约翰的。而在《约翰王》第一幕第一场中,约翰王的母亲艾莉诺对约翰王说:“若是指望合法的权利做保障,你和我就要糟糕了。”[5](P6)不管历史上定位如何,约翰王的王位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是确定不合法的。这种法律的秩序被约翰王所颠覆,在同一幕,艾莉诺与康斯丹丝的争吵中,艾莉诺提到了一张取消亚瑟继承权的遗嘱,结合第一幕中艾莉诺所说的话,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其中的矛盾,这张取消亚瑟继承权的遗嘱显然是伪造的。王权的合法性被力量所颠覆了,法律在这里已经不能成为王权的基础,取而代之的是力量。年幼的亚瑟不具备登上王位的力量,即使是在法王的支持下,他也只能“举起无力的手”来欢迎帮助他的奥地利公爵利摩琪斯。[5](P14)法律在强势的国王面前失去了力量,正如康斯丹丝所说,“法律不能使[亚瑟]得到他的王国,因为占据着他的王国的人,同时也一手把持着法律”。[5](P37)但只要亚瑟还活着,他所代表的法律支持下的王位的合法性就存在,因此在第四幕第一场中,亚瑟才会说约翰王害怕他,他同样也害怕着约翰王。[5](P52)约翰王害怕的是法律支撑下的这种合法性,而亚瑟害怕的则是约翰王的力量,约翰王只有除掉亚瑟,这种法律支撑下的合法性才不复存在。正如第四幕第三场中,庶子在看到亚瑟躺在城墙下的尸体时说的那样,“全国的生命、公道和正义已经从这死了的王裔的躯壳里飞到天上去了;英国现在剩下的,只有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家的无主的权益,供有力者的争取攫夺。”[5](P68)亚瑟所代表的法律支撑下的英国王权继承秩序从这里开始崩溃了,而这里体现出的合法性和力量的此消彼长正是莎士比亚其他历史剧矛盾的前提。
亚瑟代表的不仅是法律支撑下的继承秩序,同时在他身上也最能体现出宗教的虔诚。《约翰王》中,在宗教上最虔诚的人并不是代表着教皇的潘杜尔夫主教,这位主教身上没有丝毫的同情心和怜悯之情,有的只是追求利益的不择手段。代表宗教秩序的人也不是蔑视教皇权威,与潘杜尔夫起冲突的约翰王,更不是支持约翰王的庶子和赫伯特,而是唯一有着宗教的虔诚和怜悯的年幼王子亚瑟。亚瑟的虔诚在第四幕第一场中展现的非常清楚。当赫伯特准备用烧红的铁烫瞎亚瑟眼睛之际,亚瑟看出赫伯特神情不对之后,对他说:“凭着我基督徒的身份起誓,要是我出了监狱做一个牧羊人,我一定会一天到晚快快乐乐地不知道什么叫忧愁。”[5](P52)牧羊人的形象正好应和了亚瑟基督徒的身份。身为一个被囚禁的王子,年幼的亚瑟没有反抗他叔父的力量,他也没有将希望寄托在这种力量上,能给予他安慰的只有宗教信仰。成为一个牧羊人,则是他宗教向往的一个最好体现。同时,《约翰王》中出现的两场对比非常鲜明的劝说场景也说明了真正宗教精神的代表是亚瑟。在主教潘杜尔夫劝说路易皇太子进攻英国的场景中,表面上身为主教的他在劝说词中却丝毫没有提及上帝或者信仰,反而是用最现实的理由──亚瑟的死会让英国的贵族投靠法国──来劝说皇太子路易去进攻英国,潘杜尔夫甚至说“当[约翰王]听见你的大军压境的消息,小亚瑟倘若不是早已殒命,这一个消息也会使他不免于一死。那时候[约翰王]的民心就要离弃他,欢迎新来的主人。”[5](P49)而与之相对比,亚瑟在劝说赫伯特不要烫瞎他眼睛时提及的却全都是他对赫伯特的爱,以企图唤起赫伯特的同情。然而这种宗教信仰不可能让亚瑟完全获救,即使赫伯特最后并没有烫瞎亚瑟的眼睛,亚瑟最后还是殒命在城墙之下。主教潘杜尔夫的冷酷已经完全可以证明在《约翰王》中,宗教信仰的力量已经不复存在,由宗教信仰维持的秩序也已经完全被打乱。可以说,正是由于有潘杜尔夫这样的主教,约翰王才敢与教皇起冲突。当宗教信仰已经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时候,宗教的秩序也就濒临崩溃了。亚瑟这个代表着宗教精神的形象的死亡,是最后信仰的逝去。
但是,莎士比亚在《约翰王》中描绘这种旧制度的崩溃并非仅仅为了向人们展示“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家的无主的权益,供有力者的争取攫夺”的时代的到来。[5](P68)亚瑟所代表的旧制度的逝去同时也是英国独立发展的开始,这一点从亚瑟本人的双重身份就可以明显看出。亚瑟除了是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同时也是法国的布列塔尼公爵,也正因如此,亚瑟在被约翰王僭位之后才寻求法国国王腓力普的帮助以夺回王位,由此,英国的王位之争同时也成为了英国与法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亚瑟首先是布列塔尼的亚瑟,其次才是英国王位的继承人,在第二幕第一场法国传令官向安及尔斯的人民喊话时说的是“让布列塔尼公爵,少年的亚瑟进来吧……宣布布列塔尼的亚瑟为英格兰和你们的君王”。[5](P23)就这一点来说,亚瑟在《约翰王》中是注定无法得到王位以及生存下去的,只有让一无所有的约翰王登上英国的王位,英国今后的发展才能是独立的,不受法国制约的。这种独立的意识,在约翰王的身上也有所体现,他的这种独立态度可以说是代表着莎士比亚对于英法关系的看法,即英国的内政是与法国无关的,法国并没有权力干涉英国的内政。这一点在茂伦劝说出走的英国贵族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贵族们因为怀疑约翰王杀死了亚瑟而站到了约翰王的对面,帮助法国皇太子路易进攻英国,而茂伦伯爵却劝说他们回到约翰王的身边,在第五幕第四场中他说道:“你们是像商品一样被人买卖的;从叛逆的错误的迷途上找寻一个出口,重新收回你们所抛掉的忠诚吧……因为路易要是在这扰攘的一天得到胜利,他是会割下你们的头颅酬答你们的辛劳的。”[5](P77)通过茂伦之口,莎士比亚表达了他对于英国与法国关系的立场,无论英国内政如何,法国永远不会为英国人的利益着想。可以说,这种英国独立的意识使得《约翰王》中亚瑟之死成为必然,只有亚瑟的死亡,才能割裂英国国王与法国王室的联系。
与此同时,亚瑟死后,约翰王有了转折性的变化,“在国王下达杀害亚瑟的命令之后……他似乎失去了控制力,失去了过去那种坚毅而粗鲁的作风,不再积极干预事件的进程,实质上是把整个权利都转让给了庶子”。[6]亚瑟之死可以说是《约翰王》的转折点,旧制度崩溃,英国成为了有力者攫取的目标,约翰王暴病之后被毒死,旧的制度迅速坍塌。亚瑟之死保证了约翰王王位的合法性,莎士比亚似乎在表达,在一个崩溃的旧制度之后,一个新的有秩序的制度就要建立起来。并且,即使旧的制度崩溃了,只要英国不再屈服于法国,一切都有可能再次建立起来。正如《约翰王》最后所写的那样,“英格兰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屈服在一个征服者的骄傲的足前,除非它先用自己的手把自己伤害……只要英格兰对自己尽忠,天大的灾祸都不能震撼我们的心胸。”[5](P85)
通过对《约翰王》中亚瑟以及亚瑟之死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莎士比亚笔下英国旧制度的崩溃,这种崩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供有力者争夺的英国,更是一个独立的英国。在《约翰王》中,王权与国家这两条线开始分明,而王权旧秩序的崩溃代表着国家独立发展的开始,这才是莎士比亚笔下其他历史剧开始的前提。
[1]张丽.莎士比亚戏剧分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Eugene M. Waith.King John and the Drama of History[J].Shakespeare Quarterly ,1978,(2).
[3]〔美〕科尔摩.赵蓉.回家:《约翰王》中的政治解决[A].〔美〕阿鲁里斯,苏利文.莎士比亚的政治盛圣典[C].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4]〔英〕肯尼思·麦克利什,斯蒂芬·昂温.曹南洋,刘略昌.莎士比亚戏剧指南[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5]〔英〕莎士比亚.朱生豪,等.莎士比亚全集(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6]〔苏〕尤·什维多夫.朱富杨.莎士比亚历史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魏乐娇
The Collapse of Order in Shakespeare’s History Play “King John”
ZHOU Xiao-wei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
As one of Shakespeare's history plays,“King John” depicts the war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which is caused by King John’s usurping of the throne. Arthur,being the heir to the throne,was tragically killed in the war.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 of Arthur,we can see that he does not only represent order in both law and religion,but also symbolizes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British monarchy and the French monarchy. The collapse of order and the separation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 paves the way for Britain to develop as an individual country.
Shakespeare’s History Play;throne;order;legitimacy
2015-10-10
周晓薇(1989-),女,武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1004—5856(2016)09—0090—03
I106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0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