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生平与交游考

2016-03-16 10:51:20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交游王源生平

张 烨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王源生平与交游考

张烨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541006)

[摘要]王源是清初“颜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长期以来,学界对王源生平的认识颇为含混,因此需要对此作更细致的考辨。王源也是清初一大批同类士人中的典型人物,他的学行和交游能够反映当时这一批学人彷徨挣扎的复杂心理和基于亡国之痛的学术追求,由此可见清初整个“儒林”的一个侧面。梳理王源与梁以樟、魏禧、阎若璩、戴名世、宁世簪、颜元、李塨等的交游,可以加深对王源思想和经历的了解,这对全面深入研究王源及其以《文章练要左传评》为代表的著作将有裨益。

[关键词]王源;生平;交游

王源(1648-1710),清初思想家。作为一个遗民子弟,他主张文武兼长、经世致用,崇尚古文,好论兴亡,是《明史·兵志》主要执笔人。其《文章练要左传评》也颇有特色,在《左传》评点史上有一定影响。囿于史料的匮乏和零散,学界对王源生平的研究颇有歧异,对其交游的情况梳理亦有缺憾,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王源及其著作不无影响。笔者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王源生平中的歧异作一简单考索,在其交游范围中重点选取与其《文章练要左传评》有关的重要人物进行梳理。

一、生平考

(一)王源字号表述

王源的字号表述,今人对其认识存有偏差。王源字昆绳,这是没有异议的。问题集中于“或庵”究竟是王源的别字还是王源的号。

就笔者目力所及,持“号或庵”一说者,最早的是《中华名流大典》。其第一卷对此的表述是“号或庵”,[1](P22)此后有刘仲华的《王源交游及其遗民子弟的一生》,[2]李卫军的博士论文《〈左传〉评点研究》、[3](P190)张根云的《王源〈左传评〉对清初古文叙事研究的贡献》、[4]顾明佳的硕士论文《王源〈左传评〉研究》[5](P2)等都采用了相同的表述。持相同说法较有影响的是曹子西主编的《北京史志文化备要》[6](P685)和《北京历史人物传》。[7](P486)

持“或庵”为王源另一表字一说者,最早的是阎崇年先生,其《清代杰出的经济学家王源》对此的表述是“又字或庵”,[8]相同观点有陈朝晖先生《王源实学思想评述》“又字或庵”、[9]张岱年《中国唯物论史》“别字或庵”、[10](P800)衷尔钜《王源、程廷祚对颜李学派哲学思想的阐发》“别字或庵”、[11]董静硕士论文《王源思想研究》“别字或庵”、[12](P1)马明达《王源(昆绳)年谱》“一字或庵”[13](P87)等。其中较有影响的是陈文新主编的《中国文学编年史》。[14](P90)

以下是两种说法的史料有:

“号或庵”:《续增高邮州志》卷三载“国朝王源字昆绳,号或庵。”[15]

“一字或庵”:管绳莱《王昆绳家传》载“王源字昆绳,一字或庵。”[16]

事实上,包括《清史稿》在内的很多提到王源的史料,连同王源友人方苞等文中记载的王源生平,绝大多数只明确记载“王源字昆绳”。在不靠旁证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二者时间上离王源的远近和记录者与王源关系的亲疏也可以确定哪种可信度更高:

首先从时间上看。道光时期的地方志当为1821-1850年之间的产物;管绳莱生于1784年,卒于1839年,也就是生活在乾隆四十九年至道光十九年这个时间段。显然,管绳莱在世的时间要更早,离王源也更近一些。

然后从记录者与王源关系的亲疏看。管绳莱在《王氏茔记·附记》中记载王源是他曾祖母的“大父,”[16]从有无亲缘关系看,记录者与王源更亲近。

由上观之,管绳莱的记载似更接近事实。舍此而取《续增高邮州志》的记载,则恐未为得。故“或庵”当为王源别字,而非王源之号。特辨正之。

(二)王源籍贯辨正

王源籍贯有两说:或曰大兴,或曰宛平。另有扩大范围言“北平”者。今人虽取大兴一说,然无人对此说进行辨正,特取史料说明。

持“大兴”一说者,有如下几家:

管绳莱的《王昆绳家传》、[16]《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儒林一》载此说。[17](P13132)又,《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二[18]与《保定府志》卷五十九[19]载此说。

持“宛平”一说者,有方苞的《四君子传》、[20](P217)《金坛县志》卷九[21]与《续增高邮州志》卷三。[15]

言“北平”者,是王源自己及其好友洪嘉植。王源在其《左传评序》中的署名便是“北平学人王源”;[22]洪嘉植在《居业堂文集·原序》文末有言:“昆绳名源,北平人。”[16]此说当确凿无疑。

由上观之似有疑处:方苞和洪嘉植都是王源的好友,为何还会出现“宛平”“北平”两种说法,这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宛”“北”二字行书、草书字形相近,文本在传抄过程中出现了讹误。后来的地方志沿袭这一讹误也不足为奇。故王源籍贯如今人所取,当为北平大兴。“宛平”一说实不足取。

(三)管绳莱与王源关系辨正

学界对管绳莱与王源亲缘关系认识存有不当处,此处略说明之。

《中华名流大典(第一卷)》说管绳莱“是王源孙女的曾孙”;[1](P24)刘仲华在《王源交游及其遗民子弟的一生》中说管绳莱是“其(指王源)孙”;[2]马明达在《王源(昆绳)年谱》中说管绳莱“是王源的曾外孙”;[13](P88)而管绳莱自己在《王氏茔记·附记》中说王源是其“先曾祖母大父”。[16]显然,《中华名流大典》的表述正确。因晚出的错误说法并非个案,故辨正之。

二、交游考

(一)康熙二十四年(1648-1685)游历京师之前

王源作为遗民子弟,三十八岁到京师之前,其交游对象主要是明遗民。

青少年时期,王源深受其父兄影响。少年王源与其兄王洁从学于梁以樟、魏禧,此二人对王源一生影响尤巨。

梁以樟(1608-1665),源父世德友,字公狄,保定清苑人。以樟少负异才,崇祯己卯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以兼资文武,授河南太康知县。明亡,渡淮投史可法,可法举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扬州破,可法死,南都相继溃,以樟遁迹宝应之葭湖买田躬耕。清初,见召不应,自筑忍冬轩讲学其中,四方之士,若阎尔梅、王猷定、刘纯学、崔干城、僧松隐暨其乡人王世德父子,时时过以樟剧饮,慷慨激昂,继以涕泣。晚年偕乔出尘、陈钰、朱克生、刘中柱结文字社。康熙四年七月十五日,端坐作论学数百言,掷笔而卒,年五十八。世德之子洁、源,集其理学、经济诸书及诗、古文合为一编,曰《梁鹪林先生全书》。[13];[16-17]

王源《梁鹪林先生墓表》曰:“先生风格整秀,目有芒,声朗朗如鸣钟,慧悟绝人。隐居益读书,究心理学,著书多先儒所未发。而性喜酒,尚义慷慨,有幽燕烈士风。酒酣论古伯王豪杰奇谋伟绩,或及中原杀贼,两京轶事,悲歌仰天呜咽,或月夜登高痛哭。呜呼,先生之志可悲矣!”[16]

魏禧(1624-1681),源父世德友,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勺庭,宁都人。明诸生,明亡不仕,以布衣终。禧与兄祥一名际瑞、弟礼字和公俱以文节名,有“宁都三魏”之称。三魏抱志守节,广交南北遗民,有复明之志,著《左传经世》十卷。[13;17]

方苞《四君子传》云:“源少从其父,喜任侠言兵;少长,从宁都魏叔子学古文。性豪迈不可羁束,于并世人视之蔑如也,虽古人亦然。所心慕,独汉诸葛武侯、明王文成。于文章,自谓左丘明、太史公、韩退之外,无肯北面者。”[20](P217)

1.2.2 实验组。1)教学改革思路:成立教学小组,精选《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概论》等课程中血液与肿瘤疾病相关教学内容,通过调整授课顺序重新整合,删减重复内容,形成一个现代医学整体观念。综合讲述血液与肿瘤疾病的病理、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关系。编写血液与肿瘤疾病CBL课程教案。

梁以樟、魏禧都是才气风骨并存之士,作为其学生的王源亦是如此。梁以樟主要教王源宋明理学。王源虽对宋明理学无甚兴趣,但梁以樟文武双全,“尚义慷慨,有幽燕烈士风”的性情却深深影响了王源,形成王源“喜任侠言兵”,“性豪迈不可羁束”的个性。王源古文由魏禧所授。魏禧以文节名,志于复明,在这位著名古文作家和教育家的教导下,在这位喜读史书且知兵法的才士勉励下,王源于文章惟服膺左丘明、司马迁、韩愈,心慕经略天下的诸葛亮、王阳明。可见,王源的古文、兵学乃至心胸气魄都深受以上两位老师的影响。与王源《左传评》关系更密切的是,魏禧有主于论史的《左传经世钞》,王源评《左传》或多或少都会受其影响。

除了遗民,王源在本阶段还有一位重要的交游对象——阎若璩。

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太原人,“世业盐策,侨寓淮安”。[17](P13177)他长于考据,“研究经史,深造自得”。[17](P13177)王源21岁客扬州,是年夏,问学于阎若璩。[13](P99)

据清张穆《阎若璩年谱》,是年阎若璩在扬州,年33岁,其《尚书古文疏证》卷5上:“忆戊申夏王源昆绳读《左传》,以‘闵二年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来问,曰:‘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此左氏推原败之故,而上文并不见懿公死下落,得毋亦如《史记·刺客传》遗秦舞阳下落乎。所关亦不细。’余曰:‘文十五年,凡胜国曰灭之;襄十三年用大师焉,曰灭,此左氏书灭例也。《经》昭公二十有三年秋七月,胡子髡、沈子逞灭。杜氏《注》,国虽存君死,曰灭。此又一例也。说本《公羊》,以此例读闵二年《传》,则所谓遂灭卫者,懿公已死于此句中矣。下文狄入卫,盖方是入其国都。孔氏《疏》,传言灭,而经书入,引《释例》为从齐桓告诸侯之文。不知狄入卫,书法经传悉同。而先言灭,乃是君死之谓,于社稷无涉。乌得谓之无下落乎。古人字不虚设,文章密如此。’”[23](P397-398)

另据阎若璩《四书释地》又续卷载:“忆王源昆绳读《左传》来问,郑有七穆,谓罕氏、驷氏、国氏、良氏、游氏、丰氏、印氏也,又有羽氏,虽穆公子,以非卿,故不在七穆之列。行人子羽为公孙挥,他若公孙辄、公孙虿、公孙舍之,见襄九年传者,皆穆公之孙,故称公孙。然则子羽亦当为某公之孙,不可考乎?余曰:杜元凯以公孙挥为杂人,见世族谱,因笑公孙挥辨于四国大夫之族姓,而不能俾己之族姓流传于后,亦一异。”同上三续卷下又云:“又按大兴王源昆绳谓余,子既证孟子为邹人,非鲁人,曷为母葬于鲁?何不并为辨析焉。余曰:孟子盖鲁公族孟孙之后,不知何时分适邹,遂为邹人。犹葬归于鲁者,大公子孙反葬周之义也。然考今孟母碑墓在邹县北二十里马鞍山阳,又非鲁地,疑古为鲁地,犹鲁邹邑今亦在邹县境内。二国密迩,《左传》‘鲁击柝闻于邾’是也。”[13](P99)

张穆《阎若璩年谱》戊申条引程鸿诏案:“《释地》公孙挥条,亦记王源昆绳语,皆云读《左传》,当是戊申一时之事。”

如上,王源提出的问题都是由书中细节引起的思考,非细读无法发此问。王源虽未走上朴学考据之路,但仅就其多次就《左传》中细节问题问学于阎若璩,足见他读《左传》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

(二)康熙二十四年至康熙三十九年(1685-1700)结识李塨之前

此时期王源主要在京津地区活动,偶有南游,历经坎坷。初到北京,他将父亲王世德的《崇祯遗录》献于《明史》馆。后经人引荐,以宾客身份参与了《明史》纂修,随后参加科举考取了举人。中举当年父亲去世,此后王源放弃了举业,曾与十余友人“相期偕隐金陵”(《送臧侍御序》),[16]志在著书修史。其交游对象主要是惺惺相惜的戴名世、万斯同、方苞、宁世簪等人,其中尤以方苞、戴名世为至交,方苞的《方氏左传评点》圈点过《左传》,也有《左传义法举要》一书传世。戴名世更是王源《左传评》书上署名的读者。《文章练要左传评》全书每卷卷首都标明了“颍州宁世簪、桐城戴名世仝阅”。

方苞(1668-1749),字灵皋,江南桐城人。他自幼聪慧好学,“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17](P10270)方苞“为学宗程、朱,尤究心春秋、三礼,笃於伦纪。既家居,建宗祠,定祭礼,设义田。其为文,自唐、宋诸大家上通太史公书,务以扶道教、裨风化为任。尤严於义法,为古文正宗”,[17](P10272)他是“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合称“桐城三祖”。方苞著述颇丰,现有文集传世。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桐城人。生而才辨隽逸,课徒自给。以制举业发名廪生,考得贡,补正蓝旗教习。授知县,弃去。自是往来燕、赵、齐、鲁、河、洛、吴、越之间,卖文为活。喜读《太史公书》,考求前代奇节玮行。时时著文以自抒湮郁,气逸发不可控御。诸公贵人畏其口,尤忌嫉之。康熙四十八年,年五十七,始中式会试第一,殿试一甲二名及第,授编修。又二年而《南山集》祸作。名世为文善叙事,又著有《孑遗录》,纪明末桐城兵变事,皆毁禁,后乃始传云。[17](P13370)

宁世簪,字观斋,号单公,颍州人。王源《封君宁献贤墓志》称:“颍州宁献贤先生子世簪官太史,与源订交京师……源与太史约为兄弟,期移家颍水上,奉老亲,与先生共晨昏,杖履优游林壑。”[16]

戴名世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入京师,与王源订交(戴廷杰《戴名世先生年谱》卷四)。王源馆于宁世簪家的记载是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20](P617)王源、戴名世于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相继离京南下,此后二人或西游关中,或南下金陵,聚少离多。二人与宁世簪共处的时间只能是1691年。所以,《文章练要左传评》当在此前就已完成,否则“仝阅”便无法实现。

(三)康熙三十九年至康熙四十九年(1700-1710)生命最后十年

这是王源生命中的最后十年,经历过种种坎坷磨难,其心境与前又有不同。此时期王源交游对象主要是颜元、李塨。

结识李塨(1659-1733)之后,王源开始接触颜元的学问。在他56岁(1703年)时,经李塨引荐拜颜元为师。

李塨,字刚主,蠡县人。弱冠与王源同师颜元。躬耕善稼穑,虽俭岁必有收,而食必粢粝,妻妾子妇执苦身之役。举康熙二十九年举人。晚岁授通州学正,浃月,以母老告归。塨博学工文辞,与慈溪姜宸英齐名。又尝为其友治剧邑,逾年,政教大行,用此名动公卿间。明珠、索额图当国,皆尝延教其子,不就。安溪李光地抚直隶,荐其学行於朝,固辞而不谢。诸王交聘,辄避而之他。既而从毛奇龄学。著《周易传注》七卷,《筮考》一卷,《郊社考辨》一卷,《论语传注》二卷,《大学传注》一卷,《中庸传注》一卷,《传注问》一卷,《李氏学乐录》二卷,《大学辨业》四卷,《圣经学规》二卷,《论学》二卷,《小学稽业》五卷,《恕谷后集》十三卷。[17](P13133-13134)

颜元,字易直,博野人。明末,父戍辽东,殁于关外。元贫无立锥,百计觅骨归葬,世称孝子。居丧,守《朱氏家礼》惟谨。古《礼》,“初丧,朝一溢米,夕一溢米,食之无算”。《家礼》删去“无算”句,元遵之。过朝夕不敢食,当朝夕,遇哀至,又不能食,病几殆。又《丧服传》:“既练,舍外寝,始食菜果。饭素食,哭无时。”《家礼》改为“练后,止朝夕哭,惟朔望未除者会哭,凡哀至皆制不哭”。元亦遵之。既觉其过抑情,校以古《丧礼》非是。因叹先王制礼,尽人之性,后儒无德无位,不可作也。於是著《存学》《存性》《存治》《存人》四编以立教。名其居曰“习斋”。门人李塨、王源编《颜元年谱》二卷。[17](P13131-13132)

李塨治学以实用为主,解释经义多与宋儒不合,其说本之颜元。王源晚年同样崇尚实学,以颜李之学“安身立命”,其学术旨趣乃至性情都受到了颜元、李塨的影响。在学术上仍旧提倡经世致用,但不再局限于兵学和地理,而开始“以明行圣道为任(《与婿梁仙来书》)”;[16]在性格上收敛狂放为肃恭。李塨也曾提及这一变化。

康熙四十九年(1710),王源卒于淮安,年六十三。

以上简单梳理了王源的交游情况,主要是为研究其《文章练要左传评》服务的。重点选取了与《文章练要左传评》有关的重要人物,余者从简从略。

三、结论

以上考辨与梳理可以得出:王源字昆绳,一字或庵,大兴人。早年好任侠言兵,中年奔波坎坷,晚年承学颜李,生平交游对象主要为梁以樟、魏禧、阎若璩、万斯同、方苞、戴名世、宁世簪、颜元、李塨等。其中既有明遗民,如梁以樟、魏禧等;又有志于隐逸修史者,如万斯同、戴名世、宁世簪等;更有同尚实学者,如颜元、李塨等。这些都从侧面说明王源思想内蕴的复杂性。把握了这些情况,将会对进一步研究王源及其著作(特别是《文章练要左传评》)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晓垣.中华名流大典:第1卷[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

[2]刘仲华.王源交游及其遗民子弟的一生[J].清史研究,2007,(1).

[3]李卫军.《左传》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张根云.王源《左传评》对清初古文叙事研究的贡献[J].求索,2008,(12).

[5]顾明佳.王源《左传评》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3.

[6]曹子西.北京史志文化备要[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7]曹子西.北京历史人物传(下)[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

[8]阎崇年.清代杰出的经济学家王源[J].学习与研究,1984,(12).

[9]陈朝晖.王源实学思想评述[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10]张岱年.中国唯物论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1]衷尔钜.王源、程廷祚对颜李学派哲学思想的阐发[J].甘肃社会科学,1997,(2).

[12]董静.王源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13]马明达.王源(昆绳)年谱[J].暨南史学,2007,(00)

[14]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清前中期卷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15]左辉春.续增高邮州志[M].清道光23年刊本.

[16]王源.居业堂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7]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8]黄之隽,等.江南通志[M].台北:华文书局,1993.

[19]李培祜,等.保定府志[M].清光绪十二年刊本.

[20]方苞.方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1]冯煦,等.金坛县志[M].民国十年刊本.

[22]王源.左传评[A].四库存目丛书本:经139[C].济南:齐鲁书社,1997.

[23]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张庆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Life of Wang Yuan and His Friends

ZHANG Y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China)

Abstract:Wang Yuan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Yan Yuan & Li Gong’s school of thought”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For a long time,the academic understanding for the life of Wang Yuan is quite vague,so we need to mak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of it. Besides,Wang Yuan is also a typical character of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his study,trip and friends can reflect the complex psychology of the struggle and the academic pursuit based on the pain of the subjugation from these people. Thus we can see a side of the whole "scholars circle"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Carding the friendship of Wang Yuan and Liang Yizhang,Weixi,Yan Ruoqu,Dai Mingshi,Ning Shizan,Yan Yuan,Li Gong can make u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Wang Yuan’s thought and experience,which of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study of Wang Yuan and his books especially “The Criticize of Master Zuo’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will be helpful.

Key words:Wang Yuan;life;friends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CSW2015056。

[作者简介]张烨(1988-),男,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4—0073—05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4.017

猜你喜欢
交游王源生平
傅忠诚教授生平
意林2019年12月
意林(2020年1期)2020-02-17 10:38:55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曾巩生平
美文(2018年20期)2018-10-23 05:52:30
包何生平考述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5:33
红包王
民间文学(2017年6期)2017-07-22 17:41:31
泼尽水墨是生平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9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中华戏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3:50
由王源三重身份观其《左传评》之评点内容
周乐清戏曲活动及交游考
中华戏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