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研究

2016-06-12 06:12:36于少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科学模块

董 隽,于少鹏

(哈尔滨学院 地理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研究

董隽,于少鹏

(哈尔滨学院 地理系,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摘要]文章针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迫切性,遵循教育规律,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体系的设计理念、原则、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创新创业;地理信息科学;课程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土地利用、灾害防治、环境工程、城市规划、旅游管理等诸多领域。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以研究型、学术型为单一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合区域经济对人才全方位的需求。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能够解决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问题,符合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探究其实施方案,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本质上是基于专业课程教育的、创新性思维基础上的创造性实践。自上世纪40年代创业教育内容首次走进美国大学课堂,至今创业教育基本覆盖了全球的高校教育。美国大学大量例证分析表明,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延伸和成果孵化,两者呈现递进的关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时,首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探索两者相融合的新型教学体系。从本质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因此,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要将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渗透,以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导向开展课程建设改革,最终形成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上要使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素养浑然一体,形成整体性的知识、技能体系,形成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递进关系。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课程的普适性。[1]课程学习是学生创新能力获取及发展的基础载体,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因而创新教育课程应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基于平时知识点、实践活动的积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基本实验动手能力和基础科研训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2.课程的特色性。GIS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2]根据各高校该专业自身特点和地域属性,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而设置课程方向,并开设特色课程,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此方面,美国大学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专业方向并开设特色课程已成为美国大学地理专业排名的重要依据。如佛罗里达大学开设的“公共卫生与GIS模型”课程,即是该校设置的特色课程。

3.课程的灵活性。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而改变,这就决定了该专业的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而改变,同时还需要依据学生整体学习状态和技能水平等因素的变化而灵活地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笔者通过2013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的实地考察和学习,发现中美两国地理专业学生各自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国学生聪明、勤奋,知识能力强(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美国学生创新意识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美国学生特点的形成,与美国教育体制、移民文化有关,亦与美国大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相关。

基于上述分析,为有效补齐短板,切实达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参考国内高校本专业通常采用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借鉴美国部分大学课程体系设置情况,本文提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目标+模块”结构模式,即以目标为导向的模块设置,全部课程分为四部分:①素质教育模块,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着力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导向的课程模块;②专业基础模块,是以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的课程模块;③实践能力模块,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课程模块,其目标导向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业意识;④能力拓展模块,是基于前三个模块基础上,以项目、竞赛为载体,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体系的设计相对弱化了以往课程体系的“平台”结构,目的是打破条框束缚、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强化课程设置的目标性、有效性。

四、创新创业课程内容设置

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目标+模块结构设计中,主要课程内容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设置

1.素质教育模块。主要课程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体育、论文写作、地学统计、计算机基础、地理信息科学创新思维培养(或地理信息科学导论)和地理信息科学学习方法等课程。本模块中,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用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定量分析能力。论文写作、地学统计、地理信息科学创新思维培养和地理信息科学学习方法课程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和独立决策的能力,最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四门课程宜由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授课,教材可由教师自编。

2.专业基础模块。主要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和地图学等课程。在本模块各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的讲授中,要注重从“知识传授”向“知识能力培养”的转变,即扭转学生长期以来死记硬背、对知识点分析能力欠缺的局面。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提出新、奇、特的观点,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争论,授课教师要做好相应的点评工作。通过上述课程的设置和相应教学方法的改进,力争使专业基础课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隐性阵地。

3.实践能力模块。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企事业单位考核用人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本专业学生职业定位主要为三个方向:基础教育人员、各领域GIS技术开发应用人员以及国土资源规划人员。通过遴选,将测量学、GIS软件基础作为基础教育职业定位的支撑课程;将空间数据库和GIS建模作为GIS技术开发应用职业定位的支撑课程;将城乡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作为国土资源规划职业定位的支撑课程。同时在各方向辅以CAD地图制图、JAVA程序设计、MAPGIS软件应用等课程。各门课程的实践课时比例均在70%左右。

结合职业定位设置的实践能力模块的优点是,学生能够事先通过自身职业定位预期来选择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使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必然会得到强化和提升。

4.能力拓展模块。主要包括GIS工程管理、GIS推广技术、嵌入GIS、互联网+、网络技术、环境与GIS、创业学、地理信息科学创业训练以及特色课程。本模块各门课程以知识传授和实战训练为主要内容,并与全国各类GIS设计大赛、技能大赛紧密结合,是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课程模块。授课教师宜从当地相关著名企业家和GIS工程师中遴选聘任。

在本模块特色课程设立上,各高校GIS专业宜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区域发展来设置。如贵州大学结合区域岩溶地貌特色开设了岩溶学、工程地质与GIS课程,哈尔滨学院结合城市湿地特色开设了湿地GIS等课程。

上述四个课程模块中,彼此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融合促进的关系。基于目标导向的课程模块设置,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贯穿GIS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强伟钢,战学秋.高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8).

[2]黄解军,等.面向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3,(6).

责任编辑:李新红

Course Development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DONG Jun,YU Shao-peng

(Harbin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Abstract:The urgency of train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requires us to follow the law of education. The course design i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ory,principle,structure and content.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course design

[收稿日期]2016-01-2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401;哈尔滨学院青年(博士)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UDF2013-004。

[作者简介]董隽(1971-),女,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GIS教学与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6—0137—0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4.03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科学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科学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科学拔牙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