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问题及建议

2016-03-16 10:37:09田英楠单东方山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山西临汾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就业产业结构

□文/田英楠 单东方(山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山西·临汾)



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问题及建议

□文/田英楠单东方
(山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山西·临汾)

[提要]近年来,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仍然存在就业比重偏低、就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带动就业力弱等诸多问题。因此,树立新观念,消除体制障碍,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是扩大第三产业就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第三产业;就业;产业结构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30日

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目标,在当下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中,扩大就业容量成为更加重要而紧迫的目标。山西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其强大的就业吸纳力来实现就业的增长,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无疑是山西省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增长促进力较低。产业就业投资弹性指标从数量上揭示了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经测算,除2008年外,山西省第一产业弹性值为负,说明投资不仅无法拉动就业,还可能因其推动了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和转移,而降低了第一产业就业的绝对水平。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值为正,说明产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可以带动相应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张。但是,山西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提升吸纳就业能力的带动作用仍然较弱。

(二)就业结构不合理。一般认为,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和仓储业等属于传统第三产业,信息业、技术服务、咨询业、广告、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等为新兴第三产业。根据2013年《山西统计年鉴》测算得知山西省新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12.79%。这表明,传统第三产业部门仍是山西省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所占就业比重居高不下,而新兴第三产业部门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还很有限。可见,山西省的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不合理,偏重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就业滞后。

二、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一)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率不高导致投资促进就业乏力。山西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房地产和水利环境方面,当然这与这些行业发展必需的先天条件及第一、二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关。新兴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金融保险、科学研究、咨询、技术服务等行业是吸纳就业潜力巨大的行业,这些行业投资比重极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该类行业的发展与吸引力。文化产业是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所要大力促进的产业,但是投资比重仍有待提高,以接收产业转型释放的劳动力。

(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导致就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是产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结构合理化要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协调配套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也指第三产业总体发展必须与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要求相协调。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实质是结构性滞后,第三产业基本上以低层次、低水平的传统第三产业为主,粗放经营、管理落后;新兴第三产业起步晚、发展迟缓,行业之间发展不协调,差距较大。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科研开发、产品设计、金融保险等产业较为薄弱;教育水平较低,科技创新效率低。

(三)传统服务业饱和、现代服务业滞后。山西省的传统服务业,如交通运输、邮政、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等部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已经接近饱和,而现代服务业,如科研、技术服务、咨询业、金融业等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劳动力素质较低,人才流失严重,使得劳动力难以进入技术服务、软件、科研、金融等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同时,山西省的第一产业发展落后,工业化水平也不高,这就制约了作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解决山西省第三产业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破除旧理念,树立新观念。传统的经济理论重物质生产轻服务,而且对第三产业的涵义认识过于狭窄,认为第三产业就是餐饮、娱乐、零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片面的观点不利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因此,要从思想上打破传统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束缚,树立科学的第三产业发展观,鼓励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多层面全方位扩展第三产业就业容量。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大发展。优化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对第三产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人员上的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均衡,形成第三产业发展与第一、二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宏观经济结构。注意要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要大力发展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第三产业,同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传统第三产业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实行集约型发展战略。

(三)提高投资效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要健全法制,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投资政策;健全优化投资决策体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理顺政府投资监管体制,有效化解政府投资风险;重视政府投资外部监督力量,保证政府投资效率的持续性提高。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是加大对计算机服务、软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咨询、金融保险等新兴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提高投资增长率,使新兴第三产业扩大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消除各种体制障碍,深度挖掘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打破第三产业内部的行政垄断,放松民间资本的准入审批,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扩大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速度,扩大就业容量。推动社会分工的合理化,改革“政府办企业,企业办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要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将营利性部门推向市场,活跃第三产业市场。

(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第三产业繁荣。第三产业中的企业应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具有经营灵活、劳动资本比率高的优势,因此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全方位支持。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协调,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特别是融资和财政税收政策,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障碍,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扩大就业容量。

(六)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小城镇,扩张就业容量。城市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特别是小城镇的发展已被实践证明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比大城市更具优势,因此要着重发展小城镇。在发展小城镇建设中,要注意将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相结合,同时要消除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体制障碍,如户籍制度,还要加大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提供机制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满华等著.关注山西民生:劳动就业与收入分配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8.

[2]荆林波,史丹,夏杰长主编.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

[3]汪洋,谢明明.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分析[D].安徽行政学院,2012.

[4]陈绍宥.重庆市第三产业带动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5]郑琳琳.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实证研究与预测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F241. 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就业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5:02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13:25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7:56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