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的表象化倾向及矫正

2016-03-16 12:34:48魏茂莉赵立静
关键词:政务微博官僚主义

魏茂莉 赵立静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政务微博的表象化倾向及矫正

魏茂莉赵立静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要:政务微博作为“问政于民,服务于民”的新型平台,在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增进政府与百姓之间的互动交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起步时间晚、理论不成熟等原因,政务微博在兴起和发展的同时一些表象化倾向开始呈现。分析政务微博的表象化倾向,诸如形式大于内容、官僚主义作风等现象,提出矫正措施,力求打造实用微博,创办阳光政务。

关键词:政务微博;表象化;官僚主义;阳光政务

微博即微博客,其特点是只限140个字符,只能记录片段化的内容,可插入声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可浏览、评论、转发,主要通过用户关系网络进行传播。用户发布一条信息,其他用户既可以浏览又可以评论还可以转发,因此微博传播速度很快,影响范围极广。

政务微博则是由政府等机关部门开设的微博,主要用于互动百姓、反馈民声和传达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等,能够及时了解民情和搜集反馈意见,其显著特点在于微博的政务性。截止到2015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已达到2.04亿,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为145 016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08 115个。微博是新生事物,政务微博更是处于尝试阶段。从2009年下半年“桃源网”的首现到现在,它已拥有五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五年里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开辟了政府公布信息的新渠道,而且大大缩短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为群众和政府展开直接交流搭建了可信赖的平台。尽管如此,政务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依旧有一些表象化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1政务微博表象化及其原因分析

1.1政绩观错位

政务微博的表象化首先表现为政府只是顺应潮流开通微博,以“别人开所以自己也要开”的心理跟风,未能把握住政务微博的真正内涵。目前,大部分政府机构都已开通政务微博,但就眼下成效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一些政务微博虽已开通许久,但却是“门可罗雀”,无论是转发量、关注数还是粉丝都屈指可数,沦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对此人们评论说,“当前政务微博群体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2014年就有一些不作为微博因开通之后长期不用或虽有更新但速度极慢而登上“痴呆症”评选的黑名单。其次,政务微博的建立和运行都缺乏规范。目前政务微博的建立基本上都处于自发状态,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也没有完善的考核要求。无规矩难以成方圆,政务微博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只会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和对用户意见难以及时有效的回复,从而不利于微博的健康发展。谢尔·以色列曾在《微博力》一书中对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做过这样的分析,他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当谈话公开,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你的交谈内容,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对你说的话做出反应(或者说,将其转发)时,Twitter才会发挥它最大的功效。”[1]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开通政务微博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传统政务的缺陷,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如果微博问政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即使表面功夫再花哨,也难以令老百姓满意。

1.2官僚思想根深蒂固

政务微博为官民沟通提供了相对对等的平台,但某些微博依旧留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把广大民众定位为被管理者,以自己为管理者的姿态,把传统官场的作风带入微博。遇事推诿、办事拖拉、服务意识差等现象在微博中时有出现,现实中的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也同样暴露于微博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是最典型的官僚主义。这种现象在微博中依旧存在,从针对政务微博的问卷调查来看,大部分人认为当下政务微博很多时候不接“地气”,把“我们要做的”和“群众想要的”完全割裂开来,仅仅把微博当成了一种信息发布的工具。有的微博只是简单堆砌文件,把领导的要求、意见传达下去便不再理会;有的敷衍回答,丝毫不把群众的问题放在眼里,对群众的疑问爱搭不理。“高高在上的姿态”“冷冰冰的语言”以及“‘缩写版网站’[2]敷衍了事”令很多民众失望。开展政务微博的目的在于问政于民、查漏补缺、改善行政,但实际操作起来如果流于形式、说套话、放空枪,就会引发民众的不满。由于微博并不需要加好友,简单的关注与被关注就可以把微博发布的影响范围成几何级地倍增,所以政府的任何一个“任性”举动都会成为损害政府形象的导火索,从而失信于民。假如只是敷衍了事、打打官腔,那人民群众还能信任政府吗?政务微博如果不是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政务微博中的官僚主义现象是政务微博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必须引起重视。

政务微博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一条重要纽带,是政府与民众交流思想的传送带,担负着连接桥梁与工具作用。因此,政务微博的表象化倾向应引起各界的重视,寻根探源,尽快找出解决之道,摆正官员的政绩观,根除官僚主义思想。

2政务微博表象化矫正措施

与传统媒体平台相比,政务微博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是“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和IM即时通讯软件等四大产品优点的集成者”[3],既可以拉近政府与百姓之间的心理距离,又能够提升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的热情,真正实现了百姓当家做主。但政务微博存在着上述问题,要使其真正成为连接政府和民众不可或缺的桥梁与纽带,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努力。

2.1规范微博运营,避免形式主义倾向

政务微博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缺乏专门的政务微博管理机构,缺少专门人员管理微博。因此,加强对微博的管理,完善其运行机制是当务之急。“现代法治国家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架起畅通无阻的桥梁,形成良性互动,以维系民主与法治。”[4]政务微博是底层民众与政府互动的有利桥梁,如何让这个桥梁的价值充分体现,需要彼此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政务微博系统内部的相互协作,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其次,增强政务微博的信息发布能力,争取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再次,规范微博运营,真正做到为民所想、为民所用、为民谋利益。如2015年3月,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官方微博@山东环境发布的一条关于对造假生产商进行集中整治的微博,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整治情况,发挥了政务微博的平台价值。

2.2服务态度亲和,杜绝官腔现象

政务微博代表的是政府的脸面,说话不仅要准确、威严,还要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把话说得太僵硬,也不能拿冷冰冰的言语与民众沟通,服务态度要亲和、有力、真诚。现在很多政务微博开通后,不知道该如何发布信息、如何回应民众反映的问题,以致出现了许多混乱现象。政务微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会说话”。网络的透明度和开放性使政府的一言一行都处在人民的监督中,若政府机关总以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自居,那么民众只会远离它。政务微博带有特殊的政治性,所发布的信息不能像普通微博那样随意,它代表的是政府的颜面。当然,网民的态度对微博的走向也有很大的影响,微博评论多少都会带有网民的主观判断,不乏支持与批评,这就要求党政干部一定要从容淡定、心态平和,尽量不与网民产生冲突,更不要置之不理。而官腔官调、高姿态的话语会严重损害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形象,失去人民大众的信赖。

2.3加强互动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微博问政的最基本形式是互动与交流,而缺少对话的微博,会渐渐失去生机与活力,最终成为“一潭死水”。因此,提高政府部门的网络互动沟通交流能力是实现微博问政功能的重中之重。政务微博不需要发布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只要兢兢业业地做好日常运营就是它的价值所在。例如,2015年春季,济南部分地区因施工降压停水,济南市政务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微博济南与水务集团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到水供应的施工过程中,同时积极对市民的供水疑问提出解答,保证供水信息快速传递给市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政府部门应该放低姿态,对网民的疑问给予足够的重视,改变官方话语体系,告别官腔官调,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走进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走进人民群众的内心”[5],让政务接受公民的监督。微博问政的目的就是帮助公众解决问题,公众关注政府的官方微博,也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政务微博若仅仅是为了了解民意而开通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及时与民众互动,了解他们的诉求,才能落实问题,满足要求,从而令社会更加和谐。

2.4打造实用微博,创办阳光政务

要想实现政务微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打造阳光政务,及时、准确、高效地发布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政务信息。完善政务微博的运行机制,做到发布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及时,使微博更具生机与活力,更好地为人民办事。目前,微博办事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网民与政府沟通的便利渠道。应该做好政务微博的规范工作,扩大政务微博的覆盖面,注重实效,把微博真正用到实处,全力打造为民服务的新平台。鉴于微博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透明度高的优势,应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积极使用微博”[6],引导民众关注政务微博,构筑微博互动群体,提升微博服务质量。除此之外,还应该把政务微博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之内,加强对微博运营团队的培训,规范党员干部正确使用微博,明确负责人,建立专门机构实行24小时不间断动态管理,并建立第三方的监督评估机制。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与民间社会沟通互动的新渠道,它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要加强对政务微博的组织和领导建设,打造实用微博,创办阳光政务。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中指出:“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要加强审核登记,制定完善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发布程序及公众提问处理答复程序,确保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安全可靠。”[7]这一文件的发布,明确了政务微博的重要角色地位。时代在前进,传统媒介作用范围毕竟有限,若能对政务微博合理规划、明确职责,将其实实在在打造成为一个传递政府声音、为民排忧解难的平台,必将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谢尔·以色列.微博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

[2]尹安学,李烨池.学者称八成政务微博“又聋又哑”政府人员无暇更新[N].羊城晚报,2011-11-20.

[3]纪珊珊.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4]刘景东.从公共领域建设看微博参政[J].中国信息界,2011,(9):39.

[5]刘国锋.微博的两会作为及发展前景[J].中国记者,2010,(4):29.

[6]陈彤.政务微博:推动社会服务创新的网络平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12):26.

[7]王兆丰.新媒体时代基于政务微博平台建设服务型政府浅议[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4,(5):41.

责任编辑:卢宏业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6)02-0044-02

作者简介:第一魏茂莉(1991—),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原理。

收稿日期:2016-01-06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6.02.020

猜你喜欢
政务微博官僚主义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12
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12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当代陕西(2018年1期)2018-05-09 00:59:40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场域构建初探
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 18:22:31
时空视角下省级政府政务微博运营效率评价
现代情报(2016年11期)2016-12-21 23:41:43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现代情报(2016年11期)2016-12-21 23:39:25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