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超
(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重庆)
从抗震救灾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
□文/王超
(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重庆)
[提要]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天灾人祸”越来越多,对我国发展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这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发展,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加大对危机的应对和管理能力。本文针对我国的危机管理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危机管理;抗震救灾;危机意识;效率
原标题:从抗震救灾看中国危机管理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8日
危机管理是指当危机事件出现时,为了防止或者是降低危机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威胁和损害,对危机事件有计划、有组织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解决策略,这其中就包括了对危机事件的规避、控制、应对与解决以及后期复原等过程。危机管理是一个持续性较长的动态学习以及动态适应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来看,预防危机事件发生的意见和策略,以及为消除危机事件所带来的损害和威胁所做出的全部工作和努力,都属于危机管理的范畴。但是针对危机管理,目前我们更注重的还是要在危机发生的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的因素,并将其发生的规律以及应对策略了解和掌握清楚,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威胁和损害。
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它能很好地控制其中存在的潜在危机,并能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危机。而危机管理的内容,其中一种就是对危机生命周期的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其中主要包括了对危机的准备、处理、恢复等三个阶段。而从危机的广义上来看,危机管理还包含了危机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在对危机进行管理时,要尽最大努力来控制危机的发展事态,并将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而对于不可控的危机事件需要进行重新控制;从本质上来说,危机管理是一种非程序化的决策,其中包含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同时还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危机管理需要保证对危机来源的转移或者是缩减,让危机影响的范围得到减少,从而提高危机管理的成效。
(一)危机意识。危机意识一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于危机的准确认识、理解以及对待,并且要对危机予以高度的重视;二是必须具有战胜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危机意识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预防危机的发生。我国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就展现出了较高的危机意识。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中央政府就把抗震救灾列为了国家当前最为首要的任务,中央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这一重大事件,并成立了专门的指挥部门来指导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同时还设立了包括医疗卫生部门以及救援部门在内的八个小组,来配合指挥部门完成各项工作。在这次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不仅对其予以了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同时也表现出了超强的战胜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因此,强烈的危机意识是提升我国危机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
(二)效率。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较高的执行效率,那么危机管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由于我国政府具有非常强烈的危机意识,因此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国政府在抗震救灾方面也展示出了非常高的执行效率。据有关媒体报道,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就有近两万名的武警以及解放军到达了地震灾区,且另外还有约两万多名武警和解放军等被空运到了地震重灾区。可以看出,我国在地震发生的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已经将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部署完毕,并且救援的人员也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了地震现场。另外,抗震救灾工作小组的成立也非常的迅速,且调集救援小组也在第一时间成立了起来。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部门在处理危机时具有非常高的行动效率,正因为这样高的效率,才确保了抗震救灾队伍能够在关键的时刻解救更多的受灾群众,并且也极大地提高了抗震救灾工作的整体效率。
(三)信息处理。在进行危机管理时,让公众及时了解并准确掌握危机发生的情况和相关信息,对于减少社会恐慌以及消除公众的焦虑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还能够帮助公众增强战胜危机的自信心。从汶川大地震来看,我国政府将地震发生后的所有情况都进行实时的跟踪报道,除去地震发生之前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面临特大危机时,其向社会公众保证了相关信息的非常高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且还允准了外媒进行一线采访和报道,也让国际救援团队进入到灾区帮助救援。另外,官方媒体以及电视台也持续播报了具有真实性和实时性的新闻,从而让公众能够认清事实的真相,进而维护了社会的公共秩序,同时也稳定了民心。
(四)社会动员。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国的危机管理在社会动员这一层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社会各界人士也都高度关注汶川地震,且社会公众也为地震灾区捐献了很多的财物,另外还有很多志愿者前往灾区,帮助救援队伍一起救援。在社会动员层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两点:一是信息处理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地震发生以后,每天新闻上都有非常多真实的视频以及图像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并且政府还通过各个新闻渠道向全社会展现了地震灾区的实况和实貌,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到了公众的同情心;二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拼搏的民族,再加上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因此感染了很多人。
(五)灾后处理。我国在此次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其灾后处理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灾后处理的效果与抗震救灾的超高效率一样,令灾区人民乃至整个社会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在灾后处理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积极号召全社会来对灾区孤儿进行领养和救助,并及时制定出了灾区遇难者遗体应对以及处理的方案,同时还对地震疾病进行了宣传与防治,并对地震之后希望小学的兴建做出了有效的规划,这些都表明了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我国政府近几年来在危机管理实践中已经掌握到了比较多的危机管理经验,并且也已经制定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危机管理制度,这对于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降低其威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危机管理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如今我国在危机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目前,在立法制度上,大多数法律规章的制定都只是针对紧急事件或者自然灾害,而对于一些公共突发事件却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法规制度。因此在危机事件发生时,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无疑加大了危机应对机制的难度,同时还加大了危机状态程度和应对方式的难度。导致了在执行上还有着很多不到位的情况。
(二)没有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机制。就领导的体制来说,公共危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包括了管理上要单一、明确、强大,而对危机管理的承担核心就是权力机构中心。按照组织机构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各级政府之间还缺乏一定的协同性以及较强的执行力,而由于危机事件本身就是跨越了时段和区域的。因此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各级政府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对危机事件进行应对和处理。目前,国内政府还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来划分危机管理指挥部门的决策区域,因此使得危机管理部门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再加上各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公共危机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不能很好地对危机进行管理。
(三)危机管理缺乏公开制度。如今,政府在对危机管理中还没有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化,对信息的传递也存在着很多失真现象,而对于危机的调查和处理还缺乏一定的完善。这很大程度影响着危机管理的有效性,而且容易引起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质疑和不信任,进一步导致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公信力下降。另外,还存在一些公共危机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责任认定的草率和敷衍引起公众较大不满,导致公众对于危机事件问责的合理合法与严肃性存在质疑。
(四)没有足够认识到公共危机管理观念。如今,不管是我国还是相关政府都没有加大对危机管理意识的认知,这很容易导致在危机发生之前不能有很好的防范措施,当危机发生时,也很容易发生恐慌和不正确的应对方式。另外,我国政府在对危机的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从而降低了对公共危机的系统防范安排。
(五)危机管理专业人才缺乏一定的教育。危机管理中,由于专业人才的判断和社会公信力,可以很好地促进危机管理的成效,通过各个国家的实践可以看出,危机管理专家的地位越来越高,同时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目前国内在对专家这一块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且专家也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另外,由于社会大众较为理性的危机意识已经成为了国内目前管理公共危机的基础,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危机管理的成效。因此,大部分国家在对政府人员的危机意识进行培养和强化的过程中,还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并对整个社会公众进行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强化。显然,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说,这一方面明显做得不够。
(一)提高政府应变能力。危机管理作为非常态的政府管理,其管理和政府的常态管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需要提高政府的危机应变能力,可以进一步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深化,将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强化行政效率。首先,应该强化危机过程中的统一指挥和控制能力,从组织层次的缩减开始着手执行,扩大管理幅度,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其次,要强化我国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沟通,结合事权分配职能关系,从而避免各自为政的现象;最后,应该将危机管理中的权利进行一定的划分,让每位人员都能参与到危机管理的商讨中,更好地促进管理方式的发展,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地进行反应和处理。现代危机管理要求组织在结构上进行扁平化和分权化,结合管理环境中的弹性和协作,杜绝自上而下的现象发生,组织应该在每个部分都要和其他部分进行积极的配合,在配合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行动。
(二)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我国可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方法,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危机管理中,让该机构能对危机信息进行搜集,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的危机应对能力,管理机构可以判断出各种危机发生的可能。同时评估损害的风险,做好危机防范和监督危机管理日程的实施,对部门进行危机教育和训练,从而能更好地在危机发生时,协调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反危机行动。
(三)加强危机管理教育。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应对危机的知识和能力是政府危机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民危机意识的强弱将会对政府危机管理的成效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不惜重金强化政府官员危机管理意识,对国民进行经常性的危机意识教育培训。首先,应进行危机的警示和宣传,使公民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其次,对普通民众开展有关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增强公民自救的能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整体危机应对能力;最后,组织开展危机应对演习,提高整体防控危机的能力。
(四)以金融和物质为基础,创建系统的危机管理。危机管理不论成效如何、过程如何,都必将离不开金融和物质的支撑。如果所创建的危机管理,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就是属于危机中的危机,因此政府在建立危机管理时,应当增加金融和物质方面的投入,在政府预算当中纳入危机经营预算,并为此设立专项危机资金,促进储备体系提升,解决各种战略危机。并不断完善危机管理机制,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合理合法。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职能也在随之进行着转变,相对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完善,我国需要建立相关系统的科学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从而能更好地履行好政府职能,提高危机的应对能力,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和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经济稳定发展。另外在对危机的应对中,要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同时和政府进行配合,更好地应对危机,更好地提高我国的危机管理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施雪华,邓集文.目前中国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汶川地震为个案所作的一项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9.3.
[2]侯保龙.公民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易继明.关于设立5·12汶川地震受害者补偿基金的建议——从美国9·11受害者补偿基金制度中获得的启示[J].私法,2010.
D6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