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外贸的机遇与挑战

2016-03-16 11:48:17□文/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中亚外贸经济带

□文/张 璐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西安)

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外贸的机遇与挑战

□文/张璐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西安)

[提要] 陕西省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省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起步较晚、总量偏小等问题。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给陕西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陕西省应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广泛吸引外贸人才,改善物流环境,进一步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和作用,并增强吸纳国际投资者的能力,最终实现陕西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平衡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外贸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4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发表重要演讲,倡议中亚各国与中国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2015年10月,党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此背景下,陕西省可以利用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搭建起内陆开放型经济平台,促使陕西更多的参与全球贸易,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推动陕西经济的加速发展。

一、陕西省对外贸易现状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推进,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日益凸显。陕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对外贸易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14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683.5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5.0%,增速排全国第3位;其中,出口值为855.54亿元,增长34.9%;进口值为827.99亿元,增长35.0%;在进出口总值中,进料加工贸易值为935.81亿元,增长98.7%。

由于起步较晚,陕西省的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全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首先表现为总量偏小。自1987年自营以来,陕西省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仍与沿海地区差距较大。2014年全省进出口总值的增速虽然位列全国第三,但总量仅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0.63%,位列全国第22位,仅高于吉林、山西、海南、内蒙、贵州、甘肃、宁夏、西藏、青海等9个省(区)。其中,排名全国第一的广东省的进出口总值高达陕西的39.28倍,同处西部的重庆市的进出口总值也达到陕西的3.48倍。其次,陕西省与同处西部的四川省、重庆市相比,吸引外资的竞争力不强。虽然重视资金引进,但忽视了结构优化,利用外资质量比较较低。外资企业多以贴牌和加工贸易为主,技术的含量不高。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对外贸易的机遇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15世纪之前连接欧亚大陆的主要商贸通道,古长安也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商贸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现代复兴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一)陕西将成为我国西向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陕西地处我国东西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与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都有良好的通达性。西安又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是全国铁路六大枢纽中心之一。2013年11月28日,西安正式开通了至中亚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次日,西安至哈萨克斯坦热姆的整车货运班列也开始运行,并被国家列入“中欧快线”。同时,咸阳国际机场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是目前关中城市群唯一的国际机场,其客运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九,并且在国际民航权威认证机构Skytrax发布的“2015年世界前百位主要机场排名”中位列全国第5位、全球第74位。陕西将凭借良好的地缘优势和交通条件踏上一个外向性、国际化的发展平台,并将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之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立体联动,将西安打造成为经济带上有活力的出入口和集散地。

此外,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乃至陕西在古丝绸之路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目前西安虽然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普通的节点城市,还需要与其他城市展开资源竞争,但它作为丝绸之路文化中标志性符号城市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省既是西北地区的商贸、物流、金融、会展中心,也是整个中国内陆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战略高地。因此,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西安的认同,旨在促进欧亚地区各国相互了解、扩大合作的欧亚经济论坛,将会址永久性设立在此,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提到要在西安建设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的想法。这是国家从战略层面对西安的评价和肯定,为陕西的发展、西安的再次腾飞带来了机遇。

(二)陕西将与中亚各国展开全方位的技术和产业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繁荣的亚太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联系在一起,却在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区,位于其中的中亚各国都有着强烈的发展意愿和技术需求。而陕西省科技优势明显,是全国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和农业等领域的重要科研和生产基地,在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目前,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省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已经形成,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正充分发挥着关中地区雄厚的科技实力,技术溢出效应极强。因此,陕西省已经具备与中亚各国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的实力和优势。

陕西省还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航空航天、能源化工、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医药等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关中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亚各国的产业多以农牧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其出口产品主要是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有色金属、铁矿石、钢材、木材和农产品等。而一些生产和生活必需品则依赖进口,如机电产品、家用电器、日用品、服装和食品等。可见,在产业结构上,陕西与中亚各国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工业产品的出口来进一步带动陕西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能源合作来调整陕西的产业结构,优化能源产业。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使二者具有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三)陕西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教育产业。自张骞出使西域起,陕西就与中亚各国开始了密切的贸易和文化往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陕西的许多名胜古迹都记录和见证了当时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如大雁塔、小雁塔、大唐西市遗址等。这些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都能吸引2亿多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更是给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陕西可以依托这些灿烂的文化和优秀的景点,联合丝绸之路上的其他省区和国家,精心设计和打造出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品牌,并促进中国和中亚旅游的合作共赢。

此外,陕西与中亚还有更深的历史渊源。现生活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东干族人,多为清朝同治年间迁移到中亚的陕西回族的后裔,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作“陕西村”。因为想探寻祖辈的遗迹,再加上陕西作为教育大省的吸引力,东干族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到西安留学。据统计,西安现有普通高校和研究生培养机构共114所,每年培养的中亚留学生已达千人以上。他们学成归国后,都成为了当地的技术骨干,并推进了中国和中亚各国的文化和技术交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陕西可以进一步发挥这种历史文化、教育和区位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中亚留学生,为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对外贸易的挑战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给陕西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许多挑战。

(一)地处内陆造成高物流成本。陕西作为一个地处西部的内陆省份,与沿海或沿边的地区相比,相对较高的物流成本成为进出口企业的额外负担。可见,陕西从地理上并不具备开展对外贸易的优势。以经济较发达的西安市为例,近年来的外贸依存度一直都在18.2%~22.8%的低位徘徊,而国际化大都市的这一指标一般都在30%左右。由于地理位置的劣势,使陕西的对外贸易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并阻碍了外贸的进一步发展。

(二)外贸人力资源匮乏。由于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猛,贸易水平和综合实力远高于陕西,这些城市能够为外贸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以便他们施展才华和实现抱负。这使得陕西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众多的教育资源大省,虽然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但是却因为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留住人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虽然给陕西的外贸和经济带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目前的状况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因此可能会造成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依然匮乏的局面。

(三)贸易障碍更加复杂。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中亚各国的贸易量呈现高速增长。尤其是我国的轻工业等产品进入中亚各国后,深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使我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部分国家的政府认为这一状况对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威胁,纷纷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并对出口企业进行制裁。中亚各国对中资企业的投资也设置了许多障碍,使其外资优惠政策和法规难以落实,给我国投资者的经营活动带来很多困难。这一状况也间接导致了陕西对外贸易成本的增加,以及对外投资难度的上升。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带动陕西外贸发展的对策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陕西应该如何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该如何应对发展中的种种难题和挑战,这将是陕西外贸进一步发展中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外贸。陕西长久以来的外贸规模都较小,对此应利用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个百年难遇的契机,改善外贸环境,完善外贸制度,为陕西的外贸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应确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贸易需求,积极调整陕西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和生产结构,以适应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等国家的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和扩大出口。同时,在大力发展传统贸易的基础上,陕西可以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大的商品贸易集散地,拓展向中亚和西亚等国家的转口贸易。此外,陕西还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的引资经验,鼓励和吸引国内大型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来陕投资和发展,创新工业园区的管理,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

(二)广泛吸引外贸及相关人才。由于经济实力相对落后,陕西缺乏精通国际贸易的专业型人才和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使得陕西外贸企业经常在面对法律纠纷、贸易纠纷时,无法规避汇率、利率风险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陕西外贸的发展。因此,陕西省应当在大力培养外贸人才的同时,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和发挥才能的空间,增强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让这些杰出的外贸人才在企业的业务发展中能够施展他们的才华抱负,使他们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当然,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陕西的外贸将发生质的飞越,这也会成为吸引人才的关键。

(三)改善陕西省的物流环境。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贸易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各国竞相压缩制造业成本。此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成为各国能够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陕西省应利用自身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积极改善物流环境,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起公路、铁路、航空、管道、通讯和口岸等“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一要打通通往中亚的陆路通道。在国家高速路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增网,积极参与国家高速铁路建设,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西安新筑站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二要搭建通往中亚的空中走廊。依托咸阳国际机场,发展临空经济,建设一流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更多地开通西安至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旅游及货运航班,全面拓展空中丝绸之路。

(四)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和作用。西安国际港务区是我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内陆港,加上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出口加工A区和B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等,陕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数量已居全国前列,但目前其功能还未充分发挥出来。陕西省应该运用国家各项政策,充分发挥优势,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服务、税收优惠和通关便利,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企业进入园区。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将这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跨境交易结算顺畅、监管高效便捷、具有国际水准的贸易园区。并充分发挥这些园区的作用,从而不断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商品的周转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2014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陕西省统计局,2015.3.20.

[2]宋宇,谭仁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与陕西机遇[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4.

[3]娄勤俭.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J].西部大开发,2014.9.

[4]张广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陕西省发展的机遇[J].现代经济信息,2014.4.

[5]于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陕西外贸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5.5.

[6]梁晓丽.陕西与中亚“新丝绸之路”视角下的贸易关系探究[J].全国商情,2014.4.

F7

A

猜你喜欢
中亚外贸经济带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10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法人(2021年2期)2021-03-02 07:12:46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11-18 07:26:13
中亚速览
中亚信息(2016年3期)2016-12-01 06:08:22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6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 09:15:43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 15:18:21
外贸电商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