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枝 富
(江苏省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南京 210000)
高山仰止揖芬芳
——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学术会议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祭奠司马迁与文化考察述评
朱 枝 富
(江苏省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南京 210000)
摘要:以“《史记》与人文精神”为主题,“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学术会议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与渭南师范学院联合主办,汇集了近150名海内外研究学者,于2015年10月24-26日在渭南师范学院召开。在会议期间,除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外,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是:祭奠司马迁,参观《史记》研究展馆,考察鸿门宴遗址公园、古潼关岳渎阁、函谷关。每一项活动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从中领悟到许多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
关键词:祭奠司马迁;文化考察;鸿门宴;岳渎阁;函谷关
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与渭南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史记》与人文精神——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学术会议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于2015年10月24—26日在渭南师范学院举办。在这次研讨会中,安排了祭奠史圣司马迁、参观渭南师范学院史记研究展馆以及鸿门宴遗址公园、潼关岳渎阁、灵宝函谷关的文化考察活动,成为这次学术研讨活动的一大亮点。海内外与会代表140多人,大家积极参加考察,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加深了理解,获益匪浅。
一、深情祭奠司马迁
这次学术会议是为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在司马迁的故乡渭南师范学院举行,祭奠司马迁,是题中应有之义。10月24日下午,专家学者140多人前往位于韩城市芝川镇的司马迁祠举行祭奠活动。
到了司马迁祠,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场,称为“司马迁广场”。在广场“司马迁大道”的两旁,是各种雕塑,大约是记载韩城市的名胜山川和司马迁的丰功伟绩。我们下车后,就来到祭奠司马迁的地方,看到一尊高大巍峨的司马迁塑像。据了解,这尊塑像以青铜铸造而成,还包含着许多寓意,高12米,寓意《史记》之十二本纪;重26吨,合52万两,寓意《史记》之52万字。
在祭奠广场上,工作人员已在地上标示了站立的位置,各方面的代表和德高望重的教授安排在第一排,地面上有名字导引,其余依次站立在后面,形成了一支整齐的队伍。祭奠活动由韩城市司马迁学会会长孙升主持,共三项议程。
一是由韩城市司马迁学会顾问薛引生代表中国史记研究会宣读祭文。祭文亦是薛先生执笔完成,洋洋洒洒,近300言,四字成句,主题内容分为“伟哉子长”“壮哉子长”“幸哉子长”,真可谓:司马子长,山高水长。祭文内容如下:
龙门雄踞,大河涛远,夏阳古邑,史圣长眠。
后辈学人,恭祭史迁,仰绍前徽,惟诚惟虔。
追忆圣贤,用昭盛典,苍阶膜拜,风满衣衫。
伟哉子长!德载人寰。龙门毓秀,耕牧故园。
幼承家学,夙夜勤勉。博览群书,遍历河山。
胸怀九州,吐纳百川。业继其父,薪火相传。
李陵之祸,正气凛然,忍辱负重,终成鸿篇。
思想如炬,大笔如椽,呕心沥血,成一家言。
牢笼古今,经纬人天,光前裕后,永世流丹。
壮哉子长,功媲泰山。追踪溯源,三千余年。
煌煌巨制,百三十篇,文思纵横,五十万言。
参古酌今,思维超前,五体妙构,立则史苑:
十二本纪,项羽入编;三十世家,陈涉成篇;
十表八书,删繁就简;七十列传,汉夷同显。
无韵离骚,千秋颂赞,史家绝唱,高彰殷鉴。
幸哉子长!誉播千年。欣逢盛世,肇启新元。
一带一路,陆通海联,友交天下,包容互鉴。
小康梦想,和谐家园;万民归心,共谋发展。
盛世再造,汉风重现:本纪浮雕,千米绵延;
青铜铸像,巍峨峰巅,肃穆高岗,蔚为大观。
高山仰止,羹墙如见,熠熠生辉,光华灿烂。
文学巨匠,史家典范。后学仰慕,踵武前贤。
携手共襄,据实录撰。文宗遗爱,播撒人间。
敬慰先哲,威灵绥安。英风永续,再谱新篇!
伏惟尚飨!
薛先生的朗读,抑扬顿挫,回味绵远,哀思中不失亢进,追悼中更思进取。开始四句,“龙门雄踞,大河涛远,夏阳古邑,史圣长眠”,就把我们带到了司马迁的那个年代,引起我们的追思遐想。
二是由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会长张新科、渭南师范学院院长丁德科、韩城市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雷秦分别代表各学会和单位向司马迁塑像敬献花篮。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登上祭台,献上花篮,也献上我们全体人员的一片心意,后三鞠躬致意。
三是全体与祭人员向史圣司马迁塑像行鞠躬礼,追思深远,恭祭先贤。
接着参观司马迁祠。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司马古道上行走。凹凸不平的石道印,记着千余年来仰慕者攀登者的足迹。沿着司马古道上行,依次是:
“高山仰止”的木牌坊,矗立在司马古道旁,寓意司马迁人格如山,令人敬仰。
郭沫若的《千秋太史公》题诗,对司马迁的文才和品格作了高度概括:“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刻录在石碑上,诗句气势雄浑,书法飘洒遒劲。这次学术会议赠送给我们的唯一礼品,就是这首《千秋太史公》诗的碑拓。祠院正厅的司马迁木质全身坐像,像高140厘米,黑须飘胸,身着红袍,手扶玉带,面稍向北。导游说,司马迁深情北望,是在北望苏武。苏武与司马迁是好友,他出使匈奴被扣,流放到北海放羊,在冰天雪地、衣食俱缺的残酷环境下坚持19年,坚贞不屈,终于全节归汉。说来也怪,苏武庙山坡上的柏树都向南倾,人们赋予了美好的传说,认为是南眺司马迁。北望南眺,体现出两位贤人互相仰慕之情。也有人认为,司马迁是在北望李陵,希望李陵能够早日归来。可是,李陵却永远回不来了,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司马迁墓呈圆形穹隆顶,青砖裹砌,嵌有八卦砖雕,好像是一个蒙古包,墓顶有一千多年的汉代古柏,如巨掌撑天,如同太史公的崇高志向,永驻天地人间。
我曾于1985年、1988年两次参加了韩城市和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司马迁与《史记》研讨会,也两次前来拜祭,20多年过去了,司马迁祠的面貌也大不同了,通过不断地整修和建设,更加巍峨壮观、器宇轩昂。今天再来祭奠,更是增添了一份怀念之情。我曾经写过一首《歌咏司马迁》的诗,请著名书法家书写,放在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司马迁思想研究丛书》的题词页和封底上,表达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内容是:
卓识雄才司马迁,爱国忧民心挂牵。
学究天人通今古,治乱兴亡一家言。
史坛绝唱传千代,无韵离骚立峰巅。
隐忍发愤建功德,名山事业满人间。
二、学术重地展功绩
10月24日上午,举行大会开幕式后,全体与会人员参观渭南师范学院建设的《史记》研究展览馆。展览馆就在举行开幕式的逸夫实验楼三层。
我们来到展览馆,眼睛为之一亮,为展览馆中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成果展示而折服。这其中既展现了全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成就,也充分展现了渭南师范学院对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主要是:
一是渭南师范学院多年来尤其是2011年以来,高度重视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重点抓好“四个一”工程,即“一栏”“一院”“一鉴”“一馆”。
“一栏”即《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从1989年开始,设立“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从2014年开始,推出了大量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精品佳作。该栏目因此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批名栏建设工程。
“一院”即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研究院下设9个研究室,是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服务性平台,形成了对司马迁与《史记》的全方位研究格局。
“一鉴”即《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从2004年起,渭南师范学院编撰出版《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已出版9卷,这项工作填补了《史记》研究一个方面的学术空白。
“一馆”即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展览馆。展览馆全方位展示国内外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方面的成就。渭南师范学院建设成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重地,在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界乃至社会科学界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学术影响和积极作用。展馆面积250多平方米,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全景式展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概貌。所汇集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前言”“司马迁生平与《史记》介绍”“研究平台介绍”“交流平台展示”“代表人物与团队介绍”“研究成果展示”“《史记》文献展示”“研究名家介绍”等。
渭南师范学院特聘张大可为客座教授,与院长丁德科共同完成了《史记通解》《史记论著集成》两部共29卷的皇皇巨著,是《史记》研究的集大成专著。
二是研究专家的展示,老一辈的研究专家,有张大可、韩兆琦、施丁、杨燕起、宋嗣廉、袁传璋、可永雪、王立群等,中青年研究骨干,有赵生群、张新科、张强、俞樟华等,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研究司马迁与《史记》,成果丰硕,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水平,给学人以深深的启示。
三是琳琅满目的史记研究专著,粗略统计,有上百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利器的《史记注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注译性权威著作;张大可的《史记研究》和《司马迁传》,是史记深度研究的两部学术专著;韩兆琦的《史记笺证》等一系列著作,都是“大块头”,甚至是“巨无霸”,为展馆生色。
四是学报编辑朱正平的关于史记研究的书法展示,悬挂在显目的位置,内容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一段话,书法端庄秀丽,遒劲有力,颇有灵气。
三、转眼成败鸿门宴
鸿门宴,是《史记》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被选录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课文中精彩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促使我后来走上了司马迁与《史记》的研究道路。
研讨会的最后一天,即10月26日,安排考察3个与《史记》有关的文化景观,其中第一个就是“鸿门宴遗址公园”。
因为这一天的行程非常紧张,要参观三个地方,尤其是我,晚上还要赶到咸阳机场乘飞机返回。但不管怎么说,对这次文化考察还是很期待的,即使是误了航班,也要参加这次考察。
鸿门宴遗址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鸿门,今亦作洪门,其地形比较特殊,由于被骊山流淌下来的雨水冲刷,北端出口处状如门道,形似鸿沟,故有此名。如果不是2000多前年的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宴会汉王刘邦,而使刘邦有了翻盘的机会,这个地方怎么会如此出名?可以说,一顿饭,改变了一个时代,改变了千年历史的走向。可以说,鸿门宴是“千古一宴”“天下第一宴”,也是历史上最牛的饭局!
我在20多年前曾经来过这里,也是慕名而来。看到公路边上有一块鸿门宴遗址公园的指路牌,就拐过来了,到这儿一看,什么也没有,只是有一块类似于现在易拉宝之类的招牌,上面写了几行字。当时不免心生感慨:这也叫“公园”?分明是借历史上鸿门宴的名声,坑你没商量。当然,不管怎么说,这就是鸿门宴的遗址了,当年改变历史走向和发展格局的在饭局中暗藏杀机的鸿门宴就在这里了。
今天,我们打着伞,一边听着导游讲解,一边观看新建的诠释鸿门宴的景观,给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霸王扛鼎、虞姬刎别、项庄舞剑、高台战鼓、厕所遗址等,人物大都是蜡像制成,栩栩如生,神龙活现,具有以假乱真之效。特别有意思的是,这厕所居然也有了遗址,这真正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厕”了。
我们看着这些人造景观,一幕幕的历史景象便浮现在眼前。我们是研究司马迁与《史记》的,对鸿门宴的这段历史和一切细节并不陌生,倒是在不断地思考,项羽在当时为什么不杀刘邦?刘邦在戒备森严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够安全逃离?这其中的奥妙,恐非一般人所能知晓。
在鸿门宴上,谋士范增一而再、再而三地暗示项羽,要趁机杀掉刘邦,可项羽就是充耳不闻,难道是项羽的智商问题?不是。这其中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是项羽对范增不满,固然称他为“亚父”,但对他把自己当作小孩看待,处处指手画脚,非常不满,只是没有用言语表达出来而已,因此,对这次范增的暗示,具有本能的反感,心想,你范增以老大自居,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呢?再说,项羽认为范增的这个主意并不高明,在宴席上杀掉刘邦,这是多么不光彩的事情,要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后世将认为我是小人,用卑鄙的手段除掉对手;再说,当时的刘邦只有区区10万人,根本不是我的对手,我为什么要杀掉他呢?因此,项羽君臣的面和心不合以及项羽的目空一切、沽名钓誉,使刘邦逃过一劫,这才有了后来的楚汉相争、汉朝建立。再说到根本上,项羽是一个破坏者,烧秦宫室、屠城、坑杀,而没有国家意识,不是一个能够经营国家的远大志向者。因此,项羽放掉刘邦,让刘邦日后有机会东山再起,建立汉朝,是历史的幸甚,人民的幸甚!人们一般都认为项羽是一个拔山盖世的失败的英雄,据我考察,项羽还配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完美的英雄,充其量只是一介鲁莽英雄。他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我们思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刘邦为什么能够寻机逃脱?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刘邦上厕所,难道就没有项兵护卫?厕所毕竟是在军营里,外围没有士兵布岗设哨?其防卫何等疏忽?刘邦从小路回到坝上,有20里路,这需要多少时间?项羽在宴席上,这么长时间在干什么?时间长了,难道没有疑惑,没有派人去看一看?这么长的时间能坐得住吗?这一个个的疑问,让人很难解释!但是,刘邦毕竟是逃走了,不可能竟然成了可能!现在中央电视台有“挑战不可能”的节目,如果刘邦活在当今,就是最佳的人选!这难道是天意?抑或是刘邦的红运当头,天助其逃?这些问题,留给史学家们继续思考吧。
考察时间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匆匆而去,又匆匆而走,雨中考察,倒也别有一番情趣,收获是很大的,再一次领略了项羽、刘邦的生死对弈以及历史的无情与有趣。
四、极目天舒岳渎阁
鸿门宴遗址公园考察结束后,我们乘车到潼关考察。大约11∶30到达潼关县。
潼关,是令人神往的地方。它古称桃林塞,是古代秦国的天然屏障,扼守中原入关的咽喉,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杜甫在《潼关吏》诗中说:“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是说那山口要冲,狭窄得只能容单车通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歌咏潼关最为有名的诗歌,当数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说: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午餐后,我们乘车去潼关的岳渎阁参观。岳渎阁是什么?我们以前几乎没有听说过,有人介绍说:岳乃名山,渎为圣水。古有“五岳四渎”之说,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和长江、黄河、淮水、济水。而黄河出晋陕峡谷,跃鲤鱼龙门,直奔华山潼关,形成了中华大地上唯一的华山如立、黄河如带的奇妙大观和绝美仙境。立于此,望西岳华山,览三河胜景,观陕、晋、豫三省交汇,忆古今豪杰,慨祖国山河之壮美,人生一大乐事!
天气寒冷,下着雨又刮着大风,我们来到岳渎阁,放眼望去,美不胜收,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我们看到的是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90度的陡弯,从此东流到海不复回;华山隐隐约约,云遮雾挡,似乎很不情愿露面;渭河水从这里注入黄河,山水交融,岳渎相望,这是大自然对于华夏人民的恩赐!
五、铁马秋风函谷关
下午330,我们乘车来到了函谷关。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境内,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名,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也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史记》中对函谷关有着太多的记载,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在这里发生了太多的战争,在这里也有太多的故事,对于研究《史记》的学者来说,太需要到这里来考究一番了。而一般人很少能够来到这里。这次文化考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们一直期待着。
到了函谷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子高大精致的塑像,以及《道德经》全文篆刻的百米书法墙,蔚为壮观。我们再往前走,进入宫殿群,正门门额是“道家之源”4个大字,两边的楹联非常有趣,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写的是:“三百代太初之光生一生二生万物,五千言道德真经法天法地法自然。”
老子是个大学问家,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到了晚年,看到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非常失望,就决定辞官,西行出函谷关,隐居遁世。而守关令尹喜善观天象,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认为必有圣人来到,就赶忙迎接。只见一位老人骑着青牛,徐徐走来。这就是老子。尹喜款待老子数日,请他著述,他推辞不掉,于是留下来著书五千言,即《道德经》。其中有很多精言妙语,如“上善若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等。《史记》对老子的思想有所阐释,主要是道法自然,无为而为。如今,函谷关将这一故事加以演绎,建成了若干景观,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碑林、蜡像馆、博物馆等,每一个景观,都有一段故事。
除此之外,在函谷关,还流传着许多历史典故,如鸡鸣狗盗、白马非马、作法自毙、终军弃襦等,这些在《史记》上都有记载。什么鸡鸣狗盗,现在一般认为是微不足道的本领,是偷偷摸摸的行为,是个贬义词。而在当时,确是个褒义词,鸡鸣狗盗之人,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孟尝君因为他们,才脱离了秦难。函谷关有鸡鸣台景观,标牌上有这样几句诗:
秦王图强孟君求,忠贞无路盗狐裘。
夜半关闭兵未起,学得鸡叫脱金钩。
只是到了苏轼的笔下,鸡鸣狗盗之徒才不值一钱,认为:“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这种议论对后世影响较大,但有些偏颇。所谓士与鸡鸣狗盗之徒,只要能够发挥作用,就是有用之才,为什么要将二者对立起来呢?
我们对《史记》读之颇多,特别关心的是先秦和秦汉之际在函谷关发生的战争,以及函谷关是怎样挡住外来强敌,使秦国能够据关而守,不断强盛以至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函谷关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楚怀王时,曾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时,楚、赵、卫等五国军队合力攻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时,“守关拒项羽”等等,函谷关具有太多的传奇色彩。
【责任编辑朱正平】
Extending Great Admiration for Its Mightiness and Fragrance——Comments onthe Conference to Commemorate the 2160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Sima Qian and the Fourteenth Annual Meeting of ChinaHistoricalRecordsAssociation and Cultural Survey
ZHU Zhi-fu
(Jiangsu Industrial Oversea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Society,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Historical Records and Humanistic Spirit as the subject witnessed the meticulous arrangement and colorful activities in the conference to commemorate the 2160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Sima Qian and the fourteenth annual meeting of ChinaHistoricalRecordsAssociation, 150 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presenting in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on 24-26 October, 2015. During the conference, apart from the academic exchanges and discussions, the colorful activities were staged, including a memorial ceremony for Sima Qian, a visit to Research Center of Historical Records, and a cultural survey of Hongmen Yan Heritage Park, Yuedu Pavilion of Ancient Tongguan Pass and Hangu Pass, which impressed every scholar deeply to learn what we can learn from books.
Key words:a memorial ceremony for Sima Qian; cultural survey; Hongmen Yan; Yuedu Pavilion; Hangu Pass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6)01-0065-05
收稿日期:2015-11-06
作者简介:朱枝富(1955—),男,江苏东台人,江苏省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