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安丰塘传说及其人文价值

2016-03-16 11:08黄克顺张海砚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孙叔敖小蛇

黄克顺, 张海砚

(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试论安丰塘传说及其人文价值

黄克顺, 张海砚

(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安丰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和重要水利遗产,安丰塘传说则是当地民众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数量众多,内容独特。它们演绎了安丰塘的水利建设历史,记录了区域民众有关旱涝的集体记忆,也表达了区域民众宝贵的生态理念。安丰塘传说是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艺之花,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

安丰塘传说;特点;人文价值

安丰塘是与四川都江堰齐名的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古称“芍陂”,其地处淮河中游的安徽寿县,传说由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组织兴建,为我国第一个大型陂塘水利工程,号称“天下第一塘”。东晋时期在此侨置安丰县,故改芍陂为“安丰塘”。199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0月在法国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授予安丰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称号,2016年1月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丰塘传说也于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丰塘传说内容丰富奇特,拨开传说表面的神奇迷雾,对其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与淮河流域水旱灾害及水利兴修有密切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其形成的文化生态及其流传成因,也有利于深入认识区域水利历史,对当地民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和发展地方旅游事业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安丰塘传说内容述略

安丰塘传说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安丰塘形成的神奇传说,也有安丰塘开挖者孙叔敖的众多故事,周边众多地名来历及民俗现象的形成等。以下是本人在安丰塘所在地寿县调研所获取的有关传说素材,现略述如下。

安丰塘的由来。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安丰塘地区是一个繁华的城郭,叫安丰城。安丰城的人们安居乐业,但由于一条孽龙作祟,当地久旱不雨,民不聊生,天上的玉皇便将孽龙罚下凡间,落在现安丰城附近,结果当地百姓见了,分而食之。土地爷赶紧报告天庭。玉帝于是派太白金星扮成乞丐下界到安丰城暗访。得知安丰城有一家居民因敬畏龙神,没有吃龙肉,于是悄悄交代这家人:城内大殿前石狮子眼睛发红的时候,赶紧搬往城外,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七七四十九天后,石狮子眼睛泛红,这家人连夜搬家,不久大雨倾盆,回头一看,身后的安丰城已陷落成一个洪水涛涛的湖泊。这就是安丰塘“地陷成湖”的由来。

与上述传说所不同的是,当地史志记载,安丰塘实际是春秋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率领百姓挖成的(当时叫“芍陂”)。塘挖成了却引不来水,于是又带领百姓挖渠引水,这就是安丰塘的水源渠道——老塘河(现淠东干渠)。大别山地区的雨水汇集到淠河,再通过老塘河源源不断输送到安丰塘。关于老塘河和孙叔敖,当地有很多传说,分别演绎了老塘河的修建和修复,以及孙叔敖多个生命阶段的故事等。

老塘河修建的传说。孙叔敖带领百姓为开挖安丰塘,民力几乎耗尽,他不忍再驱使百姓去修造来水通道。但没有来水通道,安丰塘又无水可蓄,他为此茶饭不思。此时,一条得道的“小蛇”为报孙叔敖曾经的救命之恩,便来到安丰塘,将尾巴深深插入地下,缓缓向淠河方向游去。只见小蛇所过之处,地上便现出一条又宽又深的河道,这就是向安丰塘送水的老塘河,而小蛇也因功力使用过度失去了神力,重新成了一条普通的蛇。于是孙叔敖便把小蛇带回家中侍养,这就是栖居当地百姓宅屋、与人共处的“家蛇”。

老塘河修复的传说。后来老塘河年久失修无法引水,更要紧的是有个集镇驴马店侵占了老塘河的河道。天旱无水灌溉,老百姓心急如焚,而镇上做驴马生意发家、财大气粗的张员外对此却无动于衷。恰巧此时张员外得了一种奇怪的病,遍访名医无法医治。一天夜里张员外梦遇安丰塘的荷花仙子,得其赠送一粒奇异莲籽,煨水服用后病很快痊愈。张员外为感安丰塘荷花仙子之恩,便出资搬迁所有店铺,为拓宽老塘河让路。从此以后安丰塘地区又旱涝保收了。

孙叔敖救蛇的传说。孙叔敖小时候去私塾上学,路上看到一只公鸡正在叨啄一条幼蛇,于是他救下了这条小蛇,放进书包带回家侍养,养好伤后把小蛇放生了。后来孙叔敖做了楚国宰相,率领百姓开挖安丰塘。塘挖成了却引不来水,于是便有了前述的“小蛇”助修老塘河,最终成了人类的朋友的家蛇故事。

孙叔敖斩杀两头蛇。孙叔敖对遭公鸡叨啄的小蛇充满怜爱,但对于有害人类的“两头蛇”则完全不同。传说孙叔敖小时候玩耍时发现一条两头蛇,他听老人说过,见了两头蛇的人会很快死去,他非常害怕,担心自己会很快死去,但他想到其他人以后也可能看到这条蛇,为了避免别人也遭到这样的厄运,于是就砸死两头蛇,并埋进了土里。

孙叔敖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福利,民众非常怀念他,与他有关的传说也一直在当地流传,而且,人们对他还建祠纪念,现在安丰塘的北堤仍保留古代建造的“孙公祠”。此外,安丰塘周边有关风俗和物产的来历传说也较多,这里暂述一例。

保义舞龙习俗的由来。保义是安丰塘畔的一个集镇,这里周边地势低洼,却旱灾不断,民不聊生。一天,一位乞丐来到保义张姓人家门前,主人拿出草根树皮做的糊糊给他,乞丐很生气,认为拿他不当人待,等了解老百姓也忍饥挨饿的真相后不禁长叹一声“老龙王太不公平”,挥挥手走了。张姓人家从乞丐的言行种得到启发,于是决定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舞龙祈求风调雨顺。后来保义的洪、黄、常、夏四姓在张姓的感召下也参与到舞龙上来,龙王得知深受感动。于是开始保佑当地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逢凶化吉。从此保义二月二舞龙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安丰塘传说的特点

寿县地区关于安丰塘的传说十分丰富,这些传说以安丰塘为核心要素,内容涉及安丰塘的修建、安丰塘输水渠道的修建与修复、安丰塘周边的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总的来看,安丰塘传说具有下列特点。

(一)情节奇异,故事传奇化

安丰塘传说内容奇特,想象丰富,充满神异色彩,这集中表现在安丰塘来源与修护有关的传说中。如“安丰塘形成的传说”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当地人把安丰塘的形成归因于人们得罪了天帝,上天为了惩罚当地人,于是城陷为湖,当地人陷入灭顶之灾。地陷传说在我国多地均有分布,但在皖西仅此一例,而且当地人明知安丰塘实为楚相孙叔敖带领兴建,却仍然乐意传播明显违背得到多数人认同的传说,各种原因耐人寻味。有关安丰塘引水的传说把引水的功劳归于当地的一条“小蛇”,是小蛇用尾巴开出了沟渠,引来了上游之水。这类传说想象极为奇特,但又令人觉得前后内容合乎逻辑,读来令人可信。由此可见,内容传奇化是安丰塘传说的显著特点之一。

(二)异文多样,内容在地化

“民间传说蕴含了有关历史背景、一定区域社会的空间情景、民众日常生活经历与相互关系以及他们的观念心态等多方面的信息。”[1]安丰塘传说异文较多,一类传说基本情节可能大体相同,但在具体细节方面可能有所差异,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此即素材的在地化。如安丰塘地区城陷为湖传说中向天帝报告情况的有两种神仙:千里眼顺风耳或土地老爷;下界访探的至少也有两种说法:太白金星扮成的乞丐或笼统的天兵天将;灾难中唯一得以逃生的一家人有的说是李直一家,有的说是一老奶奶与其孙女二人。同样的传说中,内容差别却不止一两点,可见其异文的丰富性,但不管差异多大,其都取材于当地人熟悉的人与物,呈现出显著的在地化特色。

(三)数量众多,分布密度大

安丰塘传说数量众多,与周边地区相比,在传说的分布密度上就显得较为突出,且集中分布在以安丰塘为中心的区域,而且这些传说相互勾连,形成一个有机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传说生态链。如板桥席草的传说与安丰塘形成的传说一脉相承,前后相关;有关孙叔敖的传说则从其童年、壮年,一直讲述其临终教子。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说不是偶然的,至少能说明当地文化积淀深厚,各种传说经过历代叠加,又不断繁衍变化,最终形成了这样一种传说生态。

三、安丰塘传说的人文价值

神奇多彩的安丰塘传说实际是周边民众关于安丰塘水利历史的集体记忆,具有较强的文艺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正如美国学者孔维廉所言:“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这些故事如何被不断重塑和强化,将大大有助于了解中国人如何看待历史,又如何利用历史故事去适应新的社会、政治和心理的需要。”[2]由此可见,有关安丰塘的系列民间传说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其是今人了解当地的水利历史及人文精神的一个独特窗口。

(一)折射安丰塘地区的水旱灾害

传说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历史记忆遗存,当然传说对历史的反映是一种折射,从传说中获知的史实,往往不是故事表面所陈述的人物与事件,而是在素材的选择、故事的描述与建构中所隐含社会与个人情境。安丰塘传说对区域气候与水旱灾害也有较为丰富的折射。

区域气候和地理条件决定了安丰塘地区的灾难频仍。安丰塘地区地处大别山北麓的淮河平原,每年夏季,大别山北麓的洪水倾泻而下,使得安丰塘一带一片泽国;而每逢旱季,田地则无水可供灌溉,当地百姓生活极为艰苦。安丰塘传说的有关内容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保义舞狮习俗的由来”的传说中,当地旱灾不断,为了讨好龙王,当地张姓人家从乞丐言语中受到启发,于是开始组织舞龙活动。显然,保义人舞龙的初衷并非为了娱人,而是为了娱神,最终目的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安丰塘形成的传说”中龙因偷懒导致当地干旱无雨也是当地旱灾不断的写照,而后面地陷为湖的情节则显然与当地有关洪水的历史记忆息息相关。民间传说中石狮子担任着的实际是洪水预报者和灾难预言家的角色。“石狮子眼睛出血、预兆城池将陷而为湖的神话,简括为陆沉型神话,是洪水神话的一支和延续。”[3]由此可见,安丰塘传说其实饱含着当地百姓关于洪水与旱灾的历史记忆及其文学表达。

(二)演绎安丰塘的水利建设历史

安丰塘地处与大别山北面丘陵接壤的平原地带,过去每到夏秋多雨季节,大别山北坡的水向寿县的南面低洼地带汇聚,极易形成洪涝灾害,而春秋季节则容易形成干旱,民众生活困苦。而安丰塘的修建,则改变了这一社会面貌。但作为世界级的著名水利工程,安丰塘的建造与修护工程量巨大,在施工工具极为简易、施工环境极为恶劣的两千多年前,建造这样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绝非易事。随着岁月流逝,便有人把安丰塘的形成归因于人力之外的天力,认为天帝为了惩罚当地人的犯忌,才有意陷城为湖。同样,即使是为安丰塘引水的渠道工程,他们也通过民间传说表达了他们的认识。“家蛇报恩”的传说其实是百姓对老塘河这一浩大水利工程的文学想象。而实际情况是,“由于长期运用,‘陂池地渐高’,上游引淠水困难,不得不屡加疏浚”[4]。当代的我们在面对安丰塘时,可以想象古人兴修水利的艰辛历史,而相关民间传说则不过是民众对历史“艰辛”的文学表达与浪漫演绎。

(三)表达区域民众的生态理念

龙和蛇是民间传说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区别在于前者是虚拟动物),且大都是兴风作浪、危害人类的反面形象。但安丰塘传说中的龙与蛇却别具一格,有别于淮河流域民间传说中龙蛇的常规形象。在“安丰塘的由来”的传说中,那条因罚下凡间的龙,虽没有尽职尽责地行云布雨,却并没有主动加害于人类,至多只能算是一条懒龙。“老塘河的传说”中,“小蛇”知恩图报,勇于自我牺牲,关键时刻出手相助,帮助修好了老塘河,最后与人类友好相处,情同家人,被当地人称为“家蛇”。

安丰塘与蛇和龙有关的传说其实包含了当地民众的生态理念。传说中的“家蛇”在当地极为常见,这种蛇不伤害人类,平时栖息于人类房屋之中,专以捕食民宅中的老鼠为生。当地民间认为这种蛇不能打死,否则会带来不祥。安丰塘传说中这类人蛇和谐共处的传说其实是当地民众生态思想的正面表达。而安丰塘形成的传说中,人类因食用龙肉犯了忌讳,被上天惩罚,最终城陷为湖而遭殃的故事,则从反面说明了人与动物必须和谐相处的道理。民间传说里的龙其实是蛇的化身,忌食龙肉这一主题与我国民间传说中常见的禁忌母题一脉相承,它们都共同表达了人类必须有所敬畏,人与动物应该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集中表达了安丰塘人民的生存智慧。

当然,安丰塘传说除了上述水利文化蕴涵之外,还能够反映区域民众朴素的伦理观念。“作为普通民众‘把握和再现过去’的一种方式——民间传说蕴涵着他们的观念。”[5]这种观念主要表现在知恩图报、积善行德等积极的方面,也包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宿命思想一直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经典主题。”[6]老塘河的传说中,“家蛇”知恩图报,孙叔敖小时候斩杀两头蛇与他搭救小蛇的故事则反映了人应多行善事的行为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孙叔敖实为古代的道德模范,相关传说故事具有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感化作用。虽然其中有些情节具有宣传因果报应等唯心消极思想,但总的来看,这类传说着重表达的仍是劝导人们弃恶向善,其正面意义显然大于负面意义。

四、结语

安丰塘所在的寿县是楚文化的最后沉淀地,安丰塘传说是楚文化和区域文化开出的民间文艺之花,其流传深远,生命力顽强。这不仅是因为作为水利遗产的安丰塘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灌溉之利,同时还有前人于艰难中奋起的安丰塘精神。今天的我们在感叹安丰塘工程之大、传说之奇时,不应忽视安丰塘精神之伟。只有这样的立体观照,才对得起安丰塘在华夏文明史和世界水利史上所占据的历史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植根于农耕文化的民间传说的文化生态正在改变。如何让包括民间传说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活化传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政府和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逐步重视,以及地方发展旅游的现实需要,包括安丰塘传说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会逐步改善,安丰塘传说也必将在新的时代继续绽放异彩。

[1]户华为.虚构与真实——民间传说、历史记忆与社会史“知识考古”[J].江苏社会科学,2004(6):162-166.

[2]孔为廉,邢义田.历史与传统——芍陂、孙叔敖和一个流传不息的叙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3.

[3]马昌仪.石狮子的象征与陆沉神话[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3(4):76-82.

[4]许芝徉.芍陂工程的历史演变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J].中国农史,1984(4):43-56.

[5]小田.民间传说的社会史内涵——以一个江南市镇的成长历程为依托[J].河北学刊,2006(1):163-169.

[6]余敏先.中国洪水再生型神话的生态学意义[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5):54-57.

The Anfengtang Legends and its Humanistic Value

HUANG Ke-shun, ZHANG Hai-yan
(Institute of Media and Culture,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Anhui 237012)

The Huaihe River flood and its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local document,and it is a kind of collective memory.Anfengtang is China's famous anci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The legends of Anfengtang are rich and colorful.These legends overall presents the content,the subject matter in legend,larger distribution density,etc.Anfengtang legends have extremely rich cultural implication.They reflect Anfengtang ancestor history,declare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the local people about drought and flood and also express the Anfengtang people's valuable ecological concept.Anfengtang legends are full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er of folk art and an 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which 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inherit.

Anfengtang legend;characteristic;the humanistic value

K29

A

1671-9743(2016)12-0024-04

2016-10-19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AHSKY2015D57);皖西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寿县文化艺术类非遗的活化研究”(WXSK1534)。

黄克顺,1969年生,男,安徽六安人,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张海砚,1993年生,女,安徽六安人,2016届本科生,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孙叔敖小蛇
谁要一条小蛇
孙叔敖勇斗两头蛇
孙叔敖砸蛇
好饿的小蛇
小蛇跳舞
孙叔敖勇斗两头蛇
孙叔敖识宝
孙叔敖的三方
学折小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