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农业思想初探

2016-03-16 10:51曾宪禄郑兴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理论指导

曾宪禄,郑兴明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习近平农业思想初探

曾宪禄,郑兴明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握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思想逻辑和历史经验,继续加强农业问题研究,提出了稳固农业基础地位、科技兴农、农村市场化、“三位一体”新型合作化等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形成了一整套现代农业发展的思想体系,为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习近平;农业思想;理论指导;重要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农业现代化仍远远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四化”同步发展中的短板。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此背景下,深入学习和探讨习近平农业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农业思想的理论基础

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农民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他们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握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思想逻辑和历史经验,继续加强对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研究,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新形势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方针。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农业发展思想,并总结了不同时期与地区农村基层工作的实际经验,同时结合新的历史时期里农村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对中国“三农”问题的认识,提出了稳固农业基础地位、科技兴农、农村市场化、“三位一体”新型合作化以及“大农协”和“大农政”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形成了一整套现代农业发展的思想体系,为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中国化发展为习近平农业思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习近平农业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习近平农业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稳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首要任务。粮食安全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和政权稳固的根本问题,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保障粮食安全更是国家的根基与国本。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的历届中共领导人都深刻领会到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更是从治国安邦的高度把握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置于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他指出:“要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1]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要靠中国的粮食来解决,要牢牢地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能靠国际粮食市场,必须立足于国内,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适当增加农产品进口,同时把握好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增收和国际市场带来大的影响。[2]鉴于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认为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从质量和数量上严防死守耕地的红线,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体系,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保障农产品质量,保持物价稳定,确保粮食安全问题。

(二)推进科技兴农,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面对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阶段的新形势,必须积极推进科技兴农,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3年11月,在山东省农科院举行座谈会时,习近平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3]显然,习近平认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必须要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为基本要求。同时,习近平指出,要加大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科研投入力度,着力开展重大农业科学技术攻关,加快建构现代化农业技术体系,让科技来助推传统农业改革进程,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这就意味着,要依靠科技来作为支撑创新的驱动力,从客观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把握现代化的规律,以确保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遵循市场规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科技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三)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道路

农民,只有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才能充当农村改革与建设的主体。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道路,是农村市场化建设、改造传统农业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早在1999年就指出:“农村市场化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关键。”[4]此后,习近平在其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中进一步提出:“要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发展路子。”[5]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农民在市场交易时往往处于劣势;同时,由于农民群体高度分散,如果一味地推进市场化而忽视组织化,不仅会导致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会使整个农村市场的结构偏离公平竞争轨道,进而导致垄断现象的出现。只有将农民组织起来,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道路,才能提高农民在市场上的谈判地位,让农民不再仅仅是“受价者”;才能使分散的农民形成一个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使农民尽快安全、顺利地进入国内外市场,并能够有效地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5]习近平认为,中国如果不能在新的世纪中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帮”的方式引导他们安全、顺利地进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那么“要加快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和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将是不可能的”。[5]

(四)“三位一体”新型合作化机制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论断,即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为第一个飞跃,而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为第二个飞跃。在小农生产条件下,农业生产资料是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此相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往往更能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城镇化和农民职业非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耕地撂荒现象也在不断加剧,致使农业生产进入粗放经营、低产低效的阶段。在此背景下,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显然更有利于改造传统农业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而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分散的农户要想在与市场对接的进程中获得其应有的利益,就必须在金融、流通、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

针对于此问题,习近平深刻地洞察到建立新型农业合作化机制的重要性。早在2006年,他主政浙江期间便提出了要建立新型合作经济联合组织,并全面论述了“三位一体”新型合作化机制的构想:“三位一体”是指三类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一体化,也是三重合作功能(金融、流通与科技)的一体化,又是三级合作体系(经济合作组织、群众自治团体与行政辅助机构)的一体化。[6]“三位一体”的宏伟构想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完善和创新。在“三位一体”新型合作化机制的推动下,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得到规范、充实和提升,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与信用合作之间的分工与协调得到了加强,有利于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统筹推进“大农协”与“大农政”

习近平提出“三位一体”的构想后,浙江的一些地方便着手推广“三位一体”合作组织,但遇到了来自农资、农贸、农技机构等涉农部门自身的阻力。面对涉农部门各自为政以及金融、流通与科技功能“条块”分割的现象,习近平在“三位一体”的构架下创新性提出“大农协”和“大农政”体制。

“大农协”实现了横向和纵向的两个联合,即基层合作社的横向联合以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而为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基层横向联合规模又不能太大,这时就需要纵向的一个联合,即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以及村经济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等各级各类合作社都加入“大农协”。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管理,供销社的回归“三农”与回归合作制,合作银行的小股东通过“农协”托管持股合作银行,而合作银行又依托“农协”和合作社发展信用评级来控制风险。[7]在客观总结日韩模式和欧美模式的经验基础上,习近平加以借鉴地指出:各(欧共体)成员国除了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外,都实行了“大农业”范围的行政管理。

针对国内现状,习近平主张尽快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提出建立从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到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管理的政府管理体制,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国际贸易以及三个市场(农业要素市场、农村消费品市场、农村工业品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宏观调控。只有统筹推进“大农协”与“大农政”,将自下而上的合作体系建设和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才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来提高行政效能。也只有逐步整合政府支农资源,农村合作组织才能迅速得以茁壮成长。[8]

三、习近平农业思想的重要启示

习近平农业思想,是在继承与发展中共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农业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学习习近平农业思想,本文得出如下重要启示:

(一)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中国人口众多,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们在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的成就有多大,都不能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要把吃饭问题放在首位,始终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要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何只想依靠国际粮食市场来解决我们自己的吃饭问题的做法,都是“自掘坟墓”。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当人类还无法跨越国家界限的时候,粮食等战略性物资必须要有自给自足的能力,不然,等待我们的将是饥饿和受制于人。

(二)科技兴农要紧抓不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让历经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焕发出现代气息,就必须牢牢抓住科技这根魔法棒,向科技要粮食。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口却占到全球的近五分之一,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和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只能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只能依靠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只能依靠适应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三)农业治理体制要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活力。对于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创新治理体制也十分重要。只有创造出能激发农村社会活力的新的治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除了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社会化生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一个能让农民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真正主体的体制来支撑,因此,“三位一体”新型合作化机制便应运而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农业治理体制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是打破既得利益集团格局的重大调整,是面对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阶段所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既然原有的农业经营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农业格局,那么就必须进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创造出能激发社会活力的新型治理体制,从而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14.

[2]韩长赋.稳固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农业问题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12-05.

[3]马璐.习近平谈“三农”:端牢“饭碗”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EB/OL].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408/13/t20140813_3345312.shtml.

[4]习近平.论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市场化建设[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7).

[5]习近平.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陈林.习近平的“三农”情怀[J].人民论坛,2013,(6).

[7]陈林.从“三自一包”到“三位一体”:习近平的三农情怀中国梦[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3,(12).

[8]陈林.习近平“三农”战略思想[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18/c112851-23878769.html.

责任编辑:张庆

On XI Jinping’s Thought of Agriculture

ZENG Xian-lu,ZHENG Xing-ming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the new session of central leaders,with Mr. XI Jinping as President,has proposed a series of new points,ideas,and measurements in terms of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issues,based on theories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It includes the ideas of stabilizing the agriculture’s leading position,promoting agriculture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agricultural marketization,and the “three-in-all” type cooperation. The full ideological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makes valuable reference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XI Jin-ping;the idea of agriculture;important enlightment

[收稿日期]2015-11-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AZH140。

[作者简介]曾宪禄(1987-),男,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4—0001—04

[中图分类号]F092.7;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4.001

郑兴明(1968-),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三农”问题、社会主要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指导
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下全程护理干预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谢慧教授在切脉针灸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耳鸣伴失眠的经验
在切脉针灸理论指导下联合董氏奇穴治疗耳鼻咽喉难治性疾病经验举隅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以梯度理论指导园区功能化定位治理环境污染探究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