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受众的深层审美心理分析

2016-03-16 07:55:08郭剑英
环球市场 2016年9期
关键词:潜意识深层想象

秦 姣 郭剑英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电影受众的深层审美心理分析

秦 姣 郭剑英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深层审美心理是受众进行电影欣赏活动的内驱动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深层审美心理所包含的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促使受众在欣赏电影作品的同时,激发自我本能,并通过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产生审美判断,并最终获得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受众、深层审美心理、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

19世纪末,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综合类现代艺术进入人们的生活,它充分吸收各门类艺术表达方式和手段,在时空的转换中创造出较为直观的视听形象,让受众获得美的享受。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过程,包含着感性的欣赏和理性的思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对电影艺术的鉴赏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审美心理经历着循序渐进的几个阶段,各个不同的审美阶段又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想要探寻电影受众的深层审美心理,首先应当从人类最基本的审美心理出发,逐级分析审美心理在电影艺术中的不同特征和表现手法,从而挖掘电影艺术中所蕴含的深层魅力。

1、审美心理的基本因素

审美心理是受众在接触审美对象时获得较为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心理现象。著名美学家滕守尧在他早年的著作《审美心理描述》中指出,“审美心理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审美经验,而研究审美经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搞清那些构成审美经验的基石,这些基石就是人们经常论及的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活动。”1这些要素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审美过程的展开。

1.1感知

感知是审美心理的基础,包含了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形成,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和事物之间关系的综合反映。研究表明,人类感知所得信息总和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来自视听感官。作为一种集视听为一体的艺术方式,电影显然在审美感知方面较其它艺术来说具有更加优越的条件。电影用可视的形象、真实的语言、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效,生动直观地为受众提供审美实践的场所。

1.2联想

联想是审美心理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电影审美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电影的隐喻和蒙太奇手法都离不开联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联想是蒙太奇手法的心理基础。由于人具有联想的心理功能,可以利用联想将不同的事物联接在一起,所以当使用蒙太奇手法将镜头进行剪切和转换时,受众不仅不会断片,反而能在快速的转换中判断出影片所要传达的主旨和内涵,充分显示了电影蒙太奇的神奇效用。

1.3想象

想象是指是人的大脑对已感知的表象加工再创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在心理学上又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在电影创作活动中大量存在,观众的想象很大一部分是在艺术形象规定的基础之上的再创造。创造性想象恰好相反,它不依赖于现有的描述,而是人们独立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在电影审美心理活动中,不同的受众对同样的艺术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别,生活经验越丰硕,艺术素养越多,文化层次越高,想象就越丰富,审美享受也就越明显。

1.4情感

美感作为审美对象的感受和体验,是由情感集中表现的,它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审美心理当中的各个要素以情感为媒介有机统一。电影审美心理活动中,情感集中表现为电影观众的“移情”与“共鸣”。移情的作用可以使受众从电影作品中看到自己,通过关照对象,将主体的情感转移到对象中,使自我变成对象,对象变成自我,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即与电影作品本身想传达的思想内容达到共鸣。

1.5理解

理解是审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产生在以上各种要素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认识。电影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是因为它不仅展现了感性的形式和生动的形象,还包含了内在的本质和深刻的意蕴,而内在深层的内容正需要通过理解达到提炼和升华。从对影片内容的认识,到影片艺术手法的认识,再到影片内涵哲理的认识,这一逐层递进的过程都是电影审美心理中理解因素的主要对象。

2、深层审美心理的分析

人们通常所说的“审美心理”也就是美学研究中所谓的“美感”。美感又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分析,广义的美感是指审美活动中人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应,是一种审美意识。人类的审美意识包括表层审美心理和深层审美心理,深层审美心理则囊括了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两个重要部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是探索人的无意识这一深层的精神世界,所以在研究深层审美心理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弗洛伊德学说中对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佛洛依德认为,人的意识结构是一个由深到浅、由下至上的多层次结构,是由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共同形成的一个动态结构。他将其进一步归纳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人类最初的冲动和欲望,是一种来自本能的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以享乐为原则;“自我”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对“本我”起到一定的约束和管制作用;“超我”所要强调的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它站在“本我”原始欲望的对立面,是一种完美人格的呈现。电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看电影和做梦有着相似的精神状态,人类的“本我”特征处于一个隐藏的角落,需要稍作修饰,冲破“自我”和“超我”的关卡,才能达到自身欲望的满足。所以,审美无意识对应的就是“本我”,而审美潜意识对应的则是“自我”和“超我”。

2.1审美无意识

审美无意识是人类审美心理的最深层次,它主要是一种超越本能性自我和经验性自我的创造性自我在审美方面的集体无意识。2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研究的核心内容,它在审美心理中的重要地位表现在对深层审美心理的关照。弗洛伊德学说里的美感类似于“快感”但又略有不同,这种审美快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受众和电影作者一样都受到了无意识本能的驱使和支配,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融入到电影作品中,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达到自身欲望的满足和升华。

被称为“ 迄今为止美国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部精神分析影片”——《沉默的羔羊》正是因为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电影在表现人的深层心理结构方面的卓越能力而获得肯定。3人的本能促使求生的欲望直击灵魂深处,激起与死亡之间的强烈对抗,充分展现了人类无意识层面的精神恐惧。类似的影片不胜枚举,奉俊昊执导的韩国影片《杀人回忆》由真实事件改编,直接曝光了国家丑闻,掀起了一阵社会热潮。电影讲述的是80年代末,连环杀手谋杀了十多名女子却仍然逍遥法外,男主角作为追查案件的警察,多年后回到案发现场,在当年发现受害者的水沟处,主观镜头慢慢深入黑暗,恐惧逐渐逼近。然而水沟里什么也没有,广角镜头中是一片黄色平坦的田地,一切都显得格外正常。影片的结尾警察盯着镜头,短暂的几秒直到结束,仿佛告诉我们也许杀手就在观众之中,这种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直击观众内心,在其无意识层面造成了一种不寒而栗的精神恐惧。

2.2审美潜意识

审美潜意识是人类审美心理的次深层次,它主要是人类群体或个体的审美经验经过长期积淀后,审美心理进入思维阶段的结果。受众与电影的关系较多地展现为欲望的宣泄和情感 的窥视,同时用净化心灵的方式使其获得自我救赎,这正是深层审美心理在“自我”和“超我”方面的集中体现。

隐私题材中最为典型的影片《楚门的世界》,通过荒诞滑稽的叙事方式向受众展示了主人公楚门的生活,虽然看上去平淡无奇,一言一行却完全暴露在世人的“窥视”中。著名影评人雷吉·史密斯曾这样评价这部影片:影片从表象上来看,叙述了一个滑稽荒谬的人生寓言,然而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却格外地发人深省,它会让受众不自觉地去担心自己是否也身处这样的环境。这种对影片的思考无疑是审美潜意识的表现。越来越多的受众意识到这种窥视行为,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影制作者正是抓住受众的心理,在原有技法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内容也敢于创新,于是便有了男女的床戏,从猫眼中窥探室外的人物行为,甚至如厕情景的尺度也变得越来越大胆。

3、结语

总而言之,人的“本我”是一种本能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表现在电影审美中则是对吃、喝、性、爱等的纯粹追求和欣赏。这种审美无意识的状态是一切艺术欣赏包括电影欣赏的内驱动力。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受众为了使自身从诸多不满意的生活情境中得到救赎,转而追求“现实原则”以满足被压抑的欲望,达到“自我”和“超我”的境界,这个过程就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电影正是实现这种升华的途径和方式之一。深层审美心理对于受众的电影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伴随着长期的社会实践,促使受众在电影欣赏中不断挖掘自我本能,激发审美意识,并通过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产生审美判断,并最终获得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注释:

[1] 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 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3] 丹尼斯.麦圭尔.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乔治·弗兰克尔.心灵考古——潜意识的社会史(一)[M].褚振飞,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6.

[5] 安东尼奥·梅内盖蒂.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6] 黄会林.百年中国电影与中国电影观众[J].当代电影,2006(02).

秦姣(1991-),女,汉,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旅游美学研究方向。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2013ZDIXM032)

郭剑英(1968-),女,汉,江苏泰兴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从事餐饮文化、旅游经济、旅游美学等研究。

猜你喜欢
潜意识深层想象
快乐的想象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8
电视节目低俗化的深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