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影响下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研究

2016-03-16 07:55:08张海苗
环球市场 2016年9期
关键词: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土地利用

张海苗

河北省涉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环境影响下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研究

张海苗

河北省涉县国土资源局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根据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总安排,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般的规划期限为15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已经不能满足用地需求,因此需要在规划期内对原有的规划进行调整。

环境影响土地利用规划调整

一.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土地的利用率越来越大,所以对土地的规划布置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随意性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理论上起到指导作用,从总体上控制着各类用地的类型,规模和布局结构。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应该严格控制各类用地的规模,不能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控制指标。然而,在现实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中,盲目追求大规模,广布局,乱设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盲目的随意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与原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衔接、不协调。严重损害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同时,有些地区的财政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财政,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而随意调整土地类型,为了上项目而上项目,不顾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违法用地不断发生,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丧失了原有的指导性和科学性。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不完善

有些地区管理体制不完善。《土地管理法》确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权威性地位,但是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部门隶属于同级地方政府,对于地方政府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难以起到约束作用,致使“领导一动,规划重弄”等相似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

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工作滞后。随着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地物等已经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某些基层地区由于技术管理条件的限制,缺乏对地籍资料准确性、系统性、连续性的统计,导致低级资料的不完整,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二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不仅改变了原有的用地类型、规模和布局,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原有地块的生态环境,对周围地区的生态完整性、连通性都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改变原有的生态空间格局,对生态系统造成干扰或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然而,某些地区忽略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对环境的影响,致使规划调整后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将耕地调整为建设用地,有可能使原有的生态环境破碎化;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估计不足,致使一些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项目上马,建成后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我们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工程中要充分考虑调整前后地块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环境可行性。

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中的环境因素识别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对土地的将开发利用也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并且存在着许多调整问题,在此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土地生态系统或多或少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土地规划调整主要涉及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的变更,包括农用地的土地利用规模调整、建设用地范围的布局以及部分生态景观区域的重新规划。因此,与规划调整有关的活动包括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增加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面积等。具体而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1)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耕地面积非常广泛,所以在进行土地规划的过程当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破坏原有植被系统,丧失原有的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功能。另外建设用地会增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如果这些废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势必会污染地下水,临近河流则会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甚至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另外随着工业的发展,SO2、NOX等大气污染物不断进入空气之中,如果在土地规划过程当中没有做好耕地处理会使周围动物被迫迁徙甚至灭绝,影响植被的生长,同时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噪声污染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是对人体的伤害,处于高噪音的环境中会造成听觉疲劳,如果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听觉疲劳得不到缓解就会发展为听力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听力功能的丧失。同时噪声还会通过神经中枢对身体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例如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总之,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还可能增加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虽然CO2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同时它也会影响周围气候和降水,从而影响或者改变气候生产潜力,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地的承载力。所以说CO:的排放产生的对生产结构和气候间接影响往往远远超过了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影响。

(2)草地优化能力对土地规划的影响

草地对土壤具有较强的改良作用:草地对降水可以有效截留,的蒸发量,增加土壤的含水量;草本植物的根系雨水或者灌溉产生的土壤迸溅现象,减缓径流,一般都比较发达,同时降低水分可以有效降低减少地表水土流失,侵蚀的能力,从而保证土壤肥力;草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离子的含量,增加土壤与植被的离子交换量,提高土壤肥力;草本植物在其生长的过程中会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盐分的增加,并对土壤有一定的脱盐作用,从而调节土壤盐分含量,对土壤改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草地对大气环境一也有显著的作用,草本植物的叶片本身具有对微尘的吸附作用,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有关研究表明,裸露地表上空大气的含尘量要比草地上空高出60%~70%。同时,草地还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最明显的就是我们夏季在草原要比在平原地区凉快得多,据监测统计,夏季草地的温度要比裸露地面的温度低3-4摄氏度,并且湿度较大。

如果在土地规划调整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草地对环境优化能力,就会周围生态环境势必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调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

(3)土地规划调整中的森林环境的影响

森林跟草地在某些方面对土壤的作用是一致的,例如,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质量等。在某些方面的作用要远远大于草地,林木有一定的高度,其树冠可以有效承接雨水,减小对土壤的直接作用,降低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有利于土壤原有养分的保持;落叶层能够涵养大量的水分,使卜壤的透水性更强;林木的根系同样比较发达,一片林地的根系相互交织缠绕,使土壤的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和水分更加紧密的集合,提高土壤的整体性、固结性;另外,林地通常都会有一落叶,可以在地表形成落叶层,落叶腐败后进入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腐殖质增多,有利于土壤颗粒的粘结,改变土壤内部的理化性质。

森林对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森林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如果大量的森林遭到破坏,或者大量的林地被转化成建设用地等其他类型用地,生态系统就会遭受很大的影响,导致生态失衡,甚至恶性循环。森林作为“大地之肺”对大气环境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等功能,还可以吸附大量的有害粉尘。

同样的,对于林地转化成其他用地也必须详细充分的研究,不能盲目的去进行,要充分考虑转化前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环境影响下土地规划调整评价内容

通过上述两个问题,我们知道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然环境对于土地的影响,那么现阶段我们对于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土地规划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评价研究就是十分重要的了,因为会影响到下一步的土地规划工作,接下来我们对评价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1.现状调查与评价

现状调查的目的是全而摸清调整区域土地利用相关的环境本底值,为后期的影响预测和评价建立所需的数据库。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目的是识别土地开发相关的环境问题及其特征,同时也是为确定环境评价的重点奠定基础。

调查土地利用现状,选择典型区域进行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现状的调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确定现存的环境问题。

2.土地规划分析

规划分析是对环境评价的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初步评价规划调整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冲突的过程。这是整个环境评价过程的基础,也是与规划编制单位建立联系的最好机会。规划分析包括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本次规划调整目标和调整内容的分析,以及本次规划调整与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规划,特别是环境相关政策与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基于初步调研和分析,本次评价拟采用核查表和专家咨询法,重点分析规划调整与调整区域相关生态环境规划,特别是与区域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市空间布局、产业方向、工业布局、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性性分析。

3.评价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影响的阀值,它反映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环境承载力既不是一个纯粹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的量,也不是一个单纯描述人类社会活动的量,它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征,是研究环境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

对研究区域进行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可以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环境影响处于本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为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减缓措施提供依据。

4.评价重点识别

通过规划分析和现状一调查评价,可以识别规划调整可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次环境评价的时空范围和评价重点。评价重点包括拟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的主题和规划备选方案。根据前景分析,明显会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的方案将不再进行进一步的评价。明显会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的方案将不再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然后针对每一项评价主题,建立评价的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目标提供了检验规划是否符合环境要求的技术准绳,用于评估规划的环境影响、比较各备选战略方案的环境表现、提出补充完善土地开发的措施。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性原则,编制出该规划调整的环境影响识别表和评价指标体系。

四.环境影响下土地规划调整措施

针对上述各种问题,我们对于环境影响下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那么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去进行调整呢:

首先,土地规划项目用地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调整方案实施,不得擅自突破用地规模、改变土地用途或更改建设项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对调整后的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并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同时,严格执行“占一补一”的原则,落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资金。

其次,改善地块开发周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的状况,在项目的设计前期阶段加入景观生态设计的观念,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提高项目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项目建设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土地整理规划的景观生态设计。

最后,在项目建设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土地整理规划的景观生态设计。做好区域绿化建设,应在工业区内部和道路交通工程沿线进行绿化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稳定。

五.结语

综上所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构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而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综合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 贾林.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及改进途径[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2] 黄晶.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 东华理工大学 2014

[3] 王琦滨.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4] 王群,王万茂,张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滚动调整中递推规划方法的应用[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01)

[5] 傅超. 统筹城乡发展对土地利用规划思路调整的启示[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08)

猜你喜欢
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土地利用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智能城市(2018年8期)2018-07-06 01:12:12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19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中华建设(2017年1期)2017-06-07 02:56:13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
治淮(2013年3期)2013-03-11 20:05:29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