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2016-03-16 09:24杨希凤
环球市场 2016年19期
关键词:卓越专业课工程师

杨希凤

身份证号码:150430197811121290

电子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杨希凤

身份证号码:150430197811121290

专业课教学是电子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专业课学时有限,因此教师要注重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从而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子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电子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针对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企业评价大学生实践能力偏弱等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目前高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淡化了专业分类界线,导致一些学生片面重视基础课学习,对专业课程学习重视不足。尤其是一些毕业生忙于找工作﹑实习,对专业课的学习抱着较大的应付心理。(2)专业课学习难度较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较大难度,从而容易打击其学习积极性。(3)一般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区分专业课与基础课教学要求的差异性,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从而降低了专业课教学效果。(4)实践类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目前理论课程一般是按照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分层递进模式,但实践课程体系没有同理论课程相对应,采用分层递进模式来实训使得学生跨越式接受,不能充分有效地吸收知识,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5)实验教学设置不够完善。实验教学资源通常是傻瓜式﹑封闭式试验箱,学生只需要接几根线或测试几个点的电平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同学只要能背诵也可以顺利做出实验,学生被动学习﹑兴趣不高,根本就没有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此外,实验教学的学时数也相对偏少,留给学生的自由实践时间也不多。

2、电子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

2.1 明确卓越电子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卓越电子工程师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注重应用﹑亲近业界”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以工程实践基地为依托,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电子产品研发与维护的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电子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能在电子信息行业从事EDA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产品检测﹑仪器设备维护﹑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与卓越电子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完全吻合。

2.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电子工程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同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较多,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注重传统的电子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安排,又要注重交叉学科的知识安排,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为学生在工作中提供一个很好的优势,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三点:基础﹑拓展﹑自学领域。基础是电子工程中最重要的知识,是本专业的核心,学好基础是掌握这个学科的前提;拓展则是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向学生展示,以及学生今后工作中的技术向学生展示,这是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不和社会脱节的关键所在。自学部分是教师对本专业的交叉学科进行一定的介绍,并推荐学生进行自学的部分,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升自我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2.3 联系实践,锻炼能力

专业课教学要与科研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仿真作业﹑课题设计和小论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在《电子对抗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优秀毕业论文作为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学好专业课的自信心。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科研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还可以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如果能继续在实验室进一步锻炼,在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科研方面要保持一致,以巩固和提升专业课知识技能。

2.4 推广科技创新实践研究

推广科技创新实践研究即从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文化氛围角度来提升卓越工程师班整体实践能力。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历史来看,尽管很多研究者提出构造具有创新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将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普及成为全员获益的范围,但由于不少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停留在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这个领域,部分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的重点仍然集中在科技项目研究上,普及性不够,因而限制了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人数。因此可应用以分层分类的管理模式,即从纠正科技创新的根本认识角度来扩大其受益面。

分层分类的管理模式即根据学科特色不同和培养学生侧重点不同,将科技创新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综合基础型。该层面的科技创新活动覆盖面最广,涉及与学生大学期间所进行的专业内课程学习的联系度最为紧密,其目的在于通过课堂内教学知识的适度拓展和实践验证,激发学生在学科平台的学习基础上,掌握并运用课堂内未涉及的基本工具或技能,能将课本上的理论运用于其它问题的思考上。这一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虽然难以形成突出性的创新成果,但适合卓越工程师模式下大学生的专业实践拓展,可以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实践要求。二是技术前沿型。这一层面的科技创新活动与目前多数高校内的科技创新活动性质相似,是由学生经过自主构思或教师指导,在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较大幅度的拔高,在本学科领域或交叉学科领域中,提出新的技术或研究方法,活动所涉及的学生面相对于前者而言较小。参与这一层面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除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外,还可提出新的见解和知识,适合卓越工程师模式下优秀学生的提升。三是技能运用型。这一层面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是通过与高校外科研机构及企业﹑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合作进行的创新活动。技能运用型科技创新活动以流程改善﹑工艺改善﹑成果转化﹑服务创新﹑项目孵化等内容为主,较好地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习环节进行了补充。

总之,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实践教育的锻炼,从而能够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新需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从而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

[1]贯爽.校企合作工程师培养中的企业角色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

[2]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卓越专业课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青年工程师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