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超
塔里木大学
目标激励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叶 超
塔里木大学
新时期由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生活环境也逐渐复杂,加之信息化社会的影响,传统大学生管理的模式已显得捉襟见肘,存在着很多管理上的漏洞。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我国一些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已经将目标激励理论运用于大学生管理实践,并且收到了由于传统管理方式的实际效果,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也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有关目标激励理论的相关概念,探讨了具体的目标激励理论应用策略,最后提出了该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侧重点,以便增强的促进目标激励理论运用于具体管理实践的可操作性。
目标激励;大学生管理;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社会生活方式、信息以及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趋向多样化,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方式显现出不少弊端。在这种巨大的挑战与压力之下,国内的部分高校将管理学中的目标激励理论应用于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教育工作者工作的效率,还很好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激励理论的首创者是美国人彼得·德鲁克,著名的管理专家在1954年代写了《管理实践》一书,第一次提到通过目标激励的设立,用来引导和约束人的行为,把个人的实际需求和目标相融合,从而使人能够奋起。后来该专家又进一步解释了目标管理,企业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要变成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通过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的引导作用来约束和鼓励员工的行为。通过设置相应的长短期目标来促使人的积极性得以激发,而这种方式就叫做目标激励方式。
大学生作为一个素质较高、人格相对独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基本形成而可塑性又较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其素质对现实社会中人力资源的构成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其如何优化管理、挖掘潜力、提高素质,向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目标健康成长,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具体的重要课题。由于目前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带来了大学生心理的多元化,过去那些陈旧落后、简单粗暴、不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在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中已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运用目标激励理论来指导我们新时期的学生工作势在必行。
3.1 加强对大学生目标管理的队伍建设
目标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是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扶植的,而高校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是必要的保证。作为高校管理者,要动员全员参与目标管理。特别是经常和学生打交道的班级辅导员,辅导员是最能够了解班级学生的动向的,可以根据不同性格和特点的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有效交流。因此要经常开展各种有关目标管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要求每个班级辅导员必须参加,并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通过系统的培训,使辅导员具备进行目标管理的相关素质,可以规范的指导大学生的行为。只有打造素质过硬的大学生目标管理队伍,才能提高目标管理的效率。
3.2 设置的目标需要受到全体师生的肯定与支持
目标设置应在满足集体发展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笔者作为班导师,在去年所带的班级获得了学校的“先进班集体标兵”,这一为集体带来胜利喜悦的荣誉同样使集体中的个人享受到成功的满足感。全体师生都可以参与到设置集体目标的过程中,设置的目标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配合目标管理工作。比如我院利用目标管理提升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时充分听取了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通过率较高的班级的老师和四、六级分数较高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目标的设定应同时满足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的需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3 创新开展大学生成长目标教育活动
多开展一些对大学生目标管理有启迪性的、形式或主题多样的教育活动。比如,许多高校开展的“为什么读大学?”等主题活动、“成长是否需要目标的支撑”等相关主题的辩论赛;“榜样的力量”等演讲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为大学生感悟、思考、锻炼、提高提供了载体和平台。强化目标引导和生涯设计,明确表达拥有目标和计划的人更易成功这一理念,使学生自觉地以目标设计为导向来规划自己的生涯,实现人生价值。
3.4 努力使目标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内在条件,需要又是人皆有之的。在管理活动中,要使目标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相联系,使其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把实现目标同满足需要一致起来,从而强化人们实现目标的动机,增强目标的激励作用。对此,除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自觉地把个人需要同实际组织的共同目标保持一致外,在确定和展开目标时,还必须重视同下级协商,充分听取并尊重下级的意见,使其感到目标不是上级强加的,进而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去积极主动地实现目标。
3.5 根据目标成果的不同,实施奖惩
要使目标有激励作用,还必须使人们看到,并得到实现目标后的利益。赏罚严明是管理的内在动力,根据目标成果实施奖励或惩罚。这样,目标才有激励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者应该将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实行所谓“奖惩结合”、“奖罚分明”、“教育与批评结合”的制度。奖励、激励的心理学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是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是能够激发人的荣誉感。奖励的手段主要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惩罚激励则包括批评、处分等形式,能抑制人的不良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惩罚使人产生内疚感、负罪感,能使人知错改错努力学习和工作,创造好成绩弥补过错。批评可使人头脑清醒、谦虚谨慎、看到缺点、改正错误。
学校学生管理人员在运用目标激励理论管理大学生的过程中,应注重管理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及创新性,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教育和帮扶并行,对学生管理必须宽严得当,引导得法。做到教书和育人统筹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个性发展及需求,发挥学生主体的自我激励和调控作用。
[1]朱岩,那广利. 论目标激励理论在大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