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浅议

2016-03-16 08:16王树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4期
关键词:就业观民办民办高校

□文/王树辉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大连)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维护我们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政府也采取了很多应对的策略和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就业观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可以通过就业观来衡量一份职业是否有利于展现自己的才能、是否有利于体现自身的价值,去衡量职业价值的高低,更进一步,通过大学生对职业价值高低的判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身理想的定位、家庭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进程、社会对其组成成员的需求。大学生就业观影响着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意义,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整理,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引导。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临时代的严峻挑战和压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论是对求职择业,还是对在校的学习乃至将来的成才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应该在入学时就逐步确定今后就业方向,自觉地把大学学习同今后的择业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创业与实践能力,以适应将来所从事职业岗位的需要。

(二)对就业行为的推动。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来自就业动机,而就业动机是在就业观的支配下产生的。就业行为总是有其方向性(即就业目标)。就业动机、就业行为、就业目标三者之间有辩证统一的制约性,它们的发生都来自于源动力就业观。大学生就业观与就业观对就业行为的动力作用具体表现在:就业观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支配着就业主体对未来职业进行评价、选择,并做出就业决策。就业观是就业行为的动力,它制约着就业主体对就业目标的期望、定位和选择。

(三)对就业道德的规范。谁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面对着倏然而逝的求职机遇,面对着纷至沓来的竞争对手,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将对就业行为、求职道德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约束着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保障就业工作的有序进行,调节就业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就业观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就业道德。

(四)对职业适应与职业成就的制约与激励。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职业一经选定,就等于向社会迈进了关键性的第一步,而作为一个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很难一下子适应社会,还有一个对环境、工作性质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渐进过程,即“职业适应”过程;而“职业成就”是大学生求职就业时最主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就业观会直接影响到将来职业适应、职业成就以及职业的稳定和变迁。正确的就业观能促使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换角色,并激励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工作。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在实际工作中的直接反映,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它要求大学毕业生上岗后,与单位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二、民办高校的特点及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民办高校的特点。在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就业时我们首先不得不先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界定和特点进行研究,民办高等教育是相对于公立高校而提出的。郭占元教授对当代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他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定义比较全面:民办高等教育是指教育层次达到大专(含高职)以上的教育活动,必须符合民办高等教育内涵的三个方面,既包括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也包括民办高等学校。具体包括:各种独立的民办大学、民办高等职业学校、民办函授或专修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国有民办高校。从上面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界定来看,民办教育与公立高校相比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创办者是一种非政府性的组织或个人。公立高校是完全由政府出资举办的,民办高校的办学主体则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个人或团体通过自筹资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教育活动;第二,办学的非营利性或在国家政策条件允许下合理汇报。公办学校是政府出资兴办的,所以其办学目的是决不允许有营利动机、营利行为或营利目的的,这是在国家《教育法》及有关政策中明确规定的;第三,办学资金来源的自筹性。公立学校是政府出资兴办的,所以它的产权是归国家所有,而民办教育则是由举办者通过自己出资、社会捐资、学费、学校其他方面的收入或政府给予的一些优惠政策的资助等形势来自筹经费;第四,办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一点是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在办学方面比较重要的区别之一。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权,在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的确定、机构设置、校长和教职工的选聘、工资待遇、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学校都有较强的自主性。这些充分体现了民办高校办学的主体性、自主性和灵活性,他可以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而自主调整。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学校自身特点的影响,与公立高校相比较具有就业的优势和限制。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优势。民办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逐渐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党和各级政府已经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及其就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国民办高校的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办学目的和人才培养定位明确。它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学以致用。此外,由于民办高校的教育资金来源以学生的学费为主,为了学校的生存与持续发展,获得较多的生源,民办高校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就业率。很多民办高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填补公办院校力所不及的空缺,并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人才市场空缺,迅速做出反应。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劣势。民办院校与公办高校相比,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经验和监督机制,许多民办高校只注重扩大培养规模获得收益,却忽视了师资力量及后勤保障的建设,也会出现对我国未来人才需求预测的偏差等问题。在专业设置上,往往对实验条件、师资力量要求不高的专业一哄而上设置的较多,而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受到培养成本高、培养条件苛刻等因素的制约,培养数量相对不足。民办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线偏低,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偏见,认为其文化水平及思想素质较低,不能胜任更高的职位发展,导致就业失去一定的优势。社会上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认知还存在很多的误区。用人单位在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素质及能力评价上受到“民办”的影响,许多企业在面对众多应聘者无从选择的情况下,也往往片面追求毕业生的文凭和学历,或者对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则持观望态度,或者在求职要求上设置较高的门槛,完全把民办大学生排除在外。这就对民办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加剧了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难度。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就业的形势异常严峻和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也逐渐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优劣参半。

三、民办高校特点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是建立在人生观基础之上的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如上所述,民办高校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在系统地进行专业知识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扩大了他们对社会认识的时空范围,特别是到了毕业年级,这种认识越来越具体化,对自己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了一定的态度和看法。

(一)影响其就业认识。相对公办院校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民办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对自身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对就业受挫折的情况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能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就业。

(二)影响其就业动机。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竞争日益加剧,具有较强的危机感,危机促进动机增强。然后,他们急于找到一份工作,学生就业职位和薪酬不理想,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后总体薪金水平不高。

(三)影响其就业价值取向。民办高校生源的家庭条件相对较为优越,而且掌握了较好的社会资源。这些学生平时在家时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所以这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么是好高骛远,对工作挑三拣四,不顾自身的客观条件,盲目地追求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优、工作强度小的工作,而忽略了奉献和自身发展锻炼的意义。

(四)影响其就业心态。由于高校的扩招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使本身就有点“先天不足”,加之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便见,所以一些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没有信心,对自己持有的民办高校的毕业文凭的含金量表示怀疑,所以在职场的竞争中显得自卑,毫无底气。或者在求职过程中自己不主动,形成了对父母亲友的依赖心理。

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与其他高校大学生一样面临压力,同时他们又有自己的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并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就需要我们在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对其就业观进行分析,发现规律,找出问题,提出对策,进行指导。

[1]郭占元.当代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概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5.

[2]王淑莉,许美华.现状与对策:民办高校学生价值观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3.27.

[3]秦艳丽.民办高校就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35.

猜你喜欢
就业观民办民办高校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