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强
洛阳市交通运输局
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谢建强
洛阳市交通运输局
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绩效管理理论和关键要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绩效管理 战略导向 沟通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然而,综观当前大多数企业开展的绩效管理实践,存在以下弊端: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企业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年末填写的那几张考评表就是绩效管理。事实上,那只是绩效考评,绩效考评只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评绝不等同于绩效管理。完整的绩效管理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评、绩效分析、绩效沟通、绩效改进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要强调通过计划、分析、评价、反馈等环节达成结果的过程。绩效管理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绩效的问题,还包括对组织绩效的计划、考评、分析与改进。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评价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之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绩效考评指标设计不当,且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脱节。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考评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企业在实践中,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职能部门方面是部门职责的完成情况,员工方面是德、勤、能、绩等一系列因素,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然而,在如何使考评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从而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却考虑不周。多数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属于一种非参与性的评价制度,员工被动地接受任务、目标模糊、责任不明确,工作完成后由上级采用有限的指标对下属进行评价与考核,偏差较大,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的。过多定性化指标的存在,自然无法避免在实际考评过程中出现考评组织者的随意主观性判断,影响了考评工作的严肃性与有效性。
三、与员工沟通不足。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要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就必须有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绩效管理的目标、作用、成果。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员工的指导与开发,最后才是将考评结果运用于工资和奖惩等方面。绩效考评找到了问题却解决不了问题,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为员工提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缺乏管理技巧,企业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与开发。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
受环境的影响,企业内部各组织之间以及员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员工,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企业激励的层次性。若不对环境和员工的需求进行具体分析,一味追求企业激励政策的统一性,其结果必然导致激励效果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最终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企业绩效管理不仅是要实现绩效考评模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实现从单一的绩效考评向有效的绩效管理提升,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要搞好绩效管理工作,使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应有的功效,我们必须将绩效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树立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理念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带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决定了企业的目标和关键政策,是企业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因此,绩效管理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坚持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有助于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组织目标及组织文化达成高度的一致性,有助于员工对绩效管理形成认识上的统一性,有助于我们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树立超前意识、长远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和人本意识。坚持绩效管理的战略导向性,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养成战略性思维的习惯,按企业战略的要求来规划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指导和监督绩效行为,而且当企业战略调整时,其导向性更应得到强化,然而,相关调查发现,仅有17%的企业在战略调整时有意识地强化战略的导向性。
二、建立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过程观察与控制、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四个环环相扣的方面,伴之已开放的、持续的、全过程的沟通,同时将绩效考评结果应用于员工的薪资分配、培训、岗位变动、职务升迁等。具体讲,在设计绩效目标和拟订绩效计划时,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完成组织的任务为绩效管理的目标;在设计绩效考评指标时,采取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地对考核指标进行合理取舍,防止绩效考评指标设计不当造成误导性,并且应事先制定考评标准和绩效管理制度来进行,要对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必要的控制。绩效考评结束后,应及时将考评结果通过书面的形式反馈给被考评者,同时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分配及职业发展相挂钩。
三、建立有效的、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沟通机制。
如果说绩效管理的战略导向性和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分别解决的是绩效管理的方向性问题和基础性问题的话,那么,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有效的沟通则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要引导绩效考评的双方认识到:首先,实施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计划、绩效目标监控和绩效结果的评价达成组织目标的完成,其目的是帮助员工、部门及企业提高绩效,促成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真诚合作,是为了更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批评和指责员工。其次,绩效管理虽表面上关注绩效低下问题,却旨在加强管理者对绩效计划实施情况的监控,以减少失误,使员工在成功与进步中达成人格与技能的完善,并受到组织和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最后,绩效管理虽需平时投入大量的沟通时间,却能增强员工参与绩效考评的自觉性,消除抵触情绪。
四、结语
总的来说,绩效管理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它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奖惩手段。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了一个信号,一个促进工作改进和业绩提高的信号,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提升,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