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智君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成因
祝智君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有4000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GDP的60%,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然而,中小企业虽然承担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压力,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够取得的资金支持远远低于其需求量,这无疑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主要指企业依靠其内部积累进行的融资,包括股本的投入和留存收益的转化等内源融资有以下优点;外源融资主要指利用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方式。在股权结构相对合理完善的发达国家,外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依然为外源融资。而我国中小企业股权结构普遍不甚合理,而且受制于并不丰厚的折旧基金、留存收益等,内源融资的资源较少,因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也普遍依赖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然而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具有发展时间短、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等特点,使得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无法获得足够可靠信息来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因而无法平等对待中小企业和国企以及大型民企的融资需求,推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具体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的外源融资主要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形式。股权融资具有融资企业财务风险小、资金用途限制较少、提高企业知名度等优点,然而它的投资成本较高且存在着公司控制权变更的风险,并且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证券市场进入门槛较高,虽然启动了中小板、创业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难度,但是受限于中小企业板规范运行、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审核条件,通常只有那些效益高、前景好的高科技行业等类型的中小企业能争取到这宝贵的上市资源,考虑到上市后披露信息所需要支付的庞大费用甚至可能会高于其融资收益,因而很多中小企业上市热情并不高。而债券融资指的是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资金 98.7%来源于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但是由于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首先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少,服务种类单一,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借款需要;其次中小金融机构普遍资本金水平较低,且质量良莠不齐,无法为客户提供优质贷款;最后多数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仅辐射其核心城市及附近村镇,使得当地没有合适中小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无法跨地获得相应服务。另外,由于债权融资一般要求融资企业有比较好的声誉和信用评级,以及较完善的企业债券市场,而我国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稳定性较差,风险较高,所以政府对企业债券一直采取了管制和限制的态度。
中小企业融资时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一方面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 “抓大放小”经济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高融资成本有关。这里的高融资成本包括中小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双方的成本。中小企业的借款具有数量少、时间急、频率高等特点,同样金额的贷款,银行丛中笑企业处获得的经济效益过低;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股权结构不清晰,关联交易复杂,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这使得他们的盈利能力较低且没有充足的资产抵押保障,一旦这些企业无法支付还款时,会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大量不良资产,据统计,中小企业的采信誉监督成本大约是国企及大型民企的5-8倍,过高的贷款风险和监督成本推升了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成本,因而银行并不愿放贷。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无法从银行获取资金的中小企业只能被迫转向民间资本寻求资金帮助,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它们的融资成本。
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最根本原因之一,相对于仅能掌握较少公司内部经营信息的金融机构来讲,中小企业明显的信息优势使得其在融资过程中往往要面对两个难题: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尽量避免呆账、坏账,银行只能通过慎重选择贷款对象、提高贷款利率等方式降低经营风险。而这种方法手段针对的是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其中不乏一些前景被看好、经营较规范、效益较可预期的中小企业也受到波及。林毅夫等人的研究指出:处在不同行业、具备不同性质、规模不尽相同的企业,它们的融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若想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资本市场就必须 “因人而异”的提供金融服务,即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企业个性化的资金需求相应地提供贷款等服务,而也只有这样动态完善的金融体系结构,才能实现金融体系高效聚集、配置和分配资本的目的。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可以用当地金融机构的数量和金融资产的规模来衡量。我国的市场化经济开始的较晚,金融市场化进程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国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差别较大,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尽相同,导致我国各地区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差异明显。在某些省份,尤其是以浙江、为代表的东部沿海省市,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势头良好,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商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各种保险公司、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为补充,金融机构的结构较为丰富,东部地区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一定程度已经缓解了东部省份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然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无疑限制了限制了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
[1]李斌,江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成长[J].南开经济研究,2006,(3).
[2] 姚耀军,董钢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缓解:金融发展水平重要抑或金融结构重要? [J].金融研究,2015,(4).
[3] 袁穆,信货配给理论与关系融资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27).
[4] 肖晶.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
地区制度环境差异化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6,(2).
祝智君(1990--),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单位: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