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伟娜 马倩瑶(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我国打车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文/牛伟娜马倩瑶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提要]本文以滴滴快的为例,以基本产品、衍生产品、潜在产品等三个方面对目前的盈利方式做出陈述,并从拓展横向汽车生态链的宽度、延伸纵向业务深度、拔高数据信息价值高度等三个方面提出盈利方式的展望。
共享经济;打车软件;盈利模式
原标题:浅析分享经济背景下我国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以滴滴快的为例
收录日期:2016年8月18日
分享经济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提出,我国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我国打车软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以其历程、成长路径、竞争战略以及行业政策制定对整个中国分享经济行业都将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和风向标作用。
我国自2010年开始,基于LBS技术(移动位置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出行服务开始迅速发展,易用到车、快滴打车、滴滴打车等品牌相继成立,共享交通模式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始,在投资公司和互联网巨头的支持下,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竞争的态势,在各平台间发生数次大规模用户争夺战下,滴滴快的的合并使之逐渐占领了市场的主要地位;2015年之后,打车软件市场逐渐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合并后的滴滴以80.2%的市场份额仍处于“超级平台”的地位,而Uber和易用到车凭借其资金实力和营销方式以11.5%和6.3%的市场份额处于第二和第三的位置。
目前的运营模式主要是以补贴为主,对于司机来说,滴滴快的的补贴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抢单”的积极性;对于乘客来说既能享受到打车软件带来的便捷服务,又能获得一定的补贴,从这个层次看来,打车软件实现了平台用户“双赢”的局面。然而,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讲,商品被定义为用于交换的使用价值,而滴滴快的作为提供服务的一种商品,消费者在其使用过程中,不仅不需要支付费用,还可以获得商家的补贴,这样的资金投入远远大于营业收入。因此,必须找到合适的长期盈利模式,实现包括软件公司在内的多方共赢。
(一)基本产品盈利——合作提点及推介佣金。首先,打车软件最初均是以APP为载体,无论消费者下载应用的出处在哪里,其下载链接和应用链接在打车软件后台都有完善的追踪记录,这不仅为合作商的线上流量的提高做了贡献,还为打车软件后续的融资提供了潜在支持;其次,打车软件产品逐渐开发各种功能模块,最早单纯发布打车信息及传递乘客需求,之后开始地图导航的持续更新,并与各大地图信息提供商达成合作对接。所以,基于打车软件作为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产物,其独特的运营模式下的产品决定了其基本的赢利点是相关利益者的合作提点及互推佣金分配。
(二)衍生产品盈利——广告、专车
1、广告
(1)植入广告。以滴滴打车为例,其先后曾与京东、蒙牛、NBA等多家公司合作,进行广告植入。滴滴打车早期的进入界面广告为“用滴滴穿新衣”,用户使用滴滴打车后可以获得京东商城的代金券;在2015年春节期间与蒙牛合作,进入界面更换为蒙牛公司的广告,同时与NBA合作成为NBA官方推广合作伙伴,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滴滴平台参与NBA中国推出的游戏“看球赢到家”。
传统的广告植入虽然会给打车软件带来一定的收入,但是由于手机移动端界面面积的限制并不能带来大规模的广告植入,加之人们的浏览习惯对于手机界面几秒钟的广告一般会忽略,从而这类广告价格一般比较低;其次以某种制定的活动例如NBA作为广告推广吸引的客户群体也是有限的。综上可以看出,以传统的广告植入带来的推广效果是有限的,其带来的收入也并不能弥补大规模的补贴,因此广告并不能作为其主要的赢利点。
(2)推送广告。包括通过APP、微信和短信推送的广告内容等。比如,滴滴打车携手企业发布企业冠名滴滴红包,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内疯转,广告商通过支付成本或置换资源赚取点击率和曝光率,打车软件也得以激活市场。
(3)积分换购。用户通过打车软件积分兑换优惠券,其他商家会自动分成给打车软件平台,打车软件间接收取了广告费用。
2、专车。专车是在用户形成打车需求之后定位于中高端用户的服务。由于打车软件赢利模式受限,并且市场趋近饱和,所以需要开拓更多产品和服务,滴滴推出了滴滴专车,快的推出了一号快车。专车盈利模式较为清晰,从专车佣金中直接提取,由打车软件公司与专车运营者进行利益分配。
(三)潜在产品盈利——资本运作。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分别于2012年9月和8月在北京和杭州上线,在五轮融资的竞争下,都曾拿出高额资金补贴顾客,通过烧钱的方式抢占市场。究其本质,滴滴快的的价格之战实际上是“滴滴+微信支付+腾讯”与“快的+支付宝+阿里巴巴”之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双方曾一度亏损,然而两大巨头持续追加投资并且数额越来越大的原因就是推广各自旗下的移动支付业务,培养乘客的移动支付习惯,用户规模和黏性够大时,盈利模式自然出现。
以滴滴支付方式——支付宝为例,打车软件平台每天会滞留很多来自乘客与出租司机的资金,出租车司机通过打车软件收取的费用一般不会马上提现,这部分第三方机构和支付账户之间沉淀的资金,即使按照最普通的年化收益率10%计算,每年全国市场也将获得可观的纯利润,这也是吸引投资者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市场格局较为明晰,依靠外部补贴并不是发展的持久之计,打车软件需回归理性,做好产品和服务,寻找健康的盈利模式才能持续发展。
(一)拔高信息数据价值高度
1、实时路况信息。打车类应用软件利用智能手机原有的加速度传感器、GPS等就能很好地完成行车轨迹、速度、行车习惯等的司机数据累积和搜集,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庞大的司机用户群体的支持,获得的路况信息更为精准,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就可以得出可靠的实时路况信息。在交通高峰时段,实时路况信息对于司机群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帮助司机有效选择行车路线,减少路上滞留时间,有利于司机更好地选择载客的地点,在提高了收入的同时,也节省了乘客的时间,提升双方的用户体验。
基于这个数据优势,打车软件应该致力于完善自身服务,在锁定忠诚客户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盈利点。在培养客户的初期可以免费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在此期间可以对相关流程和服务进行完善和提高,等到用户形成依赖习惯,粘度增加时,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例如进行会员制等。
2、广告业务。滴滴快的通过对用户行车轨迹的分析,再配合出行的双向评价体系,基本上可分析出用户的家庭、工作地址,经常活动的区域,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等信息,再配合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数据,基本分析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用户画像。根据这些数据,广告推荐能更加精准。配合用户位置信息,还能为用户推荐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用户信息。基于大数据的创新的广告形式成为了打车软件公司盈利的一个新思路。
(二)延伸纵向业务深度。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在滴滴快的的合并下暂时偃旗息鼓,市场上的“一超多强”的格局暂时稳定,但是内部的竞争依然继续。横向拓展的格局已定,此时滴滴应该把业务的核心放在纵向延伸上。
1、拓展用户群,满足特殊要求。从单一的客户模式转变到团体客户、特殊客户等。因为现在客户模式已经接近饱和,而商业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肯定要重新定义和拓展客户,其中包括团体客户、政府客户、特殊群体客户等。例如,对于老年人这个群体,公共交通拥挤使得他们对于租车同样有着迫切的需求,考虑到他们本身的特点,软件在使用方面一定要方便易操作;打车方式可以进行人性化服务,例如一键约车、约车上门等;在支付方面可以增加子女代付等功能。同类的功能开发还应该包括针对学生的校车服务、针对一些接送客户的专机服务、针对带孩子的女性专属车、残疾人专属车、针对偏远地区的加价服务等。在拓展产品服务形式的同时,让用户的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也增加了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2、开辟生活、物流等服务,实现商业化变现。Uber自进入市场之后,不断调整其战略来适应中国市场,在滴滴快的的烧钱大战打得火热的时候,Uber以其优越的用户体验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后虽然格局已经显现,但是Uber的竞争力量仍不可忽视。近期,Uber软件正在探索的“介于生活方式和物流之间”的服务,因此可以借鉴其创新方式,在生活、物流等方面开展衍生的服务,实现基于LBS技术的线上需求与线下资源相结合的O2O模式。
一方面在软件中增加一些关于吃、住、游、购、娱等方面的应用或者消息的推送,丰富了用户的体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使得软件本身的价值内容和影响得以拓展,再由商户为出租车司机和软件公司提供一定的服务费用;另一方面开展同城物流服务,拓展货运业务市场。Uber早在2014年就开展了“同城一小时”的快递服务,随后在2015年年初,在中国香港首推物流服务Uber Cargo,开始在中国市场拓展客运出租车市场之外的货运业务市场。鉴于同城快递的成本比较高,利用出租车进行送货的方式在效率和成本方面都具有优势,目前国内的打车软件解决的是人流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可能涉及到物流的问题。滴滴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与小米手机合作进行,因此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同城物流也可以成为未来打车软件的一个盈利点。
(三)拓展横向发展汽车生态链宽度。滴滴快的的目的是从平台打造汽车生态链,目前滴滴快的已经涉及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巴士等多条业务线,可以看出用户对于多元细分领域服务的需求空间很大,滴滴的生态圈蓝图将会不断拓展。前端的新车、二手车买卖、租赁都是可以获得实际收入的环节,而汽车O2O后服务市场仍是一个待发掘的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滴滴涉足试驾行业为汽车厂商进行精准的移动化、体验式营销,开启了汽车后市场的大门。同时,滴滴企业版已经开放API接口给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个性化专车,例如美容会所和美容O2O可以为VIP客户定制美容专车,提供专车接送服务;房产中介也可以提供看房专车;饭店可以提供美食专车等。
以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软件目前的盈利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并且软件平台的产品形式逐渐朝向满足顾客、平台、合作伙伴三方的需求和实现三方价值的方向演变,如何实现一种永久稳定的盈利方式还值得我们去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依娜.滴滴打车如何“造血”?——基于虚拟价值链理论的打车软件盈利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2015.12.
[2]于洁涵,梁雪琴,谢绍晖.手机打车软件盈利模式浅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2.
[3]夏杉珊,王明宇.国内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与前景分析[J].电子商务,2016.2.
[4]赵苗苗.O2O电子商务时代打车软件盈利模式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5.2.
F713.3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