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之美的观照——毕淑敏散文传递心灵正能量的艺术

2016-03-16 07:46吴丽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毕淑敏散文

吴丽芳

(鄂州职业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鄂州 436099)



中和之美的观照
——毕淑敏散文传递心灵正能量的艺术

吴丽芳

(鄂州职业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鄂州 436099)

摘要:毕淑敏秉承中国文化崇尚和谐的传统,以中和之美观照生活,用温暖柔和的散文表现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内心和谐的不懈追求,传递着心灵正能量,带给人们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关键词:毕淑敏;散文;中和之美;心灵正能量

《中庸》篇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美的创造与欣赏的一大追求目标和重要指导原则,是汉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中一种重要、稳定而富于积极意义的构成。 中(正确性原则)是中和的内在精神,它使中和具有坚决追求正确的特性,和是调谐,和谐。中和是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正确。中和之美是一种以正确性原则为内在精神的普遍的艺术和谐观,是一种辩证的艺术和谐观。[1]

“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2]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毕淑敏在散文创作中坚持用中和之美观照现实生活,用温暖柔和的散文表现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内心和谐的不懈追求,传递着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传递着心灵正能量,带给人们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一、以中和之美观照人与自然

在毕淑敏眼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自然界的山川万物都有精气灵魂,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协调共处。 她认为“ 大自然是温和而权威的老师,它羚羊挂角不露声色地把伟大的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理,灌输给我们。”[3](P7)毕淑敏喜欢融入无边无际的自然,在天人合一中用心灵去倾听宇宙的真理,感受生命的力量。她认为在融入与倾听中,“人与自然有一种交流,与山水之间有一种能量在补充和交换”。[4](P129)

毕淑敏敬畏自然的造化,善于在与自然的交流中获取精神的力量。在《在印度河上游》一文中她把滚滚流动的狮泉河比作一条通体透明的龙,把严寒中瞬间凝固如动感冰雕的狮泉河比作奔腾的勇士。“狮泉河在骤然而至的严寒中,瞬间凝固。高高的水浪腾在空中,卷起优美的弧度,僵硬如铁;周围簇拥着迸溅的水珠,若即若离,与主浪以极细的冰丝相连。……狮泉河被酷寒在午夜杀死,然而,它英勇地保持了奔腾的身姿,一如坚守到最后一分钟的勇士;它坚守了一条大河无往而不胜的气概,只是已粉身碎骨了无声息。”[3](P7)狮泉河流经了毕淑敏的整个青年时代,在这个尘嚣日上的世界里,毕淑敏倍加怀念狮泉河水。她心中的狮泉河水纯净而有力量,它清澈澄净,洗涤着人的灵魂,它勇敢坚守,让人感到一种伟大的包容和冲决一切的勇气。

毕淑敏常常以中和之美观照人与自然,在大小相形、动静相对、有无相生、物我两忘的辩证的思考中传递出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和珍爱。在山水的洗礼中毕淑敏一再感慨:一个人只有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才会彻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与大自然格外亲近的经历像钢筋水泥注入毕淑敏的灵魂中,使她能常常在对自然的敬畏之中发现美好,在天人合一中获得感悟。

毕淑敏曾远赴加拿大,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数夜苦等北极光,当亲眼目睹北极光现身夜空时,她惊呼:“天哪,北极光倏然驾临!半个天空悬挂起绿色帷幔般的北极光。犹如巨大的绸缎,被天神之手轻轻拧动。极光迅速地变幻着形状和色泽深浅,宏大脆弱,让你骇然屏住呼吸,生怕一口气吹走了极光。”“它弥散天穹的扩大篇幅令人震撼到恐惧。你会觉得个人极为渺小,你会顿生谦虚和敬畏。你会觉得星空无限造化无穷人生短暂薄如蝉翼……”[5](P1)北极光横扫千钧变幻莫测的奇特魅力,让人的感觉、知觉、情感、理智一起腾空飞翔,在仰望中顿生敬畏并伴以灵魂的震撼,知道什么叫无穷大,自己只乃微尘,从此战战兢兢敬畏所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万物,不敢有丝毫自大与僭越,产生一种博大旷达的情怀。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断被破坏。舒缓宁静的旷野逐渐被激烈喧嚣的城市替代,绿色植物不断被人类砍伐,野生动物的天性不断被人类扭曲,在《旷野与城市》《向红柳忏悔》《触抚绿色》《奶牛的第三次哭泣》等文中,毕淑敏用中和之美观照人与自然,以辩证的态度、正确性原则晓以利害,提醒人类不应一味追求自身的满足,忽视自然的平衡,而应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触抚绿色》[7](P233)中,毕淑敏看到大兴安岭植被被破坏的情形,心好像被锐指掐住,一缕缕坠血。在《奶牛的第三次哭泣》[7](P208)中毕淑敏写奶牛因被剥夺自由自在的天性穿缰扣锁而哭泣;为天性被虐杀,成了造奶机器而哭泣;为原本用以哺育后代的乳汁被贡献到浴缸而哭泣。她别出心裁地用奶牛的哭泣警醒人们,对物质穷奢极欲的追逐和靡费,对自然规律的破坏将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在《旷野与城市》[6](P242)一文中毕淑敏描绘了旷野与城市之争,在文章结尾她语重心长地说,“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毕淑敏发自肺腑的的叙述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对人为破坏自然的担忧,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深期盼。

二、以中和之美观照人与社会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如何处好个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毕淑敏始终以中和之美来观照人与社会,追求着对象对于人来说的最佳和谐状态与最高价值。

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社会个体,在女性解放的大旗高高飘扬,女权主义与大男子主义的较量中,如何看待性别差异是现代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毕淑敏以辩证和谐观来观照男女性别差异,倡导不同性别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谐相处。在《性别按钮》、《中性》、《我爱我的性别》等文中她引导人们以包容平和之心从人类整体进化的角度接纳各自的性别,扬长避短、和平共处,更好的发挥性别优势实现人生价值。

在《性别按钮》[8](P11)中,毕淑敏构思奇特,利用可以自由选择性别的按钮,让读者体验两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各自的优势与难处,明白现代社会男女都很不容易,需要互相理解与扶持。在《中性》[7](P258)一文中,毕淑敏说“当男人和女人各自强调着自己的性别角色,在混沌之中摸索了许多个世纪以后,不约而同地走向了中性。”“唯有中性,豁达明朗温和平静。”她认为中性使世界严峻,整个人类返璞归真,女性不再受歧视,也不接受优待,男人和女人一起逼近终极的窗口,努力成为大写的人,抽象的人,纯粹的人, 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在《蔚蓝色的乐园》[9](P129)中毕淑敏认为,单纯地向男人世界挑战,或者一味地向女人世界靠拢都不正确,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是在男女两性既重视区别又强调统一的大前提下,平等协商,相互沟通,建立一种新的体系,一个“中性”的价值框架。

婚姻家庭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难处理的关系,现代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足以证明这点。毕淑敏在《家问》里说“家庭,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一代伟人,能制裁好一个国,未必能调理好一个家。”[8](P180)在《伤亡于家庭》中说,“使我们遍体鳞伤的,更多的是发生于家庭。”“受伤于家庭的人,我估计一定多过死于原子弹爆炸的人群。”[6](P39)如何对待婚姻、 家庭,实现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毕淑敏用中庸的价值观来寻找正确的原则。她在《婚姻约等于》中说“结婚约等于一次必将穿越风暴的航行。”[9](P120)在《家的疆域》里,毕淑敏告诉人们和谐地调整内政外交是建设家的关键。“家可以延伸得很远很远,包容大千世界。家可以蜷缩得很小很小,仅两个人也打得不可开交。家的边陲可以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围起一个小鸟的天堂。家也可以狼藉一片血流漂杵,筑成一双男女的死牢。关键需要每位成员既是国王也是兵,建设它守卫它,和谐地调整家的内政外交,处理好家的边关防务。”[8](P194)毕淑敏通过天堂与死牢的对比让人明白家的大小与宽容度的辩证关系,家的温暖来自接纳与和谐的道理,让人在中和之美的观照中感受到中国千百年来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文化传统与智慧。

无论是男人和女人还是家里和家外,毕淑敏主张人与人相处要辩证地把握适当的“度”以期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地铁客的风格》里,毕淑敏描绘了日本人、美国人、中国人在地铁里对待他人的不同情形。日本人重视团队精神,在极端拥挤的地铁内躯体被夹得扁扁的却艰忍无声,毫无抱怨神色;美国芝加哥人看重个人势力范围,在空旷的地铁内捍卫自己的权利,候车人心急如焚也要等待,不能硬挤,以免干涉他人的空间;北京人机灵幽默、以弹性距离来利人利己,在地铁上一团和气,自己挤上地铁,还要给后面的人也闪出空隙。毕淑敏感言道:“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的边缘;当然也不可太近,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还是喜欢中庸平和之道。”[10](P221)这正是毕淑敏以中和之美观照人与人的界限的告白,也是作者以中和之美观照个人与社会所得到的真知灼见。

三、以中和之美观照人与自我

在日益喧嚣与浮躁的现代社会,在茫茫人海如何安放自己,如何实现身心灵的和谐,是毕淑敏一直关注的主题。 毕淑敏认为:“大脑和心灵,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濡养,否则人生将变得灰暗无序。”[11]

毕淑敏洞察现代人的生存现状和心灵困境,她有着铸造灵魂的使命感和崇高感,她以中和之美观照人与自我,辩证看待人性的美好善良和人类的软弱与邪恶,帮助人们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向心灵注入正能量,唤起人们生活的激情。

在《鱼在波涛下微笑》中,毕淑敏告诉人们,“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如果你处理不好和自我的关系,你的一生就不得安宁和幸福。”[12](P60)在竞争激烈的年代,现代人常常处于疲倦、愤怒、分裂、忧郁的等心理状态中不能自拔。毕淑敏在《疲倦》《珍惜愤怒》《切开忧郁的洋葱》《拒绝分裂》《幸与不幸永在》等文中执两用中,用辩证的分析,独特的视角,形象的语言,揭开各种心理状态的神秘面纱,让人们接纳自己,释放心理压力,构建精神的小屋,获得生命的活力、心灵的力量,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

在《拒绝分裂》[12](P121)中毕淑敏认为世上也许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但有协调和混乱之分,有统一和分裂的区别。“分裂的实质常常是不能自我接纳。我们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以为它是不正当不光彩的,我们用一种外在的标准修正自己的心境和行为。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 ,委屈了自己也不能坦然对人。”毕淑敏以辩证和谐观揭示了分裂的实质是源于双重标准,重要的是要协调好自己与标准的关系。

在《坦言——心灵的力量》《谎言的三叶草》和《适度撒谎》中,作者以正确性原则为内在精神,辩证地分析了坦言和说谎的适应原则,毕淑敏说“活着,而不说谎,当是人生的大境界。”[12](P23)“坦言是人生的必修课。……但是坦言会让我们失去面纱,得到赤裸裸的真实。世上有很多人是经受不起坦言的,一如雪人不能和春风会面。”[12](P129)“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 ”“谎言就是毒药,有的时候非用不可。”“人的一生像一次艰苦的航行,谎言国几乎是必经的黑海洋。操起你的双桨,勇敢而又策略地穿过去,千万不要在风浪里翻了你的小船。”[13](P285)在辩证和谐观的观照下,毕淑敏用奇特的比喻既释放了人们善意撒谎的心理压力,又明确了做诚实人的目标,使人们能按正确性原则恰到好处地运用坦言和谎言获得人与自我的和谐。

毕淑敏说:“我不相信地狱,但是我相信天堂,我所笃信的天堂,它不在天上,只在尘世。人间本该就是天堂。”[14](P7)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就是毕淑敏心中的天堂。在毕淑敏中和之美的观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思维的通透,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爱,对人的悲悯和对人间天堂的不懈追求,不断感受到她散文中传递出来的心灵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论中和之美[J].文艺研究,1988,(3).

[2](英)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3]毕淑敏.西藏,面冰十年[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4]毕淑敏.我敬畏生命的过程[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

[5]毕淑敏.北极光的微笑[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6]毕淑敏.毕淑敏散文集[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7]毕淑敏.我很重要[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

[8]毕淑敏.写给女儿们的散文[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9]毕淑敏.幸福的七种颜色[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10]毕淑敏. 带上灵魂去旅行[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11]杨燕.毕淑敏:给心灵注入正能量[N].云南日报,2013-01-19.

[12]毕淑敏.心灵的力量[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13]毕淑敏.我的人生笔记[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

[14]毕淑敏.蓝色天堂[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张吉兵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78(2016)01-0022-03

基金项目: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15G253。

作者简介:吴丽芳(1970-),女,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9-22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6.01.06

猜你喜欢
毕淑敏散文
《毕淑敏心灵独白》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善良是颗种子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善良是颗种子
毕淑敏:愿你的“生命借记卡”物超所值
邻居眼中的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