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榕杰
(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从拒上梁山到逼上二龙山
——杨志的落草
林榕杰
(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杨志起初拒上梁山,仍想到东京谋职。他因不容于高俅而未能谋到职位,又因杀泼皮牛二被充军。在北京他得到梁中书赏识,并因在比武中战胜周谨、战平索超而被破格提升为提辖。后他又接受了押送生辰纲这一难以完成的任务,并中吴用之计。最终他不得不与鲁智深一同到二龙山落草。杨志的性格中,既有谨慎的一面,又有急躁、粗暴的另一面。杨志走上落草之路,主要应归因于官场的黑暗,他在那个时代难以找到立功边疆、封妻荫子的机会。被贪官用于非正途与被贪官拒用一样,都对杨志的前途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杨志;梁中书;生辰纲;二龙山
《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属于梁山泊马军八虎将之一,端的是一条好汉。杨志的落草正如林冲、武松等人的落草一样,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但要指出的是,他的落草有其独特性,正如他在个性上有其独特性一样。
在小说中,杨志的出场是在林冲之后。作者写他应是为了给出有别于林冲的另一种“逼上梁山”的情况。林冲主要遭受高俅、高衙内逼迫,而杨志的落草除与高俅不无关系外,还与他受到晁盖、吴用等人另一种意义上的“逼迫”有直接关系。这两位好汉还有一个区别:林冲是直接投奔梁山的,而杨志则是间接上梁山的,先是夺占二龙山,后来才与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的众位好汉一起上的梁山(第五十八回)。①
一、高太尉与牛二:杨志充军之路
小说中杨志一出场,就与林冲大战数十回合——而林冲则是因受迫于当时梁山泊的头领王伦,为取“投名状”,不得不干拦路杀人的勾当,由此与经过此地的杨志交起手来。
那时林冲是求落草而不得,而杨志则是“被求落草”而不愿。林冲不得不上梁山是在杀了陆谦、富安等人之后,而杨志则还未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当时他正在赶往东京的路上,带着一担儿钱物,欲往东京的枢密院打点以求复职——以前他在任殿司制使时,因黄河里翻船失陷了花石纲,不得不逃去他处避难。王伦欲留杨志在山,以与林冲“作敌”。但杨志此时还不想留在梁山作“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的好汉,于是听不进王伦的“高俅那厮现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的劝告,仍奔东京而去(第十二回)。
到东京后,他使尽了钱物,终于见得高太尉一面,却被对方怒斥后赶出来。杨志此时方悟得:“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尽管高太尉没有像对王进、林冲直接迫害他,但也断了他的仕进之路。对此李贽的评论是:“杨志是国家有用人。只为高俅不能用他,以致为宋公明用了。可见小人忌贤嫉能,遗祸国家不小。”[1]195
此时的杨志尽管碰壁,仍未抛却以后能“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的念头。他对梁山其实是厌恶的,故有“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的想法,毕竟他是杨令公的后人。
然而他的盘缠已经没了,不得已插了草标儿走上街头卖那口祖上传下的宝刀。但也是这位“天暗星”不走运,刀未卖出,却遇到破落户泼皮没毛大虫牛二。牛二纠缠住杨志,后又紧揪住他,道“没钱”也要“买刀”,并一拳向他打去。杨志一时性起,拿刀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可见他下手又准又狠。不仅如此,他还在牛二倒下后,往他胸脯上又连搠两刀,这就是要确保结果对方。杨志杀泼皮也是干脆利落的。
不过,杨志是否一定要杀死这个泼皮呢?以他的武艺,是否能在不杀死泼皮的情况下脱身呢?在牛二面前,杨志并没有表现出机智的一面,却暴露出性格中急躁的一面。值得注意的是,鲁智深在为大相国寺看菜园时,遇到三二十个泼皮破落户,但他却很快制服他们(第七回)。由此也可见鲁智深与杨志二人高低。
杨志杀死这个泼皮后,并未像当年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那样设法脱身,而是邀同地方邻舍众人投开封府自首。推司同情他,轻判其发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而他未卖出的宝刀则没官入库。杨志穷困潦倒之际,仅剩下这把宝刀,但刀还没为他带来钱就被没官了。
杨志在东京本已走投无路,此去北京也并非他自己的选择。而他去那倒无需自筹盘缠了,有几个感念他为民除害的大户帮他筹到一些银两钱物,除给两位防送公人外,他本人也得到一些。他卖刀没换来盘缠,用刀杀泼皮后倒得到一些馈赠。
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是蔡京的女婿,原在东京时就认得杨志。杨志被公人押解到来后,梁中书备问情由。杨志在告禀中不仅提到杀牛二泼皮一案,还说到高太尉不容复职之事。但梁中书听到杨志的这些话后仍然“大喜”,将他留在厅前听用。可见高太尉不肯留用杨志之事对他并无影响,而这一“大喜”也表现出梁中书是个爱才之人。
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同情他的开封府推司是否有意选择大名府来发配杨志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一充军确实给了杨志再次出头的机会。
二、梁中书与周谨:杨志比武之胜
初到大名府的杨志表现出勤谨的一面,并以此初步得到梁中书的信任。这位中书想提拔杨志作个军中副牌,因恐众人不服,于是想出比武这一招。梁中书挑出的与杨志比武的是副牌军周谨。小说中写周谨先在演武厅前将手中枪使了几路,引发众人喝彩。可见他也是有一定水平的,而这为读者进一步了解杨志的本领打下铺垫。梁中书在二人比武前让周谨展示武艺,也是想如果杨志赢了有一定水平的周谨能让众人心服口服。“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周谨的表演或也让杨志看出了对手的真实本领。
《孙子·谋攻》中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周谨在梁中书令其与杨志比枪后怒道:“这个贼配军敢来与我交枪!”从他的话中,不仅可以听出他对杨志的不屑,还能看出他并不了解与他交手的对方究竟枪法如何。另一方面,梁中书对杨志说“……你敢与周谨比试武艺高低?如若赢时,便迁你充其职役”的话应也刺痛了周谨。
在都监闻达的提议下,杨志、周谨二人用去了枪头但蘸了石灰的枪比试。交手中杨志明显占上风。小说写梁中书“大喜”,这是为杨志的获胜而大喜,他并下令让杨志取代周谨的职位。但周谨毕竟本属于大名府军官团的,又有都监李成替他说话,请梁中书让他与杨志比试箭法,梁中书立即同意。
此时杨志对他的取胜应是充满信心,不过他仍提出“弓箭发处,事不容情,恐有伤损”,梁中书说“武夫比试,何虑伤残?但有本事,射死勿论”,这是要让杨志打消顾虑,尽管使出本事。这时提议让双方比箭的李成却叫两位好汉各领一遮箭防牌,他应是更担心周谨出问题。而这也可看出李成与梁中书的区别。
杨志让周谨先射三箭,而后他再射对方三箭。这表明他对自己对付这位周谨的箭法还是胸有成竹的。周谨连向杨志后心射三箭,当然是不顾对方死活,只求获胜。但这三箭都被杨志或躲过或拨掉或抓住。用不同方法“化解”这三箭,而未使用都监李成发给的遮箭防牌,显示杨志身手果然不凡。
轮到杨志射的时候,第一箭却只是将弓虚扯一下,周谨用防牌挡箭,却接个空。而他误以为杨志射箭根本不行,于是有轻敌之心。此时杨志想到与周谨素无冤仇,于是未向对方后心射去,而是射中对方左肩。周谨措手不及,翻身落马。杨志在真正发箭前先将弓虚扯一下表明他不但有勇,而且有智,可以说他无论在勇还是智上都明显高于周谨。此外还要说的是,他对周谨与对泼皮牛二还是有区别的,他未因周谨连向他后心射三箭就向对方后心回射一箭,他在此时尚表现出克制力。
梁中书对杨志的获胜又是“大喜”,于是让杨志接替周谨的职役。此时周谨的师父正牌军急先锋索超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又向杨志挑战。这次比武,梁中书拿他的战马给杨志骑,可见他知道与索超比试不同于与周谨比试,且对杨志的期许很深。此次,李成、闻达都未提出在杨志、索超两人斗武时加上适当防护措施。二人使出平生本事,斗了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梁中书将二人都升为管军提辖使。同时提拔索超,有助于至少部分消除索超因杨志取代周谨职位所可能引发的怨气。而杨志尽管未战胜索超,这场比武却使他一跃而为管军提辖使,对他来说也可说是一场胜利——而且是不引人憎恶的胜利。
索超与杨志的这场大战也使梁中书有所警觉,提拔杨志取代他人的职位可能引发其他军官的不满。他将杨志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后,副牌军的职位又空缺出来,因此周谨继续任该职位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通过这两次比武众人就可以看出,杨志与周谨的师父索超是同一水平线的,因此他战胜周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以后在梁山上,杨志与索超同为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
梁中书最初想让杨志取代周谨成为副牌军,他应该会想到这会在杨志与其他大名府军官之间造成不和。那么,他这么做是否是有意的呢?或许被孤立的杨志比其他军官更易于听他指挥,也就更适合为他干“私活”。
此次杨志得以翻身,除梁中书的“垂青”外,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过硬本领。而杨志在比武中的出色表现为以后梁中书派其押送金银担也打下了伏笔。梁中书帮助其脱离人生的低谷,但后来交给一项充满风险的任务,最终使他跌得更深。
后人对杨志的故事关注较多的是杀泼皮牛二与失去生辰纲,对他与周谨、索超的比武关注很少。而《水浒传》作者对杨志与林冲、鲁智深交手的着墨并不算多,远远比不上他对杨志与周谨、索超比武的描述。
三、吴用与老都管:杨志斗智之败
杨志终于获得立足之地了,尽管是在北京而不是东京。此前他在东京用尽钱财想寻求转机而未得,但在北京却没有用去钱财就时来运转。他成为提辖后,与梁中书早晚不相离,可说是后者的心腹一类。然而小说作者还不能让他就此在大名府安稳下去。梁中书对杨志而言可谓“知己”,但却未能先将杨志用于正路上,而是将他派去押送生辰纲。
梁中书为给蔡京庆贺生日,准备了十万贯的生辰纲。然而,究竟派何人押送生辰纲却颇费思量,因为上一年给蔡太师的生辰纲在途中即被劫去。他与蔡夫人选中了杨志办这棘手之事。看来他们并未因杨志曾失过花石纲而对他不放心。当梁中书对杨志提起生辰纲之事时,杨志的回答是:“恩相差遣,不敢不依!只不知怎地打点?几时起身?”从他的回话中,可见他是立刻应允下来的。
梁中书本想让十个厢禁军监押着十辆太平车子并由十个军健跟着押送,但杨志反对如此,他主张点十个厢禁军扮作脚夫挑着十个担子,再差一人与他去即可。梁中书同意了,他还对杨志表示要向蔡太师修书“重重保你受道诰命回来”。他是知道杨志急于有所表现且渴望获得荣耀的。
不过次日蔡夫人与梁中书又让奶公谢都管、两个虞候与杨志一起上东京。奶公谢都管等当然是蔡夫人的心腹,这或是为这位夫人来监视杨志的,毕竟这十万贯生辰纲关系甚大。杨志表示出为难后,梁中书当面吩咐三人在“早起、晚行、住歇”上要听杨志的。然而,正因为谢都管的存在,在关键时刻,杨志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指挥军汉。
杨志的押送主意其实并不好,他未充分考虑到即便他们这一行人装扮成客商也难以瞒过江湖上所有的人。梁中书要送的生辰纲早被人盯上,比如赤发鬼刘唐、入云龙公孙胜都为这十万贯金珠宝贝投奔晁盖,公孙胜且“打听”得对方从黄泥冈大路而来。这样看来,送生辰纲的杨志一行可谓在明处,而欲夺生辰纲的江湖中人则在暗处。一方远行疲惫,而另一方则可选择有利位置以逸待劳。
此次往东京送生辰纲不仅在地理条件上有诸多不利之处——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强人出没的一些山冈、渡口、树林等,在季节上也不好,炎炎夏日给运送造成一些不便。到“人家渐少”的山路上行走后,为求安全,杨志不顾炎热,要求负重的军汉每日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并未多考虑挑担军汉的劳累,而是对他们任加打骂。而这充分表现出杨志性格中急躁、粗暴的一面。这样行了十四五日,同行者无人不怨恼杨志。杨志与同行其他人的矛盾成为他们后来中计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是在“十分大热”的六月初四的日中时分,他们来到了黄泥冈。此时大家无论如何都要歇息,而老都管终于拿出“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的架子,说了杨志几句。杨志这时看到有人在对面松林里探头探脑,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但见脱得赤条条的在那乘凉自称贩枣子上东京的七个人。杨志见有“客商”在附近,于是警惕性降低,再加上他难以说动老都管,于是就允许众人歇息。而这一歇息就为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带来了机会。
智多星吴用的计策是用蒙汗药麻倒押送者而后取走生辰纲,但这就需要消除对方的疑心。于是白日鼠白胜依据事先安排在适当时候担两桶酒上冈后,又出现了晁盖等七人装扮的贩枣子客商喝去一桶酒的表演。为进一步打消对方的顾虑,吴用又安排一人“强行”用瓢打另一桶中的酒并当面喝去半瓢。这时吴用方取出蒙汗药抖在瓢里又去那桶酒中舀出一瓢酒来,但被白胜夺过,将此瓢酒又倒回酒桶中。此时众军汉也都口渴难耐,请求老都管跟杨志说买剩下那桶酒喝。杨志其实一直盯着“贩枣子客商”买酒喝酒的过程,这时警惕有所放松,就允许众军汉买酒。
杨志起初不肯饮酒,表明他仍有戒心。但他见众人吃了无事,再加上他自己同样口渴难熬,于是也喝了酒,但只喝一半,可见他仍未完全丧失警惕。不过这一半的酒也足以使他中吴用的计而被麻倒了。
失了生辰纲后,杨志面临三种选择:或者到官府报案,或者自杀,或者逃走。他开始本想自杀,但又想到“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显然他不甘心就此离世,因为他既有自负之心,又幻想以后还会有机会,于是独自下山冈而去。以前他在失陷了花石纲后,也是逃到他处避难,这次仍然如此。
杨志在出发前,情愿委了一纸领状,“这干系都在他身上”,这样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回去见梁中书,也就没有选择到官府报案了。
现在想来,如果白胜挑酒上山时,杨志即允许军汉们买酒,或许反而不会中蒙汗药了。那么吴用如何料定他们必不会立即买酒呢?一般可以想到,负责生辰纲押运的人因事关重大,必会小心谨慎,而来到黄泥冈这个强人出没之地也会使其保持警惕。除此之外,吴用、公孙胜等人既能探准乔装打扮的生辰纲押送者的行经路线及到黄泥冈的时间,也就很可能知道生辰纲的押送者究竟是谁。王伦能知道青面兽杨志,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等至少其中一人也当听说过青面兽杨志。如果这样,吴用的计策就会针对杨志的心理而定。
如果杨志当时没吃酒,那就不可避免地要与晁盖、刘唐等人火并,不过寡不敌众,或许仍会失生辰纲。小说作者还是安排让杨志被麻倒,而不是被砍倒或逼退。可以说,杨志不是比武中的败者,但却是斗智中的败者——甚至在他不清楚对手的情况下就失败了。吴用是设局及诱其入局者,而老都管等人则是自己入局并促其入局者。
在这个故事中,生辰纲的的接收者蔡京并未出场,但他其实是间接影响杨志前途的人。李贽评论道:“晁盖、刘唐、吴用,都是偷贼底。若不是蔡京那个老贼,缘何引得这班小贼出来?”[1]195
在梁山众好汉中,并不只有杨志曾中了吴用的圈套,后来的卢俊义等也如此。在武艺高强的众好汉中,杨志(与林冲等)属于谋略相对突出一些的,但也远远比不上吴用。在此还有必要一提的是,《水浒传》中,除了杨志曾被蒙汗药药倒外,鲁智深也曾被孙二娘麻翻。②
四、曹正与鲁智深:杨志落草之途
杨志离开黄泥冈后,因无盘缠,就到一酒店白吃白喝。而这酒店是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开的,二人交起手来。正如索超的徒弟周谨远不及杨志一样,林冲的徒弟也不是杨志的对手。不过他能与杨志战二三十回合而未被杨志击中,应比周谨强些。
曹正与杨志也是“不打不相识”。二人相识后,曹正不计杨志曾打其妻舅,让其老婆与妻舅都拜了杨志。杨志表示他愿意投奔梁山,这时的他处境正如杀陆谦、富安等人之后的林冲了。而曹正劝他说王伦心地狭窄,不如投青州二龙山的金眼虎邓龙入伙。③杨志却说:“既有这个去处,何不去夺来安身立命。”只此一句,可见得杨志与曹正的区别,甚至他与鲁智深的区别——据鲁智深后来自己对杨志所说的话,他本想投邓龙入伙的。
此时的杨志,已顾不得封妻荫子,只是想有个落脚之地了。他甚至顾不上想“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对他而言求得生路就是最重要的了。
杨志到二龙山下遇到鲁智深,后者正打二龙山不下。素未谋面的二人斗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此前杨志与林冲、索超都打过平手。而这一次交手,小说中还写了杨志的心理活动:“那里来的这个和尚,真个好本事,手段高。俺却刚刚地只敌的他住”。二人互问姓名时,杨志即称鲁智深为“师兄”,这为后来在二龙山杨志让鲁智深居首留下伏笔(尽管二人都为寨主)。
后来二人得曹正献计,在曹正等人配合下杀了邓龙,并夺下二龙山宝珠寺。小说作者把鲁、杨二人称为同志:“降龙伏虎真同志”(第十七回)。小说中极少用到“同志”一词。可见杨志遇到了鲁智深这样的同志,而这可以说是他人生路上的转机。
杨志与鲁智深就此在二龙山落草。而二龙山的路是通往梁山的,最终杨志与鲁智深等人还是上了梁山。这里附带要说的是,占山为王又不能容人的寨主,都不会使山寨有真正的发展。即便没被官军剿灭,也会很快被其他好汉所杀,王伦是这样,邓龙也是这样。
可以说,没有曹正与鲁智深,杨志也不会在二龙山落草,并且成为头领。他或许会奔往梁山,因为他不会忘记王伦当时曾邀他入伙。但他能否顺利到达梁山,并非毫无疑问。
杨志的落草与林冲相比还是有较大差别的。林冲完全是被高太尉、高衙内逼上梁山的,他本人并无任何过错。而对杨志的落草而言,他本人并非毫无责任。毕竟他曾杀掉了对他生命不构成威胁只是想图其宝刀的泼皮牛二,后又失去了生辰纲——失去生辰纲的原因固然较为复杂,但杨志本身也不是无可指责。
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志是被吴用等人逼上二龙山的。但吴用智取生辰纲最终也将他与晁盖等人逼上了梁山。不过换个角度看问题,梁中书往东京送生辰纲其实已被江湖中人盯上,即便晁盖、吴用不取,也会有其他人来抢夺。因此,这一任务实际上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如果说花石纲的失陷是杨志运气不好,那么生辰纲的丢失就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了。梁中书让杨志押送这一被江湖上视为不义之财的生辰纲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将杨志送上了二龙山。
黄河中翻船,杨志不能回东京;黄泥冈上“翻船”,他又不能到东京。押送生辰纲或许会给他提供进一步向上爬的机会,但他最终只是跌得更惨。终于他也落草了。
结语
杨志从回东京到上二龙山,也算经历了一些起伏波折。与林冲不同的是,他甚至还能找到重新向上爬的机会。然而,这一机会很快又失去了,他也不得不去落草。他所经历的曲折,就内在方面而言,与他的性格、本领等都有关系;就外在方面而言,则与他人生重要节点上若干关键人物有关。这些人物先后出现,也先后影响到杨志的人生之路,直至他最终上二龙山。
在杨志为主角的《水浒传》四回(第十二、十三、十六、十七回)中,他先后遇到的好汉包括林冲、杜迁、宋万、索超、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曹正、鲁智深等。与他交过手的有林冲、索超、曹正、鲁智深,除曹正外都未明显分出胜负。后来,林冲、鲁智深、杨志、索超分别在梁山坐第六、十三、十七、十九把交椅,可见在梁山顶尖将领中就武艺来说杨志并非最突出。就智谋而言,杨志局限性较为明显,他因败于吴用之智而失生辰纲。另外,从曹正献计夺取二龙山宝珠寺可见,杨志之智也不如曹正。
杨志真正的悲剧在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给他立功边疆、封妻荫子的机会。他只能接受押送花石纲或生辰纲的任务,但他在完成这些任务时都出了问题。与他的祖上杨令公比起来,他也算是生不逢时者。最终,他居然是在与宋江一同受招安后才获得立功边疆的机会。
对杨志来说,他虽然有为梁中书效劳的机会,但是后者要他干在江湖好汉看来其实是不义的事——也就是押解这位太师女婿孝敬岳父蔡京的“不义之财”往东京。张恨水指出:“杨徒知在水浒落草,点污清白之躯。而不知在奸权之门,亦复点污清白之躯”。[2]23他为梁中书这样的反面官员(后来梁中书也成为梁山泊的对头)效劳不会有好结果,这应该也是小说所要提示人们的。被贪官用于非正途与被贪官拒用一样,都对杨志的前途有负面的影响。
注释:
① 以往学界关于杨志的文章不多,有限的几篇文章也主要是围绕“智取生辰纲”来谈他的,如文少雄《杨志悲剧之卡塔西斯》(《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熊绍高《杨志悲剧原因探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②在《水浒传》中,除了杨志外,武松也曾为知县送“一担礼物”往东京,途中却比较顺利。毕竟阳谷县知县搜刮的东西应远远比大名府的梁中书少,因此也不会被江湖上关注。
③曹正应该清楚心胸狭窄的王伦之所以愿意让杨志入伙,不过是想要让他牵制林冲。如果杨志上梁山,在王伦的操控下,他与林冲的关系未必能处好。
参考文献:
[1]李贽.水浒传回评[A].朱一玄等.水浒传资料汇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2]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M].上海:万象周刊社,1947.
(责任编辑:谭淑娟)
From Refusal of Going to Mount Liangshan to Being Forced to Mount Erlong——The Way of Yang Zhi Being a Bandit
LIN Rong-jie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Shanxi 030024 China)
Abstract:Hoping for a position in Dongjing, Yang Zhi refused to join in Liangshan Group at beginning, but later failed because of offending Gao Qiu. Then he was captured to be a soldier because of killing rogue Niu Er. In Beijing he got appreciated by Liang Zhongshu and was promoted to be a controller after defeating Zhou Jin and Sue Chao in a tilting contest. When he was ordered to protect Shengchengang, he was tricked by Wu Yong. Finally he had to go to Mount Erlongshan. Yang Zhi was cautious but impatient and a little bit rude. His being a bandit should result mainly from the dark officialdom, at that time he could hardly find opportunity to be a meritorious soldier or win a noble position for his family. Either being irregularly used or being refused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future of Yang Zhi.
Key words:Yang Zhi; Liang Zhongshu; Shengchengang; Mount Erlong
中图分类号:I207.41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林榕杰(1971-),男,福建福州人,历史学博士,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教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意大利米兰大学Erasmus Mundus博士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Erasmus Mundus访问学者,加拿大中国笔会会员。
基金项目:2012年太原理工大学人才基金资助项目(编号tyut-rc201224a)
收稿日期:2015-04-15
文章编号:1673-2103(2016)01-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