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对“国家统一”问题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6 07:21黄晓通
文化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统一

黄晓通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3)



【大学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对“国家统一”问题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黄晓通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3)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最高和根本利益。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育功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确立和巩固。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同时采用创新灵活的教学方式,将“国家统一”观的教育内在化和深入化,以成功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近代史纲要》;国家统一;教学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点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而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亦是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内容之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应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贴近现实,养成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适应改革与发展形势的民族气质和民族性格。

一、“国家统一”观在《纲要》课中的内涵及教育的重要性

历史是文化的源泉,因此中华民族之精神和民族文化来源于国家历史的变革,凝聚于国家历史的沉淀,同时也发展于当代社会环境的演变中。中国共产党牢牢“站稳中国国家的立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优秀传统才能够在今天得到了继承和发扬”[1]。

“国家统一”理念,是现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组成之一,深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深深根植于中国风起云涌的历史变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们面对内忧外患,以不屈不挠之抗争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维护国家最高利益,无数勇敢之士不惜抛洒热血,奉献生命。因此,“国家统一”的理念荡漾于中国近代以来曲折壮阔的革命历程中,蕴藏在爱国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实践里,具有雄厚的历史底蕴,以及发展性和演进性。具体而言,包括特定时期历史事件、个人作为对“国家统一”观的体现,个人或群体对“国家统一”观念发展进程的推动以及“国家统一”精神对个人或民众的影响等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巩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安全,是中华民族综合国力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因此,思政课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授不仅仅是知识和学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正确价值理念的培养。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的普及和两岸的交流亦深化了政治文化信息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呈现出复杂的多层次和多面性。作为历史观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统一观”教育,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对大学思政工作者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国家统一”观教育中灵活教学方式的尝试

“国家统一”观念贯穿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授中,如何真诚而贴近生活地将这样的观念自然阐释,化育和生成为大学生内在的价值取向,表现方式非常重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重提高史学素养和思政素质,并密切关注时代的变化,同时尝试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将“国家统一”观的教育深刻化。

(一)史料展现法

《纲要》课是一门思想政治课,同时也具备历史课的特征。如果将《纲要》课脱离历史史料本身,变成纯粹的政论灌输,教学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坚实的根基,就缺乏信服力,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国家统一”观的教育具有历史性亦有政治性,如何让这样一种理念具有说服力而不使人反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使史料的择取、使用和阐释细致、精到、恰到好处。例如在讲授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边疆危机时,要向学生们阐释当时的中国外患甚重,为争取军饷清政府爆发了激烈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如果简单地几句概括说教很难使学生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维护国家统一的艰难和可贵,因此,笔者查阅了各种资料,用PPT展示海防和塞防派各自的论点(原始语录)、朝廷各大臣的立场和心态、支持这些论点各自的人数比例、朝廷军饷的实际状况、当时西北少数民族间复杂的争斗态势、中国的地理情状等,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历史现场,然后向学生分别解读,力争用信服的事实史料展示塞防派取得朝廷的支持的不容易,而收复新疆最终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同时,针对近几年来新疆恐怖分子的种种分裂和危害公共安全的活动,亦应举出事实并加以客观分析。通过古今实例的对比阐析,让书本知识向现实回归,让学生深刻理解打击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之重要和必要,并由知向行转化。

笔者相信,教师对史实细节令人信服的阐释,会更好地在课堂中辅助“国家统一”观的教育;反之,空洞的说理或者以虚假历史示人,即便学生当时不知日后知晓必会产生强烈的憎恶感和逆反心理,引致恶劣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渲染法

著名的心理学家梅拉比安在实验的基础上于19世纪60年代提出一个说法,沟通的总效果=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词语。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亦显示,教学运用一定的表情、姿势、动作进行情感渲染,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吸收力,“远离学生的毫无表情、毫无动作的讲课,学生只能接受发出信息的25%”[2]。由此可见,借助表情和声音等元素构建一个情感氛围对增强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思政课中“国家统一”观的教育,联系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在融理于史、融理于论的基础上将情感整体性地释放和渲染出来。例如讲述历史上的中法战事,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讴歌:老将冯子才在战争爆发时已退休并年近七旬,本应赋闲在家含饴弄孙,却在边疆危难时毅然肩负重任,布防镇南关,并带着亲生儿子上阵杀敌,最后大败法军取得胜利。这段可歌可泣的战役、老将冯子材的感人事迹在浓郁的爱国情感磁场中被释放出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缺乏真情,课堂就会沉闷如死水,学生亦兴趣乏然,昏昏欲睡。将真实的情感在课堂上渲染而开,会真正地打动学生的内心,从而升华为学生的价值趋向。

(三)情景剧参演法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核心,课堂主要是教师在讲授或者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沉闷,学生也容易昏昏欲睡,教学效果比较差。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讲究以人为本,要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政教学中“国家统一”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教师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陷入生硬空洞的说教,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不妨采用情景剧参演的办法,即组织学生或者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演剧目,这样一来,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再创造。例如,在讲授张学良东北易帜维护国家统一时,号召学生表演情景剧;以班或者专业为单位,由老师指导拟定剧本大纲,在不违背基本史学的前提下,学生通过广泛搜集史料参与发挥创作角色设定、人物对白以及情景设计等。学生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和编写剧本加深了知识的学习,训练了历史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参演更是身临其境,进而对张氏拥护国家统一的行为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价值观渗透并内在化;同时在表演现场无论演员还是观众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参与度,课堂充满了活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

关于“国家统一”观的教育,实则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教学方法,比如深化课堂讨论、构建课题教学等,而且许多方法亦相通并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或结合使用,共同为课堂增色。

三、结论和启示

高校的思政教育要契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知行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3],在实践中不断求得发展和进步。

如今社会网络高度发达,信息渠道来源也多种多样,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亦丰富而多元化。作为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面对新形势的变化,应勇敢地挑起弘扬“国家统一”观念,宣扬社会正能量,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重大使命。因此,思政教师首先要尊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为关注的根本;其次在课堂教学实践上,以详实的史实为基础,配合丰富的真情感染,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等方式并相互结合,整体地灵动地实施教学;再次,要注重当下与史实的相互映照,对照式地分析和阐释,使教学既有雄厚的历史沉淀,亦获得强劲的现实实践基础,真正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

[1]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86.

[2][美]班尼.约翰逊.教育社会心理学[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398.

[3]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9.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R].Http://news.nen.com.cn/system/2015/01/20/015411178.shtml.

【责任编辑:董丽娟】

2015-11-02

本文系2014年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中“国家统一”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 L14BSZ044)、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视野下近代东北地区大学文化内涵研究”(项目编号:W2015308)的阶段性成果。

黄晓通(1983-),女,广西柳州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研究。

G642

A

1673-7725(2016)02-0116-03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统一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统一数量再比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