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中国外交新理念

2016-03-16 07:22尚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理念大国外交

尚伟



中国梦与中国外交新理念

尚伟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外交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国外交传统以及坚持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外交新思路新理念不断涌现:中国梦引领中国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外交新理念中突出的思想为——新型义利观,亲、诚、惠、容外交理念;中国外交新理念的核心为“合作共赢”。

中国梦;和平发展;中国外交新理念;合作共赢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外交与时俱进,外交新思路新理念不断涌现:第一,中国梦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继续;“中国梦”是“新时代对中国和平发展思想的重要继承和发展”。“中国梦也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新理念和新思想。”第二,中国外交新理念中突出的思想为——新型义利观,亲、诚、惠、容外交理念。第三,中国外交新理念的核心为“合作共赢”。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走互利合作之路,共同维护人类的和平、促进人类的发展。第四,倡导“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的新安全观。

一、中国梦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继续

1.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大势是这样判断的:“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表明中国将坚持推行改革开放,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①。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主席提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并指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实质。“中国梦”被认为是“新时代对中国和平发展思想的重要继承和发展”②。因此,中国梦也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新理念和新思想。实现中国梦也是中国外交新任务③。

中国人民在实践伟大的中国梦的同时,努力实现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的相融相通,与实现世界永久和平的世界梦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国梦积极推动建立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新秩序,继续努力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和谐世界。习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说:“‘中国梦’是一套理论体系,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也有利于稳定。我在这套理论体系里没有看到任何讨论中国人要实行霸权的内容。”“我们需要一种推动世界前进的新方式,‘中国梦’就能为这种变化提供力量。”④

2.和平发展是中国不断追求的价值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就非常重视“和”,如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尚合和。并且中国历史上,即使在很强盛的时期都非常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相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沿着古丝绸之路,与中亚人民友好交往。唐朝的繁荣强盛,经丝绸之路给中亚人民带来丝绸、茶叶和瓷器,留下了与世界人民友好交流的足迹、多种文明交融共处的局面。郑和七次下西洋,达西太平洋、印度洋及非洲的红海,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互利共赢的理念。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多次公开宣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一直是这样做的⑤。新中国成立后与缅甸、泰国、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时代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加强南南合作;江泽民时期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胡锦涛时期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习近平主席在出访的国家及重要的国际会议、论坛的演讲中都强调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秉持正确义利观,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外交部长王毅说,中国外交的特色,根植于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理念。坚持这一道路和理念,要求中国的外交摒弃任何丛林法则,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中国在当今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始终坚持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反对武力至上、搞政权更迭,维护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国际道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这一道路和理念,还要求中国的外交必须坚定有力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权益⑥。

3.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思维

我们坚决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庄严承诺永远不称霸,中国不相信国强必霸的逻辑。要走出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不同的发展路径,不靠剥削、不靠殖民、不靠霸权。但是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周边环境,我们最渴望和平,但是绝不能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代价。

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中国外交的神圣使命。新中国成立六十六年来,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些话掷地有声,字字千钧,从根本上讲清了坚持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⑦。

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和发展利益。因为,世界上还有像日本安倍这样的右翼领导人,不承认日本的侵略历史,不承认日本对亚洲人民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习近平主席旗帜鲜明地指出,“军队必须准备打仗,必须打胜仗”。我国实行积极的防御政策,但是也绝不能让敌人打第二枪。只有用强大的力量震慑敌人,甚至反击侵略,才能用正义的力量战胜邪恶,保卫国家安全,捍卫世界和平。

二、中国梦引领下的中国外交新理念

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出访了俄罗斯、美国及非洲、欧洲、亚洲的许多其他国家,发表了多场演讲和署名文章,在多种场合阐释了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分析,体现了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中国外交新理念,突出了中国建立以合作共赢为理念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新型义利观

中国梦是与各国人民和平友好的世界梦相融相通的。因此,为实现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合作共赢,中国外交新理念中突出的思想为——新型义利观及亲、诚、惠、容外交理念。

中国外交新理念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即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同发展中国家交往中,坚持义利并举,义重于利。习主席访问非洲时提出对非合作要讲“真、实、亲、诚”四字箴言,强调中非合作的互利共赢性质,表示中国将不折不扣落实承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重在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规划和构想,是实现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具体体现。

2014年访问韩国时,习近平主席7月4日在首尔国立大学的演讲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国际关系中,要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政治上,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国务委员杨洁篪认为,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道德准则,不仅是指导个人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也是指导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平同志秉承中华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针对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及周边国家关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在同这些国家发展关系时要树立正确义利观,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对我国长期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地考虑到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⑧。

2014年1月1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与塞内加尔外长恩迪亚耶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指出,正确义利观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义是指道义。中国在同非洲国家交往时应道义为先,坚持与非洲兄弟平等相待,真诚友好,重诺守信,更要为维护非洲的正当权利和合理诉求仗义执言。利是指互利。中国在与非洲国家交往时决不走殖民者的掠夺老路,决不效仿资本家的唯利是图做法,也不会像有的国家只是为实现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是愿与非洲兄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此过程中,中方会更多考虑非洲国家的合理需求,力争通过合作让非洲早得利、多得利。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还要重义让利,甚至舍利取义。当年的坦赞铁路是正确义利观的一个典范,今天屹立在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会议中心是另一个例证。王毅指出,正确义利观已经成为中国与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交往的重要指南,必将对中国与非洲、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要秉持正确的义利观,这些关于“义”和“利”相互关系的思想,具有强烈的中国道义观,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当前新时代下关于国际关系的新理念,是处理不同国家间相互关系的正能量,有利于世界的和谐稳定、共同发展,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只攫取霸权利益、现实主义的“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形成鲜明对比。西方霸权国家在历史上为了攫取霸权利益,不惜动用侵略战争,达到使被侵略国家殖民化,实现政治奴化、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霸权利益。在当今世界也继续搞军事同盟、干涉他国内政、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决议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动战争,靠文化软实力进行所谓普适价值的传播。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秉持的正确义利观,已经在发展中国家间相互关系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也必将在国际社会中,在反对霸权主义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和产生积极的作用。

2.亲、诚、惠、容外交理念

亲、诚、惠、容外交理念是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这“四字箴言”,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份生动宣言,是对多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一个精辟概括,也反映了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⑨。亲是指巩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友好情谊,坚持睦邻友好、讲平等,重感情,多做得人心之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诚是指以诚待人之道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惠是指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的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容是指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大国胸怀,促进地区发展。

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做负责任大国,是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在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加积极有所作为的努力目标。

3.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和发展成果

(1)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

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出访俄罗斯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指出,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即是强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意味着国际关系不应该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应该身子已经进入了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还用冷战思维及方式处理国际关系。

(2)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这就是充分认识和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同住一个地球村。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及以邻为伴、睦邻友好政策。

(3)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蒙古访问时,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题为《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的重要演讲,习主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习主席提出的搭车论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霸权稳定论,霸权国家为维持霸权体系的根本利益而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有着本质不同。我们既欢迎周边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与发展中国家一道前行,也提倡与世界各国一道互利合作,合作共赢。

三、中国梦与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理念认为大国是影响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积极运筹中俄、中美、中欧等主要大国关系。“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已经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重要文件中,成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指导对外关系的重要外交新理念。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王毅外长在2015年3月8日答记者问时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很丰富,如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履行正确义利观等等。这些理念都发端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重要的特色就是‘合作共赢’。去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个倡议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也是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哪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再搞零和博弈。”⑩倪世雄说,正在崛起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反对以个别大国为中心,主张在大小国家平等基础上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既重视大国关系,同时也突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求和立场⑪。

1.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大国合作的典范

(1)中俄合作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合作

中俄关系是世界上大国合作的典范,因为中俄合作走的是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合作之路,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是在获取自己利益的同时要照顾考虑对方的合理利益关切的合作之路,是双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1996年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的中就指明了,中俄关系的性质是“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建立在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近年来双方领导人及外交人员在不同场合都强调了这一点。

(2)中俄合作推动建立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

中俄两国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新秩序。1997年,在莫斯科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指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2013年,中俄在“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阐明,双方基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基于对世界和平和人类未来的历史责任感,呼吁世界各国:遵循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原则,携手促进和平与稳定,推动共同发展与繁荣,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推动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基础的普遍平等、合作共赢的新安全观

习近平在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强调,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我国的新安全观是在冷战结束后于1992年首次提出,并于2002年向世界全面阐释的。2009年胡锦涛在联大进一步全面阐释中国的新安全观,核心就是“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既维护本国的安全,又尊重别国安全关切,促进人类共同安全。”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强调,以合作促安全、以合作求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能达到各国的真正安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⑫

针对西方舆论中盛行的“中俄结盟论”,《国际先驱导报》驻莫斯科记者赵婿的文章:“战略协作而非军事结盟,中俄不会受西方‘结盟论’束缚”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批驳⑬。文章指出,俄罗斯战略和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卡申认为,“中俄结盟论”在俄罗斯属于少数派,这一观点出现的原因首先是很多俄罗斯人对中国有好感,希望看到俄中关系进一步发展,但是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准确。对于“中俄结盟论”,中俄两国官方立场都给出了否定答案。2014年9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基础之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这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鲜明特点。俄总统普京在2014年4月17日的电视连线节目中说,俄罗斯和中国在国际局势和全球安全问题上持有共同观点。俄中关系将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关键因素,并对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俄罗斯与中国是天然的邻国,也是天然的盟友。俄罗斯会拓展同中国的合作,但不会与中国建立北约那样的军事政治联盟。

2.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1)中美建立大国合作新模式——走不对抗、不冲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中国提出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提倡走不对抗、不冲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打破老牌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零和博弈、对抗甚至爆发战争的规律。2013年6月中美领导人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就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基辛格认为这是“中美之间具有战略性、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⑭。庞中英说,我们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对应了“大国之间的新型合作模式”。“新型大国关系”催生了“新型大国合作”,这就是“新”。“国际合作而不是国际冲突,应该主导国际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要为解决全球问题而建立国际规则。”⑮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指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双方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从两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共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符合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体现了双方决心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开创大国关系发展新模式的政治担当。”⑯胡冰认为,中美所要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双边关系,而是能够影响21世纪国际关系基本走向,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顶层战略设计。为此,美方应有效约束单边主义冲动,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加强磨合,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与中方一道寻找管控分歧的有效途径,确保中美战略利益不被眼前利益和第三方因素所绑架,避免落入“非赢即输”的“零和”逻辑的陷阱,减少战略误判和意外⑰。

(2)中美关系——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中美合作是良性竞争(合作共赢),还是非良性竞争(零和博弈),甚至冲突走向战争,关键取决于双方的合作意愿,彼此信任减少误判,对双方关系以及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影响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更重要的在于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崛起的认识和态度。刘明福把美国和中国比作“冠军国家”与“潜在冠军国家”,他认为“崛起与遏制,是冠军国家与潜在冠军国家战略竞争的基本形态”。但刘明福同时认为,中美博弈注定是场文明的较量。美国是最文明的霸权国家,中国是最文明的崛起国家,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必定是最文明的竞争。并且在中国的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中国大发展,美国得大利”、“中国发展、世界得利”的现象。⑱因此,我们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互利合作,特别是中美的互利合作,对双方国家利益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3)中美战略竞争与合作的特点与未来关系的展望

1)竞争与合作的国际背景:21世纪是全球化的世纪,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利益交织,越来越成为利益共同体,更需要共同面对和治理生态环境的破坏、打击恐怖主义等人类共同的敌人。

2)竞争与合作的目标:中美需要共同营造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和谐世界。中国不是要组成一个对立和对抗美国的另一个世界,而是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与国际接轨。中国是国际体系的受益者,因此也是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时,国际体系以及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一些不合理因素也制约着中国的发展,这也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又是国际秩序的积极建设者,使其朝着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的方向发展。在这方面就会与美国主导的霸权体系相违背或有竞争。

3)竞争与合作的内容:“美国与中国的竞争,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交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争霸、不称霸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与西方世界接轨的社会主义,是与西方利益相关的社会主义。”中美合作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

4)竞争与合作的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即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坚持自己的特色,但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与世界人民祈求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的世界梦是相融相通的。因此,加强沟通和交流、增强互信,管控好中美双方的分歧和矛盾,就能使中美的竞争成为文明的竞争、良性的竞争,这对造福两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以及世界人民的福祉都有益处。

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也不会一帆风顺,也会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双方坦诚相待、协商解决。庞中英指出:“美国方面仍然存在着放不下超级大国架子的各种势力。”于洪君说:“尽管如此,我们对共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是抱有信心。因中美之间利益深度交织,双方均难以承受发生严重冲突或剧烈对抗的代价。”“中国是新型国家关系模式,特别是新型大国关系模式的积极探索者、实践者。美国也应在政府层面做出更多的概括和阐释,提出更加具体和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性表述。”⑲有许多专家也认为,“如果中美能率先建成新型大国关系,带头塑造新型的全球治理,则势必带动国际关系的深入转型以及真正全面的全球治理时代的到来”。

3.中非互利合作,实现南南合作新理念

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会议中心以及在南非德班金砖国家第五次峰会上的演讲,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实现南南合作新理念、国家间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促进世界和平等国际关系新理念。概括说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各国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我们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你们,你们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我们。”“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任何国家发展同非洲关系,都应该尊重非洲的尊严和自主性。”第二,不以政治目的为代价的经济援助与真诚合作。中非传统友谊是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同舟中患难与共、真诚合作中结成的,充分体现了:“真、实、亲、诚”。中非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中国对非援助实实在在,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救助等许多艰苦与危险的领域,中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流血牺牲,仅为修建坦赞铁路就有69位中国专家长眠于坦桑尼亚。截至2012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50亿美元。2013年是中国向非洲派出医疗队50周年,50年来累计派出1.8万人次的医疗人员,诊治了2.5亿人次的非洲患者。截至2009年底,中国免除35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无息贷款债务300多笔。中国将继续扩大同非洲的投融资合作,落实好3年内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承诺,实施好“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强调,非洲国家和人民在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也在中国遭受地震灾难时慷慨捐助。第三,以开放的胸襟,公正地对待所有国家对非洲的友好关系。“中方希望中非关系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其他国家同非洲关系发展得越来越好。”第四,中国将永远做非洲联合自强的坚定支持者。中方愿深化同非盟及非洲次区域组织、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合作,推进非洲一体化建设。第五,金砖国家要大力推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强调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促进金砖国家、金砖国家与非洲、金砖国家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第六,要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以自身稳定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也要推动国际社会以平等求安全、以发展促安全、以合作谋安全。

这既是对中国一贯主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坚持,又是适应21世纪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关系深刻变化的时代要求,以及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的上升,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的呼声日渐增长的回应;同时,我国为了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必须在诸如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中发挥积极的建设作用,有所作为,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战略理念

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访问印度尼西亚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外交新理念“合作共赢”思想内涵的突出体现和具体实践,是中国谋求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会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2)“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要实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秉持大国对国际事务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有所作为的战略意图与雄心。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2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发表题为《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讲话,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并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一系列建议。他表示,“中国愿意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3)“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对国际合作及地区和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沿线的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亟待改善,为此中国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并吸引了域外发达国家如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的极大关注。目前,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共计57个国家成为亚投行原始会员国。并且,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有了纲领性文件,将逐步实施各项宏伟计划。

(4)“一带一路”战略理念与现行的国际秩序并行不悖,并将逐步完善国际秩序,使其更加公正合理。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李向阳院长说,“一带一路”的开放与包容理念决定了它不仅不会挑战或取代现行的国际秩序,而且能够做到与现行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行不悖,相互补充⑳。

总之,中国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同时,也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既重视大国关系,也重视和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除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发展,中非互利合作外,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不断加深互利合作。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是相互信赖的好朋友、好伙伴,“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得到广大阿拉伯国家及周边沿途国家的积极响应,中阿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同时,中国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倾听他们的呼声,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为推动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地区的稳定、世界的和平积极有所作为。

注释:

①张清敏:《理解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外交评论》2014年第2期。

②⑧杨洁篪:《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求是》2013年第16期。

③⑥王毅:《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4期。

④2013年11月14日《参考消息》第11版。

⑤⑦⑨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49页,第154页,第152页。

⑩王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环球时报》2015年3月27日,第14版。

⑪参见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探索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96页。

⑫习近平在201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演讲。

⑬2014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国际先驱导报》第3版。

⑭《人民日报》2013年6月7日第2版。

⑮庞中英:《新型大国关系的五个镜像》,《领导文萃》2013年9月(下)。

⑯庞中英:《中国报道》2013年7月,总第113期。

⑰《光明日报》2014年7月10日第2版、第8版。

⑱刘明福:《中国梦:中国的目标、道路及自信力》,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第44-45页、第62页。

⑲于洪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与前景》,2013年11月12日,人民论坛网。

⑳李向阳:《西方通过亚投行理解“一带一路”》,《环球时报》2015年3月23日第15版。

(责任编校:文一)

Chinese Dream and New Concept of China’s Diplomacy

SHANG Wei

Chinese diplomacy has been developing with the tim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radition of Chinese diplomacy and insisting on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hina’s diplomacy continues to forge ahead,with new foreign ideas emerging.Chinese dream leads China to continue to follow the road of peaceful development.The prominent thoughts of new concept of China’s diplomacy are new view on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and affinity,honesty,reciprocity,tolerance.The core of the new concept of China’s diplomacy is“win-win cooperation.”

Chinese Dream;Peaceful Development;New Concept of China’s Diplomacy;Win-win Cooperation

尚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政治与国际战略研究室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北京100732)

猜你喜欢
新理念大国外交
吐槽大国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多想记住你的脸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大国气象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新理念下再启航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