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2016-03-16 06:53杨伟英张希胜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办校园大学

杨伟英,张希胜,黄 颖

(1.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上海 201901;2.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92)

论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杨伟英1,张希胜2,黄 颖1

(1.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上海 201901;2.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92)

开展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绿色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对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绿色校园建设、绿色教育教学、绿色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绿色民办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对民办高职院校创建可持续发展大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建议。

可持续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资源日益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密切的关注。大力培养绿色、可持续发展人才,也成为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因此,“绿色大学”的创建是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于大学的各项工作中,使之成为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责任、国际义务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微观子系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又是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是为国家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开展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绿色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对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高职生生态文明的意识和相关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形象,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绿色大学研究与建设现状

1992年,联合国里约大会上提出了“21世纪议程”(Agenda 21)[1],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激烈公共辩论的开始。“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1993年,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东京大学联手建立了世界范围的全球可持续问题大学联盟。①Gonza lez—Gaudiano,E.(1999),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consumption:the case of Mexico’,Canad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Vol.4,2003.该联盟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探讨应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创建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学,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组织和研究者陆续提出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定义,从不同角度阐述各自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简言之,可持续发展教育[2],就是培养人们成为生态地球公民,并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和融入“可持续”观念,使之具有科学、社会和全球意识,能有效地参与当地、国家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并承诺进行负责任的个体和集体行动,帮助人们为更平等的、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

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充分肯定了“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的重要性[3],强调对人类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意味着将环境保护列入课程,而且意味着促进经济目标、社会需要和生态责任之间的平衡发展。会议还通过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的实施计划》。2002年6月,联合国在巴厘岛举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WSSD)预备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同年12月,联合国大会(UNGA)通过了第57/254号决议,将2005至2014年确定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缩写为DES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以下简称“教育十年”,英文缩写DESD)的目的在于:②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长的报告:《21世纪议程》的执行情况,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二届会议,纽约,联合国,2002。通过确立“教育十年”,将可持续发展整合于教育的各层面,增强人们实现“教育十年”目标的动力和承诺,使教育成为变革的关键力量,成为可持续的人类社会的基础,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方案与实践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一些高校纷纷成立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机构。如:1994年,北京大学成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1995年,同济大学成立了专门研究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构想[4],并向国家环保局提交了“创建绿色示范工程”的具体建设方案。同年,国家环保局批复了清华大学的项目报告。随后,在国家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清华大学又提出了“绿色大学计划”,创建了“开展绿色教育”“倡导绿色科技”“建设绿色校园”的“三绿工程”。2001年,清华大学成为第一家由国家环保局正式命名的“绿色大学”。1999年5月,国内外二十多所大学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大学绿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为“绿色大学教育的挑战:经验和建设”。其目的是提高大学对开展绿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绿色大学”教育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并在中国推动“绿色大学”建设工作。会上还成立了 “全国大学绿色教育协会筹备委员会”,发表了《长城宣言:中国大学绿色教育计划行动纲要》。2000年5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绿色教育研讨会”[5],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家环保局、黑龙江省环保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他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的学者、专家。

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对创建绿色大学的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与角度的探讨,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战略;同时,各地高校也着手进行“绿色大学”的建设,但在进程上是存在差别的。其中,研究领域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绿色大学”的视角层面存在很大的差别,比较多的研究内容为大学在环境保护和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大学生的环保素养对社会环境意识的影响,建议通过创建绿色大学来增强民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发挥教育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作用,促进地方的生态与经济发展,如张宏伟、张雪花(2011)著有《绿色大学建设理论与实践》,王崇杰,薛一冰,何文晶等(2012)著有《绿色大学校园》等。如王大中院士等学者主张将创建“绿色大学”的目标与人才培养联系起来,增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培养的人才具备较高的“可持续发展”人文素质。又如黄宇等学者认为,建设绿色大学的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素质,让大学生在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中对社会和环境承担更多责任,并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还有一些学者将绿色大学建设的研究视角转向高职院校层面,如孙燕、李成忠等学者提出[6],绿色教育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高职院校绿色教育应构建绿色教育系统。该系统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绿色校园、绿色教学、绿色管理以及绿色服务,四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于丽丽,杨保国等[7]学者认为,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建立包括组织管理、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校园文化、绿色校园环境、经费保障、特色创新等七个部分的高职院校绿色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郑慧[8]从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工作管理核心、绿色管理理念、绿色管理根本目的及绿色校园文化等几个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绿色管理的策略选择。桑雷、马蕾等学者提出了融绿色校园、绿色教学、绿色管理、绿色服务“四位一体”的高职绿色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绿色大学研究和建设方面明显存在差距。为此,笔者在下文中,将着重探讨基于可持续发展导向的高职院校绿色大学内涵建设。

二、可持续发展导向的民办高职院校绿色大学的内涵建设

可持续发展理念导向的民办高职院校绿色大学的内涵建设,应当体现在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学院的发展规划、校园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制度与措施、社会服务与引领等,具体可分解为以下条目:

1.学院发展规划与建设 包括:(1)在绿色校园建设思想的指导下,确保绿色校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联合专家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绿色校园建设咨询机构,制定绿色校园建设规划方案。(3)规划必须遵循“四节”(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健康舒适环保准则。(4)组织学生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和创建绿色校园文化氛围。

2.绿色校园建设 包括:(1)强化校园绿色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实施,激励低碳校园交通和低碳出行。(2)实施校园绿色采购计划,制定校园绿色采购清单和采购管理办法。(3)推广再生纸张和纸张双面使用,实施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消耗。(4)实施校园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对食堂餐厨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5)提倡低碳餐饮和节约粮食,倡导“光盘行动”。(6)提倡学习、生活中的废旧用品重复利用。(7)提倡节水节电节材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的校园文化。

3.绿色教育 包括:(1)设置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程。(2)增设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相关的选修课程,并积极推动学生“绿色教育”课外实践。(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如教学设置、课程建设、毕业论文设计、学籍管理等等。

4.绿色科研 包括:(1)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为学院所在区域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2)利用学院的有关机构平台,定期组织有企业、同类民办高职院校参加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

5.绿色管理 包括:(1)成立学院层面的绿色管理委员会,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制订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和措施,加强对各部门日常工作的监督和指导。(2)定期组织开展绿色节约型管理评选活动。(3)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活动,采取各种师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宣传工作。

6.绿色服务 包括:(1)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举办绿色可持续发展培训班、研修班等,培养各行各业的绿色领军人才。(2)通过与周边社区互动,加强交流沟通和宣传,影响和引导社区民众积极参与绿色家园建设活动。

7.绿色评价机制 包括:(1)成立由主管院长牵头的相关评估专家机构。(2)定期组织学院内各相关职能部门或同类院校间的评估、评比活动。

三、创建可持续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失完整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 如何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使大学教育摆脱专业隔离的困境,把科学、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对民办高职院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学院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 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来自许多方面的阻力,例如保守的组织结构、对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充分等是阻碍“可持续发展学院”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也有其他派生问题,例如认为“绿色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并非学院的自觉之举,而是政府部门的鼓励或其他行业推动的结果等。

3.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大学建设的深度不足 目前,大多数学院在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大学时,仍然停留在浅层的生态学意义上,未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和教学的整个系统中;高校在节能降耗、环境优美、和谐共生等方面,未能使绿色教育和“绿色大学”的内涵从技术层面拓展到人文的视界。

4.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信誉危机,某种程度上成为当代大学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实现转型发展的桎梏。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实行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学生对学习消极被动,满足于考试成绩及格,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和创造的热情;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奖惩和激励机制;教师不深入于课程教学研究,等等,由此造成教学成效停滞不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下降,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弱,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产生了信任危机。这种现象已严重威胁到学院的声誉、生源的质量甚至学院的生存与发展,严重制约了学院深入的、可持续的发展与变革。

四、创建可持续发展民办高职院校的途径及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态势,构建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用高质量的教育实现大学使命的关键所在。

1.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声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由此可见,师资队伍是学院提高质量、实现价值、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所在。民办高职院校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技能比赛、研讨交流。同时,还应该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出国(境)培训进修、国内访问、下企业实践,注重选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学院更应该注重从企业中选聘富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工程师来学院任教,优化师资结构、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学习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心 海尔的培训原则:“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可见,当今人才求职的竞争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欠缺,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实现由“老三中心(即教师、课堂、教材)”向“新三中心”(即学生、学习、学生发展)的转变;研究和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等,帮助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和模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设置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注重建设节约型、绿色校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校园环境是学校各项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民办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校园绿化建设,通过绿化、园林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出一个内涵丰富、情景交融的校园空间模式,营造出浓厚的生态环境和艺术氛围,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景观场所。(1)学校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要对建筑节能提出要求,对校园生态景观精心布置,对环境污染和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及时处理和回收,提高校园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2)要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氛围。(3)要推广节水、节能、节耗材的新工艺、新技术在校园管理和建设中的应用,如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的“绿色建筑创新中心”,正在进行按美国绿色建筑LEED金奖标准的室内精装修。该中心整合政、商、产、学、研、媒介等多方有效资源,服务于行业内的绿色建筑发展,成为集建筑科研、咨询、教育培训、生产为一体的技术服务平台。

4.注重学校与社区联动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空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威斯康辛州经济转型对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威斯康辛大学时任校长查尔斯·范海斯提出了“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推动了大学又一次伟大变革。此后,大学开始走出象牙塔,向服务社会发展。

大学与社区各自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能,大学承担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贡献和智力支持;社区承担为大学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创造一个适宜居住、休闲的生态、社会环境。大学的发展规划应与所在社区的发展规划通盘考虑,两者应该共同发展;学校的文化辐射应该与社区文化的建设有机融合。为此,民办高职院校在获取政府经费扶持后,也应积极承担起为社区提供培训服务的责任,积极开展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合作,在为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的同时,也可依托社区的帮助,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

5.注重设置绿色课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心 设置绿色课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心。民办高职院校可以把学院的特色专业或优势专业作为试点,设置绿色课程,并逐步建立绿色课程体系。如,2015年,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在城乡空间设计专业尝试启动“绿色建筑技术入门”课程。从目前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该课程课堂气氛较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接受度均较高。同时,建筑系正筹备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下设置“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方向”。该专业除了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还将侧重让学生掌握绿色建筑所涉及的跨专业知识点(暖通、空调、电力、设备等)、各类绿色建筑被动式设计方法及模拟分析技术手段。学校还打算在该专业设立一系列新建的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如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方面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可持续居住小区规划、绿色室内设计、绿色建筑认证项目实训等。

[1]Arjen E,Wals.From doublethink and newspeak to critical thinking and meaningful learning[J].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2(3).

[2]张希胜.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内涵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12(2).

[3]钱丽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的推进战略与实施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

[4]窦树德.论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绿色大学”的建设[J].文教资料,2008(31).

[5]孙 燕,李成忠,居 萍,等.关于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系统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2(3).

[6]于丽丽,杨保国.高职院校绿色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时代教育,2015(7).

[7]郑 慧.绿色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1(2).

[8]桑 雷,马 蕾.高职院校“四位一体”绿色教育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1(9).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vilian—ru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Wei-ying1,ZHANG Xi-sheng2,HUANG Ying1

(1.Department of Students,Shanghai Jiguang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Shanghai 201901,China; 2.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construct civilian ru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vilian ru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he points of harmonious campus construction,harmonious education and teaching,harmonious science research.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th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ivilian ru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G648.7;G717

A

1672-2388(2016)04-0033-04

2016-04-12

本文系2015年度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资助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ZCGJ91-30)的研究成果,2015年度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资助项目《绿色民办高职院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ZZGJ57-15)的研究成果,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创新基地项目《体验式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实践探索》(W-02508-13-01)的研究成果。

1.杨伟英(1972-),女,甘肃天水人,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2.张希胜(1968-),男,安徽滁州人,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研究;1.黄 颖(1982-),女,上海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民办校园大学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