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葳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钟 葳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本文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产生、发展及其内涵,分析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营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学徒制”一词始用于13世纪前后。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各国自有手工业生产开始,便逐步形成了本国特有的“学徒制”。由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师父”直接将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徒弟”,这也就是早期的职业教育雏形。人们在研究德国战后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时发现,其致胜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以“双元制”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双元制”恰恰是一种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的新的学徒制形态。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和效仿德国“双元制”来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美国的“合作教育”,都是西方发达国家为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积极寻求与发展适合本国特点而创建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在2011年,是基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的过程,由江西省新余市进行了试点。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此时正好是职业教育面临转型的重要时期,可见推行现代学徒制绝不是偶然。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推进“五个对接”的重要突破口,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校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而建立的校企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新机制,旨在结合企业用人需求,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这是基于对高职教育功能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刻理解。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学生一般需用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将职业学校中的理论学习与企业中的实践锻炼相结合,主要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可以得到上岗前的良好锻炼,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为以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一)高职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不深入,与企业要求脱节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都是照搬那些成功院校的培养模式,缺乏自己院校的专业特色,高职院校都实行教学计划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相关内容就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很多新颖的内容,学生无法在课本上看到,只能靠老师在课堂上予以补充和完善,无法呈现系统、全面的介绍。从当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市场营销教育模式现状分析发现,很多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培养教育模式没有依靠高职教育的特色目标而开展,结果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岗位的要求,同时也没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结构,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技能培训,其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营销实战经验,实践教学效果差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与外界企业缺乏一定的沟通和交流,不太了解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及具体运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营销实战经验,教师讲授的知识并不是依靠社会实践岗位的要求而进行的,他们教学的内容也没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不能与企业营销实践进行有效对接;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三)学校校内实训设施不足,校外实习单位联系不多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校内有配套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但是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投入经费明显不足,现有的实训基地更多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评估或检查,也有一些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是一个大教室放置几十台电脑,而且大部分时间是闲置的,根本无法起到真正让学生利用的作用。校外实习基地是弥补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不足的重要实践教学载体,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许多企业考虑到成本因素,拒绝接受实习生,想真正找到一个合适的顶岗实习的企业难上加难。更多时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成为特定业务环节的临时打工者,不能够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运作情况,导致校外实习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开创“双主体”的市场营销校企合作模式
虽然很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很早就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还一起合作开展顶岗实习,开展订单式培养,但几乎所有一切都是以学校本位,也就是主体是学校,企业只是在参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它并不愿意一味做慈善事业而不给自己企业带来效益。因此,构建“学校本位”和“企业本位”相结合的“双主体”的市场营销校企合作模式,一是可以让营销专业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让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明确的定位,提高营销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二是因为企业具有主体功能后,它将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它能够直接从自己开发出来的优秀学生中获得教育的最大效益。
(二)打造“双导师”的市场营销师资队伍
现代学徒制是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形成“教师+师傅”的双导师教育新资源,它的显著特点是以师带徒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因此,打造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的市场营销师资队伍,是解决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匮乏的好方法。学生一入校就配备专职企业导师,一位企业导师可以带多位学生,企业导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在大一时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正确定位,企业导师要经常来校关爱所带的学生,而这些企业导师来自企业中有责任心、在营销推广和市场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员工。另外,学校在职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也应多向这些企业导师学习,提升自己的营销实践教学技能。
(三)构建“双体系”的市场营销校企课程结构
虽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多年前就一直在推行校企合作,但是一直是学校本位,学校课程替代了企业课程,有的甚至没有企业课程,而其实在进行市场营销课程开发时,如果能强调以校企合作开发工作任务导向,对学生未来从事营销专业工作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构建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的“双体系”的课程结构,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应该重视企业课程的开发,因为企业课程实际上是基于工作本位学习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工作现场进行,比如《推销技巧》,该课程可以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构建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个体参与企业推销实践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企业课程的学习,可以采用现场学习、网络学习、师傅辅导等多种学习方式。
(四)建立“双标准”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学业标准”与企业“学徒标准”相结合的“双标准”评价考核体系,学校制定学生的考核标准,而企业根据企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由企业导师制定企业学徒的考核标准。通过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将评价体现于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之中,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让他们毕业后就能马上上岗。
[1] 从制度上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06)
[2]查吉德,焦兆平.培养一技之长提高综合素质——高职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3]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
[4]关晶.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1)
钟葳,女,1983年出生,广东河源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