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茜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的消费思想及现实意义
张茜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摘要]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主要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得以系统地论述。文章简要梳理了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包括他对消费的定义和分类,继而以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理论作为理论背景,结合我国居民消费现状,探寻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具体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以合理政策带动“消费升级”和优化消费领域的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关键词]萨伊;适度消费;财税改革;休闲消费
一、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
让·巴蒂斯特·萨伊(1767-1832),是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法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包括法国传统消费经济理论的发展,到萨伊这里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萨伊不仅是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始发者,而且从维护资产阶级国家利益出发,继承和发扬了亚当·斯密等人的经济学说,使亚当·斯密经济理论全面庸俗化。“他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消费与生产、分配并列,即政治经济学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个彼此独立部分的方法;‘三位一体论’,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予以全面分析批判的‘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的三位一体公式;以及销售论组成的庸俗政治经济学体系。”[1]
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主要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得以系统地论述。他的消费理论首先批判了法国古典经济学派魁奈等人的“消费居先论”,同时继承了亚当·斯密的通过节制消费来增加国民财富积累的思想。可以说,萨伊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庸俗政治经济学,也为我们研究他的消费经济思想提供了明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1.“消费”的内涵
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主要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得以完整、系统的表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及财富的消费。由此看出,萨伊在此书中已经将消费与生产、分配并列,消费经济思想在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萨伊认为,消费财富是生产财富的对立面,是消灭价值的活动和行为。“消费意味效用的消灭。”[2](P436)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的直接结果就是价值的失去。某件产品的价值被生产出来以后,只有被消费掉了,这个过程才算最终完成。在对消费对象的界定上,他认为,没有价值或不会损失价值的东西不能被消费,如土地、劳动能力等。“消费”这一行为可以简单快速地完成,也可逐渐缓慢地完成。
2.生产性消费与非生产性消费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消费做出过如下分类。“他从积累资本和增加财富出发,严格区分目前消费和未来消费,生产性消费和非生产性消费,以及它们不同的经济效果。”[3](P330)萨伊将国家总消费分为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两大类型。前者是社会所作的消费或者为社会利益而作的消费,后者是个人或家庭所作的消费。这两种消费可以是生产性消费,也可以是非生产性消费。[2](P436)
生产性消费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但是它以消灭作为一种价值形式的资本,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比如资本家用于厂房和购买生产资料的消费活动。生产性消费虽然可以创造新的价值,但需要付出一些劳动或技巧(劳动力和机械设备)。非生产性消费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人欲望。因此,萨伊在这里提到,消费活动也可以看做一种交换行为。价值所有者通过割让自己拥有的价值来换取新的价值或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
在进行非生产性消费活动时,萨伊认为,“唯一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行为本身所产生的满足的程度。”[2](P447)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还分别分析了一般的非生产性消费,个人的非生产性消费活动和公众的非生产性消费活动。
3.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
萨伊认为,个人消费以满足家庭需要和个人需要为目的。这些需要主要是衣食住与娱乐。家庭消费活动要坚持未雨绸缪的原则,“遵守家庭经济规律,使家庭在合理限度内从事消费,就是在每一次要消费时先细心比较消费所牺牲的价值与消费所提供的满足。”[2](P453)个人在对消费行为进行选择时,往往会受到个人内在的喜好与情绪的影响。虽然萨伊在这里极其强调理智的消费,但是他也承认,很少有人能够不偏不倚,“理智”的消费总是相对而言的。
在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中,理智的消费原则便要求把“节约”作为美德。国民勤俭节约的美德和经过深思熟虑的消费活动可以增进国民财富的积累,避免奢侈和浪费。他在这里提到的“奢侈”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目的在于炫耀的消费行为。富人的奢侈性消费是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表现,不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国民财富的积累,他认为,资本只能通过节约积累起来。然而,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论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这一点将在下文详细论述。
在社会生活领域内,公共消费的目的在于满足社会整体的需要。政府可以以货币形式,从纳税者手中抽取一定的捐税,然后再将这些财富进行价值转移,用于进行社会管理与服务。政府往往是公共消费的活动主体,起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在进行消费活动时,也要时刻考虑这种消费是否能够偿还它的生产价值。“只有牺牲的价值能给国家产生相当利益的条件下,消费才是适当的消费。因此,政府应当善于随时权衡所要作的花费与所预期的社会利益。”[2](P469)而这就对政府自身的公务人员的消费活动做出了要求。不明智的公共消费容易树立不正当的道德榜样,对大众产生错误导向。
在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中,除了对消费的基本内涵、消费的分类及原则等进行分析以外,还对课税、国债进行了论述,这些都为他的消费经济思想做出了必要的补充。“他把‘课税’、‘国债’合并在第三篇中加以论述,因为他认为这两者都是一种由个人转入国家的公共消费,是不利于资本积累的。并且在论述‘课税’一章中提出了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最优财政论和最优赋税论,即‘最好的财政计划是尽量少花钱,最好的租税是最轻的租税’。”[4]
总的来说,萨伊强调的适度消费的范围在于:第一,有助于满足实际需要的消费,如保证生存和身体健康的食品、简单的衣服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第二,最耐久、好质量产品的消费。比如,坚固的房屋及制造业耐用商品的消费。第三,很多人的集体消费。如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的消费活动。最后,符合道德标准的消费。在贫富差距很大的经济形势下,富人挥金如土的消费方式便是不符合道德标准的,必须积极地制止。
三、对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的总体评价
萨伊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兴起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化、机械化大生产的程度并不高,劳资关系没有出现极度恶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矛盾没有突显出来。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初期,以萨伊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们之所以强调节俭消费,直接的动因是对资本积累的热切要求。萨伊的消费经济理论从本质上来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萨伊的经济理论,虽然总的来说是庸俗的,它起着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基本矛盾的作用。但他建立的主观愿望是想增加国家的财富,消灭分配不平等的现象。……萨伊虽然看到了分配不均的现象,但却错误地把这种现象归咎于重商主义干预政策的结果。”[5]
可以说,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中提倡通过节俭消费来控制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增加国民财富的积累,这些思想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他的政治经济学是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的。增加国民财富的方法也有许多种选择,节约、克制消费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仅从节约消费来遏制社会贫富分化和腐败现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今天我们在思考消费问题时也不能从单向度的视角出发,还应该结合我国当今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经济形势,辩证地看到消费也可以对生产带来巨大的带动作用。
四、萨伊的“消费适度论”的当代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获得了高水平的改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趋合理和产品总量的迅速增加,需求和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彰显。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在新常态的增长形势下,“消费升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驾马车”。格调高档、时尚的商品以及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比重将逐渐提升。跟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与发展步调,我国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也要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树立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消费观。因此,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的消费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依然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我们需要结合我国居民消费现状来考察萨伊的消费思想对我国居民消费活动具有的当代价值。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可以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恩格尔系数得到基本的了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宏观经济指标。根据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的“模型预测,2015年CPI将上涨1.74%,比2014年下降0.26个百分点;到2016年,预计CPI将略升至2.12%。”[6]恩格尔系数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优化的程度。根据2013年《经济学人》公布的一份全球22国的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向富裕国家迈进。但是,我国城乡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存在着一定差距,存在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除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恩格尔系数这两个指标以外,还有一项数据可以从侧面观察中国居民消费现状——储蓄率。据统计,我国高净值家庭的储蓄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等其他社会因素,我国的高储蓄率也暗示着我国居民消费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普通家庭居民在消费过程中存在后顾之忧,消费结构、消费需求上各阶层差异较大。因此,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萨伊的消费思想的当代价值,以此丰富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
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控制收入差距
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消费的质量、水平和方式。我国的现实经济问题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产生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没有得到合理地抑制,由此导致了我国不同阶层的居民消费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对富人的高端奢侈消费与贫困居民仅保持在温饱消费水平两个极端消费状况长期并存于社会之中坐视不理。为此,首先要从收入的角度来影响消费,必须通过完善的税收制度消除初次分配不公平带来的负面影响。
萨伊反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现象,反对贫富差距扩大,反对富人的奢侈性不必要的消费。他认为,富人要避免奢侈性消费,消费也具有相应的道德原则,树立理智消费观。同时,萨伊在其消费理论的最后还专门论述了“课税”这一调节消费的手段。“课税是政府向人民征收他们的一部分产品或价值。……课税可以使政府能够对不同种类的消费施加影响,促进那些对公共繁荣有利的消费。……各阶层人民要负担公平的租税。”[3](P501-536)这一点对我国当今财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税收制度是我国财政调节重要的经济杠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对高收入群体的调节力度不够,工薪阶层和普通居民承担的税负较重”,[7]这严重地影响着主要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我们需要一种合理有效的税收制度来控制高消费阶层的奢侈消费现象,从收入的角度来限制消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由此提高我国大部分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
2.以合理政策带动“消费升级”,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人长期受传统的、带有保守主义色彩的消费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并外化为保守的消费行为与风格。但是,无论在个人消费层面,还是在公共消费层面上,“节俭”固然重要,但也要适度。萨伊的消费经济思想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为增加国民财富积累而提出的“适度消费论”。我们在探寻其合理的当代价值时也要注意该理论存在的局限性,注重在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理论视角下思考中国现实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学认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再生产。“消费关系,应该是‘生产关系的体系’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P3)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目的、水平和质量,而消费对生产具有着重要的反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经济热点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例如今天的旅游业。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消费活动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休闲消费逐渐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休闲消费带动着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我国休闲消费的发展是我国消费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因此,要对休闲消费加以重视,以合理的政策带动消费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3.优化消费领域的宏观调控
任何一种消费政策、消费原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政府要从宏观上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考虑时代背景、国际经济形势以及我国国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刺激消费或控制消费的政策和方针,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政府职能,找准位置,注意优化对消费领域的宏观调控,使“消费”这辆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真正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家庭消费结构,完善整个社会消费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运作高效的社会主义消费模式。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研读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的消费经济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在消费实践领域给予了一定的启示。我们要以批判为前提,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因素,根据我国现实经济现状和居民消费水平作出合理、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养成良好风气,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倡导理性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蔡志斌.萨伊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0,(1).
[2]〔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尹世杰.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4]彭明朗.从法国重农学派的消费居先论到萨伊的消费适度论[J].经济科学,1985,(8).
[5]蒋自强,张旭昆,袁亚春,王如芳.经济思想通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6]“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CQMM)”课题组. 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7]祝洪娇.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视角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现象[J].唯实,2006,(1).
[8]潘业强,张玉洁,赵金科.马克思消费观的现实意义——兼论当代消费主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
责任编辑:魏乐娇
[收稿日期]2015-09-30
[作者简介]张茜(1993-),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7—0004—04
[中图分类号]F091.3;F01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7.002
The Philosophy of Consump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Say’s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Economics”
ZHANG Qian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Say’s idea of consumption is described systematically i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Economics”. The theoretical base and contents are review including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With Marxist consumption economic theory as background,modern value of this philosophy in explored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people’s consumption status. There are three aspects:to deepen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and taxation system,to “promote consumption” with reasonable policies and to optimize the consumption scope with macro-control.
Key words:Say;moderate consumption;fiscal and tax reform;leisure consum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