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锐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兰州 730070)
朱德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贡献
王 锐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兰州 730070)
朱德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本文围绕从大局出发全力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促成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制定并实施《岷洮西战役计划》,建立甘南临时革命根据地;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终于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大会师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朱德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所做的重大贡献。
朱德;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贡献
朱德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红军长征期间,为了保证战略大转移的完成,朱德在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活动的斗争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无所畏惧,坚持了党内斗争的正确原则,做了大量艰苦工作,起了重要作用,最终促使红二、四方面军联合北上,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一起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本文就朱德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所做的重大贡献,作一概述,以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朱德诞辰130周年。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区会师,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要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向北进攻夺取甘肃南部,进而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会后,中革军委根据这一战略方针,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提出要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向北攻占甘南并建立根据地,达到赤化四川、陕西、甘肃的目的,首先就是要迅速、坚决地消灭松潘地区的敌人,通过进行战役控制松潘以北及东北各条道路,有利于向北作战和发展。[1]与此同时,中革军委将红一、四方面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军以及岷江、懋功两个支队和一个后方警备部队。7月下旬,中革军委又根据敌情的变化,调整了松潘战役计划,决定把红一、四方面军主力编为5个纵队和1个右支队。后来,由于敌情的进一步变化、粮食给养困难和张国焘拖延红四方面军的行动,致使松潘战役计划落空。8月3日,红军总司令部又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提出要攻占阿坝、北进夏河流域以消灭敌人。为了执行这一计划,中革军委将红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红军总政委张国焘率领,包括红一方面军的5军、32军和红四方面军的9军、31军、33军,从卓克基进攻阿坝;右路军由红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红军前敌总政委陈昌浩率领,包括红一方面军的1军、3军和红四方面军的4军、30军,由毛儿盖进攻班佑,党中央、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当时,左路军集结在卓克基及以南地区。沙窝会议以后,朱德和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奉命来到卓克基。然而,张国焘靠着人多枪多,沙窝会议以后在毛儿盖召集的红四方面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上,反对党中央北上的战略部署。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又在毛儿盖召开会议,研究了红军的行动方向问题,提出应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而不应向西发展。此后,在党中央的一再催促和朱德的劝说下,张国焘才命令左路军第一纵队向东进入草地,部队深入草地第三天被嘎曲河挡住。这条河本来很浅,由于下了暴雨,水涨了一些并流的很急,人是可以过去的。但是,张国焘却以“水深流急,无法渡河”为借口,擅自命令左路军停止前进。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和张国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在红军总司令部的帐篷里,围绕是否南下,张国焘和黄超与朱德激烈地争吵。张国焘还煽动个别人给朱德施加压力,但朱德认为作为党员,就要服从党中央的决定,反对南下。[2]然而,张国焘不顾党中央的指示和朱德、刘伯承等的反对,指挥部队从嘎曲河返回阿坝,并打电报给党中央,要右路军全部随同南下。这一时期,朱德面对两支队伍的分裂,心情十分沉重,但他内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把南下的红军带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此后,面对张国焘威逼利诱和蛮横围攻,他从大局出发全力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促成红四方面军北上。张国焘让朱德表态反对党中央和毛主席,拥护南下主张。然而,朱德明确表示“北上是党中央的决定,我也是举手赞成的,我不能违背党中央的决定。叫我反毛是不行的”[3]254。从而坚决地抵制张国焘的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坚持了既定的正确方针。但是,张国焘利令智昏,野心膨胀,于10月5日在卓木碉另立“中央”,张国焘自封为“主席”,在张国焘第二“中央”的“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名单里都有朱德的名字。张国焘要朱德表态承认第二“中央”,为此,朱德指出:“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嘛!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4]569他严正表示:“我按党员规矩,保留意见,以个人名义做革命工作。”[5]原红一方面军5、9军团有的指战员提出,单独北上,找党中央去!有的说,张国焘要拦我们,就跟他干![6]朱德则在与5、9军团指战员接触的同时教育他们要以大局为重,采取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此外,朱德通过与红四方面军干部战士的促膝谈话,使一些受张国焘蒙蔽的红四方面军干部战士的态度逐步改变,启发了他们的觉悟。在朱德看来,只要坚持团结,掌握正确的方法,眼前的困难就一定能克服。党中央的劝导,朱德、刘伯承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坚决斗争,以及张国焘南下失败和“川康计划”的破产,使张国焘被迫宣布取消第二“中央”。1936年7月1日,经过两个月转战行军的红二、六军团齐聚于甘孜,完成了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并在甘孜召开庆祝大会,朱德在讲话中指出,红二、四方面军的会合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继续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正是在朱德以及任弼时、刘伯承等坚决斗争和耐心说服教育以及红二、四方面军要求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的呼声下,张国焘才最后同意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6年7月上旬,由左、中、右三路纵队组成的红四方面军为第一梯队,分别从甘孜、炉霍、绥靖、崇化等地出发北上,向包座、班佑前进。由两路纵队组成的红二方面军,沿着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行军路线前进。经过一个月的艰难困苦的行军跋涉,到8月上旬,红四方面军三路纵队先后走出草地,到达巴西、包座地区。中共中央对两大主力红军北上十分关心,不断通报敌情并给予重要指示。中共中央领导人于7月22日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指出:“二、四方面军以迅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待你们进至甘南适当地点时,即令一方面军与你们配合。”[7]717月27日,党中央正式批准成立由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和朱德等为委员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于7月28 日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询问粮食是否够用?目前在什么地方?8月中旬能否出甘南?[8]75次日,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复电:“我军先头部队于昨日占包座,二、四方面军可于八月八号前全部到达包座及其东北地区。我们,卅一军到包座。余续告。”[9]76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于8月1日给朱德、张国焘、任弼时致电,通报了敌情并提出:“四方面军到包座略作休息,宜迅速北进。二方面军随后跟进到哈达铺再大休息,以免敌人封锁岷西线,北出发生困难。”[10]77当日,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复电林育英、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时指出:“俟兵力稍集结后即向洮、岷、西固,约八月中旬主力可向天水、兰州大道出击”,“我二、四两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对三个方面军大会合和配合行动,一致兴奋,并准备好了一切,谋西北首先胜利奋斗到底”。[11]79中共中央领导人又于8月3日,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指出:“接八月一号电,为之欣慰。团结一致,牺牲一切,实现西北抗日新局面的伟大任务,我们的心和你们的心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已将你们的来电通知全苏区红军,并号召他们以热烈的同志精神,准备一切条件欢迎你们,达到三个方面军的大会合”。[12]80
在此背景下,朱德和红军总部制定了《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决定先机夺取岷州、洮州和西固地区,为红军北上创造条件。8月5日至12日,红二、四方面军分为三路纵队从包座出发挺进甘南,开始实施《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至9月7日,战役胜利结束,红四方面军先后攻占临潭、渭源、漳县和通渭县城和陇西、临洮、岷县、武山等县农村广大地区,建立了甘南临时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以岷县为工作中心、由傅钟任书记的中共甘肃省工委,同时还成立了由何长工任主席兼党团书记的甘肃省苏维埃政府。在岷洮西固战役实施期间,作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参与制定了许多重大决策,为战役的顺利实施做出了贡献。
就在岷洮西固战役结束之时,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对一、二、四方面军行动方针的意见》的指示,又开始实施《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计划》,从9月11日至20日,红二方面军先后攻占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四座县城和西和、礼县、武都以及陕西略阳、凤县的部分地区,建立了陇南临时革命根据地。为了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要求“一方面军八月至九月中旬仍以训练生息为宜”,“二、四方面军甘南任务完成后,九、十月间北上时,一方面军便以军容壮整之姿态与之会合于固原、海原地域”。[13]92这就形成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互相呼应的战略格局,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前奏。8月12日,张闻天等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提出了以打通国际为目的的宁夏战役计划。为了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合并控制东北军。9月初,“两广事变”被平息以后,蒋介石急忙调集胡宗南部日夜兼程到甘肃,目的是控制西兰公路以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合,同时命令其他各部人马进攻红军。面对不断变化的敌情,中共中央提出了静(宁)会(宁)战役计划,以提前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朱德、张国焘、任弼时于9月13日致电毛泽东等提出:“我一方面军主力由海原、固原地区向静宁、会宁以北地区活动,南同四方面军在静、会段以袭击方式侧击运动之胡敌,并阻止其停滞静宁以东。”[14]108之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于9月15日复电朱德等,同意红四方面军占领以界石铺为中心的隆(德)静(宁)会(宁)定(西)段公路以及附近地区,但是认为红一方面军主力南下不妥。如果红一方面军主力南下,马鸿逵部就会夺去定边、盐池、豫旺等城,对今后进攻宁夏不利。
同时,为了贯彻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中共中央领导人又于9月14日致电朱德等,提出:“国际来电同意占领宁夏及甘肃西部,我军占领宁夏地域后,即可给我们以帮助”。“为坚决执行国际指示,准备在两个月后占领宁夏”。[15]109当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明确要求红四方面军占领以界石铺为中心的西兰公路中段及其附近地区,但是,张国焘犹豫不决,迟迟不肯行动。朱德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多次同张国焘商量红四方面军的行动问题,主张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中共中央西北局于9月16日在岷州三十里铺召开会议,着重研究讨论红四方面军的行动方向问题以及政治形势,会上朱德、陈昌浩等要求按照党中央指示北上同红一方面军会合,中共中央西北局绝大多数成员在会上赞成朱德等的主张,迫使张国焘放弃了西渡黄河占领甘西的主张,并拟定了以执行静会战役为主要内容的《通庄静会战役计划》。但是,张国焘回到漳县红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又反对执行静会战役计划,他在没有与朱德、陈昌浩商量的情况下,于9月22日晚发布西进命令。为此,中共中央西北局于9月23日在漳县三岔召开会议,虽然朱德仍然坚持岷州会议的决定,但是西进方案还是得到了红四方面军一些干部的支持,于是就形成了从永靖、循化渡黄河西进的决定。然而,徐向前带领先头部队过了洮州后从老百姓那里得知黄河对岸已经进入大雪封山的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于是向朱德、张国焘提出建议,要求停止西进,继续北上。就在此时,中共中央也一再致电张国焘要求停止西进,迅速北上,指出红四方面军有把握控制隆(德)静(宁)会(宁)定(西)大道,红一方面军主力南下策应和红二方面军移动钳制,就能够实现会合。而西进将会局限在青海,行动困难。中共中央西北局于9月27日又在洮州新城召开会议,再一次研究讨论红四方面军行动的方向究竟是北上还是西进,会上朱德对张国焘进行了耐心的劝导,并明确提出停止西进继续北上的意见,朱德的意见得到了陈昌浩、徐向前等大多数同志的拥护,最终张国焘不得不致电中共中央而放弃西进主张而同意北上,指出:“决仍照原计划东出会宁,会合一方面军为目的,部队即出动,先头二十六日到界石铺决不再改变。”[16]140此后,红四方军开始按计划行动。可以看出,朱德在同张国焘分裂活动的斗争中,坚持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红军三大主力实现会师发挥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对于这场斗争,毛泽东对朱德的评价是:“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铁。”此后,红四方面军先后从岷县、漳县一带向预定地域通渭、庄浪、会宁、静宁进发。10月7日,红四方面军4军10师到达会宁县城,10月9日,朱德、张国焘和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红军总司令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等以及红四方面军4军、31军到达会宁县城,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此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也在会宁、静宁一带实现了与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了大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是党史军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党中央酝酿和实施会师战略决策的过程中,作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发挥了独特而又关键的作用,这是他一生对党的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永垂史册,光照华夏。他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党性原则、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同张国焘分裂主义作了有理有据的坚决斗争,但又不同张国焘决裂,在他和红四方面军广大将士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活动,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实现了党中央既定的战略部署。他以政治家的敏锐和军事家的胆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和实施了促成会师的各项计划部署,实现了党中央三军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地区的战略意图。他呕心沥血、襟怀坦荡、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架起了红军之间友谊桥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红军将士的爱戴和拥护。今天,当代共产党人只有认真学习和努力发扬朱德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忠诚于党、献身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和政治品格,才是对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朱德诞辰130周年的最好纪念。
[1]松潘战役计划[R]. 1935—6—29.
[2][5][6]朱德传[EB/OL]. http://www.quanxue.cn/LS_GongHe/Zhu/Zhu23.html.
[3][4]壮丽史诗世纪丰碑[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7][8][9][10][11][12][13][14][15][16]王聚英,黄敏.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史料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栗晖]
2016-08-29
王锐(1980—),甘肃宁县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D231
A
1003-4307(2016)05-00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