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起来
——“两新”组织知识分子工作的好方法

2016-03-16 03:59徐军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15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两新非公有制知识分子

徐军(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15)

组织起来
——“两新”组织知识分子工作的好方法

徐军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15)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知识分子“组织起来”的工作任务,这既是由“两新”组织知识分子自身特点、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是党对新世纪以来这一领域工作经验的总结。要实现“组织起来”,需要改进行业组织建设、加强“两新”党的建设、引导自组织建设和努力搭建统战工作平台。

组织起来;“两新”组织;知识分子

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专门谈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知识分子工作,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提出:我们党历来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组织起来。新形势下,“组织起来”不仅要注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还要注重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这为进一步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的知识分子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概念的变化:由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到“两新”组织知识分子

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没有再延用新世纪以来一直使用的“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概念,而是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知识分子”,迄今为止,一直未见到中央统战部对此权威的解释。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个变化,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考量。

从历史背景来看,“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当时原属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即传统体制内)的知识分子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放弃原来的体制内身份,面向市场自主选择职业;二是伴随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开始面向市场自由应聘,而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两者的共同点都在于是与用人单位通过契约建立聘用关系,相对于传统体制中工作岗位由国家计划安排、个人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知识分子而言,这些知识分子的确是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通过市场自主选择职业岗位”。到20世纪90年代末,这类知识分子已有相当规模,引起了中央统战部等部门的高度关注。为了与历史上的“自由职业者”相区别,在与“社会专业人士”“自雇知识分子”等相关概念比较基础上,最终在本世纪初采用了“自由择业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并在2000年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予以确认,当时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将自由择业的党外知识分子纳入统战工作范围”[1]。随后,中央统战部对自由择业的党外知识分子作了界定,指出自由择业的党外知识分子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成长起来的一个新的知识分子群体,是我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中的专业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的科技和经营管理人员,自由撰稿人、自由文化人、独立策划人、各类经纪人、个体医生等自雇知识分子[2]。至此以后,全国各地特别是特大城市,掀起了一个开展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高潮,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内涵、外延随着工作推进也有新变化。200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包括六个社会群体的“新的社会阶层”概念,其中四类人,即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行业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大体都属于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范畴。2006年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又提出,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3]。在这之后,有的学者根据社会结构的变化,提出民办社会组织的管理和专业人员也是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不仅是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还包括了社会领域[4]。最近两年,又有把“新媒体从业人员”也列为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之说。

从现实考量来看,“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内涵从总体来看并没有太大变化,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在非公有制领域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群体。如果要说有变化,那就是最开始是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后来扩展到社会领域、文化领域,从2000年最开始讲的三个群体,后来又陆续加入“民办社会组织的管理和专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等。可以看出,非公有制领域的知识分子成为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特征。“通过市场自主选择职业岗位”这一具有很深改革历史印记的特征随着择业的普遍市场化,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及公务员聘用制的推行,已经越来越难再成为这一社会阶层的主要标志。也许正基于此,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没有再沿用“自由择业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当然,作为在中国这一伟大变革时代一个曾被社会普遍接受的阶层名称,包括相当多这一群体人士自己也广泛认可的“称谓”,笔者认为可以在学术研究和一般的统战工作中继续约定俗成地使用,因为它与“两新”组织的知识分子在内涵和外延上并没有本质区别。从内涵来说,“新经济组织”通常指的就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而“新社会组织”通常指的就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相对于传统由党和政府主办的社会组织之外的民间性的社会组织,绝大多数也是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笔者认为,为了保证称谓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延续性,中央有关部门应明确界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知识分子”就是指改革开放后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群体,至于具体构成,可以随时代发展不断加以充实和调整。

二、方法的提出:“组织起来”对于“两新”组织知识分子工作之必要和重要

首先,这是由“两新”组织知识分子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从“两新”组织的知识分子来源看,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体制内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下海而来的知识分子,这其中有所在单位整体脱钩改制,也有个人辞职下海的;二是自谋职业、自由应聘的大学毕业生,包括那些自由择业或自主创业的归国留学人员。不管哪一方面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执业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感觉到需要与同行之间、社会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渠道,获取执业所需的各种信息,开拓视野,增长自身从业本领,特别是中介行业的专业人员、民办社会组织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非常强调自身的社会声誉,更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渠道和载体。正因如此,他们纷纷加入各种社会组织,除了本行业组织外,一些有成就的知识分子还希望能够在本行业之外的组织有一席之地,反映自己及本群体的利益诉求,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起来”首先是“两新”组织知识分子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由“两新”组织知识分子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随着“两新”组织知识分子人数不断壮大、群体基本形成,他们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在经济建设方面,“两新”组织知识分子以专业知识保证了现代投资的有效进行,以自主创新意识促进了就业市场的形成、以开拓精神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广泛实现,是市场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由于其分散性、个体性,加上法治规范的缺位,他们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也存在无序、盲目的一面,一些人不遵守市场秩序,如中介行业普遍存在的恶性低价竞争就是一例。二是在政治建设方面,“两新”组织知识分子普遍思想活跃、关心政治,善于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实现政治参与。近年来,以律师为代表的“两新”组织知识分子政治参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但是,他们中也有人盲目崇拜西方政治制度,有的甚至以维权人士自居。三是在社会建设方面,“两新”组织知识分子直接推动了我国社会组织的大发展,不管是社会团体、市场中介组织还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他们都是基本的骨干力量。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极大地激发了我国的社会活力,是推动我国人才流动的重要力量。同时,由于我国社会建设才刚刚起步,大量民间社会组织游离于正常的法治监管之外,一方面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另一方面自身建设也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我国社会建设中消极的一面。四是在文化建设方面,“两新”组织知识分子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我国精神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他们还以自己的执业行为推动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改变我国在文化进出口上的出口状况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他们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展示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能够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甚至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五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两新”组织知识分子中许多人积极投身民营科技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参与民间环保生态行动,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支生力军。随着“两新”组织知识分子人数进一步扩大、群体进一步形成,他们在我国各项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与其让他们分散、自发地发挥作用,不如把他们组织起来,使积极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消极作用得到更好抑制。

再次,是党做好“两新”组织知识分子工作的经验总结。自从新世纪初党中央明确提出做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工作以来,各地党委积极探索开展“两新”组织知识分子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如法律渠道、党建渠道、统战渠道、社会渠道等,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两新”组织知识分子工作提供了借鉴。

三、方法的实现:“两新”组织知识分子工作中“组织起来”之实施

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提出的把“两新”组织知识分子“组织起来”的任务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改进行业组织建设。“两新”组织中的知识分子分散在各个行业领域,如何把他们有效组织起来,加强这些组织所归属的行业协会、商会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两新”组织知识分子五个主要群体中,行业组织建设比较好的主要是中介行业和少数民办社会组织的专业人员,这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由于这些行业从业人员一般具有“资格门槛”,相关的行业协会在其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其从业人员中认同度比较高。这类行业协会目前主要问题是行政化还比较重,需要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人、财、物上进行彻底脱钩,真正成为行业从业人员自己的组织。其中,主要标志就是协会会长应该是由业内执业人士担任,而不应由政府官员担任或退下来的老领导担任。至于其他群体,则需要建立起真正由群体内知识分子组成的行业组织,如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和技术人员,尽管也有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但这些协会一般是以企业为会员单位的,并不是以这些在企业工作的知识分子为会员,可以考虑逐步把这些协会改造为企业会员和个人会员并行。从目前来看,难度最大的是自雇知识分子,由于极度的分散性、个体性,他们很难建立自己的行业组织,可以探索的办法是尽可能借助已有的组织平台,如自由文化人,就可以采取扩大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包容性的办法,尽可能把他们纳入其中,当然这需要这些协会在会员标准、活动方式等方面作出调整。

二是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在“组织起来”中,这是最为关键也是最具战略意义的方法。大力加强“两新”组织中党的建设是“组织起来”的立本之策,要努力扩大执政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覆盖面和深入度。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的数字,截至2014年底,全国符合条件的297.3万个非公有制企业中,157.9万个已建立党组织,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53.1%;全国43.9万个社会组织中,18.4万个已建立党组织,占社会组织总数的41.9%,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1.3万名,仅占当年发展党员人数的0.5%[5],扩大执政党在“两新”组织中的覆盖面和深入度任务仍很艰巨。其实“两新”组织中的知识分子由于不少是由国有企事业单位甚至是党政机关中脱钩改制或下海而来,他们本身就是中共党员,特别是在那些有成就的人士中,中共党员占的比例更大,他们对执政党的建设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各级党组织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加快“两新”组织中党的建设步伐。除此之外,也应支持民主党派在“两新”组织知识分子中发展成员,以满足这些知识分子多样性的政治需求。

三是引导自组织建设。这要作为实现“组织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和“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补充。“两新”组织中的知识分子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流动性强,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建立联谊性、专业性、公益性组织,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从中发现优秀人才,物色、培养其代表人士。

四是搭建统战工作平台。在这方面,最关键的是要把知识分子联谊会(以下称“知联会”)建设好。首先是要明确标准,即什么样的“两新”组织知识分子能加入知联会。知联会作为统战部门主导的知识分子团体,显然不应是普通知识分子的组织,实践中也从来不是,而应是知识分子精英组织。在这一点上,“两新”组织中的知识分子也不例外,要把各个群体中优秀人士通过一定培训考察后吸纳进知联会中来。何谓“优秀”?可以是专业上领军人物,也可以是行业中排名前列,或者是企业中龙头三强。作为统战部门,做“两新”组织知识分子工作,宜精不宜多。其次是提供舞台,即让“两新”组织知识分子有用武之地。要组织或推荐“两新”组织知识分子中可塑之才到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培训,掌握统战基本知识,增强统战工作意识;组织他们经常性地参加一些调研考察活动,发挥其专业和智力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在参政议政实践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他们解决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支持其所在组织做大做强。第三是做好安排。对于通过实践考察,确属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两新”组织知识分子,要及时作出一定的安排,主要是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包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知联会领导职务,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代表本行业、本群体合理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最终实现对“两新”组织广大知识分子的有效引领,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周宁.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等概念浅析[J].中州统战,2013(4).

[2]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问答[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96—97.

[3]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问答[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34.

[4]徐军.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相关概念的辨析及在实践中的应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

[5]中共中央组织部.2014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5-06-30(17).

责任编辑:何文钜

10.3969/j.issn.1009-0339.2016.03.006

D663

A

1009-0339(2016)03-0027-04

2016-03-04

徐军,男,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统战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两新非公有制知识分子
“两新”党建工作要解决关键问题
灵活推进县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点燃“两新”组织红色引擎
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