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平, 张晓凤
(南京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 出版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我国电子书包发展问题研究
杨海平, 张晓凤
(南京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 出版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教育信息化手段已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并发挥了一定作用。目前我国电子书包发展存在行业标准不完善、内容资源不足、传统观念急需更新、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社会认知与认可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当务之急应明确电子书包发展定位,分阶段做好电子书包整体实施规划,完善电子书包产业链。
电子书包;教育变革;电子书包产业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教育变革实验应运而生,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和电子书包等。其中,电子书包在经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迎来的却是“试点很多,推广很难,支持与质疑并存”的现状。笔者在梳理我国电子书包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我国电子书包产业发展的突围方向,以期给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新型课堂教育形式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借鉴。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教育信息化手段参与教育教学并发挥作用后,就持续被学术界和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相关研究者通过实践反馈不断刷新对电子书包的认识,从以往关注“实”的发展转换到关注“虚”的应用服务,从以往对其狭义的理解转换到广义的范畴。
1999年,周嚣在《手提“电子书包”轻松上学》一文中提出:“新加坡德明中学一年级学生手提名为‘电子书包’的便携式多媒体无线教育电子簿轻松入学。”[1]电子书包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进入国内大众的视线。2000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后不久,北京伯通科技公司宣布,我国自行研发生产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绿色电子书包正式面世,随即投放市场并引发第一次电子书包热潮。2011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第一次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新闻出版科技创新工程[2]。此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都开展了基础教育领域的电子书包试点项目。随后,高等教育也加入这次教育信息化的变革。人民军医出版社联合医视界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面向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组织实施“国家医学电子书包”项目建设。2013年,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拟定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体系框架》等三项标准被正式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术语》《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引用组谱》《电子课本元数据》等也列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制订计划[3]。2014—2015年,网络平台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纷纷发力,或联合或主导,助力电子书包的运用和推广。
从总体上看,电子书包产业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在实践过程和理论研究中都取得了不少成就和突破,但与产业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急需研究落实。
电子书包虽然因其自身实践价值的存在而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其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的困惑。
(一) 行业标准不完善。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于2010年成立,专题组每年召开两次全体工作会议,虽然于2013年制订出的一系列标准,并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制订计划,于2014年也发布了《中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体系研究报告》白皮书,但截至今日,标准仍处于制订和审议阶段,官方尚未出台正式的电子书包统一标准。
基于此,结合全国各地试点的反馈情况来看,不同地区、学校和企业所试点和推行的电子书包不尽相同,从移动终端到服务平台再到教育内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因此管理部门无法系统把握电子书包的试点和推广情况,从而无法通过这些零散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二)内容资源不足。
在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缺乏权威的标准规范的情况下,目前市场上电子书包大多由硬件制造商牵头制作,一方面出现移动终端越做越好、越来越贵,而忽视教育内容的完善,本末倒置导致电子书包无法满足教学使用的需求;另一方面有些电子书包里的教学资源就是将纸质课本电子化或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内容,不仅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同时存在侵权的风险。
(三)传统观念阻碍。
电子书包带来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和挑战。有些未经过培训的教师在实际应用电子书包上课时将电子书包简单地看作一个演示工具,把原来电脑教室中的一套用法搬过来使用电子书包,未达到互动课堂以革新教学的效果,从而阻碍了电子书包优越性的发挥;而有些经过培训的老师则反映利用电子书包上课时所需的备课时长,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数倍;同时采用电子书包授课,还要求老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4]。此外,目前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状况及其对相关技术的把握程度也对电子书包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四)教学效果受到质疑。
“电子书包”试点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其中老师和家长们最担心的是电子书包是否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课堂上使用平板电脑,学生的视力是否会受到影响?点触屏幕替代动手写字是否会降低书写能力?电子课本的开放性又是否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否会过分依赖“电子书包”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电子书包虽然从重量上实现了减负,但内容却一点未减少,反而有可能加重学生负担,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嫌疑。
(五)社会认知与认可度不够。
目前,电子书包的社会认知度并不高。2013年6月,深圳60多名家长发布联名公开信,要求教育局停止推行电子书包。家长们认为“推广电子书包不符合中小学生的教育规律,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反映出沉积多年的教育弊端”。甚至有学生家长认为,电子书包的出现是产业推动的结果,而非以教育需求为导向[5]。
另外,目前电子书包价格昂贵,普通家庭难以负担,且高昂的定价并不是成本价格,而是额外附加的霸王条款,这让家长更加无法接受,也加重了社会对电子书包的抵制情绪。比如2015年2月,洛阳部分学校开展电子书包试点,捆绑3年服务费售价超5 000元,而苹果公司的ipad air2硬件成本不过千元[6],成本差距太大。
电子书包经过多年“大胆尝试、小心求证”,目前已经到了解决核心问题和产业提升的关键阶段。
(一)明确电子书包发展定位。
进一步明确电子书包性质定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将电子书包描述为一个移动阅读终端,本意并不在于替代传统书包和消灭纸质出版,而是旨在通过教育信息化,共享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在不打乱既有配置的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流动[7]。与传统课堂相比,使用新技术的课堂优势在于教学形式的互动性、资源收集的便捷性和检索共享的即时性,而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方面未必能胜过传统课堂。因此,现阶段应将“电子书包”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限制其一节课总的使用时长。学生上课并不需要一直都看屏幕,主要听老师讲解和参与课堂活动。因此,目前电子书包不会替代传统书包,其性质定位应该为传统书包的辅助性学习工具。
明确目标人群定位。目前电子书包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但从试点情况看,这种目标定位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产生这种不利影响的主观原因是中小学生身心发育尚处于不成熟和待塑造阶段,客观原因是基础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学生基数最大,推广和应用需要更多的成本。从学校层面来讲,高等学校在资源配置、人力、物力等方面比中小学更具优势。从学生角度讲,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更高,对电子书包的应用更为灵活,他们还具有更强的自我监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电子书包发挥积极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8]。因此,为更好地推广和普及电子书包,电子书包目标群体应侧重于高中生及高等学校的学生。
明确标准定位。我们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应与学界、业界一起,针对目前试点情况,制订出一套切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完整标准。在追求最大程度“因地制宜”的同时,也要加快制订进度,这样才能先“有”。“有”就能开辟一条道路,指明前进方向,至于“清除道路周围的杂草”或“调整道路方向”,可以边往前走边进行。
(二)做好电子书包整体实施规划。
分阶段应用。在“电子书包目标群体定位”的基础上,电子书包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内应该分年级进行。全方位教学技术变革不能完全替代幼儿园到九年级的教育,而此阶段的教育通过纸质书进行的效果更好。因此,电子书包在基础教育阶段可继续进行试点,小到某个学校进行分班试点,大到某个城市进行分片试点。而高中以上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好且能更快适应电子教学模式这一特点,电子书包即可尝试在高中及大学全面推进。人民军医出版社面向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组织实施的“国家医学电子书包”项目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一期完成的临床医学专业52种教材在60多所院校试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
分地区应用。不管是政府买单还是个体消费,电子书包推行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电子书包使用模式。发达地区可直接借鉴试点经验,而欠发达地区电子书包的推广则是“从无到有”的开辟,这就需要国家给予财力支持和政策倾斜,从而达到教育均衡的良性发展,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借助相关项目的推动力。推广电子书包与开展其他教育信息化手段并不矛盾,而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各自发挥最大的优势和长处,从而建立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如2016年5月6日,江苏省教育厅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进行了智慧教育战略合作的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建成一大批能够满足广大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内容覆盖全年段、全学科的基础性公共资源,目的是打造一批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的个性化、特色化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能够体现江苏特色和水平的苏派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服务体系[9]。这些举措都将对电子书包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完善电子书包产业链。
电子书包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发展既需要国家和政府明确规范和大力支持,也需要内容提供商权威的教育资源,还需技术提供商和终端制造商专业的服务与研发。目前电子书包虽有政策支持,但在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框架不完善的大环境中,最好的发展模式是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充分整合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终端制造商等多方优势,系统全面地开发和定制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个性化电子书包,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推广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试点至少要经过好几个周期才能总结经验,而一个手段或技术也要经过好几个周期才能与之服务的教育主体进行深度融合。正因为如此,已有十余年发展历程的电子书包项目在时间方面仍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发展领域方面,电子书包亟待完善、创新和突破,在不断出现的各种教育教学新技术和新模式挑战中站稳脚跟,进而助力教育变革。
[1] 周嚣.手提”电子书包”轻松上学[J].前线,1999(12):63.
[2]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2016-04-03].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987387.htm.
[3] 祝智庭,等.电子书包:从一堂课走向常态化[J].中国教育网络,2014(7):68-69.
[4] 许蔚菡.厦门:电子书包走进思明三所小学已覆盖所有学科[EB/OL].(2016-08-12)[2016-05-15].http://news.xmnn.cn/xmnn/2016/05/07/100041474.shtml.
[5] 慧聪.电子书包的春天缘何犹抱琵琶半遮面[EB/OL].(2016-07-26)[2016-01-10].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801/t201408014_115906.shtml.
[6] 洛阳学校试点电子书包捆绑3年服务费售价超5千[EB/OL].(2016-05-23)[2016-01-10].http://edu.people.com.cn/n/2015/0208/c1053-26527643.html.
[7] 吴江文,李转红.发展我国电子书包需要处理好的五个关系[J].科技与出版,2013(6):100-103.
[8] 江吉林,王艳萍,赵清真.电子书包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7):24-27.
[9] 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举行智慧教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EB/OL].(2016-06-26)[2016-05-15].http://www.ec.js.edu.cn/art/2016/5/6/art_4340_192282.html.
责任编辑:孙义清
G201
A
1007-8444(2016)06-0827-04
2016-08-28
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我国电子书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4DIXM002)。
杨海平(1967-),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出版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