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敏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
传统建筑空间形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汤 敏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
摘 要:室内空间是与人最接近的空间环境,空间内存在的一切与人息息相关。由室内空间照明、色彩、装修、家具、陈设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室内空间形象在人的心理上产生比室外空间更强的感受力,从而影响到人的生理、精神状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室内空间的设计,从而达到功半事倍的效果。
关键词:传统建筑空间形态;室内设计;运用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室内空间更加复杂,更加讲究空间的流动与变化,力求塑造有情感的空间氛围。而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所具有的渗透性﹑关联性与灵活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应学习并善以运用。
中国传统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就传统建筑单体而言,一般强调对称性﹑均衡性和内向性。如果是多个空间或多个单体的组合,则强调多个空间的序列展开,就是以轴线为序列等手法组织空间。同时,强调建筑室内外空间以及室内各种不同功能空间之间可以通过观看角度的转移而变换畅通无阻的视线;在视线上,期望产生层次丰富﹑有隔有透的建筑空间效果,倾向于内外空间的相互融合﹑渗透。具体表述,就是室内外空间具有渗透性和关联性,空间组织具有灵活性。
首先,我们先简要分析下传统建筑空间的两个特点:
1.1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和关联性
中国传统空间组织内外相互融合﹑渗透,具有关联性,表现在四个方面:⑴直通,即内部空间直接面对庭院﹑天井。中国的许多传统建筑都是隔扇门,它由多扇隔扇组成,可开﹑可闭﹑可拆卸,开时可以引入天然光和自然风;卸下又可以使室内与室外连成一体,使庭院成为厅堂的延续。平日,庭院可供人们劳作和休息,遇到婚嫁﹑寿诞等大事,庭院又变成了举行庆典的场所。⑵过渡。房前之廊是一个过渡空间,它可使内外空间的变换更自然,也是人们躲雨﹑防晒﹑从事家务劳作或日常小憩之所在。⑶第三是延伸。用挑台﹑月台的形式把厅堂延伸到室外,这些挑台﹑月台或突出于庭院,或架空于水面,多面凌空,更加接近大自然。⑷借景。包括“近借”或“远借”。“借景”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近借”多通过景窗将外侧的奇花异石引入室内。“远借”可通过合适的观景点,如凉亭,将远山﹑林野纳入眼底,或是通过视线变换在看与被看之间形成对景﹑借景,与室内其它部分之间保持着巧妙的视觉制约关系。
1.2室内空间组织的灵活性
中国传统室内空间的美,既体现在室内外空间交替运用产生的虚实明暗的空间节奏感,又体现在内部空间组织和分隔产生的丰富的空间流动美。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承重体系,建筑用梁﹑柱承重,墙仅起围护作用,故有“墙倒屋不塌”之说。 这种结构体系为内部空间的布局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因此,中国传统建筑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空间分隔。传统建筑的平面以“间”为单位,逐渐形成“一明两暗”的格局,并演化出许多单排以及十字形﹑曲尺形﹑凹槽形等多种平面。中国的建筑结构设计产生了一种标准化的平面,这种标准化的室内平面带来的是大尺度的空间。例如故宫的三大殿,整个大殿只有列柱,没有分隔,虽然显得高大﹑庄严﹑雄伟,但并不适宜于人居住。为了适合人居住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符合人们使用要求的空间形式,就通过诸多灵活布置的隔断﹑帷帐﹑帘幕来形成小尺度空间。中国传统的室内空间最有特点之处就在于∶在给定的框架空间中,作自由灵活的二次空间再创造,即综合运用隔扇﹑屏风﹑罩以及兼作家具的博古架﹑书架等创造出变化丰富﹑隔而不断的流动性的室内空间。这也是中国传统空间中的“虚”,体现了建筑内部空间组织和分隔产生的丰富的空间流动美,与西方的“实”形成鲜明对比。
现代建筑室内空间,尤其是酒店﹑展示馆等功能众多﹑流线复杂,观察视线角度早已超出以往的范围的室内空间,在设计中既要做到面面具到又要能融为一体,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困难的工作。而中国传统空间形态的特点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启示。无论是传统空间的相互渗透和关联强调了室内外的融合﹑步移景易,还是在空间里做二次分隔创造了“流动空间”,都非常的适用于现代酒店﹑展馆等空间设计,尤其是“流动空间”。流动空间的突出概念是在空间中营造出一种时间的连续性和在保证空间整体性的原则下空间做多层次的分隔与围合。这样的空间首先保证了建筑空间的整体性,其次它既是动态空间又是静态空间,既是实空间又是虚空间,是“有无相生”的一种空间形态。流动空间不是对原建筑空间进行分割,而是在原建筑空间中创造出新的许多层次的空间。
流动空间营造的物质手段涉及两个最主要的要素。其一,时间要素(空间序列);其二,空间的分隔与联系。
空间的序列是一种统摄全局的空间处理手法,它属于统筹﹑协调并支配空间的对比与变化﹑重复与再现﹑衔接与过渡﹑渗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的一种综合手法。组织空间序列的任务就是要把空间的排列和时间的先后这两种因素有机的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不仅在静止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而且在运动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良好的感受,特别是当沿着一定的路线看完全过程后,能够使人感到既协调一致﹑又充满变化﹑且具有时起时伏的节奏感,从而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人观察室内空间环境时间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单纯的时间延续,如从早到晚,一年四季,或更长久的时间持续都可以观察到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另一个是与运动相联系的,即人在运动中随着时间与位置的变化而得到对环境的不同角度的认识。这是设计师在考虑空间序列时要重视的方面。室内空间序列中带有一定的动态因素和流动因素。沿主要人流路线逐一展开的空间序列必须有起﹑有伏﹑有抑﹑有扬﹑有一般﹑有重点﹑有高潮。特别要强调的是高潮。一个有组织的空间序列,如果没有高潮必然显得松散而无中心。这样的序列将难以引起人们情绪上的共鸣。高潮一般把体量高大的主体空间安排在突出的地位上。其次,还要运用空间对比的手法,以较小或较低的次要空间来烘托它﹑陪衬它,使它能够得到足够的突出,方能成为控制全局的高潮。与高潮相对立的是空间的收束,在一条完整的空间序列中,既要放﹑也要收,只收不放势必会使人感到压抑﹑沉闷,但只放而不收也可能使人感到松散或空旷。收和放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极度的收束,即使把主体空间放得再大,也不足以形成高潮。内部空间之间应当有良好的衔接关系,在适当的地方要营造一些过渡性的小空间,一方面可以起空间收束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借它来加强序列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室内空间中的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只围而不透的室内空间诚然会使人感到私密,但是同时也会感到闭塞;只透而不围的空间尽管开敞,但是处在这样的空间中使人犹如置身室外。因而对于室内空间来讲,总是把围与透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统一起来考虑,使之既围又透。当然处理围透关系主要考虑的是功能使用和周围室内整体的环境。
室内空间的围透关系实际上就是空间的分隔和联系的对立统一关系。空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分隔的方式来体现的,空间的分隔换种说法就是对空间的限定和再限定;至于空间的联系,就要看空间限定的程度(隔离视线﹑声音﹑湿度等)如何,不同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限定手法。
室内空间限定可以理解为对原有母空间的再次限定。围合与分隔是最常用的限定方式。围合是一种基本的空间分隔方式和限定方式,而分隔是将空间再划分成几部分。有时围合与分隔的要素是相同的,围合要素本身就是分隔要素,或分隔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围合的感觉。在室内空间中对空间进行围合与分隔,可以形成一些小区域并使空间有层次感,满足了使用要求也给人与精神上的享受。
传统室内空间的隔扇﹑罩﹑屏风等就是一种典型的分隔形式,它可以使一个空间分为不同的使用区域。现代的共享空间也是在母空间中利用隔断构件将母空间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小空间具有很强的围合感,创造了不被干扰的区域;小空间的外侧则是交通区域,使小空间与母空间之间相互相融,有区别也有联系。这种空间的围合与分隔适用于现代许多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室内空间的分隔方式包括四大类型:绝对分隔﹑局部分隔﹑象征性分隔和弹性分隔。象征性分隔的限定度低,空间界面比较模糊,但能通过人们的联想而感知。侧重心理效应,具有象征意味。在空间划分上隔而不断,流动性强。整体空间的层次比较丰富。弹性分隔主要是利用结构构件分隔(梁﹑柱﹑结构框架﹑楼梯等),用各种隔断分隔,用色彩﹑材质分隔,用水平面高差分隔,用家具分隔,用装饰构架分隔,用水体﹑绿化分隔,用照明分隔等。这样分隔可使空间具有较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现代设计中,室内空间的分隔又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确定不同的空间功能,进行不同的目的﹑不同效果的装饰与陈设布置的前提,其分隔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分隔的方式决定了空间之间联系的程度,不同分隔方式手法的灵活运用创造出具有多种表情的空间环境,而这样的空间环境主要表现在空间的渗透和空间的层次上,流动空间是这一类空间形态的代表。室内流动空间的营造还要和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联系起来,不能生硬的将室内空间与建筑空间﹑室外自然空间断然分开,要综合运用各种分隔手法创造具有情感的空间氛围。因此,我们需要总结继承传统空间设计的特点,并善以运用,以实现空间设计的渗透与关联,实现步移景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