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中共三河市委政法委员会
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困境及未来趋势探讨
王 健
中共三河市委政法委员会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大规模跨区域流动,也使得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性越来越紧密,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出现了较大的瓶颈。本文就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困境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县域经济;困境;趋势
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统一体,是统筹城乡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操作平台。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由于受到一些特殊因素以及发展的复杂性影响,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多侧重于分析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然后提供具体的发展方案。这种发展方式导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逐渐延缓,对市场体制的成长形成一种制约,最终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主体结构的重叠化问题
县域经济是一种复合经济空间结构,主要由行政区经济和市场区经济共同组成,其中行政区经济实际上就是以区域空间为明确划分界限的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现象,区域内要素资源的流动性主要依赖于制度和政策性安排。而市场区经济是以市场为主导区域内的要素资源流动的一种经济现象,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一种开放性的空间经济。我国当前的县域经济是政府制度与市场价格机制之间的一种动态博弈。若区域经济在这种情况下超越了行政空间,就应该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如果区域制度的安排大于市场体制,就会导致区域经济处于一种封闭状态,资源配置的主体变成政府,从而对市场经济体制造成威胁。
(二)生态结构的冲突性问题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屏障。县域经济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其经济结构方面也存在着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表现为制度方面,还有机制性的问题。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发展理念和具体实践中方面存在矛盾,一些县域存在工业强县的发展理念,但是工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对于县域而言,工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其次是污染源的长期存在和短期污染治理之间的矛盾。县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污染源,在较短的时间内治理污染源的长期效应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最后是生态共享与生态环境共建之间的矛盾,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需要通过外部治理的方式进行治理,一些行政区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为节约成本只是一味的享受生态环境的权利,将环境的保护留给其他的区域。
(三)经济体制结构中的制度限制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通常都会受到宏观经济体制的约束。将宏观经济体制植入县域经济体内部,不仅会阻碍县域经济内部资源要素的流动,同时还会降低县域经济内部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例如,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就造成了人口流动的障碍,对金融制度的创新不足最终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在固有的经济体制结构下,县域经济即便朝着创新型发展,也会在固有制约下限定创新力度与方向,无法充分结当地民生状况、本土企业发展状况、地域经济发展状况,造成经济体制结构受到明显约束。
(一)未来的县域经济发展将会向着集群经济的方向发展
产业集群具体指的是以某一个区域为集中地,将生产某一种专门化产品的企业同提供 配套服务的企业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高度密集的产业空间几种现象。由于产业集群在 区域发展中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促进县域经济资源的整合,为经济发展提供专门化的动力,同时产业集群还能够促进企业之间在技术上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如此,产业集群也是城镇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通过城市核心产业的集群可以关联到其他上下游企业,从而形成一种主导性产业,可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鉴于产业集群的多种优势作用,因此,未来的县域经济发展将会向着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
(二)生态主体功能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划
生态主体功能区的理念源于生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认为在生命系统中,任何机体必须同其他因子相联系确证自身的存在价值。县域经济是城乡发展的有机结合部分,规划主体功能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其次,明确规划主体功能区的生态功能;最后,建立多层次的区域生态利益补偿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县域经济的全方位发展。只有加强生态主体功能的投入力度,在功能区规划上合理统筹安排,才能够实现功能区效果的发挥。县域经济必须利用生态主体功能区,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要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使其向着良好的态势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以新型工业化发展为指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县域经济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1]刘华景.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困境及其未来趋势[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21-24.
[2]萧淳.新农村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5):3202-3204.
[3]杨林,闫琳琳.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潍坊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3,(8):71-73.
[4]李荣娟,黄承烈.浅析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新西部(中旬刊),2014,(8):48-49,47.
王健(1985-),男,河北三河人,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