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部农村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3-16 02:29席攀锋
环球市场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甘肃贫困地区电子商务

席攀锋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东部农村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席攀锋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群众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受限于信息不畅、资金匮乏、交通落后等瓶颈问题,甘肃东部农村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较为缓慢。因此,构建符合甘肃东部农村贫困地区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

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互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实现,依赖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作用,而受限于信息不畅、资金匮乏、交通落后等瓶颈问题,甘肃省农村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尤其是东部农村贫困地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一、农村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以来,经历了起步期、雏形期、发展期、稳定期、成熟期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等服务企业不断涌现。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鼓励社会资本、供销社等各类主体建设涉农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市场,在促进工业品下乡的同时为农产品进城拓展更大空间。

国外电子商务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电子商务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发展迅速。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类型,因其商务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区域性谋略,农产品需求的不可预知性,覆盖面窄、尚处于萌芽状态等特点,发展较为缓慢。就目前来看,国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形成了陇南模式(成县模式)、遂昌模式、通榆模式等模式雏形。

如何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发挥电子商务这一新型交易方式的优势,克服交通区位瓶颈制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把贫困地区绿色、天然、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城市,减少中间环节,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目前甘肃农村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东部地处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农副、民俗产品品种繁多,如庆阳剪纸、皮影、香包,庆阳杂粮、黄花菜、山羊绒,平凉牛肉、静宁苹果均享誉省内外,远销国外。但电子商务活动由于受网络覆盖不足,交通路网落后等条件限制,基本处于萌芽状态,发展缓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建设难度较大。农村贫困地区网络软硬件不足,互联网未能覆盖全部村庄,使得农民不能通过直接有效的途径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

2.农民运用互联网的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农村居民电脑拥有率不高,信息化程度较低,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农村物流网络不发达、配送成本高,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难度较大。国家统计局去年9月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有高达六成的农村居民认为快递收件不方便。除中国邮政外,其他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大多只建到县城。

4.农产品的不可预知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农产品种类繁多而且品质评价标准不规范,产品附加值较低、不耐久存,很难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产品。

三、构建农村贫困地区电子商务运行体系

为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就必须构建集行政推进体系、网店服务体系、网货供应监管体系、网络物流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和反馈体系为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运行体系,并通过网络建设、物流改造、品牌培育、金融支撑、示范引领等方面的联动,形成适合于甘肃东部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平台构建:建立由县、镇基层政府主导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完善包括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培训、启动经费支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付支撑、售后服务支持等服务措施,并由政府主导与国内先进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如基于阿里巴巴、京东、2688商城等电商平台开设电子商务示范店。

2.消费对象定位:一是将富有甘肃特色的农副产品、民俗特产推介给城市居民,尤其是祖籍甘肃的城市人群,并由他们逐步推广,宣传;二是通过农村网店为农民群众购买生活用品、生产农具等产品,提供网上购票、网上缴费等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降低农民群众购物成本。

3.产品定位与营销:统筹整合农产品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加强品牌营销意识,注册商标,办理食品安全许可,保证土特产品质量品质。

4.优化仓储物流体系:与物流公司积极协商沟通,更加合理优化物流路线,节约物流成本。借鉴京东模式,建设中心集中式的仓储体系,最大限度节约仓储成本,同时避免因保管不善产生的损耗浪费。

5.反馈体系构建:建立消费者定期回访机制,分析产品、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与优势,不断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质量。

总之,发展农村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就要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产品统配统销机制、经营服务一体化机制,制定产品标准,培训电商从业人员,通过委托加工等形成打造产品商标品牌,开展市场营销,并与政府、生产厂家、物流企业、消费者保持良好沟通,及时改进完善农村电商运行模式,最终构建形成符合农村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1]张艳芳.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第7期).

[2]周裕森.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6(第1期).

[3]罗喆.如何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第4期).

猜你喜欢
甘肃贫困地区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甘肃卷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