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形态研究

2016-03-16 02:13李丽环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形态字体媒介

李丽环

(黎明职业大学 机电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汉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形态研究

李丽环

(黎明职业大学 机电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汉字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元素。汉字的形态,不仅是信息视觉化的传达,同时也体现了其服务对象的文化内涵和观念。通过简要归纳汉字在传统媒介中的形态特征,分析汉字在历史应用中的文化现象,探索其在新的设计理念、审美视点和多元媒介影响下的新形态,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开拓新的视觉语汇。

汉字形态;现代平面设计;形态研究

平面设计中文字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王受之先生说,“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文字的不同体例,有文字编排的体例,有加强文字编排能力的插图,等等,这就是平面设计的开始,所以平面设计其实是从人类开始记录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就开始的一个活动,贯穿了人类文明的整个过程”。[1]在现代成熟的平面设计中,文字依然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一、汉字的图纹基质与图式结构

中国的汉字与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共同构成了世界公认的人类最为古老的三大文字体系。楔形文字和圣书字都在后来几千年的使用过程中,由表形进而演化发展为表音,惟汉字由始而终地走上了世界上独有的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的表意化道路。[2]它和中华文化一样源远流长,负载着悠久的中华文明。

“形”、“音”、“义”构成了汉字的三要素,利用形体,通过发音来表达意义,形成汉字独特的形态。汉字的三要素是一体的,形与音、义之间有统领和被统领的关系,看到字形虽不能读其音但能够“望文生义”、“望文知义”,这个“文”就是“纹”,就是文字的形象,文字所具备的这种形象性是“纹”的因素和传承的基质,是纹化方式的产物。[3]汉字这种“观物取像”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汉字字形具有形象生动又有一定抽象性的图纹特征。正是汉字先天的纹化品格使得汉字具备了图纹的艺术形态之美。

汉字中的会意字是象形文字的组合,它由两个或三个象形文字拼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如“林、森”由“木”字组成,树木多了,便成“林”成“森”。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意义,称形或形符,另一部分表示读音,称声或音符。由此,汉字字形的演变形成了汉字特殊的图式化结构,有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等等。汉字字体结构均衡、比例协调、字形均等、书写整齐、字形多样、变化微妙,其构造本身就传递着发人思考的创造潜能。

汉字的图纹基质与图式结构构成了汉字的重要特征,这为汉字的再创造提供多种可能。汉字的图纹化特征可以通过对汉字添加、取舍、变形等手法进行再创造,为设计提供极大的想象空间。汉字的图式化结构可以通过对汉字部首偏旁的分解、组合、剪缺等进行构造。同时,在设计应用中还可以发挥想象,因形制宜,通过汉字本身的形、音、意、空间布局,传达特定的含义和信息。

二、汉字在传统媒介中的文化现象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同时也凝结着民族文化信息。汉字的设计应用随时代流行趋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可以说汉字发展的历史也是汉字设计的历史。在汉字结构基本定型以后,汉字便以基本字体为依据,采用多样的视觉表现手法来创新字体形式,其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烙上时代的印痕。在传统媒介中对于汉字应用的审美模式包含两种:一种是字形美,字形美是可以独立于语言意义之外而得到欣赏的形象美;一种是寓意美,寓意美看到的是形象,感受到的是形象以外的对理想化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两条审美主线在汉字的应用中又常常同时存在。

汉字书写的媒介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从甲骨、陶、青铜器、竹简、帛等这些无规则的空间形式所形成的汉字原始载体,再到以笔墨纸砚为主体的传统媒介的书写形式,以及与传统书写媒介相互依存的印章、卷轴、扇面。汉字书写媒介的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成为研究汉字字体设计的宝库。汉字在发展的历史中,不仅是记录信息的载体,还是应用于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对汉字进行创造性书写的书法艺术就曾经是一种流行的装饰元素,为实物礼器、建筑等服务。比如,瓦当,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盛行于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集图案、书法、雕刻、工艺于一体的装饰材料,文字纹瓦当以文字作为当面装饰的主体,在设计中讲究排列顺序,左右读、上下读、内外读、旋转读等均可自由发挥文句顺序,分割形式多样;文字形象点线结合、曲直相辅、穿插呼应、促短引长,其文字的装饰功能超过了文字的表达功能。又如,东晋以后到宋元期间,将汉字书写在手札、册页、横幅、手卷、扇面等上,汉字以书法艺术为装饰题材,不仅可以审美,又保持实用的特点,比如扇面,既可以扇风,又可以作为礼物相互赠送欣赏;宋元时期书法作为装饰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书法艺术悬挂厅堂壁上作为陈设。

中国传统图案中,汉字也是设计的重要元素,较常用的有“福”“禄”“寿”“喜”等吉祥字,这些吉祥字通过不同形态的书写或与动、植物组合,组成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这种通过设计的汉字图案广泛应用于玉器、刺绣、髹器、木雕、石刻、建筑彩画等艺术中,寄托人们的美好期望。民间对汉字的应用或取其意,或取其音,通过巧妙的融合手法将汉字与汉字、汉字与图形和谐共存,以新颖别致的图形表达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满足人们自身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如,中国人在过年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喜欢用红纸写上各种美好寓意的文字以祈福来年过上更好的日子,其中表达美好祝愿的手段也十分巧妙,最常见的有“福”字,“福到”将福字倒着挂,一个字将美好祝愿的整个过程都完成了。谐音也是中国民间祈福中常见的手法,利用同动物或植物相同的发音来替代祝福的语言,利用汉字谐音双关的特点,借读音相同的动、植物的形象或相近物品名称来暗喻所要表达的美好寓意,寄希望于吉祥画、吉祥语中。

汉字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丰富、浓厚的文化现象,反映了民族的审美情趣,同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文化现象都可以浓缩成现代设计的传统元素,为现代设计提供延展空间。

三、汉字在新的设计理念和多元媒介中的形态研究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字形形态不仅是信息视觉化的传达,更是体现了其服务对象的文化内涵和观念,在当今的商业应用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设计活动和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存在着相互吸收、融化、调和的过程,信息化和国际互联网给平面设计提供了新的展现平台,数码时代的平面设计在延续传统因素的同时更多涉及到一系列的非传统因素。平面设计的领域也随设计工具和传播媒介的发展从静态的印刷品拓展到为动态的、互动的多元媒体,这使得设计的理念和审美体验也随之多元化。在新的设计环境下,汉字新形态的研究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设计元素进行重构;二是体现时代特征,不断挖掘和创造具有时代性格的新形态。

(一)民族文脉的延续与重构民族文脉储存了人们的各种视觉经验和文化观念,汉字新形态的设计自然不能割断民族文脉,汉字在传统媒介中的形态和渗透的文化现象都是创造新形态的母体。汉字在传统媒介中的表达并不是单一的,不仅有对汉字创造性的书写而发展成世界性的独立的书法艺术,而且渗入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如,建筑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等。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难以抹去民族文化印记,其必然带有民族的、地域的某些特征,民族文脉延续的设计自然也成为现代设计表现形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文脉在历史中也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其视觉艺术思维代表着一个特定时代的审美观,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应用传统视觉艺术思维时也应该是流变的,并非对传统元素的直接引用,而是适当融注现代元素。

对汉字在传统媒介中“形”的归纳。汉字的传统形态本身融汇了抽象性和形象性、艺术性和哲理性。在现代设计中,抓住传统汉字形态的文化品格,注重传统形态的体现和继承,从而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就如享誉国际的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对汉字的传统书写形式和传统的水墨以极其现代的国际语言来展现,得到国际的认可,开拓了传统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新形态——以中国人的审美思维方式,重点强调笔韵、墨味所带来的文化品格,融合西方的设计思维,相互协调,相互包容,自然调和。

对汉字在传统媒介中“意”的领会。民族传统文化中“寓意美”是审美的一条主线,因此对传统元素的应用应注重对“意”的领会,提取最有用的视觉元素进行重新设计,体现民族的审美修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如,中国联通的标志设计,其整体造型都在图解“联通”,与中国传统吉祥文字设计中的“‘福’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中国印为载体,印出汉字传统文化现象与现代设计的巧妙结合。

对汉字在传统媒介中变迁轨迹的审美再现。汉字在中国传统媒介中表现形式和渗透的各种文化现象极其丰富,涉及的领域也广泛,这些被现代设计大师逐渐挖掘再创造。如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大师韩家英在《镜像》展中,涉及电影、文学、艺术、时尚等跨领域新作,展览的媒介呈现多元化,该作品展将汉字在传统媒介中出现的各种印记以现代的审美视点重新呈现,映照了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

(二)时代性格的挖掘与创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审美情趣也趋向多元化,这对汉字的风格、造型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更要求设计师把握时代的气息,挖掘和创造具有时代性格的新形态。传统媒介中的汉字已有多种字体,每种字体都因自己的笔画规律特征而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表情,在多元媒介中要创造适合汉字应用的新形态,自然要对原有的形态进行调整:结构调整,笔形重组、变化,改变汉字的自然平展状态、改变汉字的维度、改变字块编排的位置,丰富汉字的色彩、肌理,开拓现代汉字的新载体等。汉字新形态的创造给予汉字极强的生命力,设计中可以保持汉字作为信息性的完全可读的传达功能的设计,也可以将汉字作为装饰性的接近可读的汉字陌生化的设计。

信息直诉,以信息为主的设计。文字视觉清晰,内容可理解,是设计中常用的方法,设计是靠视觉语言说话的,现代汉字设计既要实用、又要美观,还必须能适应现代各种不同媒介技术的需求。汉字字体本身就体现出极大的个性差异,也能够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与力量。现在常用的字体有厚实醒目的黑体、工整柔和的楷体、刚柔相济的宋体、整齐美观的仿宋体等,每种字体都有各自的特征与特殊的用法。印刷字体形式各样,体现不同的风貌,就像说话声音一样,可以大胆有力,也可以非常低调,不惹眼;可以大喊大叫,也可以非常优雅地提供信息;可以一本正经或随意的,全球的或地方的,传统的或富有艺术性的,高度复杂的或原始的。[4]精准的文字选择与设计,能促使画面和谐完整,有力地表达设计的主旨内涵。汉字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汉字与汉字的组合,也要考虑汉字与各种文字组合的设计,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性,中国与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和文化交流中要求汉字与全世界各种文字结合设计,因此不仅要研究汉字的形态与排列的规律,还要研究与其它文字形态的协调,找到形态上的默契与组合规律的合理。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印章会徽和书法的标准字体与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和标准字体的完美结合,既体现民族个性又适应时代特征。以移动网络为平台的移动媒介中,信息内容森罗万象,信息浏览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的一种途径。其中字号、字体、字距、行距、文字颜色、背景颜色的选择,均围绕人们对信息浏览的量和舒适程度来设计。信息直诉在移动媒介设计中仍然是平常而又最具分量的方式。

视觉参与,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参与感。将熟悉的汉字字形进行“破坏、颠覆、联想、比喻、夸张、置换、截取、组合”等,在视觉创意表现中以从未见过的外表呈现,但这个新的外表并没有歪曲或背离汉字原有的本质,而是以似曾相识、扣人心弦的新奇重新解释古老的汉字。设计师可以根据信息传达的需要,用笔画与形状套叠共用的方法,让观者参与到寻找文字真相的游戏中;也可聚焦和引导受众的视线,使受众仔细阅读方能领会其中更深的意义;动态媒介中汉字在屏幕上的移动、变换等产生汉字的透视、俯视、仰视等维度上的视觉变换,汉字在屏幕上的出现、从屏幕进入人的眼睛不仅需要科技的参与也需要设计师把握汉字的特征,从科学技术角度实现对汉字的动态感知。让观者参与到设计的互动游戏中,体会汉字以不同的方式带来阅读以外视觉参与的乐趣。

视线流程,对视线移动规律的编排设计。视线流程不管在静态媒介还是动态媒介中均有意安排画面中视线的流动主线,让阅读在流畅、舒适的主线中游动。编排过程中不仅要保证阅读对象的有效识别,同时以各异的视觉流程烘托别样的阅读环境。视线导线的流程可以是有规律、有秩序、有节奏地偏重于相对规则、理性的逐次运动,也可以是偶合的、随机的、自由移动的、轻松随意、强调感性的无规则运动。视线在一定的平面空间甚至可以展现维度上的变化、空间上的转换。新颖的视觉信息传达能吸引观者的视线,别样的视觉流程则能加深观者对信息的印象。视线流程主线设计为现代平面设计这一直观的视觉表达增添互动的关系。在设计中不仅对文字字体、文字整体构成的形状、大小、间距、位置、颜色上的处理,还要考虑阅读中视线的引导,通过对文字及图片的有序组织,增强文字的表现力,激发观众的视觉兴趣,引导读者在不同的视线流程中顺畅地阅读。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特有的形态,并随时代流行趋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平面设计在时代环境的影响下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展现的载体与媒介也越来越多元。汉字作为平面设计中重要的元素,其形态的整体塑造随设计理念和传播媒介的延伸,给予了设计师更多的创造空间,研究汉字的新形态也成为了时代新的需求。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0.

[2]秋子.中国上古书法史:魏晋以前书法文化哲学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2.

[3]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7.

[4][美]阿历克斯·伍·怀特.字体设计原理[M].徐玲,尚娜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23.

责任编辑张吉兵

J04

A

1003-8078(2016)05-0048-04

2016-03-19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6.05.14

李丽环(1978-),女,福建莆田人,福建黎明职业大学讲师,硕士。

福建省泉州市科技局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5Z118。

猜你喜欢
新形态字体媒介
字体的产生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移动互联网生活的新形态
新形态西装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激活时装新形态
“走转改”活动在塑造新闻宣传新形态中的作用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组合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