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的高校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2016-03-16 01:52李爱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原语译者译文

李爱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的高校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李爱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外宣翻译具有“适应性、严谨与简洁性、文化性”三大特点,译者在高校外宣资料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明确了译者的主体地位,在面对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灵活采取翻译方法,力求实现真正的文化传真。

翻译适应选择论;高校外宣资料;翻译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地快速发展,我国各个领域的对外交往变得日益频繁。尤其在中国教育领域,各大高校也开始致力于开展国际化办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因此中国高校外宣资料的翻译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希望与中国高校进行交流合作的海外学者、教育及研究机构、有意来中国留学的国外学生等都会通过中国高校的外宣资料,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各大高校的英文网页来了解学校的情况、沟通信息和办理相关事务等。因此,对中国高校外宣资料的翻译质量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框架,从外宣翻译的生态环境角度,借助具体译例来分析高校外宣资料翻译难点,从而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述

从事翻译研究工作的胡庚申老师提出了一套有关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翻译理论。这套翻译理论指出翻译应以译者为中心,翻译过程是译者对原文翻译生态环境的 “适应”和译者根据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翻译适应选择论”明确了译者的主体地位,强调译者在适应与选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1]该理论与国外学者提出的顺应理论、关联理论、关联翻译理论有关联之处,因为“关联”和“顺应”与“选择”和“适应”是相通的。然而在这些理论当中,只有“翻译适应选择论”既是研究翻译过程的理论,又是研究译者主体性的理论。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来探讨外宣翻译,是符合外宣翻译文本类型的,对外宣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

二、高校外宣资料翻译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外宣资料翻译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本文针对高校外宣资料文本的特点,总结出其适应性、严谨与简洁性和文化性三个主要特点。

(一)适应性

外宣翻译的适应性是由外宣翻译文本性质所决定的。在原语、译者、目标语这三者当中,译者应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因为外宣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指的是以译者为中心的双向适应。 单向适应原文或译文都是不合理的。[2]外宣翻译的对象是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几乎毫无了解的国外读者。而高校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广大国外的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教育体制及教育环境,以便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联合办学。

(二) 严谨与简洁性

外宣翻译工作十分严谨,因为它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外宣翻译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善于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运用批判思维,合理处理译者与原文、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对外宣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国外读者更全面、更公正地了解中国,译文应遵循西方人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思维习惯——越简洁越好,客观陈述,简洁表达。

中文的外宣资料往往注重选词酌句,追求语言美和意境美。因此许多中国高校的外宣资料包含的冗余信息较多,如果译者忽视外宣翻译的目的而盲目追求内容的忠实性,采取直译或逐字翻译,势必会译出令国外读者费解的译文。因此,译者应对原文进行灵活处理,注重译文的效果。例如:

原文: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5117亩, 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临涛涛湘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

译文:Situated in the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Changsh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U) covers an area of 5,117 mu (341 hectares). Thanks to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Xiang River and Yuelu Mountain, the university is a good place for pursuing knowledge. (中南大学中英文简介)

原文中的信息“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临涛涛湘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过于繁琐,因此简单翻译成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Xiang River and Yuelu Mountain”即可。

(三)文化性

文化是指从古至今人类通过自身的实践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每种语言中独特的文化现象往往是这个民族精神和物质的精髓。外宣翻译的目的是将原语中的这些文化精髓带入目的语文化中,以便促进原语文化所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每一种语言既源自某种特定的历史文化,又随着该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主要是通过一些“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如特定的词汇、习语、典故等来折射。面对文化全球化对翻译学科的巨大冲击,翻译研究者王宁教授曾提出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翻译应从仅囿于字面形式上的翻译逐步扩展为对其文化内涵进行翻译。[3]Snell Hornby 曾说过译者不能将翻译局限于简单的语际间转换,而应将其置身于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中。他认为翻译学虽然涉及多个学科,如心理学、哲学、美学、传播学等,但应以文化为依归。[4]因此基于文化全球化背景,译者在翻译外宣资料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原语言文化信息的传达,使外国读者不仅能读懂译文,而且能够增加对原语文化的了解,并最终接纳原语文化。

三、高校外宣资料翻译策略

笔者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原理,对湖南省几所高校英文概况进行逐篇分析,提出在高校外宣资料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译者的主导作用;在面对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灵活采取翻译方法,力求实现真正的文化传真。

(一)充分发挥译者的主导作用

外宣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与选择的过程,因此译者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外宣翻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并在多维度的外宣翻译环境中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以真正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例如:

原文: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译文:Mao Zedong, a great figure in history, studied and worked at the school for eight years. At this crucial time in his life and in the life of China, he was actively engaged in a series of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that resulted in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英文简介)

解析:以上例子主要讲述了学校的历史,重点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然而外国人并不很了解中国历史,且高校外宣翻译的目的是突出学校特色,吸引国外留学者, 因此在翻译“学校历史”这部分,译者作出了恰当的翻译方法选择——减译法,既适应了外国人“简洁”的语言习惯,又做到了忠实于原文。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然而必须指出,译者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不顾原文信息和译文读者而随意胡乱翻译,任何夸大或贬低译者主体性的态度都是不科学、不公正的。

(二)翻译方法多样化,实现真正的文化传真

高校外宣翻译资料中在介绍 “学校概况”时会出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语,这时译者应灵活采取翻译方法,使译文既实现了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也能为国外的读者所接受。

例1: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

译文: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U) is a comprehensive and national key university under the dire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The university is among the first group admitted into both Project 211, a project of building national ke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for the 21stcentury, and Project 985, a joint constructive project of building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co-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中南大学中英文简介)

解析:英文版“学校概况”的目标读者大多是对中国语言、社会及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士,因此当原文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211工程”“985工程”时,译者采用了释译法,对其进行解释说明,以便外国读者更好、更客观地了解中国文化。

例2:学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译文:The original campus has also been long designated as a major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patriotic site.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英文简介)

解析:原文中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指的是中国具有爱国教育的革命景区,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如果译者将其直接译成“ a red tourist attraction”,那么外国读者 将不知所云,且 “红色”在西方文化中往往表示“不受欢迎、为人讨厌”的意思。

外宣翻译本身也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适应译语文化规范和惯例,灵活采取翻译方法,实现真正的文化传真。

四、结语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加强,中国只有加强对外宣传,才能与世界保持平等的交流;只有加强对外宣传,才能让世界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和价值观等,才能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保障我国的国际生存环境和国家利益。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合作的扩大,中国高校外宣资料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学校英文简介是高校对外宣传的重要方式,因此从多个视角探讨高校外宣资料翻译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 方众南.论翻译的适应[J].理论界,2006(12):116-118.

[3] 杭菊.关于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若干论题的对话:王宁教授访谈录[J].中国翻译,2002(6):63-65.

[4] 陈德鸿,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2.

责任编辑:九 林

2016-11-17

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文化外宣翻译研究”(编号:16C0341)和2015年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的高校外宣翻译策略研究”(编号:XYS15S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爱华(1981—),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H059

A

1671-8275(2016)06-0091-03

猜你喜欢
原语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