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

2016-03-16 01:38胡云翔
环球市场 2016年26期
关键词:同伴个体青少年

胡云翔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浅谈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

胡云翔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21世纪无疑是互联网时代。但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各种网络游戏也层出不穷。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成型的关键阶段以及其自身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特征,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逐渐成为家长、教师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网络成瘾不仅会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学业,还会引发暴力倾向、 网络犯罪等其他社会问题。本文系统地从青少年自身人格特征、家庭、同伴关系、学校、社会等方面对综合防治对策及治疗干预措施等加以综述,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治疗干预

一、前言

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它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损害其身心健康。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乃至定型的关键时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思想还不稳定,对外界的诱惑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而网络交往的自由性、虚拟性、广泛性正好符合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二、网络成瘾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类型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Goldberg 提出。随后Young 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周倩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Armstrong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做了较全面的描述,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成瘾者有大量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⑴网络性成瘾,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⑵网络关系成瘾,指沉溺于通过网上聊天或色情网站结识朋友;⑶网络强迫行为,指以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着迷于在线赌博,网上贸易或者拍卖、购物;⑷信息收集成瘾,指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⑸电脑成瘾,指强迫性地沉溺于电脑游戏或编写程序。

但以上概念也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现在心理学术界尚没有权威的、统一的关于网络成瘾的定义。

(二)网络成瘾的机制

对于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的解释,最权威的有Young最早提出的“ACE”理论、Davis 的认知-行为理论和Grohol 的阶段理论(鲁正宏,2011;刘勤学等,2011)。

Young 提出的ACE 模型中的A、C、E 是指Anonymity(匿名性)、Convenience(便利性)和Escape(逃避现实)。她认为这是网络导致用户成瘾的3 个特点。Davis 提出认知-行为模型,认为PIU 的认知症状先于情感或行为症状出现,并且导致了后两者。病态行为( PIU)受到不良倾向(个体的易患素质)和生活事件(压力源)的影响是PIU形成的必要条件。Grohol 提出的阶段理论则认为所谓网络成瘾只是一种阶段性的行为。该模型认为网络用户大致要经历3 个阶段。Grohol认为所有的人最后都会到达第3 个阶段,但不同的个体需要花不同的时间。那些被认为是网络成瘾的用户,只是在第一阶段被困住,需要帮助才能跨越。

(三)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1.个体自身人格特征。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往往具有抑郁、焦虑、自尊、孤独倾向、感觉寻求高等特殊的人格特征。同时,神经质和外向性也会影响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偏好(王澄华,2001)。与非成瘾学生相比,成瘾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而且可能更经常地体验到孤独、焦虑和不满,并且在生活中较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现象(马玉红等,2010)。

2.家庭教养方式。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陈淑惠,台湾,CIAS-R)与根特教养方式量表来考察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可以发现与一般群体相比,网络成瘾高危群体在父母教养方式的监控、约束、严厉惩罚、忽视四个维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在监控维度,高危群体显著低于一般群体,而在约束、严厉惩罚、忽视这几个维度,高危群体显著低于一般群体;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监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男女生的网络成瘾,约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男生的网络成瘾, 而忽视和物质奖励可以显著预测女生的网络成瘾(陶然等,2008;李彩娜等,2009;程绍珍等,2007)。

3.同伴关系。青少年期的同伴依恋在青少年行为、认知、情感以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青少年满足社交需要, 获得社会支持、安全感和亲密感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相对于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同伴关系不良的青少年个体更容易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同伴疏离、自我认同完成与网络成瘾相关显著, 并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瘾(楼高行等,2009)。同伴依恋中的焦虑性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张国华等,2008)。同伴关系不良的个体更倾向于在虚拟的网络上得到自我认同、社会支持、安全感和亲密感。

4.学校及其他社会环境。学校等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提供的社会支持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目前国外有关社会支持与网络使用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结论: 一种看法认为网络活动可以增加个体的社会支持感;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网络使用会减少社会活动,降低个体的社会支持感。国内学者亦对此内容进行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张国富等,2011)。

另外,动机因素或称心理动力因素也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结语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数量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和社会适应困难尤其受到关注。随着网络成瘾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明确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和预防措施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部分研究结论仍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而各种研究结果如何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具体问题也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1] 崔丽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

[2] 高文斌,陈祉妍.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6,14( 4).

[3] 李建明.网络成瘾的心理测量及临床诊断标准.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第21卷第5期.

胡云翔(1992—)女,回族,河南驻马店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研究生,心理学

猜你喜欢
同伴个体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