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戏曲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2016-03-16 00:36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戏曲政府传统

鲁 立(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地方传统戏曲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鲁 立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 要:地方传统戏曲在当今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学术界非常重视的课题。然而,由于2014年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做出了新的指示,以及对新常态下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政府在当今地方传统戏曲的保护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转变。因此,笔者尝试以湖剧为例,对新时期政府在非遗工作中的角色和功能进行重新梳理。希望为当今传统戏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上的帮助。

关键词:地方戏曲;文艺座谈会;非遗工作;政府角色;湖剧

一、老话题,新任务

地方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和学术界非常关注的话题。地方戏曲源于古代劳动人民,是百姓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亲身经历再加工创作而成的艺术作品。然而,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影响以及中国对西方音乐的接受度提升,这些曾经象征着百姓们所思所想和审美追求的戏曲逐渐与当代老百姓的生活隔离开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作为中华民族的发声者和人民生活的引导者就必须以适当的角色和适度的方式组织参与至地方传统戏曲的各项工作中,如此方能挽救日渐衰微的地方传统戏曲。

该话题仍需讨论的另一个原因是2014年习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中对当今的文艺工作做出了最新指示。认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铜臭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②百度百科.2014文艺工作座谈会[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8519476-8839945.html.

笔者认为,这些指示不仅规范了当今所有文艺作品的创作宗旨和质量诉求,同时也再次重申了传统地方戏曲存在的必要性,即虽然戏曲在今天不如流行音乐那样广受欢迎,也无法带来足够的商业价值,但它仍是中国经典音乐的代表,也是我们灿烂而丰富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硕果。因此,传统地方戏曲在今天仍然具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我们仍然需要对其进行挽救和保存,并尝试结合当今的审美需求进一步发展它们。

由此,因为上述两个原因,笔者尝试对当今地方传统戏曲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和责任进行重新梳理,希望为新时期传统戏曲的发展提供理论或政策上的帮助与启迪。同时,本文也将以浙江湖剧为例,希望在研究中所阐述的相关意见可直接应用于现实,为湖剧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也为其他地方传统戏曲的传承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二、多角色,新定位

在新时期背景下重新梳理政府在当今地方传统戏曲的各项保护和发展工作中应具备的角色和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在之前的相关文献论述中,学者们普遍认为政府主要应担负起三项责任:制定相关法律,确立完善机制;组织成立民间表演机构,连接学术研究团体;投入资金,资助传承人或团体事业的展开等。必须承认的是,政府确实在这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非遗工作逐步走向正轨,政府的上述职能就显得过于局限了。由此,笔者认为在整个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政府还是应当积极地参与至众多环节,只是在面对具体的工作时应考虑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能,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一)对传统地方戏曲保护与研究工作的引导性扶持

对传统地方戏曲进行保护与研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前沿环节,具体包括对经典戏剧作品的搜集和整理,对表演或创作流派的梳理和说明,以及对相关代表人物的找寻和确定。

相较于其他环节,对传统地方戏曲进行保护与研究的工作在目前看来是实施最早,推动最顺利,进度最快的环节。一方面,很多地方政府已在专业演出单位与学术研究机构之间搭建起了桥梁,成功地组织了专业人士对当地传统戏曲的搜集整理工作,初步形成了挽救、保护和研究传统地方戏曲的专业团队。另一方面,很多地方政府也已正式出台了关于非遗保护和传承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从法律层面予以保护。

那么,是不是在保护和研究工作顺利开展之后,政府就可以撤出该环节,完全由专业工作者继续实施呢?笔者认为绝不能如此,政府必须在其中继续担负起引导性的扶持工作。笔者尝试以湖剧为例加以说明,因为湖剧在保护和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皆可以作为我国传统地方戏曲非遗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首先在地方戏剧属性方面,湖剧与其他的传统地方戏曲一样,都是立足于地区,汇集民间音乐和方言的特色所形成的戏曲剧种;其次在历史发展方面,湖剧也拥有着从地区辐射周边,同时又受到其他剧种的影响而进一步发展革新的过程;最后在当今的状况方面,2007年,湖剧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此与其他一切非遗剧种一样,在政府的牵头下,一系列有效的表演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得以展开。①可参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湖剧[EB/OL].http://www.zjfeiyi.cn/xiangmu/detail/50-672.html.比如,湖州市群艺馆每年都会在乡村及城市演出一定场次的湖剧,以切实有效的实践对湖剧加以传播和推动,而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则作为湖剧研究基地从学术理论的层面对湖剧加以钻研。②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相关的理论成果包括:李合洲,陈剑.湖剧渊源考察[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49-51/69.李合洲.浙江湖州地区湖剧的形成[J].音乐探索,2005(2):28-31.安小梅.湖剧艺术文化内涵及其变迁[A]//2010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研究论文集[C].2012:386-392.

显然,这种实践加研究的模式在今天地方传统戏曲的保护工作中是非常典型的。然而即便如此,湖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仍需要政府的引导性支持。实践方面,湖剧的彩排与演出、演出人员的待遇以及传承人的补贴仍然需要大量的可持续资金,并且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分配,以确保经费都用到实处;③关于经费的加大投入和合理使用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比如在嵇书华于2014年发表的文章《非遗保护与湖剧发展传承研究》中便已经提出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此外,李真爱在2011年发表的文章《徐州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经验与存在问题探究》也提到了资助经费不够的问题,说明在学者们看来,经费问题确实已经是当代传统地方戏曲保护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事情。同时,对于公共演出场合的规划和建设也需要与政府沟通,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的职能和发展情况,以及居民的音乐审美水平来考虑演出场合的设置;在研究方面,由于研究者基本都是在校专业老师,平时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对于湖剧的研究活动或学术探讨也同样需要政府的各种补助和激励。比如,政府可以以立项资助的形式对老师以课外时间研究湖剧进行鼓励,或是定期拨款资助开展围绕湖剧的学术研讨会,以及发挥其宏观组织的能力定期举行关于湖剧的调查和搜集工作,以确保非遗工作的高效率实施。

一是要确定各项标准。在对当地进行调研之后,就需要结合所在地实际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二是颁布相关条例。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发展,需要相关条例加以支持。三是创建退出制度。对不按照要求参与的人员应提一定要求,防止出现退出仍然享受扶贫政策的现象[3]。

总之,在对地方传统戏曲的保护与研究环节中,政府必须以协助的方式继续辅助专业人士完成工作,并确定周期性的抽查和监督机制,及时获得意见反馈,最终更好地弥补或协调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对传统地方戏曲传播与传承的强势介入

对传统地方戏曲进行传播与传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主要推动环节,具体包括戏曲作品的演出、戏曲审美的传播,以及当代传承人的确定。

笔者认为,该环节是整个非遗工作中最具实践性的内容,笔者在前文中所举例的诸多问题其实都在这一环节中得以展现。因为在这里,非遗工作者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传统戏曲所展现的美与当今主流的审美品位不符。所以,如何令当代已然习惯流行音乐或西方经典音乐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再一次感受到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肯定它们的存在价值,是非遗工作者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如若无法克服,那么传统地方戏曲势必将面临难以维继,无以传承的结局。

然而,这个问题如果仅凭专业人员去解决显然是不行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由于传统地方戏曲与当今观众之间的审美冲突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仅靠单纯的演出或学术讲座只能改变一小部分观众群体,无法大规模解决问题;第二,由于方言的使用和戏曲音乐的出处,当今大部分传统戏曲的演出主要立足于村镇。然而,虽说农村是中国社会非常广大和重要的一部分,但就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城镇化的推动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农村的音乐审美追求逐渐在向城市靠拢,所以仅守住农村市场绝非长久之计。但另一方面,城市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及与其他城市甚至是与其他国家的接轨则早已使得城市居民表现出了新的审美旨趣,因此,专业人员计划以传统的戏曲在一个几乎全新的地区打开市场也是非常艰难的。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窘境下,政府必须以强硬的姿态介入该环节,通过强行植入和推广的方式,使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地方戏曲,并尝试接受和喜爱它们。

以湖剧为例。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虽然湖州市群艺馆为推动湖剧的传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湖剧在今天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尴尬的状况:湖剧在市区的表演没有固定的场次;专业演出团队名存实亡;湖剧表演艺术家和爱好者皆以老年群体为主;传播媒体未形成规律性和周期性,推广收效甚微。

那么,如何借助政府的力量打破僵局呢?笔者的建议有三:第一,批准湖剧在固定的场所进行定期演出,并强制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校以及地方社区组织人员进行定期观看。演出所产生的费用可执行双向补贴,一是以价格优惠的门票形式售于观众,二是由政府进行余额补足;第二,要求湖剧演出团体、研究组织和传播媒体进行三方合作,共同制作关于湖剧的系列节目,如系统地阐述湖剧的起源、湖剧的文本特色、经典湖剧作品介绍、老一辈传承人专访等,以专栏的形式在电视台、电台以及纸质媒体或电子媒体上进行播出。相关费用可以由政府牵线,通过企业资助的形式完成。不仅如此,政府还应在恰当的时机将湖剧节目作为当地特色推荐给更高级别的传播平台,如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由此获得更大规模的收看人群,提高湖剧的影响力;第三,强制要求湖州所有高等和中小学教育团体开设湖剧欣赏或表演课程。作为湖州的特色音乐文化,任何生长在湖州或是在湖州接受教育的学生都应对其有所了解。所以,只有以常规课程的形式,以半年为周期,才能使学生们真正认识和了解湖剧的发展情况,并通过聆听或演唱切身感受湖剧,最终形成对传统地方戏曲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当然,为了推动课程的建设,学校可以考虑以增加学分,组织演出,安排外出调研的形式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以此扩大课程的辐射范围。

(三)对地方戏曲发展与创新的意识形态引领

对传统地方戏曲进行发展与创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延续性环节,可包括脚本的创作、曲调的开拓、其他戏曲类型的借鉴、声腔吐字的沿革、演出场地或服装的改变,等等。

乍看之下,这些内容似乎都是专业问题,由专业人员推动即可,与政府又有什么关系呢?但笔者认为,问题其实并不出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而恰恰是存在于意识形态的引领中。即使就整个地方戏曲的保护工作来看,发展与创新在今天并没有被人们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这种忽视可能主要是由两点造成的,一是就非遗保护的概念而言,关于对传统地方戏曲进行什么程度或哪些方面的修改是合适的话题至今还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束缚住了专业人士的手脚;二是就人们普遍的观点而言,似乎传统地方戏曲还是应该保留原汁原味的风格,如此才能真正展现民粹的光辉。倘若加上现代元素,如何还能被称之为“传统地方戏曲”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地方戏曲的保存工作主要还是以传承历史经典作品作为主导的。

然而,这种观点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如此“照搬经典”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关闭了这些戏曲能存活至未来的唯一通路。试想,如果我们拒绝这些传统地方戏曲在今天的发展或变革的话,那么它们又与那些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中的旧物有何区别呢?笔者认为,地方戏曲之所以与其他建筑文物等非遗种类存在着很大区别,主要还是因为它们只有依托于演员的表演方能散发出自身的魅力和光辉,说明它们是独特的具有着“活性的,还可塑造的”非遗产品。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或革新,使其更能符合今天大众的审美标准,适应当地的音乐市场。

因此笔者认为,政府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传统地方戏曲的非遗保护并不是照搬历史、延续传统才叫作“保护”;而是恰恰相反,鼓励传统戏曲工作者和研究者在确保本体风格的基础上,尝试融入新的元素,以适度创新、适度沿革的方式对其进行理性发展,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活性保护”。仍以湖剧为例。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思路下,政府需要在两方面对该环节的工作进行引领:第一,对已经在进行创新工作,并获得观众认可的演出人员或团队进行褒奖,以鼓励更多人参与至创新工作中。比如,湖剧老艺术家许丽娟老师和高兴老师在近几年来都为湖剧编排了一些新的作品,或者是在传统的演出形式上加入了一些新的演出模式,如此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欢迎。同时在2007年,由湖州市群艺馆程建中老师编剧的新湖剧小戏《山里那座亭子》荣获了浙江省小戏汇演创作金奖、表演金奖和最佳导演奖。这些创新成果都应该同时获得政府的物质表彰,同时在政府媒体上进行积极报道以作宣传。笔者相信,通过如此激励,会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至发展和创新的工作中,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第二,对新作品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把关。创新工作自然需要大家拓展思维,多元化思考,但最终的成果仍然需要通过意识形态的检验。在这个时候,政府需要担负起监督者的责任,组织专家对创新作品进行审核,如此才能确保成果的有效性。

在传统地方戏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政府始终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专业工作人员往往冲在第一线,强调以专业的角度和眼光进行保护工作,而政府则作为背后的支持者同样承担着持续的辅助工作。只有通过两方的通力合作,并顺应地方传统戏曲的自身发展特色和规律,我们才能将非遗工作持续下去,使这些古老的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拥有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地方政府责任研究——以江苏吴江“芦墟山歌”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2]周志勇.论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3]李合洲,陈剑.湖剧渊源考察[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49-51/69.

[4]李合洲.浙江湖州地区湖剧的形成[J].音乐探索,2005(2):28-31.

[5]安小梅.湖剧艺术文化内涵及其变迁[A]//2010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研究论文集[C].2012:386-392.

[6]李爱真.徐州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经验与存在问题探究[J].音乐创作,2011(4):154-156.

[7]嵇书华.非遗保护与湖剧发展传承研究[J].北方音乐,2014(6):101-102.

[责任编辑 铁晓娜]

An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raditional Opera in Huzhou

LU Li
(Art College,Huzhou University,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ocal traditional opera is the important topic for our government and the academia.As the new indicator for literature and art work put forward by President Xi in 2014,and the repositioning of the government’s duti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new normal,the role which the government plays in protecting transitional opera should also be changed accordingly.Therefore,the article will reset the roles and duties of the government in this effort to 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ake Hu Opera as an example,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sugges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traditional opera in this new period.

Key words:the local opera;art forum;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role of government;Hu Opera

作者简介:鲁立,讲师,博士,从事音乐作品分析、现代音乐与作曲家研究。

基金项目:2014—2015年度浙江省文化厅文化科研项目“当今地方传统戏曲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分析——以湖剧为例”成果。

*收稿日期:2015-05-15

中图分类号:J8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16)01-0092-04

猜你喜欢
戏曲政府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老传统当传承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