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荣
有效教学“三法”
●汤荣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注意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广为人知的《庖丁解牛》《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专业达到巅峰状态,那就要多钻研多训练,凡事熟能生巧。作为教师也是这样,如果不将自己所带学科教材深入钻研、摸清吃透,那么就谈不上专业,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效。教师只有将自己所任学科教材深钻吃透,才可以很好地驾驭课堂。如初中语文《台阶》一文,写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的朴素梦想以及他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勤苦劳作的一生。“父亲”是中国众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缩影,他的欢乐与忧愁、辛劳与梦想是千百万中国农民所共有的。作者的目光投向的绝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父亲,更是在生命长河中无望挣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却简单地将文章理解为“通过写父亲为造新屋所做的努力,表现了深挚的父爱”,造成学生一些更深入的思考也被教师倒引回来。这就是教师未吃透课文,未深钻教参,不够专业,表面化理解课文的表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课堂取得高效,就要花时间备好课。集体备课固然好,实现了备课资源共享,教学预案、教学智慧共享,实现了高效备课,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利显见。然而它也有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个性化备课的缺失”。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备课不能“只备文本”,还应“兼备学生”。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的班级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还有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都不同,所以集体备出来的课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的教学需求。如果对学生情况关注不够深入,对自身教学特点不够了解,即使再精彩的设计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保障集体备课总体质量的前提下,集体备课之后还要进行“适度调整”,即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后,再用于自己的课堂,这种做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既分享了集体的智慧,又体现了个人特色,并结合了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所以,教师需抱有良好的心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静下心来重新思考教学设计,以完善自己的个性化教案。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推行的是素质教育,最不主张的就是题海战术。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没有几个是自愿学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要的也就是要给学生减负。笔者认为最大的减负莫过于对学生作业的减负。如果教师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作业量,对学生作业精挑细选,优化作业结构和质量,兼顾各种类型学生的作业,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一定能够减下来。
学生不可能不做作业,但作业可施行分层,没有必要全班统一做,可以给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布置作业时就可因“层”施“业”。简单题优生可以不做,高难题学困生可以不做,易错题中间层必须做。这样做,既让学生心服口服地做作业,又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分层布置作业后再分层考核,则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教学中采用分层布置作业,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在作业安排上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能消除他们心理上对学习的紧张情绪,轻松地参加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竹溪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