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对规避安全隐患的应用研究*

2016-03-16 03:00:53周红章国梅谢红艳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1期
关键词:规范管理安全隐患门诊

周红章国梅谢红艳



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对规避安全隐患的应用研究*

周红①章国梅①谢红艳①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管理在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儿内科门诊就诊的高热需采血患儿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0例,观察组通过制定规范管理流程,成立采血前规范管理小组,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对采血前高热患儿进行规范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寒战、高热惊厥发生情况和投诉情况。结果:观察组寒战及高热惊厥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门诊高热患儿进行采血前规范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寒战、高热惊厥发生率和家属投诉率,规避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门诊; 高热患儿; 采血; 规范管理; 安全隐患

①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J ingzhou City,J ingzhou 434020,China

临床上将体温超过39 ℃称之为高热,由于小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微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因此高热患儿处理不及时极易发生高热惊厥或其他的意外情况。本院为三级甲等优秀妇幼保健院,日门诊量1500人次左右,儿科日门诊量350人次左右,因高热就诊的患儿可达数十人,为明确诊断,绝大多数发热患儿都需要进行采血化验,但从采血到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寒战甚至高热惊厥,不仅存在很大护理安全隐患,也极易导致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减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在事情可能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防御行为,即采取积极的前瞻性管理干预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因此,及时观察高热患儿体温,及时进行降温处理,早期发现患儿寒战、惊厥症状,早期干预,优化护理流程尤为重要。本院自2013年6月对门诊需采血的高热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儿内科门诊收治的高热需采血患儿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个月~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0例,其中男320例,女280例,对照组600例,其中男330例,女270例。所有患儿均排除其他中枢性疾病。两组年龄、性别、发育状况、家属素质及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做法:(1)制定规范管理流程。门诊大厅放置醒目的就诊程序宣传栏及相关的便民措施宣传单,同时设置门诊导诊台以供咨询和办理就诊卡,避免患儿家属因环境不熟悉及对便民措施不了解导致就诊时间延长,儿科门诊设置发热患儿专用诊室,配分诊护士,护士预检为患儿测量体温时,详细询问家属患儿有无高热惊厥史并告知医生;患儿无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9 ℃,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 mg/kg口服,进行降温处理后去检验科采血,患儿有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8.5 ℃,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 mg/kg口服,鲁米那10~15 mg/kg肌肉注射后由门诊护士陪护优先进行采血检查;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患儿寒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病情变化,待寒战停止,体温下降后,方可到检验科进行采血检查,如发现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启动高热惊厥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紧急处理:按压人中、合谷穴,同时注意保持安静,避免刺激患儿[1]。采取就地、就近原则转移至急救室,进行急救,给予地西泮0.3~0.5 mg/kg静脉注射[2];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衣领,平卧,头偏一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托起上颌,防止舌后坠引起窒息,上下齿之间放牙垫以免唇舌咬伤,迅速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1~2 L/min[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变化、惊厥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在门诊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检验科配备急救车,以备在患儿抽血过程中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时能及时进行抢救,护理部安排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以保证采血成功率,缩短就诊时间,意外紧急情况时配合医生救护,提高抢救成功率,负责急救车内急救药品和器材管理,保证急救药品和器材处于备用状态;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高热患儿采血完成后回初诊室,立即为其复测体温,根据医生医嘱为其进行下一步治疗,病情需要住院的患儿则由门诊护士护送入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2)成立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小组。门诊护士长担任规范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协调、检查工作,设责任组长1名,由责任心强、理论及临床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协助护士长进行培训工作及流程监督,检验科配备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组员为全体门诊护士,实施前全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门诊高热患儿规范管理流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病情观察尤其是寒战和惊厥的前期症状、高热护理、发生寒战及高热惊厥紧急救护程序、健康教育、风险意识教育等,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分数在90分以上为合格,合格后准予上岗。(3)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成立以护理部-门诊护士长-责任组长为主体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一级质量控制由责任组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根据制定的规范管理流程和考核细则,评估和监督当班护士规范流程的落实及关键环节的工作质量,及时指导和改进本班存在的问题,根据情况上报护士长。二级质量控制由门诊护士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制定培训、考核细则及相关的规范管理流程,评估责任组长工作质量并进行成效评价,定期对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负责护理质量追踪及持续改进。三级质量控制由护理部承担,质量控制重点:随时、动态的对门诊规范管理流程进行检查,对护理管理进行动态监控,实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制定规范管理流程质量标准。将分诊护士、采血护士,门诊巡视护士等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考核细则,以确保护理环节安全无缝隙,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责任组长将每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指导落实和改进,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每日质量控制记录本上,包括存在问题、责任人、整改措施、效果评价[5];护士长在就诊高峰时间段采取游走式管理,检查重点环节是否落实到位,每周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科周会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整改要求,根据情况对当事人扣除质量分及给予相应的处分,每月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汇总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根据上报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不定期的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和重点流程进行抽查、考核。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按照儿科门诊就诊流程,预检分诊护士查体温,如体温超过38.5 ℃对家属加强宣教,嘱其保持手足温暖,通知医生优先就诊,就诊和采血过程中出现寒战或惊厥遵医嘱进行处理,病情需要住院者,门诊护士指导其入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高热惊厥、寒战发生情况及家属投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高热惊厥发生率及寒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寒战及高热惊厥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家属投诉情况比较 观察组家属投诉2例,投诉率0.33%,对照组家属投诉62例,投诉率10.33%,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1.419,P<0.01)。

3 讨论

3.1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有效降低了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率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成因多样,对小儿发热的情况要了解其发病原因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临床诊断和对症用药上存在不小的障碍[6]。为了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接诊医生会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包括采血化验。门诊患儿从就诊到去检验科采血拿到检验报告一般至少需要1 h左右,一般平诊患儿尚可,对于高热患儿而言,在此等待时间内极可能出现寒战甚至高热惊厥。高热惊厥病情急,危害极大,且病因复杂,反复发作可严重损伤大脑,影响儿童智力[7]。高热惊厥一般发生一次约有1/3的患儿以后会反复发生,而频繁的高热惊厥可以对患儿的脑部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有时是不可逆的。面对采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进行早期识别,及时正确的降温,规范管理,降低其安全隐患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情况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详细询问就诊患儿家属,患儿有无惊厥史,如有患儿体温>38.5 ℃在检验科采血检验之前先于儿科门诊治疗室采取药物降温。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寒战和惊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化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满足患儿及家属需求为目标,通过对流程的思考和分析,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或重新设计,建立起流畅的服务链,产生更有价值的结果,从而获得巨大的改善[8]。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可有效降低寒战及高热惊厥发生率。

3.2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减少了家属投诉的发生 高热的患儿家属就医愿望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足够重视,很容易产生过高的医疗护理期望值,在情绪上也更易焦躁、激惹,尤其是患儿等待就医过程中突发惊厥或其他病情变化时,家属会惊慌失措,将责任追加给医生护士,就诊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护理投诉的发生。本研究采取的措施是对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对高热患儿安排专门诊室,有惊厥史患儿由护士陪检陪护,有针对性进行宣教,特别是对有高危因素患儿的家属重点宣教,告知家属如何早期准确识别患儿惊厥前的症状和家中发生惊厥时的处理以及惊厥的病因、诱发因素等,及早安抚患儿和家属情绪,分散孩子和家属注意力,缓解家属紧张度,增强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家属依从性。检验科配备急救药品及设备,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护士,具有丰富的急救能力,经过系统的急救培训,能胜任急救工作,工作中各项操作规范化、程序化,各项操作快速、准确、忙而不乱,为惊厥急救提供人力保障,如果有高热惊厥的发生,则启动应急程序,医护积极配合,能极大提高高热惊厥应急处理能力,有效缩短惊厥发作时间,控制惊厥,减轻患儿脑损伤,从而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避免护患关系紧张,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有效减少了护理投诉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扎实的实践操作技术、对病情变化快速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成立规范管理小组,定期组织规范化管理流程、病情观察及护理、应急预案等专题培训,严格考核,人人过关,严格准入上岗资质,使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和理论操作水平不断提升,更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规范、统一、顺利开展,从而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3.4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对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进行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差错率。如前所述,相比常规管理,规范化管理采取的是三级质量控制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管理流程清晰、管理责任到位、管理目标明确,检查方法、内容具体,便于管理者控制全面质量,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干预,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管理,并促进持续改进[10]。

本研究对门诊高热需采血患儿进行采血前的规范化管理,可降低高热惊厥发生率,明显减少患儿家属投诉,从而规避安全风险和隐患,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5-306.

[2]李仲智.急救和新生儿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4-115.

[3]廖慧玲.82例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86.

[4]苏建萍,张翠萍,付路易,等.病区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407-408.

[5]陆红,童玉芬.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91-793.

[6]李礼娟.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82-83.

[7]吴应泉.现代模式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90-91.

[8]王蕾梅,廉德花.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26-28.

[9]王昕,刘迅,董健.儿童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9,7(17):1566.

[10]蒲亨萍,汪晓媛,江湖.路径式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9-21.

Applicable Study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Hyperpyretic Children in Outpatient Service before Blood Sampling to Avoid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ZHOU Hong,ZHANG Guo-mei,XIE Hong-y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1):109-11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bl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hyperpyretic children in outpatient service before blood sampling.Method:1200 hyperpyretic children who were in the outpatient service of pediatrics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600 cases in each group.By establishing standardizedbook=110,ebook=114management process,founding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group before blood sampling,making quality control plan,standardized management was given to the hyperpyretic childre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mode for the management.The situation of shivering,hyperpyretic convulsion and complai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rates of shivering,hyperpyretic convulsion and complai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hyperpyretic children in outpatient service before blood sampl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shivering,hyperpyretic convulsion and the rate of complaint,avoid potential safety hazard,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ensure nursing safety.

【Key words】Outpatient service; Hyperpyretic children; Blood sampling;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收稿日期:(2015-09-28) (本文编辑:王利)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1.031

通信作者:周红

*基金项目:2014年荆州市科技局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4-17-097)

猜你喜欢
规范管理安全隐患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浅析高校食堂的管理与发展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1:05:20
医院医用高值耗材规范管理探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29:46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增殖放流区域布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变电运维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方案探析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2:12
加强和规范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