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发展战略路径研究——以煤炭企业发展替代产业为例

2016-03-16 06:27七台河市委党校柳东升
中国商论 2016年26期
关键词:壁垒煤炭企业转型

七台河市委党校 柳东升

企业转型发展战略路径研究——以煤炭企业发展替代产业为例

七台河市委党校 柳东升

煤炭企业实施发展替代产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步骤;是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求;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双百”目标中国梦的需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公司战略、竞争战略、企业职能的煤炭企业替代产业发展路径等问题。

煤炭企业 替代产业 发展战略 路径

基于煤炭企业生命周期特征显著,发展替代产业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新生,逐步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而开展的有序的、稳步的、渐进式的一系列变革,涵盖企业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行为方式、运行机制等全方位的变革。

1 基于公司战略的煤炭企业发展替代产业路径

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目前,多数煤炭企业仅实现了形式上的整合,需要创新的领域很多。煤炭企业横向与纵向创新领域广阔。只有产业创新,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企业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模式是煤炭企业转型的战略方向。

1.1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的依据

(1)提高集中度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过度竞争严重,需要提高企业集中度。

(2)产品差别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多数煤炭企业产品之间的差别化较小,以开采煤为主,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的存在,使煤炭产品差别化较小,可替代性强,这就可能发生恶性竞争,扰乱能源市场,浪费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强大型煤炭企业的集团化运作,能够通过产品差别化提升竞争力。

(3)进入与推出壁垒对称发展的要求。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重要的结构特征,包括绝对成本壁垒、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法律政策壁垒等。退出壁垒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以破产方式退出,或经营不佳向其他行业转移时遇到的障碍,这主要有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关于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呈正相关关系。目前中小煤矿进入壁垒小,退出壁垒大,造成“边积压边亏损、边生产边建设”的局面。这也体现了由于我们法律、制度创新滞后,使不少小煤矿在短期利益驱动下盲目扩展的发展特点。大型企业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能力都较强,要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一定要通过适当进出壁垒,加快煤炭企业的发展。在煤炭资源整合中,小煤矿的退出壁垒较高,这一点表现在小煤矿的历史因素、与周围村民的纠纷等,使一些被兼并的小煤矿不能正常进行改革。

(4)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煤炭企业在企业文化、竞争性组织、核心能力和产品品牌等方面的独特性,在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企业知识和能力的创新强度,新时期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企业知识和能力创新。煤炭企业在知识创新、能力发展方面存在小而散、多而不精等问题,而大型集团企业发展替代产业对解决煤炭企业竞争力弱等问题就相对有利。

(5)创造有效竞争环境的要求。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是争取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引导企业行为,创造好的市场绩效而进行的创新,它是竞争力和规模效益的重要保证。企业集团化发展趋向是煤炭企业重大的战略选择,适合煤炭企业的发展,对提升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解决污染等问题都具有重要作用。

1.2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模式

煤炭企业发展涉及煤矿、电力、建材、机械、化工、环保等领域,通过对煤炭的深加工,提升相关产业链的水平。煤炭企业强大型化运行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纵向产业链的融合。目前,很多大型煤炭企业正是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煤的附加值。提出了“煤炭产业集中化、非煤产业集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战略。煤矿循环经济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实现与煤炭有关的电力、冶金、煤机、化工等领域的企业融合,以及在煤制油、煤层气开采利用等。

(2)横向产业链的融合。一些煤炭企业研发能力弱,研发投入少,多是资金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为提高煤炭企业科技含量,提升竞争力,提高煤炭企业集中度,必须按照自身的情况进行尝试。为了提高研发能力,通过股份制或其他形式与煤炭研发机构联合开发。这种创新模式解决了两个难题,一是可以弥补煤炭企业研发能力弱这块短板;二是解决研发机构资金短缺问题。有效整合社会的资金和人才资源,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我国煤炭企业自主研发力弱,重要设备依靠进口。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是产学研发展模式由外在型向内源型发展的重大推动。一定要处理好引进与研发、制造与使用、投资与收益关系。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股份制实现与新型能源企业的联合开发。目前,新型能源开发成本高,研发投入大,资金缺乏严重。为促进资源的有序利用,实现煤炭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的联合开发。

(3)实现煤炭企业的混合整合模式。这种模式在企业运作中,有横向联合,也有纵向联合。我国煤炭企业未来创新路径就是在企业本身竞争力基础上,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多元产业,推行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目前,我国应该通过对外联合,实现横向与纵向整合的方式,以优化科技、人才、管理、资源等生产要素。我们要加强采煤方法创新,提高回采率;同时开采煤与伴生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混合式发展特征是我国煤炭企业战略创新的重要方向。必须创新相关配套制度。

(4)大型煤炭企业与中小型煤炭企业和谐发展。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强大型发展并不是完全淘汰小煤矿,而是看它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5)大力发展非煤替代产业。传统煤炭企业就业率有限,拉动消费比例也有限。发展非煤产业是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本身的不可持续性决定了煤炭企业的不可持续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前做好企业煤炭枯竭后的转型准备,制定发展替代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产品结构优化,这是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能力的要求。

2 基于竞争战略的煤炭企业替代产业发展路径

2.1煤炭企业发展替代产业的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创新能实现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这对增强竞争力、应付替代品的竞争有利。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创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竞争力的基础。煤炭企业转型创新是建立在它的成本领先战略基础上的。正是煤炭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成本控制的多元战略特征。

(1)规模经济战略创新。煤炭企业转型创新提出的强大型发展战略是实现规模经济有效的手段,降低常规成本和社会成本最有效手段。煤炭企业主要包括国有大型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乡镇小煤矿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在承担企业常规成本和社会成本上成绩显著。一些小煤矿的发展多以环境、生态等社会成本为代价,以取得少数主体利益。

(2)充分发挥生产能力。企业生产能力由是社会需求决定的。生产能力发挥状态直接决定了单位产品的成本高低。在生产能力不足时,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在生产能力充分的情况下,单位产品的成本比较低。而固定资产投资占企业投资比重较高。要控制成本,就必须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加大折旧率。加快企业科技进步。

(3)生产过程的再设计。煤炭企业主要任务是采煤、选煤、深加工。带来的环境、生态、资源等社会问题非常突出。21世纪以来,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了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再设计的重大成果,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降低运输成本。我国煤炭产区与煤炭消费区一般不在同一区域内,煤炭运输的成本高。为降低成本,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库存,实现集约化运输。这些降低运输成本有效的途径,也是煤炭企业实现成本领先重要的模式。

2.2煤炭企业转型差异化战略创新模式

差异化战略是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行为范围内的特色,差异化战略创新可以满足某些消费群体的需要,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煤炭企业转型差异化战略创新模式包括:有形差异化模式、无形差异化模式。

2.3煤炭企业替代产业重点市场战略创新模式

重点市场战略主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也是体现了发展重点问题。煤炭企业目前的产品主要用在电力、化工、建材、钢铁等领域。这些领域的转型是煤炭企业转型的重要依据。煤炭企业转型重点市场战略创新必须紧紧围绕下游或相关产业进行不断创新。

3 基于企业职能的煤炭企业替代产业发展路径

在微观层次上怎样实现煤炭企业的价值,需要创新系统解决。为更好地促进煤炭企业、替代产业科学发展,需要在科技、管理、制度、人才、文化等方面进行战略创新。其总体思路是按照企业内外环境等特点,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解决煤炭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逐步推进,各个突破。

(1)替代产业发展的管理战略创新。新世纪的企业管理特征: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二是知识管理;三是精细化管理。煤炭企业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业领域,它的管理战略创新要体现时代性需要,不断进行转型创新。

(2)替代产业发展的科技战略创新。我国煤炭企业发展需要相应的科技战略创新规划推动,我国已制定了中长期煤炭科技发展规划。企业按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目标。

(3)替代产业发展的制度战略创新。战略创新的实现需要制度战略创新的保障,战略一般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转型制度战略创新具有时滞性。有些战略制度创新能在短期内实现,有些需要阶段性完成,有些则是长期的任务。如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要通过科技、法规、政策、竞争力提升等方面来解决。制度战略创新非常必要,煤炭企业替代产业发展需要制度创新作为基础。

(4)转型保障战略创新。煤炭企业发展替代产业是一系列转型的系统整合,转型成功与否与保障体系紧密相联。目前,煤炭企业转型保障要素包括社会转型的基础、领导的转型创新能力、转型的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和转型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替代产业发展的投入是企业转型创新实现的物质保障,要素之间统筹协调发展是替代产业的重要保障。

[1] 王如忠.中国大型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发展战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2] 郭智渊,苏玉娟.转型创新——中国煤炭企业的理论与策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 王吉生.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 文先明,贺正楚.资源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F272

A

2096-0298(2016)09(b)-035-02

柳东升(1972-),男,汉族,黑龙江七台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壁垒煤炭企业转型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鱼与鱼缸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
煤炭企业开发成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