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惠
天一阁藏四种浙东清人文集稿本叙录*
周慧惠
天一阁藏书,素以科举录、地方志、政书等明代文献而名闻天下。这些珍贵文献,基本上是由天一阁主人范钦收集,是天一阁的原藏书。但是,在天一阁现存藏书中,范氏原藏书只占了十分之一,绝大部分的藏书都是来自于四明藏书家的捐赠,如朱鼎煦别宥斋、冯贞群伏跗室以及清防阁、蜗寄庐和樵斋等。宁波历来是藏书重地、文献之邦,藏书家们尽心搜罗,所得的珍本秘籍不计其数,现全部珍藏在天一阁中,其中清代稿本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精,据初步统计,共有三百余种。这些稿本基本为清代浙江一省的名贤、学者、诗人著作,其内容也大都为乡邦文献、地方史料,分类遍及经史子集,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世间孤本,具有一定的文物、文献和版本价值。今择阁藏四种清代浙东文人诗文集稿本,叙录如下。
《西堂诗草》一卷,清董元成著,一册。康熙间稿本。半叶八行,行二十字,无框格。前有康熙己亥年(1719)赵嘉楫序。该书为朱氏别宥斋旧藏。
董元成,字章甬,一字章甫,号西堂。鄞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拔贡,授乐清教谕,以母老不赴。母卒,起补江山。著有《晚香楼诗文钞》八卷。据《鄞县通志・文献志》云:“《晚香楼诗文钞》八卷,《董氏宗谱》作四卷,朱氏别宥斋藏《西堂诗草》,稿本一册,盖其初名也。”《鄞县通志》有传,附其父董允怿传后。
《西堂诗草》,卷前目录题名为“西堂近草”,收有乐府八首,五言古诗十首,七言古诗九首,五言律诗一百廿三首,七言律诗一百三十四首,五言绝句十二首,七言绝句六十六首,诗余三则,赋一章。赵嘉楫序云:“今此编皆其四十以前上燕台、省南闽,往来淮扬齐鲁之所得。”今阅此书,有《燕邸》《晚过郯城》《登岱》《渡黄河》《游武当山》《姑苏台》《川荔枝》《仙霞岭》诸诗,可见董氏曾壮游天下。除大量纪行诗之外,另有咏物之作,如《紫薇》《海棠》等;怀人之作,如《忆友》《悼亡》等;闲情之作,如《煮茗》《春日放舟》等。
稿本以楷书写就,字迹娟秀,叶面整洁,不避“玄”讳。以墨笔涂抹修改,修改笔迹与书写者不类。如五律《独夜》有“灯残悲寂寞,得句损精神”句,将“得句损”三字划去,改成“诗苦减精神”。赵嘉楫序云:“章甬生平著述甚夥,多不自爱惜,往往随手散去……喆嗣乐友抄撮撰次,得诗及古文词凡若干篇,以示余而究未尽也。”由此可见,此稿本的编次者应为董元成之子董乐友。
序前钤有“海天/舒书”印,序后有“西/邨”“赵印/嘉楫”印。卷端钤有“章/甬”“元/成”“西/堂”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一三五一九著录该稿本,著者作董章甬,盖取其字也。《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将之著录为“西堂诗集不分卷”,误。
《鲭豆集》四十卷,存三十七卷(卷一至三十七),清毛德遴撰。七册。雍正间手稿本。半叶八行,行二十字,无框格。题“毛德遴陟三著”。前有雍正二年(1724)王一辰序,雍正元年(1723)吴国光序,雍正二年(1724)著者自序。该书为朱氏别宥斋旧藏。
毛德遴,字陟三,号南峩,鄞县人,郡廪生。毛氏原居鄞县乌岩,德遴先祖毛伦洪武间辟荐任南京工部员外郎,致仕后归宁波城厢西郭仙湾终养,遂聚族焉,西郭毛氏渐成宁波望族。德遴生平不详,据卷前自序“大限春秋五十六”推测,其当生于康熙八年(1669),卒年未考。德遴父辈与仇兆鳌、万言、林时对交好,他本人则与万承勋、郑进等世家子弟交游唱和。德遴尝游历名卿大夫之门,得时任浙江学政的王掞激赏,然淡泊不慕荣利,终生未仕进,以授徒为业。吴国光序云:“先生为四明骚坛领袖,工文章,善词赋,其为人也,温厚和平,居家力敦孝友,与人交然诺不欺。”盖时人对德遴的评价。
德遴以“鲭豆”名其诗文集,其意在自序里有说明:“简端题云鲭豆集,譬之捣薤复剪韭。吾生但乏娄护智,五侯羹肉俨在缶。”以“五侯鲭”喻诗文,可见其涉猎广泛,博学多才。《鲭豆集》共四十卷,卷一至十四为编年古今体诗,自辛未至壬寅(1691—1722),共三十一年,辑诗八百余首。卷十五至十六为《斗鸡诗》,前有康熙庚子(1720)王一辰序,雍正癸卯(1723)吴国光序,康熙庚子(1720)自序,以及族叔毛扬序。后有郑进、陈金绶跋。是集以“斗鸡”为名,因皆从“溪西鸡齐啼”为韵,搜奇斗巧,裒辑而成,共有一百零三首。卷十七为《花月吟》,前有林时对题辞,康熙戊寅(1698)朱 序。后有董孙符、李绍中跋。是集为吟咏花月之诗,共三十首。然“是吟也,曲尽模拟,备极形容,要皆本其平时之阅历,而非寻常拈花说月”(朱序)。卷后附有乐府四十首。卷十八至十九为《集杜诗》,前有自序。是集诗歌为集杜甫诗句而成。卷二十至二十三为《集唐诗》,后有张德颙、徐林跋。是集诗歌为集唐人诗句而成。卷二十四至二十五为《庭悼集》,前有康熙甲午(1714)仇兆鳌序,颜允珏序,康熙甲午(1714)万承勋序。是集为悼父之作,仍为集唐人诗句而成。卷二十六《懊离词》,为悼亡之作,亦为集唐诗。卷二十七《说影词》,前有戊子(1708)沈林芝序,为咏美人之作,集唐诗。卷二十八《问香词》,前有戊子(1708)沈林芝序,为闺情诗,集唐诗。卷二十九至三十《秋社百咏》,前有康熙辛卯(1711)陈金绶序,为吟咏风土之作,集唐诗,卷后附有《集宋诗》三首。卷三十一至三十四辑有二十八篇赋,前有庚辰(1700)瞿绵序。卷三十五辑序跋十三篇。卷三十六辑书启十七篇,卷三十七辑文九篇。卷三十八至四十阙,据目录可知,卷三十八辑文、记八篇,卷三十九辑辞、铭十二篇,卷四十辑各类文体十三篇。
德遴诗文,王一辰评之曰“皆呕心血而为之者”,吴国光评之曰“时而鲤庭应和,天性盎然;时而华萼言怀,友子情挚;时而上国名都,扬帆跨马;时而深山穷谷,雪笠风瓢。或遇山川云物之绮异,人文风土之精妍,草木鸟兽之瑰奇,喜至而笑,悲至而啼,种种发之于诗”,均认为其诗尽显性情。至于“斗鸡诗”“集杜诗”“集唐诗”诸篇,文字游戏的成分更多一些,显示了毛氏的博学与技巧。
全书字迹整饬雅洁,夹行圈点,几无涂改,天头上偶有佚名批语,诸卷端均钤有“德/遴”“陟/三”“南/峩”等著者名章。据著者自序“因之力疾自缮写,炎天搦管勿停手”云云,稿本应该为德遴在雍正初年亲笔写就的誊清稿。此稿可能不曾刊刻。亦未见有德遴其他著作行世。
钤印有“德/遴”“陟/三”“南/峩”“陟三/又字/南峩”“毛德遴/陟三氏/别号南/峩图籍”“乌岩毛氏/世居 西/半邨公十/二世子孙”“倾群/言之/浃沥”“西河/世家”“冷/淡”“鹤来轩”“吴/国光/印”“萧山朱鼎煦/收藏书籍”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一三五五四著录此书。《中国古籍总目》集五〇二三五三八五亦著录此书,但馆藏地作四川图书馆,误。
《御风蟫吟录》二卷,清汤滏撰。乾隆间稿本。二册。半叶九行,行二十五字,双行小字同。四周单边,单鱼尾,红格,板框19.5厘米×13.3厘米。题“湘涯御风汤滏绍南甫艸”。上卷前有乾隆癸亥(1743)韩玙序,下卷前有乾隆十五年(1750)李九标序。该书为朱氏别宥斋旧藏。
汤滏,字绍南,号湘畦,又号御风,浙江萧山人,汤克敬季子。克敬敦信好义,修文庙,建桥梁,兴湘湖水利,凶年施米捐金以活乡里。汤滏少通敏,经传诸子百家之言无不窥,尤笃志于文。补县学生,穷居教授,门弟子有萧山十万卷楼主人王宗炎等。年五十七乃中乾隆甲午(1774)乡试副榜,选授杭州府学训导。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卒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九十五。著有《五代史闰季录》《明谥法考》《学制编》《湘畦杂佩》《自怡草》《暖姝漫稿》等,然皆不传。今存阁藏稿本《御风蟫吟录》二卷,以及上海图书馆藏《湘畦杂钞》不分卷,亦为稿本。(民国)《萧山县志稿》卷十八有传。韩玙,号雪斋,萧山人。李九标,字葆元,号通斋,云南人。
《御风蟫吟录》分为“前”“后”两卷,前卷为杂诗,收录自乾隆七年至乾隆庚午(1742—1750)九年之中所作各种体裁诗歌,共百三十余首。后卷为杂文,录有论、文、序、赋、赞等各类文体二十四篇。李序云:“名曰《蟫吟录》,志癖也。蟫之癖于嗜书,与御风之癖于嗜书无已异也。”此当为“蟫吟”之由来。汤滏之诗文,李九标评之曰“格气俱极高古,风流蕴藉,典丽风华,不难上追汉魏,媲美三唐”。
此稿本卷前之序可能为韩玙、李九标亲笔所书,后皆钤有序者名章。正文楷书誊写,整齐清晰,书法严谨,似非抄手所为。卷端有著者名章,夹行墨笔圈点,偶有校改。天头有数十条墨笔批语,观其内容,大部分为杜寄翁对汤滏诗文的点评,字迹与正文相类,然为行书,流畅有致,可能是汤氏亲笔书写。如卷一叶九天头:“杜寄翁总评:和作如林,难乎为继,似此典雅俊逸之章,真可谓愈出愈奇,后来居上矣。”按,杜寄翁,名应誉,字寄樵,浙江山阴人,著有《樵余草》十卷。
钤有“文起斋”“玙/印”“奂/斋”“绍/南”“汤/滏”“写怀”“行云/流水”“字葆/元号/俑斋”“李印/九标”“萧山朱鼎煦收藏书籍”诸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一三八五五著录此书。
《伴梅草堂诗存》不分卷,清顾 著。乾隆间顾 手写未定稿本。六册。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四周单边,无鱼尾,板框19.7厘米×14.4厘米,版心镌“梦叶楼”,或镌“嵩乔”,蓝格。前有桂廷嗣亲笔所书之序,及著者自序。有丁敬、汪沆题跋。该书为冯氏伏跗室旧藏。
顾 ,字嵩乔,号鉴沙,又号小痴,诸生,慈溪人。工吟咏,擅绘事。与桂廷嗣结夏社,同沈楷、郑竺、冯炳、周思椿诸人为诗酒之会,弹琴歌咏。壮年之吴楚,之豫章,后航海至台阳,到处题襟,无不知其名者。堂号有“伴梅草堂”“梦叶楼”“然松堂”等。据本书乾隆五十三年(1788)自序云,写此序时,顾氏年六十有二,又顾氏有“生于/丙子”印章,故顾 当生于雍正四年(1726),其卒年不详。顾 著作颇夥,据其誊写在《伴梅草堂诗存》第四册内封的《自著群书目录》记载,共有七十四种,其中四十五种在当时已经誊写成集,比如《秋灯随记》八卷、《外国物产志略》一卷、《南海水族谱》一卷、《台海纪略》一卷等。但其著作可能未曾刊刻,今大都散佚。现留存的仅阁藏《伴梅草堂诗存》,及上海图书馆所藏《慈湖耆旧诗》二种,后者亦为稿本。光绪《慈溪县志》有传。
《伴梅草堂诗存》卷前自序云:“四十年来游览交际出处,悲欢皆寓其间,每一展卷,若理旧梦,职此未忍终弃。自丙寅至今约存古今体诗一千七百余首,分为十二卷。”由此可见,该稿以编年的方式收录了自乾隆丙寅(1746)至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千余首诗,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二年。其中第一册为乾隆丙寅至戊寅(1746—1758);第二册为己卯至乙酉(1759—1765);第三册为丙戌至戊子(1766—1768),又甲辰年(1784)亦与之同册;第四册为甲午至乙未(1774—1775);第五册为丙申至己亥(1776—1779);第六册为庚子至癸卯(1780—1783)。中缺己丑至癸巳(1769—1773)五年,以及乙巳至戊申(1785—1788)四年,可见此稿有残缺。该书每册前后有关编稿时间的朱墨跋语数十条,细读之,可以得知顾 最早编此书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后又经过五次修订,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才编定,并另抄誊清本,一共编了三十年。据序云,顾氏将此稿编为十二卷,而《自著群书目录》则将之著录为十六卷,可见该书定稿时应为十六卷。
顾 之诗直抒胸臆,务求畅达,他的诗友汪沆评曰“工丽清新,萧疏曲畅”。顾 的周围有一个文学圈,除了与本县的名士酬唱之外,他与当时非常有名望的诗人、学者、书画家都有很深的交往,如钱树、钱杜、陈淮、丁敬、王文渭等。
全书为顾 亲笔抄写,字迹规整圆润,卷前书后钤有大量顾氏名章。行间天头有删改,并校语累累,朱墨灿然,皆为顾 手迹。该稿本保留了许多未定稿的痕迹,比如凡入选的诗,在题目上印两个小红圈;凡删去者,则在题上钤一“删”字。有些入选的诗上钤有“伯雅”章,卷后有“梅/簃”印,可能钱树亦参与了此稿的甄选修订。
钤有“嵩/乔”“顾/枫㭎”“小/痴”“鉴/沙”“然/松”“伴梅草堂/手抄书记”“磨蝎/守命”“石刺/里人”“生于/丙子”等印,印主皆为顾 。另有“桂氏/虚筠”“诗对/会家吟”“小水晶/宫”“于意/云何”“钱/树”“梅/簃”“映红楼/珍藏”诸印。该稿本曾经王定祥映红楼收藏。《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一五〇六一著录此书。《善目》集部一五〇六二还著录了另一部天一阁藏顾 稿本《秋竹诗稿》,其实该书著者并非顾 ,而为顾二鹿。二鹿号秋竹,鄞人,乾嘉时文人。
作者通讯地址:天一阁博物馆
* 本文受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3&ZD089)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