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河孕育千年云溪

2016-03-16 07:56杨涛
中国西部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国永宁夜郎

文/杨涛



永宁河孕育千年云溪

文/杨涛

在暮色中远眺纳溪城 摄影/魏民

“吔——嗨——吆——呵——吆——吔——嘿——咳——着……”节日庆典之际,站在永宁河边,偶尔还能听到这铿锵有力的永宁河船工号子。

永宁河,长不足千里,宽不足百米,穿越崇山峻岭、贯穿纳溪全域之后注入了长江。在船舶还没有动力的年代,永宁河的商船只能依靠纤夫行走。流淌千年的河水,沉淀了千年的文化,蕴藏了千年的智慧。永宁河犹如一条悠长的白练,穿越时空,串连起纳溪大地的历史与现实、沧海与桑田。

据《永乐大典·泸州志》载:“纳溪,县名。古之有溪,上控永宁界首,下注泸江。昔诸葛武侯平定云南,蛮夷纳贡而出此溪,因名纳溪,又名云溪。”镶嵌在江河连接处的水陆码头,飘荡在河中的轻舟,藏匿于深山的传说……纳溪,用物质与非物质的意识形态承载着水运码头和陆路盐商的足迹。翻开历史的长卷,巴蜀文化、夜郎古国、三国传说的画面铺在字里行间;漫步深山的古刹,擂击千年的铜鼓依旧余音绕梁;徜徉乐道古镇的酒肆,埋藏千年的温酒器诉说远古的故事;信步盐马古道,进滇入黔的盐商马匹仿佛逶迤而来。

乐道古镇 摄影/王梅梅

游乐道古镇 遐想夜郎古国的传说

清晨,薄雾缠绕着群山。在乐道古镇渡口弃舟登岸,便进入一片竹的世界。竹林间的道路格外潮湿,石径的边缘布满了青苔。

一抹晨曦穿过薄雾,透过竹叶洒在道路上。“现在进入的是夜郎大峡谷。”纳溪区文旅局工作人员赵丹向我们介绍。这里峭壁深壑,翠竹间生,好一个幽静雅致的去处。那个自大的夜郎在哪里呢?

赵丹告诉我们,《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夜郎自大”的典故就出自此。另据史书记载,夜郎是秦汉时期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古夜郎国的疆域究竟有多大?是否涵盖今天川滇黔等多处地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地“出现”了多处夜郎古国的墓葬。2011年10月,“西南夜郎文化研究中心”落户纳溪。从事夜郎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来到纳溪,探寻纳溪与夜郎古国的关系,从纳溪的民族结构、语言、民歌、服饰等方面深层次诠释了纳溪属于夜郎文化圈这一事实。

1986年,纳溪区上马镇出土麒麟温酒器,经国家文物专家鉴定,“系汉代青铜器,以吉祥物麒麟为基本造型,古人饮酒时的温酒用具,在我国古代酒器中尚属孤品,是古代文明留下的艺术结晶”。一个温酒器,把纳溪历史推到了夜郎古国的同时期。这样精美的温酒器是否属于富庶的夜郎古国官宦或黎民百姓?无奈历史尘封了这一切。

翻开《纳溪县志》,有记载称“纯州遗址在打鼓乡(现打古镇)古纯村境内。城建、废距今880年,遗址仍清晰可辨”。

夜郎古国为西南夷,纯州为古代少数民族聚居的羁縻州,二者是否有跨越历史的某种联系?

《史记》记载:“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从今天的区域位置来看,就算纳溪不是夜郎古国的文化中心所在,枸酱要出川进入夜郎古国,纳溪也是近便之道。

此外,夜郎古国与竹有着独特的渊源,纳溪的8万亩竹林是否凝聚着古老的夜郎文化,承载着夜郎国的生存方式?历史慢慢叩开纳溪古邑的神秘大门,夜郎文化的神秘面纱在纳溪被逐渐掀开……

泛舟永宁河 聆听久唱不衰的民歌

出了夜郎大峡谷,我们又回到船上,顺着永宁河继续前行。

“十七十八年娇,小妹呃,你在房中挑花绣朵绣花哟鞋……我变个野猫儿哎,跳在哟十七十八年娇……”

太阳透过河雾照在艄公的船桨上,早起的渔夫忙着收渔网,岸边的小哥子扯开嗓子,一曲《撵野猫》顺水而至,响彻山谷。

“阳雀叫唤几只唱呃,你无妻来我无郎呃,你无嘛妻来噻山呃中找吔,我无嘛郎来噻守空房哟……”

小哥的歌声刚落下,河对岸山间不曾谋面的小妹拉开喉咙便应了起来。

纳溪是个多民族共处的地区,本土民间文化以苗族、彝族的歌谣(情歌)为代表。《撵野猫》不仅响彻纳溪的青山绿水,更带着纳溪的淳朴和真诚穿越千山万水征服过全国的观众。

“永宁河,不仅是往来客商互通有无的商业通道,也是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融会的大舞台。”纳溪区史志办秦礼介绍。

永宁河穿越纳溪全域,跨过江门峡延伸至永宁(现叙永县)界,经盐马古道直通云贵高原,不足百里河道,却夯筑了花背溪、渠坝驿、乐道子等11个古码头。

激流之江,百折之河。码头人家勤劳诚信,乡野村民善良淳朴,江河之水推动着纳溪歌谣的传唱,颇具特色的有《薅秧歌》《撵野猫》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有了歌声怎能缺失舞蹈?纳溪先民在劳作之余歌者亮其喉,舞者献其姿。据传,明嘉靖年间,太史公杨升被贬永昌(今云南保山市),途经纳溪前往永昌赴任,船行永宁河,听到乡民的“游女踏歌”(围于火塘,牵手边唱边舞,以琴、笙伴之的集体歌舞)和“马郎起舞姎徒唱”(女呼男为马郎。姎徒,少数民族女子),便停船靠岸,听歌观舞,成为纳溪民间流传的一段佳话。

经过数百年的洗礼,至今纳溪境内还流传着《牛牛灯》《班打狮子》等民俗歌舞。在乡野民间,几乎人人都能吼一嗓子山歌,扭一曲薅秧舞。唱山歌并不算村民所长。当然,像船工号子这种随着环境改变而逐渐消失的例外。

“从装船、出航到过滩、沱,都要唱。”八十多岁的王绍彬并不是永宁河船工号子的传承人,只是从小就生活在永宁河的船上,听着号子长大。“这条河养活了很多船工,现在河面已经没有穿梭忙碌的商船,只是偶尔还能看见几个渔民,拉船的船工号子也快失传了。”

溯源八方商贾 探寻散落民间的遗韵

一叶轻舟,继续顺河而上,来到当年的11个古码头之一——渠坝驿。如今,古码头已难觅踪迹,不免有些遗憾。“取道渠坝驿,寻味豆干香。”街头招牌上一句没有出处的话,却道出了豆腐在古码头上的地位。

据说,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祯为办川盐运务,集资整治永宁河道,治理渠坝碛等20处险滩。丁宝祯到渠坝察看疏河工地,得知当地豆腐干为名食,品尝之后,欣然题下诗文:“渠坝豆腐干,味之有余美。浊酒铺前坐,素餐饱食归。” 豆腐干饿能充饥,闲作零食,携带非常方便,得以流传至今。

“这就是豆腐宴。”渠坝镇长于疆向我们介绍。只见熊掌豆腐、凉拌豆腐、素豆花、豆腐鱼等特色菜肴一一摆上。看着满桌的豆腐,感叹更多的是先人的智慧。

桂花酒好,却不敢贪杯,酒至半酣,厨娘为每人端上一碗粉条,这是打古的特色小吃红苕粉。据悉,纳溪民间遇节庆之日,会用红苕粑来祭奠祖先。清嘉庆年间,雍炳银等几户人家在打浆、滤粉、制粑的基础上,尝试把粉粑用手搓捏成细条晾干做干粮、干菜,演变成今天的手功红苕粉。

忙碌之余,沿河码头边的厨娘站在街口吆喝:“西南客商喜辣椒,山西商旅好醋,北方大哥钟爱面食……”为了留住八方客商,在永宁河边也能找到浓郁家乡味儿。

纳溪的美食离不开纳溪的醋。1889年,异乡人刘再儒来到叙蓬溪(今护国镇)高薪聘请酿醋名师张子清创办福泰长酱园厂。随着岁月的变迁,传承百年的“福泰长”如今已成为享誉川南第一醋的护国陈醋。沿袭百年的护国陈醋虽经技艺革新,但祖传秘方不变,传统工艺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依旧离不开纳溪当地的麦麸和大米。

离开渠坝驿,船沿永宁河继续上行,前往叙蓬溪。在那里不仅可以看到护国陈醋的发源地,还可以看到蔡锷将军率护国军讨袁时留下的护国岩铭。历经百年的沧桑,镌刻在石壁上的“护国岩”三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向游客述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流淌千年的永宁河依然奔流不息,积淀千年的文化宝藏逐渐浮出“水面”,铜鼓寺、古纯传统村落、乐道古镇、天仙硐传说、化学兵总库等历史面纱正被慢慢拨开,牛牛灯、班打狮子、蝴蝶画等13个省市“非遗”恭候鉴赏。纳溪区正竭力还原永宁河两岸昔日繁华的市井,让千年纳溪文化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艳梅)

猜你喜欢
古国永宁夜郎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神秘古国的传说
寻踪夜郎历史 发现夜郎古歌
穿越千年 寻找梦中的高棉古国
唐“夜郎”在何处
精美的古国图腾
夜郎湖:中国最美的拍摄点
谁才是真正的“夜郎故地”
张永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