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研创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2016-03-16 10:13谢寿光
出版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皮书智库话语

谢寿光

皮书研创出版通过构建智库话语平台,为促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中国发展经验,为提升中国在学术上的对外话语权提供了有效支撑。

热词:皮书研创 学术影响 传递中国话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皮书作为一种具有鲜明话语特征并被国际社会关注和接受的智库报告,在政府决策、智库思想交流、社会推广、媒体转化、引导舆论、传递中国话语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其“专业”“前沿”“连续”“数据”“传播”等特征,已经成为关于“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话语平台之一。皮书研创出版通过构建智库话语平台,为促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中国发展经验,为提升中国在学术上的对外话语权提供了有效支撑。

构建“当下中国”话语体系

(一)西方关于中国研究的演进

西方关于中国话语的研究始于汉学。一批汉学家通过设立汉学系对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这在整个西方的学术话语体系非常边缘,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有了传统汉学的研究,中国的文化和传统的思想在全球得到了传播。二战以后,西方关于中国话语的研究从传统汉学转向中国研究,重要标志包括欧洲大陆荷兰的莱顿大学变成研究中国的中心,地处北美的哈佛大学开始研究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这时,关于中国的研究已经进入了西方学术研究的主流。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加入联合国,国际学者发表的关于中国研究的文献数量大量增加。西方国家绝大部分从事中国研究的是一些了解中国的外交官,或者是一些学过中文,可以看懂汉语文献的学者。

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中国研究已成为西方学术界主要的研究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远远不能满足当代世界的需求,“当下中国”成为了热门研究议题,而且成为了显学。

(二)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亟需被理解、被信任

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亟需被西方社会理解、信任,也正是这样,中国对外宣传的策略不断演进,中央不断提出要“走出去”。传统的对外宣传,主要依托华人华侨的宣传展示中国的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但一直离“走出去”的目标太远。国际通行的版权交易,因阅读习惯、行文方式、文化价值观差异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输出输入严重不成比例。近年来,西方的一些学术出版机构,希望把当下中国的研究内容翻译成英文进行传播,但要求以英文的形式提交研究内容,语言的转换需要很大的成本,这对学者、对中国的出版机构形成很大的成本制约。2005年,国家出台对外翻译资助制度,这表明政府在推动经济、文化全方位“走出去”方面开启了新的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也在这个阶段被提出。

我们要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关键是构建“当下中国”的话语体系,这也是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下学术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使命。所谓“当下中国话语”,就是指关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现实中国的观察和研究,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以及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皮书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话语平台之一

过去的智库报告一般是通过内部渠道上报的方式报送给决策机关和决策者,进而发挥决策参考作用的,比如新华社的《内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要报》。近年来,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及其他有关方面纷纷递送内部参阅信息报送件。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报告是否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是否及时、适用?第二,大量信息堆积的时候,决策者(为决策服务的组织和个人)是否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的重要信息?因此,仅仅通过内部传递的方式发挥智库的作用,显然不现实。这就需要寻找能够反映“当下中国”的话语平台,皮书就是这样一个智库产品的整合和传播平台。

皮书研创出版建构了一个有相当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智库话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具有学术话语特征的关于当下中国的皮书报告,经过媒体的转换,成为大众话语并引领社会舆论,进而引起官方上层的关注及被吸纳成为官方话语。

皮书的话语平台功能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皮书可以作为智库成果或社会科学应用对策成果的推广和发布平台;第二,皮书是关于“当下中国”年度发展的权威资讯平台,包括经济社会的前景分析与预测,行业或专业年度发展报告,专业评价、评估报告,等等;第三,皮书是世界实时、准确了解“当下中国”的专业窗口和通道;第四,以皮书为核心构建的皮书数据库,有效满足了大数据时代认知、把握“当下中国”对结构化专业数据的需求。

努力提升皮书话语能力

如何提升皮书的话语能力?深度发掘和把握皮书的话语平台功能和皮书的特征,应当在以下五大方面下足功夫。

(一)专业

皮书作为一种智库报告,无论研创者是官方智库,还是半官方智库,抑或是社会智库,均应具备第三方所具有的客观、专业、理性的鲜明特征,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它既不同于以政策宣示和诠释为特征的官方文告、年度工作报告,更有别于社会媒体、大众媒体的随意、喧哗之作。

(二)前沿

皮书作为一种年度专业智库报告聚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准确、客观、科学地反映当下中国和世界某一领域、地域、行业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普遍持续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有效回应信息时代各方对专业资讯的需求和关切。

(三)连续

皮书作为一种以年度为时间单元的智库报告,不同于其他智库报告的关键就在于其连续性。其他类型的智库报告或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大多是对某一时空领域问题研究的点状、间断性成果,而皮书则是线性、持续性成果。这也是体现皮书话语能力的一个标志。

(四)数据

用数据描述和分析现实问题是皮书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皮书在众多应用研究成果、智库成果中获取影响力、话语权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获取原始、真实、有效的数据,是每一位皮书研创者首先必须考虑和解决的前提条件。

(五)传播

皮书作为一种正式出版物,具有很明显的公共性特征,它主要是通过影响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决策来呈现智库功能的。因此,皮书研创者和皮书出版者必须联手合作,精心打造数字全媒体时代皮书推广传播平台,从而真正实现皮书的话语能力。

皮书作为智库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对作者编撰的皮书进行后期推广,使传播效应最大化,从而影响社会舆论。推广方式不仅仅包括发布会,还可采用多种媒体进行传播,比如研创者可接受媒体采访,也可进行网络访谈或在微信公号上发布等,这都是把皮书的成果进行最大化传播的有效方式。

(作者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猜你喜欢
皮书智库话语
刍议皮书出版中编辑的作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皮书:新一轮的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