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使成式、处置式、被动式关系

2016-03-16 10:13刘子楗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被动式语义

刘子楗

摘 要:本文从语义层面分析得出,使成式、处置式、被动式三种语法结构间联系密切,处置式、被动式均可与使成式相结合,处置式、被动式二者也有异有同。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使成式的补语要与宾语有联系才能转换成其他二者;处置式要转换成被动式其谓语动词和“把”后面的宾语要为动宾关系,且要有明确的处置义;被动式、使成式要转换成处置式,谓语动词的表义要能使受事一方遭受严重影响。

关键词:使成式;处置式;被动式;语义;转换条件

“使成式”由王力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它也叫动结式,是一种动补结构。王力先生这样界定与描述它,“凡叙述词和它的末品补语成为因果关系者,叫做使成式。”“从形式上说,是及物动词加形容词(如‘修好‘弄坏),或者是及物动词加不及物动词(如‘打死‘救活)。”“处置式”就是“把”字句。王力先生认为,“凡用助动词把目的位提到叙述词的前面,以表示一种处置者,叫做处置式。”如“把革命进行到底”。“凡叙述词所表示的行为为主位所遭受者,叫做被动式。”我们知道,使成式由两个词组合而成,宾语的位置就有三种,它可以放在两词中间,如“石角钩衣破”;但“宋代以后,就一般情况说,使成式中间已经不能再插进宾语了。”(王力2010:264)于是,宾语可放在使成式后面,如“展开豹皮幅子”(这在汉代以后就有);同时,也有一种新办法,是将宾语放在使成式的前面,这就将使成式与处置式相互结合使用。当然,使成式也可用于被动意义,这时不必和处置式搭配,原宾语放在使成式前面作了主语。可见,使成式是可以与处置式、被动式相互搭配、结合的,那么三者间的关系怎样、处置式与被动式间又有何异同呢?

一、使成式、处置式、被动式转换条件

(一)使成式转换为处置式、被动式的条件

我们先来看使成式不能转换成处置式、被动式的情况:

如:小刘洗怕了衣服。*小刘把衣服洗怕了。*衣服被小刘洗怕了。

小刘用惯了这支钢笔。*小刘把这支钢笔用惯了。 *这支钢笔被小刘用惯了。

小刘打碎了杯子。 小刘把杯子打碎了。 杯子被小刘打碎了。

(以上例句转引自傅雨贤1996)

针对上面三个例子中前两个不可转换而第三个可转换的情况,我们可以用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分析,这和使成式补语有关:即如果补语与主语在意义上有联系,而与宾语无关,那么就不能转换成处置式、被动式。如果补语既与主语意义上发生联系,又与宾语意义上发生联系,那么就要根据语境来进一步判断:如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宾语,则可以转换,反之则不能。如:姗姗玩怕了小猫。补语“怕”既可以是姗姗怕又可以是小猫怕,所以需要借助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如果下文是“姗姗再也不敢玩小猫了”,则“怕”是指向主语姗姗,这种情况不可转换。如果下文是“小猫跑了”,则语义指向是宾语小猫,则可以转换。

由此,我们得出使成式转换成处置式、被动式的条件是:在明确语境的情况下,使成式的补语成分必须与宾语在意义上有联系,不能与主语有联系。

(二)处置式转换成被动式的条件

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说过,“对任何语言来说,被动式都不能简单地了解为主动式的反面;并非一切主动式都能转为被动式。”那么处置式转换成被动式有什么条件呢?我们同样先来看处置式不能转换成被动式的情况:

第一,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指出,“有时候,处置式并非真的表示一种处置,它只表示此事是受另一事影响而生的结果。这种事往往是不好的事,或不自主的事。”如:“谁知接接连连许多事情,就把你忘了。”王先生将其看成是“处置式的活用”,“普通处置式的叙述词必须是及物动词,活用时却可用不及物动词。”如:“偏又把凤丫头病了。”在《中国语法理论》中,王先生称这种语法结构为“继事式”(现有学者称“致使式”)。这种特殊的处置式就不能转换成被动式,因为“继事式”中谓语动词和“把”后面的宾语是主谓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或虽是动宾关系但其及物动词却不表示处置。

如:小红听了,不觉把脸一红。*小红听了,脸不觉被(她)一红。

把姑娘的东西丢了。*姑娘的东西被丢了。

第二,处置式表示“拿,对”意义时,不能转换成被动式。因为这种处置式的处置义不明确,或谓语成分在语义上是指向主语的而非“把”字后的宾语。

如;他能把你怎么样?*你能被他怎么样?

我把他没办法。*他被我没办法。

由此可见,处置式转换成被动式的条件是:一方面,谓语动词和“把”字后面的宾语应为动宾关系,而且要能表现出支配、关涉义。如果是主谓关系,那只有陈述义,是不能表示出主语因遭受施事者的动作行为而感到不幸或不愉快,进而转换成被动式的。如:这事把他难受得一夜没睡。*他被这事难受得一夜没睡。另一方面,要明确主语的具体处置行为、动作,谓语成分在语义上要指向“把”字后的宾语而非主语。例如,上面例句中的“怎么样”并没有明确主语的具体处置行为、动作;“没办法”是主语“我”没办法,而不是“他”所遭受的处置。所以,这种没有明确宾语所遭受的处置行为的特殊处置式也是不能转换成被动式的。

(三)被动式、使成式转换为处置式的条件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指出,“被动式和处置式虽不同,而其所叙行为的性质却大致相同。因此,多数被动式是可以改为处置式的。”但也有的被动式不能转换为处置式,来看下面的情况(例句引自王力1954、吕叔湘1982):

A.四个猛虎被他打死了。 他把四个猛虎打死了。使成式:他打死了四个猛虎。(依王先生观点,在目的位的人或物“四个猛虎”是遭受动作的显著影响者。)

B.他经常被人们笑话。*人们经常把他笑话。主动式:人们经常笑话他。(依王先生观点,在目的位的人或物“他”只是动作的对象,他或它可以不感觉到,或不受动作行为的显著影响。)

由此,我们得出被动式、使成式转换成处置式的条件是:受事一方必须是遭受施事一方动作行为的严重、显著影响者,并产生一定的后果。由于使成式是“叙述词和它的末品补语成为因果关系”,所以被动式经常与使成式结合,虽然“看见”“听见”等一类词也是使成式,但由于施事者的这一感受几乎不能对受事一方造成什么影响,所以这一感官类使成式排除在外。

王力、吕叔湘先生都认为多数被动式是可以改为处置式的,这一点我们从被动式转换成处置式的条件中便可看出,在被动式中受事者遭受施事者动作行为的影响,对受事者来说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而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必然有其施事者对其进行的处置。故王力先生认为,“(二者)形式虽不同,而其所叙行为的性质却大致相同。”我们下面就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二、处置式、被动式异同

(一)处置式、被动式的差异

1.形式与意义不同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定义处置式为:“凡用助动词把目的位提到叙述词的前面,以表示一种处置者,叫做处置式。”定义被动式为:“凡叙述词所表示的行为为主位所遭受者,叫做被动式。”在《汉语语法史》中认为,“处置式就是“把”字句,就形式上说,它是用介词“把”字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就意义上说,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一种处置。”“到了汉代以后,被动式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为……所式和‘被字句。意义上基本上是用来表示不幸或者不愉快的事情的。”至于“把”“被”的词性,它们都是由古汉语中的动词演变而来,在现代汉语中词义虚化,变成助动词、介词。我们同意邵敬敏先生的观点,“严格地说,这个‘被不能算是典型的介词,还是看作助动词更有道理。但是鉴于助动词另有严格的标准,因此还是看作介词为妥。”(邵敬敏2009:141)

2.强调侧重点不同

在主动句(我们以使成式为例)基础上,不考虑特定语境,我们说处置式主要强调的是被“把”字提前的宾语,被动式侧重强调句首的受事成分。如:我吃完了饭。(使成式)我把饭吃完了。(处置式)饭被我吃完了。(被动式)王力先生认为,“处置式是汉语语法走向完善的标志之一。由于宾语的提前,显示这是一种处置,一种要求达到目的的行为,语言就更有力量。”(王力2010:271)薛凤生《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1)认为,“把”字句的语义诠释为:由于A的关系B变成C所描述的状态,B是全句的主要话题;“被”字句的语义诠释为:由于B的关系A变成C所描述的状态,A是全句的主要话题。所以两种句式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说话人想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吸引到B或A上来。

(二)处置式、被动式的一致

1.动词后面不带宾语

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说,“被动式和处置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动词后面不带宾语的。”如前面所举过的例子,受事宾语在处置式、被动式中分别被“把”字提前、处于句首做主语,所以动词后就无宾语了。但是,吕叔湘先生在《被字句、把字句动词带宾语》一文中,分类列举出了一些动词后带有宾语的句子,我们试图从中归纳出动词后面带宾语的被动式、处置式类型。

(1)这类被动式的结构为:主语(受事)+被+施事宾语+谓语v+宾语,其类型如下:

①还原成主动句是双宾语句

A类:v后宾语是间接宾语,这类动词通常是给予类动词。

如:这些珍贵的艺术品被他随随便便送了人。(等于说“送人这些艺术品。”)

B类:v后宾语是直接宾语,这类动词往往是指称类动词。

如:这种字被人们称为形声字。(等于说“称这种字为形声字。”)

②v后是当事宾语

表方式如:他被打了耳光。(以“耳光”的方式打)

表工具如:无异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用“冷水”浇)

③v与主语无关或关系很小而与宾语直接相关,有的与宾语构成惯用语。

如:他被人家开了个大玩笑。(“开”与“玩笑”有关,而不是“他被开了”。)

两营伪军就这样被我们切断了后路。(“切断”的不是伪军,而是后路。)

④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是主语的一部分。

如: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被编辑部删去一大段。(“一大段”是文章的一部分。)

他在睡梦中叫人家捆住了手和脚。

⑤动词义抽象引申

如:老定说了半天,结果又被东山抓住了今年春上的事情。(不是被“抓住了”具体的东西,而是被人抓住了把柄。)

⑥在使成式谓语后进一步描述结果

如:茫茫麦海被破开一条长长的白线。(本来“茫茫麦海被破开”就可以了,但又补充说明了破开之后的状貌:呈一条长长的白线。)

(2)这类处置式的结构为:主语(施事)+把+受事宾语+谓语v+宾语,其类型如下:

①还原成主动句是双宾语句

v后宾语是间接宾语,这类动词通常是给予类动词。

如:他把信递给我。(等于说“他递给我信。”)

②谓语v后进一步描述结果

如:他一脚把那个坏蛋踢了一个跟头。(在他发出了“踢”的动作后,遭受者“坏蛋”的结果是“跌了一个跟头”。)

你就是跪着磕响头,把地碰个大窟窿,也是白搭。

③v后是当事宾语

表方式如:连长把他关了三天禁闭。(“禁闭”是用来关他的方式。)

④v与受事宾语无关或关系很小而与宾语直接相关,有的与宾语构成惯用语。

如:他不服从命令,所以把他免了职。(“免”的是“职”,不是“他”。)

⑤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是受事宾语的一部分。

如:炸弹把教室楼炸坏了一个角。(“一个角”是教室楼的一部分。)

他随手把这本杂志翻了几页。

⑥谓语动词后的宾语是一个动作性的名词。

这种情况由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提出,如:“把从前的话作一个交代”实际上等于说“把从前的话交代一下”等,他认为“交代”“分析”“解释”等词均为“动作性名词”。但是,我们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这类“动作性名词”只有动词性而无名词性,应该看作动词作宾语的情况。这类处置式“所处置的仍旧是动词前的宾语而不是动词后的宾语。”(王力2010:271)

2.表义相同

从意义方面说,二者都可表示一种不幸或不愉快的结果。王力先生经统计得出,“就压倒多数例子看来,我们说汉语被动式的作用基本是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这话是可以说的。”(王力2010:285)“被动式所叙述,若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如受祸,受欺骗,受损害,或引起不利的结果等等。”(王力1985:88)如:我们被人欺负了。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我哥哥……被县里拿了去。史妹妹这样一个人,又被他婶娘硬压着配人了。知是何三被他们打死。吕叔湘先生也指出,“有些把字句改成被字句之后,多了一层不满、不以为然的意思。如‘我们动身的日子被他告诉了他们,好像是怪他多事。”(吕叔湘2002:196)邵敬敏先生在范剑华先生观点基础上提出,“‘被强调动作行为的非主观性。由于不是主观愿望决定的,因此不少事情甚至往往是违背N1主观愿望的,所以‘被字句的语法意义是倾向于贬义也就不足为奇了。”(邵敬敏2009:140)

被动式是主语代表的人或物遭受到某种动作行为,所以表示不幸或不愉快是好理解的,而处置式是主语发出处置的动作行为,通常来说是不表示消极的。但是,“就意义方面说,处置式的用法,到了近代也渐渐超出了处置的范围。特别是在元明以后,它可以用来表示一种不幸或不愉快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它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或不表示处置的及物动词。”(王力2010:270)例如:将那一舱活鱼都走了。偏又把凤丫头病了。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有了。小红听了,不觉把脸一红。王力先生将这种句式看成是处置式的一种转化,称为“继事式”(前已提到),现在有学者称其为“致使义”。当然,随着被动式的欧化,如意的事或企望的事也都可用被动式,如“他被授予元帅军衔”“他被选为会长”等等。王力先生在统计《世说新语》中“被遇”“被举”“被知遇”“被礼遇”等“例外”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在古代封建社会里,一般人以为在上者的恩宠是和灾祸一样地不可抗拒的,所以要用被动式。根据现代汉语的例子,我们也可以这样假设:它是古代社会在上者恩宠思想的延展与引申,像“元帅”“会长”这样的军衔、官衔以及各种荣誉称号等的得来,固然是和当事人自己工作努力、业务水平高等分不开的,但能否被授予、何时被授予都不是由当事人自己说了算的,所以对其来讲也可算是一种“被动”吧。

3.介词后不能有否定语

正如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所指出的,被动式和处置式的形式虽不同(一是被动句,一是主动句),而其所叙行为的性质却大致相同。譬如一件事,在主事者一方面看来是一种处置,在受事者一方面看来往往就是一种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他把你打了一顿”,在“他”看来是一种处置,在“你”看来就是一种损害了。“被动式所叙行为的性质既和处置式所叙者大致相同,所以它们在结构形式上也大致相同。”王力先生指出,“处置式专为积极的处置而设,所以‘把字后不能用否定语。”与之相对应,被动式“被”字后也不能有否定语。

如:把嗓子喊哑了。*把嗓子不喊哑了。嗓子被喊哑了。*嗓子被不喊哑了。

4.均可与使成式结合

从语言的节奏方面说,二者将宾语提前,留单音节动词在后面都是不合适的。汉语中元音占优势,因而节奏、韵律美很重要,在很多情况下节奏排在第一位,强过语义、语法。例如偏正结构用不用“之”字为介,一般来说,就要以节奏为标准。吕叔湘先生指出,“在现代汉语里,单音节成分的活动是常常受到一定的限制的。”因此,诸如“柴王澶州把位让”“爹爹在家把儿训”“命人来把母女唤”等只出现在歌曲唱词中,在普通口语中是十分罕见的。因此,“带施事者的被动式发展的结果,也和处置式一样,同使成式结合起来。”(王力2010:288)“语法结构相互间是有它们的联系性的。”(王力2010:287)处置式与使成式结合,如:把绢子打开。把鞋都走破了。被动式与使成式结合,如:全忠被克用搏倒。(五代史平话·唐史)我被一阵雷声惊醒。此外,处置式还能和别的形式相结合,具体如下:

……

被动式也是一样。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说使成式、处置式、被动式三种语法结构间的联系是密切的,处置式、被动式都可以和使成式相结合,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首先,使成式要想转换成处置式、被动式,其谓语动词后的补语一定要与宾语发生联系而不能与主语有直接联系,因为一般来说,处置与被处置的对象都是后面的宾语。其次,处置式要转换成被动式,谓语动词和“把”后面的宾语要为动宾关系,且要有明确的处置义,谓语成分在语义上要指向“把”字后的宾语而非主语。否则不能展现出谓语动词所施行的动作行为是主语所遭受的情况。再次,被动式、使成式要转换成处置式,在表义上受事一方通常要遭受严重影响,这样才能表现出处置义。这与谓语动词(可以由使成式构成)表示的动作行为直接相关,故感官、心理活动类动词等要排除在外。当然,正如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所说,也有把“把”和“被”两种句法糅合在一起的时候,如:我是被一起子听戏的爷们把我气着了。(儿三二)被这几文钱把这小人儿瞒过。(元人小令)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语法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上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54.

[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吕叔湘.吕叔湘全集(第二卷)[M]. 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傅雨贤.现代汉语语法学[M]. 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邵敬敏等.汉语语法专题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基金项目] 黑龙江大学2015年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项目,项目编号:YJSCX2015-013HLJU。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被动式语义
语言与语义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简化供暖在被动式公寓的应用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