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

2016-03-15 21:14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升初学区教育资源

需要恢复“小升初”统考吗

有媒体报道,北京市西城区文昌胡同的学区房售价已达40万元/平方米,原因是从该学区房对口的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毕业后有望升入“牛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为给学区房降温,教育部此前透露,正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即“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但政策操作方案还未出台,学区房也“热度”未减。

春节临近,择校已呈白热化态势。小升初乱象越演越烈,不堪重负的学生家长对恢复“小升初”考试的呼声也未见消退。

到底能不能恢复“小升初”统考?

没有“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变革

谢小庆(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原所长  教授)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呼吁公平,人们对公平的理解却相去甚远。 论及考试公平,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是指“程序公平”,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种是指“条件公平”,即不仅考虑考生在考试中是否受到相同的对待,而且考虑考生是否得到相同的教育条件。

第三种是“事实公平”,即不仅考虑考生在考试中是否受到相同的对待,是否得到相同的教育条件,而且考虑使所有“生而平等”的儿童都具有平等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

今天,在小学、初中入学中所采用的“就近入学、电脑派位”方式,体现了对“事实公平”的追求。但许多人出于对运用金钱和权力择校导致入学规则不公,进而赤裸裸地侵犯教育公平的深恶痛绝,呼吁在“幼升小”和“小升初”中以考试录取,也是为了公平。

家长的择校冲动,既与整个社会的文化迷失有关,也与教育“传道”目标迷失有关。一些家长主张恢复统考,我理解但不赞成,这违反《义务教育法》。择校问题不能靠倒退来解决,只能通过推进改革来解决。

电脑派位本质上是个科学的政策。但须知世上没有“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改革选择。规则被破坏,钱、权渗透其中,少数重点校占有垄断性的资源,校际之间差距过大,那改革的方向只有一个:确保政策公平性,同时均衡分配教育资源。

安徽铜陵等地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公平配置的经验是:没有市委书记挂帅,光靠教育局长是推不动的。为官用权者必须带头先约束好自己和自己的亲属,放弃自己那块“特惠蛋糕”。

再来,“小升初”过程要公开透明,如果将每个入学新生的情况上网公示,置于全体家长的监督下,也能有好的效果。

恢复“小升初”统考是减负最优选择

李岳(驻京央企中层管理人员  西城区小学生家长)

越是教育资源相对富集的一线城市,小学生家长越容易焦虑。在北京,丰台、大兴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到西城或海淀就读,而后两个区的家长又盯着实验二小或者中关村一小等名校。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学生升学压力增大,平时课业负担增加,在教育部门的文件中出现了“减负”这个词。取消“小升初”考试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可没有了统考的“小升初”成了一个“黑洞”,把小学生和家长吸进买房、“占坑”的漩涡,无法自拔,减负从何谈起?

曾有一部热播电视剧里的“虎妈”为了让女儿成为名校小学生,花尽全部积蓄购买了一套学区房,却因未居住满一年而不得不让孩子在家自学一年。

投资有风险,买房要小心。按照西城区的规定,如果你买的是二手房,六年内已有一陌生孩子用来上学了,那这房子就不能作为自家孩子的入学依据了。字面上未尽的购房“贴士”是:要早买,因为如果学生太多,学校会按户口迁入时间排序。

另外,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且极度不均衡是退无可避的现实,学校在招生时总会制定一些选拔标准,奥数还是难逃“标尺”功能,因为分数最过硬,区分度最好。所以,奥数就像个球,打下去再弹起来,而且弹得更高。

取消了统考的“小升初”,谈歪了教育公平,既然如此,“吃回头草”又如何呢?恢复“小升初”统考或许是让家长和小学生减负的最优选择。

“学区房”必定会自生自灭

韩玉印(小学教师)

学区房房价的野蛮生长,不排除有地产商炒作的因素,但这掩盖不了优质学校学位一位难求的事实;不排除个别家长的攀比心理作怪,但这阻挡不住大部分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决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家长有什么理由不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因此,“拼房子”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次生灾害”,而这种“次生灾害”的背后是多年来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欠账,集中凸显了人们对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分布严重不均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区房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晴雨表”。

校际之间存在的差距不可能很快取消,但政府正在努力通过制定政策,比如与名校共建、教师轮岗,还有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和科学划分学区来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能力。也就是说,“名校效应”正在进一步扩大,它定会以自己的魅力普惠更多的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

均衡教育发展绝不是口号,更不是政绩的冲动,而是实实在在的投入,是学校办学条件的提高、师资设备的优化、投入经费的倾斜,以及学风教风的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需要实实在在的人去抓,去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它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这会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学区房”必定在“教育均衡发展”中自生自灭。

推进教育均衡,不能只抓“就近入学”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近年来,呼吁恢复小升初统一考试的声音越来越大,很多家长认为,统一考试,按分数高低招生,最简单、最公平、最可缓解择校焦虑。

不能简单指责这种呼声无理取闹,而必须理性分析这种呼声为何会产生。客观而言,恢复小升初统一测试,这和推进素质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理念,是完全背离的,因此根本不可行。

这种呼声,折射出我国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现实,也是给政府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的“差评”。

政府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不应该一味抓“就近入学”环节,对学校招生、家长择校作出各种规定,而应该切实增加义务教育投入,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通过缩小校际差异,促使家长自愿选择就近入学——按照《义务教育法》,政府有保障就近入学的义务,但学生有择校的权利,即如果学生要就近入学,政府部门必须满足其入学需求,而如果学生不就近入学,政府应当尊重其权利。

理想的义务教育格局是,政府保障90%的公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办学校不择校,学生就近入学,另外10%则属于差异化办学的民办义务教育,供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学生求学规划,自主选择,这些学校采取什么方式招生,是学校的自主权,既可单独测试,也可组织联考。

但现在,政府部门并没有保障公办学校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却要求民办学校在招生时不得举行测试,甚至把民办学校也纳入对口就近入学的范畴,这是对义务教育均衡的乱治理,越治越乱也就毫不奇怪了。

猜你喜欢
小升初学区教育资源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学区房还能买吗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基于访谈探讨天津取消小升初择校考试制度的合理性与否
“小升初”,不头疼
西安小升初考試場面壯觀 場內場外都是“拼”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