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旧巷

2016-03-15 02:58孙建忠
参花(上) 2016年2期
关键词:福星陈家大娘

孙建忠

1938年初冬清晨的阳光,已有些明亮了,从谷桥镇一户姓关的人家那扇雕镂槅子的窗寮直透进来,照在关文秀睡得正熟的脸上。

虽然有一层窗户纸挡着,但关文秀还是感觉到了光亮,他皱了皱眉头,将眼睛张开一条缝,看着那道光里飞舞着的许多的、小小的尘埃,像无数的小飞虫似的四处乱窜。

早觉的滋味正佳,关文秀将自己往暖烘烘的被窝里舒服地埋进去一些,决定要好好领略这难得的晨光,不料一闭眼又睡去了。他眯着眼睛,看着阳光从他的床移到了三屉桌,看着看着,眼皮渐渐变重,沉沉地又要睡去。

屋门嘎吱一声,文秀的娘穿一件寻常的翠蓝花袄,头发梳得干干净净的,径直来到文秀床前,隔着棉被拍了拍他的屁股,催道:“秀娃,快起来上学堂!”

关文秀迷迷糊糊地正要睡去,况且刚入冬,屋里还没生上火炉,他可不想一下子跳到寒凉的空气中去。但经不住母亲又是推又是拉的,没过一会儿,就被套上了一件长棉袍,外面再罩上一件元色半臂,匆忙梳洗了一番,就出了门。

这是南方闽地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小城,因城北一座古廊桥而得名,四面俱是些丘岭起伏的群山,苍山如屏,将镇子环抱其间。城中央一条大街,说是大街,其实也不过十数尺宽,正好可以对过两辆一匹马拉的糙席篷子大车。街面中间全以青石板铺筑,磨治光洁,雨后更是明可鉴人。两边是各色各样的店铺,大小铺席,诸如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等,一间连着一间,几无空虚之地。店铺后面,分布着几十条逼仄狭窄的卵石巷道,巷子两边是清一色的白墙青瓦,多为砖木结构,挤挤挨挨,屋宇鳞比。大街的头一家是一家点心铺,就在大街东面那一排店铺中的一家。

此时正是晨气甫动,街上的人并不多,三三两两的,只有一位姓纪的婆婆,每天照例会打扮得干干净净的,早早地搬张小板凳坐在一家点心铺门前,见到文秀就招手说:“秀娃子,我跟你说,要不是民国,我现在穿的可是朝服呢……”关文秀一笑,不想跟她聒噪,低下头匆匆走过,路过的人家见她说得认真,也半开玩笑地道:“是啊,您老可是诰命夫人呢!”

镇上的学堂设在一处祠堂里,这条路,关文秀来来回回走过多次,早已走得熟了。傍晚下了学,刚来到青石板大街上,劈头就遇上了陈家的福星少爷,失魂落魄的,一个人牵着自行车踽踽而行,一个不留神,差点跟他撞个满怀。

这个陈家,是镇上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祖上靠做米面生意发了家,前朝剿灭长毛那时候,陈家捐了一大笔钱粮给朝廷,还拿出银子来练兵练勇,筑城自固,把小小的谷桥镇守得跟那铁桶似的。当时的闽浙总督因此受了惊,也不管练出的那些兵勇究竟有没有跟长毛交过手,放没放过一枪,就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章,皇帝正在焦头烂额之际,照例龙颜大悦,给陈家颁了个“忠义传家”的匾额,着实热闹了几个月。

从那以后,陈家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到了陈牧惮这一代,青石板大街两边的这些人家,种出的米,榨出的油,纺出的纱,一大半都归了陈家的米店、布店。镇上唯一的朱红色大门,唯一一座水磨坊,唯一一家做酒的作坊,唯一一辆从省城买回的自行车,当真是占尽了谷桥的好风水,风光无限,无与伦比。

依着陈家这地位,按理说,陈牧惮应该是万事如意了吧!可俗语说得好——“富有富烦恼,穷有穷开心”,世上的事原没有十全十美的。陈牧惮以前娶过三位夫人,除了大太太没有生育,老二和老三这些年接二连三的,给他生了四个女儿。陈牧惮没有子嗣继承家业,一发狠,又娶了第四房小妾,求神拜佛,起课算命,不知弄了多少。也该当这小四福气大,第二年,就给陈牧惮生了个儿子,起了个名字叫陈福星。

福星少爷是陈家这一代唯一的独子,全家人自然把他捧在手心里,不敢教碰坏了一丁点儿。长到七八岁的时候,陈牧惮和几个太太商量了,带他到省城,找了一位名师,教他发蒙读书。

陈福星至今都还记得,发蒙那天,老先生第一次教他念的那几句话是:“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一连三遍,发蒙礼节,才告终了。只可惜除了这几个字外,在省城求学的那几年,没读过几本正经书,倒是那些不上道的玩意儿,什么打茶围、蓄画眉、斗蟋蟀、坐茶馆,学得是样样精通。没几年,革命军一来,又忙不迭地剪去了辫子,穿上了皮鞋。

那天陈福星披头散发地回到学堂,名师先生一见,几乎当时就要晕死过去,忍不住略施惩戒。没想到陈福星这个胆大妄为的,竟然连老师一并打了,害得陈牧惮好一通赔礼道歉,这件事才草草了结。

这一来,学是上不下去了,陈牧惮只好把这个宝贝儿子带回谷桥。一回到家里,陈福星就像是鸟儿归林、鱼儿入海,每天不是看戏听小曲,就是叫家里的仆人老妈子背了他满镇上乱跑。镇上的人家见了他的荒唐模样,自是人人摇头,只要远远地看见他,就忙不迭地躲了起来,谁都不想去招惹他。

陈老爷原先见福星小时候还有些灵气,抓周时别的好玩的都不要,单只捡了一个小金算盘在手中玩耍,心下也曾暗喜过一阵,以为自己的生意总算后继有人。谁知这孩子越长越不成话,简直又是一个“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人物。有几次陈老爷差点被气疯了,就叫请出家法来,谁知板子刚高高举起,还没来得及落下去,就从内堂连滚带爬出几个婆姨来,拦腰的拦腰,抱腿的抱腿,撒泼的撒泼,耍赖的耍赖,气得陈老爷哭笑不得。再看少爷,早就提起裤子,趁乱逃出大门,逍遥快活去也。

这一日,也该当镇上的一户人家倒霉,福星少爷在屋里玩蛐蛐儿玩得腻了,想起他托人从省城带回来的英国产“钻石”牌自行车,于是偷偷牵了它,谁也没告诉,开了前门,骑到了街上去。他的亲娘,四姨太唯恐这个宝贝儿子又要出去闯祸,连忙叫上常侍候少爷的一个随从跟了出去,这一来,她的心可又要悬上半天了。

这辆“钻石”牌自行车虽然值不上一颗钻石,但也是陈家用货真价实的一两黄金换来的。小城的老老少少,从来没见过只有两个轱辘,还不会倒下来的东西,全都睁大了新奇的眼睛,看着陈福星骑着它在镇上如风般驰过。只有一次,车后座上多坐了一位四太太,不过据说那次以后,四妈被吓得不轻,再也不敢坐这个“吓煞人的铁家伙”了。

陈福星出门时,身边常带一个弹弓,只要看到鸟雀、野鸭什么的,就忍不住要射着玩儿。准头怎样姑且不论,但他用的弹丸却实实在在是用黄铜做的,因此只要自行车铃声在镇上响起,总有一些穷人家的孩子,跟在他后面捡弹丸,虽然并不是总有收获,但也比在铁路边的煤灰堆上捡煤渣所得要多。

今天的收获不多,好容易才在绕城而过的龙溪河上看到几只野鸭子,陈福星眼睛一亮,悄悄地支起自行车,取出弹弓,瞄了又瞄,这才一弹射去。“啪”的一声,弹丸打在距离鸭子两尺以外的河面上,像是把河面敲碎了似的,不仅连鸭子的羽毛都没碰到一根,还把正在河边洗菜的一位姑娘给吓了一跳。

这个姑娘原本蹲在河边,洗几棵青菜,葱绿可爱的青菜在清洌的河水里洗过,越发显得丰润娇嫩,整齐地摆列在篮子里。猛然间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吓了一跳,姑娘“呀”的一声,脚底一滑,险些要跌落到河水中去。好在身子晃了一晃,终于还是站定了,可手中的两棵刚洗净的青菜没有把持住,滑落到水中,被河水带着向下游流去,眼看着是捡不回来了。

姑娘可惜地跺了跺脚,有些不高兴,回头狠狠地瞪了陈福星几眼。跟在陈福星身后的几个小孩,见这愣头青又闯了祸,早就发一声喊,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只剩下陈福星一人站在河岸边,他可不是个怕事的,只管大大方方地看回去。此时正是下午的时光,一片斜阳落在河面上,乱流明灭似的,照在那姑娘的脸上,光华流转,忽明忽暗。只见她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两只大眼睛澄澈得犹似一泓清水,脸上微带怒容,薄薄的嘴唇紧抿在一处。也许是常在野地里跑的缘故,活泼得像只小兽,因此肤色并不白皙,亮亮的透着光泽。陈福星从未在镇上见过她,这一眼,竟让他看得呆了。

他只管自己怔怔地看着,可那姑娘到底有些羞涩起来,哼了一声,提起篮子,快步向镇上走去。陈福星的两只脚像是长了眼睛似的,想也不想就跟了上去,在姑娘前后左右窜来窜去,嬉皮笑脸地问道:“喂,你是镇上的吗?你叫什么名字?”问了几声没回应,陈福星仍是不死心,笑道:“你怎么不说话?若不是个哑巴,就是个没名字的!”

那姑娘被他缠得急了,往地上淬了一口,丢下一句:“走开!”紧走了几步,抛下陈福星,远远地去了。

陈福星看着她的背影,在心中暗道:臭小娘,只要你回头看一眼,今生就是我陈家的人了!只可惜那姑娘的翠绸花袄在田埂上跳动了几下,就淹没在一片杨柳蒙翳之后,不要说回头了,连脑后那条乌黑的大辫子都没有动弹一下。

陈福星微感失望,改口道:“就算你头也不回一下,我也是非得到你不可!”立下了人生志向之后,心情顿觉轻快了不少,哼着小曲,扶着自行车,慢慢地往回走。一路上看到道边几丛野菊花,心中暗道:什么野花野草,我的女人可比你美得多!又见河岸上一棵绿柳拂水,想到:怎么那件绿绸袄儿穿在她身上会那么好看,当真稀奇!

福星少爷失魂落魄地回到镇上,迎面就碰上了关文秀,他定了定神,认出是镇长关吉成家的儿子,咧开嘴一笑,把自行车往前一推,笑道:“文秀,来,给你玩会儿!”

关文秀大喜,把装着笔墨书本的布包往肩上一挎,兴奋地接过自行车,就在街上推了两圈,忽地想起什么事来,抬头对陈福星说道:“对了,陈少爷,我刚在街上见到你们家阿丁了,说叫你赶快回家去,陈老爷快要回来了!”

陈福星不信,撇了撇嘴道:“又来这套!老爷出门卖米去了,没有十天半个月的回不来,他们当我不知道啊!”

文秀道:“你们家人说,陈老爷托人带了口信来,说这次要提早回来,怕是这一两天就要到了!”

陈福星一听这话,气也馁了,暗道了一声:“晦气!”

关文秀和陈福星玩了半天,待回到家里,猛地想起作业一个字都还没写,后脊梁骨忽地冒出一股凉气。偏这个时候,关大娘又叫住他,塞给他一大包脏衣服,吩咐道:“秀娃儿!拿去给林家娘子洗了,再回来吃饭!”

关文秀既不想去见水井边的那户人家,又惦记着自己的作业,磨磨蹭蹭的不肯出门,关大娘拿出一些钱来塞在他手里,说道:“林家娘子是个苦命的人,你把这些钱给她,早些回来!”

那五口井打在了一处,正好排列成一朵梅花的模样,因此镇上的人都管它叫“梅花井”。石头砌成的井沿早已被绳子磨出了一道道深沟,井水永远甘甜清冽,就算是在大旱天,接连几十天不下一滴雨,井水也是充盈的,一点儿也不见少,每当这个时候,梅花井俨然就是全镇人的“救命井”。

关文秀来到井边,林家娘子果然还在这里帮人家洗衣服,她的背上背着一个一岁多的男孩——那是她的第二个孩子,大女儿已经七八岁了,因为缺少营养,消瘦得如同枯腊一般,正蹲在一个大木盆边,帮着母亲使劲地搓着盆里的脏衣服。傍晚水凉,母女俩的四只手冻得又红又紫,活像四根胡萝卜浸在水里。

“这是个可怜的人!”关文秀每次从他们家那间低矮黑暗、几乎从不点灯的家门口经过时,都有一千个的不情愿。妇人还不到三十岁的年纪,眉目长得倒还算周正,但生活的苦难,命运的不幸,比别人更快地改变了她的模样。连她自己都变得自卑起来,走路时,眼睛永远都只瞧着自己的脚尖,从不抬头示人。镇上的人没有刻意地回避她,倒是她自己,像是害怕把霉运传染给别人似的,躲着任何人,哪怕是在白天,她那身黑色粗布衣衫,都像是镇上一个四处游荡的幽灵。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那件衣裳的前衣襟,悄然别上了一朵纸扎的小白花。她们家的男人,在两年前,偷瞒着她,跑去投了军。临行前,还把家里仅有的几亩田卖了当路费,什么也没有给她留下,当然,除了她肚子里林家的种。从那以后,音信皆无,连半毛钱都没有给家里寄过。半年前,文秀的父亲关吉成得到消息,他家的男人早就已经战死了。为了这事,关吉成还专门去了一趟省城,一来是要打听消息,二来,万一是真的,也好给孤儿寡母要回一点抚恤金。消息最终是确认了,但那点抚恤金,至今仍是一点着落也没有。

关文秀把那包脏衣服和钱都放在大木盆旁边,小姑娘看到了文秀,抬起头来怔怔地望着他。女孩的脸很瘦小,显得眼睛特别大,眼神是木然的,没有喜悦,也没有悲伤。关文秀背着书袋去学堂时,在东门谯楼底下似乎见过她几次,也是这样怔怔地看着,看着一个个走过谯楼的学童,一见到人就躲到了门洞后。关文秀喜欢她的纯朴安静,冲她笑了一笑,女孩立即低下头去,从地上把钱细心地捡起来,放在母亲的手里。

妇人的手哆嗦着,把掌心里的钱数了数,和往常一样,关大娘总会多给一些,她从中间拣出两枚干净的铜子,举到关文秀身前,鼓足了勇气说道:“秀哥,拿……拿去买糖吃!”

关文秀看着她那只被井水泡得发白的手,瘦骨支离,形同枯木,上面满是青筋,往后退了一步,摇头道:“不,这是我娘给你的,我不能要。”想了想又说:“我不要,你给小妹妹买糖吃吧!”

关文秀记挂着未写完的作业,回家的路上走得急了些,一只脚绊在一块翘起的青石板上,险些栽个跟头,幸好旁边伸出一只手来,一把拉住了他,才没让他摔个狗啃泥。文秀惊得出了一身冷汗,待站定了身子,方才看到拉住他的是一张生面孔,面阔口方,眉眼粗大,颊上有些微髭,穿一件半旧不新的长衫,衣襟上落满灰尘,肩上挎着一个蓝布包裹,正用一只粗大的手掌稳稳地扶住他,笑嘻嘻地问他道:“小兄弟,请问你,你们镇上,可有一户姓林的人家?”一张口说话,就露出两排洁净白亮的牙齿。

关文秀很喜欢他的大白牙,不像镇上的其他男人,水烟抽得太多,牙齿总是焦黄的,他说道:“我们这里有很多姓林的人家,有林二哥家,林大伯家,林三婶家,你找的是哪一家?”

外乡人见他说得麻利,笑道:“我哪里找得了这许多?只想找一家叫林大泰的。”

关文秀听到“林大泰”三个字,眼睛一亮,说道:“林大泰?我刚从他家来!走吧,我领你去!”

外乡人大喜,说道:“太好了!小兄弟,我可是找了好久了!”说着从包袱里摸出一个大苹果,举到关文秀面前,说道:“这个给你!”

文秀摇摇头,说道:“我不要!”这句话今天他已经是第二回说了,在家时父母常说“光棍教子,便宜莫贪”,这句话他倒是牢牢记住了。

不一会儿,关文秀领着外乡人来到梅花井边,妇人和她的两个小孩都已经不见了。两人又走了几步,来到林家门前,文秀扯了扯外乡人的衣襟,指着一扇低矮的门面,说道:“这就是林大泰家了。”

外乡人“哦”的一声,往前走了两步,却不敲门,只在门前怔怔地张望。文秀不明白他的意思,恐怕回得迟了,母亲又要责备,便悄悄地离开,一路小跑,回到了自己家里。

关大娘早就在门口焦急地张望,脖颈都望得长了。吃晚饭时,关文秀把下午遇到外乡人等情由说了一遍,关大娘夹了一口菜,忘了送进嘴里,担忧地道:“他是什么人?该不会是坏人吧!唉,这家人也真是够可怜的了!”

文秀的父亲,谷桥镇的镇长关吉成,一个精明的汉子,哈哈一笑,说道:“你呀!就爱瞎操心!大泰家都已经那样了,还有什么值得贼惦记的?”

关大娘一听不错,这才稍稍放了一点心,说道:“也对,那我明天抽空看看他们去!”

第二天一早,关大娘打发了文秀去上学,自己收拾了一下,来到了林大泰家里。妇人果然还没出门,正坐在床沿,将浆洗好的衣服上面破损的地方一一细致地修补过去。两个小孩挤在床上,相互依偎着取暖,身上盖一条千疮百孔、到处是旧棉絮的破被,时不时的因为寒冷打着冷颤。小女孩没什么正经名字,母亲管她叫拉妹,正双手捧着一个苹果,一会儿拿到鼻子下面闻闻,一会儿给弟弟嗅嗅,四只眼睛交换着喜悦的光芒,谁都舍不得咬下第一口。

关大娘一进屋就看见了小女孩手中的苹果,笑道:“哟,好大好鲜的苹果,谁给买的呀!”

林家娘子见是关大娘,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给她让了座,因为家中实在拿不出招待客人的东西,尴尬地搓着手道:“是我们家那个死鬼的朋友,昨晚来瞧过我们,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留下几个苹果就走了。”

关大娘问道:“是大泰的朋友?他是什么底细?你知道吗?”

妇人摇头道:“他只说他叫古成义,在附近的铁路上做事,其他的什么也没说。”

附近在修铁路,关大娘是知道的,这种头上会冒烟的铁家伙时不时地就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把鸟儿都给吓跑了,带出的煤渣还毁坏了不少庄稼,因此她对那些在铁路上做事的人亦没有什么好感,皱眉道:“你带着两个孩子,自己又是个……是个单身的,既是不知道他的底细,那可得小心了!”

妇人明白她的意思,揉了揉肿胀的眼睛,小声道:“大娘,我晓得。”

关大娘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安慰了她几句,又夸她的针线实在是好。

文秀说得没错,第二天,陈老爷果然回了家。一到家里,他就钻进自己的书房,又是写信,又是叫人出去拍电报,还叫账房先生把家里的米店、布店、油作坊、酒厂等的货和账统统地清了一遍。几位太太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好容易等到吃晚饭的时间,陈牧惮比平时晚了一些才进来,拾起筷子举了举,说了声:“吃吧,吃吧。”大家这才端起碗筷吃了起来。

大太太茹素,拣几样素菜随意吃了些,就把筷子放下,陪着陈老爷说闲话。二太太端着碗假装吃饭,暗地里朝平时最受宠爱的三太太使了一个眼色,三太太会意,给陈老爷夹了几样他最爱吃的小菜,劝了几杯酒,有一句没一句地跟他闲聊起路上的见闻,其他几个偶尔也说上几句,慢慢地就将陈老爷这次出门碰到的事给套了出来。

原来,陈牧惮这次出门,经朋友介绍,坐了一次火车,大开眼界之余,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过去镇上的米面要运出去,基本都得靠水运,要不就是骡马背驮肩挑,要翻过几座大山才成。速度慢不说,还常常得看天吃饭,所得亦很少,有时干脆就贱卖给外来的商人。但如果能用火车拉货,既省了时间,又省了钱,商品不必再被贱卖,岂不是一件一本万利的好事?

当今世道大乱,各地山头林立,但凡能搞来两支枪的——短枪别在自己腰间,长枪给站岗的卫兵扛在肩上——就可以自称司令,一船的货,利润越来越少。陈牧惮正为此事发愁,一想到这个好主意,不啻是天上落馅饼还正好砸在他姓陈的头上,忙不迭地回转家中,又是找朋友联系车皮,又是盘点今秋的收成,准备倾囊而出大干一场,忙得不可开交却又乐在其中,到晚间总算理出了点头绪,这才能痛痛快快地喝上几盅。

大太太担心他的身体,不断地劝他少喝点,其他人则是叽叽喳喳的,像一群被赶下河的鸭子,热烈地议论着前些天火车吓死家畜的事,以此证明凡是不吃草而能跑的东西全都靠不住。陈牧惮哈哈大笑,指着他这几个婆娘,连声道:“妇人之见!”只有四姨太一言不发,专注地看着儿子,不断地劝他多吃菜,把陈福星面前的饭碗堆得跟个小山尖似的。

陈福星对什么火车水车以及一切车都漠不关心,自从在河边见过那位姑娘之后,他就像失了魂魄似的念念不忘。他是陈家的独子,全家自然都十分关心他的婚事。像陈牧惮这样的老财主,相信“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的话,在邻近的几个乡县中,很是花了一些工夫,在略次于自己家的几个富户乡绅中,好好地相了几个闺女,要儿子去看。

福星少爷对此完全不上心,兴致好时,倒也去看过几个,说是看,其实也不过是用眼角在她们精致的脸蛋上略略停留片刻而已,兴致不好时,干脆一口回绝。在他看来,这些大户人家的女儿,一个个粉妆玉琢,正襟危坐,像是一枝枝经过仔细雕刻的假花,虽然精致,却无生气,远不如河边少女那般浑若璞玉,天真自然。因此这两天,他心中念兹在兹,想的都是那一条河,那一个人。没过几天,等陈牧惮一切准备停当,带上几个伴当,兴致勃勃地出门做他的“大生意”去了,陈福星便又偷偷地溜出了门。

龙溪绕城而过,不发大水的时节,河面总是静谧如镜,两岸俱是竹木蓊郁,有些花木沿河而生,春夏两季,往往为花果所累,而俯其枝条,沉甸甸地垂到水面上。

河上时不时地就有船经过,大都是那种把篾篷漆成黑色的乌篷船,将山里的东西和人送到外面去,也将外面的东西和人带到山里来,在这座边城小驻。出城的客人坐在船上,眼尖的,可以看到东谯楼向上高高翘起的檐角,过了谯楼,再过一个弯,扑面而来一座廊桥,出了廊桥,就算是出了城了。

这座廊桥是什么时候有的?就算是镇上最老的老人,都已经说不上来。桥是用上好的杉木建成,上托屋盖,通道置有佛龛,桥外有两层重叠的雨披,飞檐上绘着彩画,两面都开有轩窗,经过了多少年代,依旧轩峻壮丽。只是有一年发大水,溪水猛地上涨了好几尺,一艘运粮船的老船工,多喝了些老酒,又是在沉黑如墨的夜里,糊里糊涂地撞了上来,将石墩撞塌了好大一块。

自那以后,镇上的人商议,由镇公所每个月拿出些钱粮来,请了一个守桥人,给他在桥边盖了一间小屋,白天看桥,晚上再点上几盏漆纱风灯,让往来的船只都能看得分明。一个个年头过去了,也亏得守桥人兢兢业业,除了上次被撞毁的石墩,其他部分倒还完好无损。

镇上的人感激他的辛劳,便时常关照他。知道他爱抽烟袋,去外地买回上好的烟叶,总不忘记给他抓上一把;谁家有喜事,杀了猪,也会给他捎上一碗满满的红烧肉。对于村民的慷慨,守桥人总是一一婉拒,实在拒不掉的,隔天也会回赠一件价值大致相当的东西。要是他们不收,老人就会变了脸色,强要对方收下方才罢休。几次之后,镇上的人领教了他的固执,也就不十分推辞,有时会不好意思地说道:“这怎么好!还要你老破费!”守桥人见对方收下了,才咧着嘴笑道:“我好着哩,我好着哩,不要你们的东西!”他自己在河边整了一块地,种些瓜果蔬菜,养了一些鸡鸭,自给自足,日子虽然清苦,倒也过得悠闲自在。

人人都叫他老人家,其实他才不过五十出头,早年放过竹排,赶过大车,被车压坏了一条腿,走路有些不方便,这才改行当了守桥人。那年刚来的时候,身边也没什么亲人,只知道他姓李,有一个七八岁的女儿跟着他,小姑娘整日野地里跑着,日头底下晒着,长得倒是结结实实的,一年都会蹿高那么一截。乡下人多不识字,因了她是夏天出生的,老父亲就依着时令给她起了个名,叫初夏。

初夏陪着桥一天天长大,古廊桥因为有了她,添了许多生气。这几年,南来北往的客人走过廊桥时,总会把目光在她身上多停留片刻,赞道:“哟,小姑娘长得可真俊俏呢!将来不知道哪个傻小子有福气,能敲锣打鼓地把你从这桥上接走!”

初夏才对男女之事一知半解,听了这话,顿时觉得脸上微微有些发红,撇下说话的人,径直跑回自家院里,打开笼门,把家里养的那几只鸡鸭都放了出来,随手摘了几片菜叶,丢在地上,让它们随意地吃着,两只耳朵却竖起老高,仔细听着老父亲与他们客气的寒暄声。天底下的父亲都是一样的,没有不把自己的女儿当作好中又好的那一个,守桥人听别人赞他的女儿,只管呵呵地笑着。

一只大黑狗窜了出来,把院子里的几只母鸡撵得四处乱飞,被初夏训斥了几句,这才收敛了些,在初夏脚边蹭来蹭去。初夏被那客人说得心里有点乱,连带嫌起大黑狗来,捧起它的脸,说道:“狗,狗,你怎么这么不老实,你也来笑话我么?”

大黑狗被她弄得不舒服,摇头晃脑的,挣脱了开去,躲到远远的地方,汪汪地叫着。初夏看了它的样子,气也消了,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大黑狗是从河上飘来的。初夏小的时候,父亲常抱了她,打开廊桥上临水的轩窗,看着龙溪水从他们脚下流过。有一次,他们看到从上游顺水飘下来一小块水草垛子,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在草垛子上紧张地绕着圈,绝望地叫着,守桥人用一根竹竿把它救了上来,从此家里就多了这么一个成员。

这几年,守桥人已经不怎么和女儿一起看水了。前几天,初夏在河边遇见陈福星之后,她一个人在窗边呆了大半天,忽然想到,要是她失手掉落在河里的那两棵青菜,现在正好顺着水流飘过来,自己也可以用竹竿把它们捡上来,想着想着,自己就这样笑了起来。

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时候,河面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一艘迎亲船敲锣打鼓,披红挂彩地向着谷桥镇的方向划来。初夏听到声音,从家里跑到廊桥上,看着喜船从自己脚下缓缓划过,新娘子就坐在舱中,前面是两只大红灯笼,身后放着她的嫁妆,几口红色的大箱子,沉甸甸的,压得小船都有些摇晃起来。新娘子穿着新嫁衣新绣鞋,头上蒙着一块大红绸缎,不管外面怎么喧闹,她只要静静地坐在那里,等着夜晚来到,然后在最吉祥的时刻,那个决定她一生命运的人会出现在她面前。

喜船一路放着鞭炮,走了一程又一程,初夏在岸边跟着,也走了一程又一程。直到小船在前边的河道拐了一个弯,看不见了,她还在岸边呆望,不舍得离去,仿佛那船在河面上划过的每一道涟漪,都是新鲜的,喜气的,好看的。

那只黑狗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跟了来,汪汪地叫了两声,初夏拍了拍它的脑袋,对它说道:“狗,你又叫什么,你又不懂!”

“喂!”忽地有人叫了一声,初夏回头一看,不远处一棵香樟树下,坐着一个青年,长脸俊目,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嘴里咬着一根草茎,脚边放几个捉昆虫用的小笼,笑嘻嘻地说道:“你叫初夏,是城北守桥人的女儿,是不是?”

初夏认出他是那天河边打弹子之人,没好气地道:“是又怎样?”

陈福星又问道:“你在看什么?”

初夏道:“不干你事!”

陈福星被她呛了两次,并不在意,反而笑得更开心了,他往河面上看了看,隐约还能听到远处的鞭炮声,说道:“是潘家巷卖豆腐的那家娶媳妇,他们家才一条船,我们家有二十多条船,你嫁人那一天,我叫人把船都开来,把这河道塞得满满当当的,你可愿意?”

初夏听他话说得不干不净,有些着了恼,咬着薄薄的嘴唇,狠狠地瞪了他两眼,低声骂了一句:“没人心的东西!”

陈福星一怔,大笑了起来,说道:“骂人的媳妇我可不要!”

初夏见他说得越来越不像话,气得直跺脚,对着大黑狗说了一句:“小虎,去!咬他!”

黑狗汪汪地叫了两声,“嗖”的一声向着陈福星窜去,陈福星这才觉得大事不妙,吐出了嘴里的草茎,被大黑狗撵得慌不择路,“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好在龙溪水并不深,他站在水里,还能露出半个身子。

大黑狗并不下水,但也没有离开的意思,守在岸边吠着。陈福星上不去岸,再往深水处趟又不敢,初冬的河水,冰凉刺骨,他才待了一会儿,就已经连打了几个冷颤,不得已只好求初夏道:“初夏,好姑娘,是我错了,你叫它让开吧!”

初夏忍住笑,说道:“偏不!谁叫你胡说八道的!”撇下他一人,自去山坡上采野花玩去了。走开好远,还能听见陈福星扯着嗓子的歌唱声:“溪水清清竹排贴,娘子京日不挽茶,装甲水水来忐忑,来对山歌免歹势……”

歌声婉转,字字清圆,初夏胡乱地摘了几朵花,想着歌中的意思,再也待不下去了,把花抛在地上,就往河边跑。快到河边,远远地看见老父亲把大黑狗赶开,陈福星周身上下湿漉漉地爬上岸来,这才放下了一点心,花也不采了,回转家去,满腹的小心事。

过了几天,镇长关吉成提着二斤熟牛肉,一瓶酒,敲开了守桥人的家门,两人在屋里切切地谈了半天。关吉成离开的时候,初夏正在河边摘柳条编篮子,镇长招手叫她过来,问道:“初夏,你十几啦?”

初夏把柳条篮子的最后几个扣编上,随口答道:“十七。”

关吉成笑眯眯地看着她,喃喃地道:“十七……嗯,是时候啦,是时候啦……”初夏正想问他“是时候”怎么了,他就已经背着手走开了,手里拎着空酒瓶,看来两人都喝了不少酒。

“初夏!初夏!”守桥人出现在家门口,向初夏招着手。

初夏蹦蹦跳跳地跑过去,问道:“爹爹,镇长他来做什么?他有好久不来了!”

老父亲犹豫了一下,说道:“他是来提亲的。”

“提亲?”初夏有些明白了,脸一下子烧了起来,低下头摆弄着手里的柳编篮子,简直不想再往下听了。

守桥人把她拉到一旁坐下,说道:“镇上陈家的少爷看上你了,陈家太太的意思,是要你去给他……唉,去给他做小的,我还没答应,再怎么着,也得让你先知道。”

初夏仰起脸来问道:“什么是做小的?有花船来接吗?”

守桥人苦笑了一声,说道:“大太太才有花船接,做小老婆的,哪里还指望什么花船哟!”

初夏低下头不作声了,老父亲等了半晌,长长地叹了口气,回到自己屋里,新装上一袋烟,不一会儿,浓浓的烟雾就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晚上,守桥人躺在外间的床上,翻来覆去的总是睡不着,脑子里老是在想着镇长说的事。时不时的,妻子在临终前说的那些话总是从回忆里跳出来,刺激着他的神经。

守桥人年轻时是江上放排的好手,但一年到头的忙下来,累死累活的,着实也赚不到几个钱,饭都吃不饱,更别提娶媳妇了。因此都三十好几了,还没有姑娘看得上他,他自己渐渐地也抱定了一辈子单身的念头,直到有一天在江上救起了一个投水自尽的女子。

女子长得眉清目秀的,穿得也不错,就是眉宇间总是有一种挥不去的萧索悲凉,三番四次地要再寻短见。守桥人不忍心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几天几夜不合眼地守着她。那女子哭了几天,差不多把眼泪都哭干了,竟慢慢地对放排人生出了一些情愫,一半是报恩,一半也是看他人实在好,反正是死不成了,于是就帮他洗个衣做个饭什么的。两人就这样,老天爷撮合似的,在一起过了几年开心的日子。这几年间,他们是真做了夫妻,还是胜似真夫妻,除了他们自己,大概就只有那一艘船、那一条江才知道了。

两人在一起几个月后,女子就生下了初夏,周围的人纷纷从婴孩的眉眼间去猜测,女孩究竟属不属于那个放排人,只有他自己从不介意,也从不问女子的过去。可是穷苦人的命运竟是如此不济,初夏四岁那年,一场瘟疫把女子叫回了她早就该去的那个地方。放排人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夜晚,虚弱的妻子躺在自己的怀里,握着自己的手在她冰凉的脸上摩挲着,流着泪道:“老六,老六,我就要走了,下辈子,我还来找你,做你的女人,金山银山,我也不做别人的小老婆了,女人,做妾难哪!”

那天晚上,叫老六的放排人哭了很久,十多年后,叫老六的守桥人又哭了。他用粗糙的手掌抹去眼中浑浊的泪水,看着窗户纸上微微的一点晨光,暗中做了一个决定,改天一定要到陈家,当面跟四太太和陈福星问个明白。

陈家的大门可真气派啊!乌墙朱门,三尺高的台基,一水儿由两尺高的石条砌就,除了没有黄铜大门钉,简直和过去县衙大门差不多了。守桥人在门外转了半天,这才下定了决心,把烟袋杆往巴掌上一拍,磕去烟灰,把烟袋掖在腰间,走上台基,小心翼翼地敲响了朱漆大门上冷冰冰的铜环……

见过了四太太,还赏了茶,对着局促不安的守桥人,她的脸上始终漾着温和的笑,可说的话又是那么闪烁其辞,李老六什么“准信”也没问着,满腹心事地回到了家。此后的几天,他又去过几次,头一两次,四夫人还见一见他,给他杯茶喝,渐渐的,人就见不着了,再后来,几乎连门都进不去了。陈福星有时候在路上碰到他,也是躲躲闪闪的,与他说不上几句话。到了这个时候,守桥人又有些懊悔起来,自己做错了吗?是言语不够恭敬,还是自己的寒酸样让这些太太小姐们看不起?真是的,这是怎么了?女儿大了,终究是要嫁人的,难道要跟着自己,守一辈子桥吗?进了陈家,哪怕是做小老婆呢,哪怕是做个丫环呢!总还有四时衣裳可换,有三餐饱饭可吃,总算是有个归宿,咱们穷人家,不就是这个命吗?就这样,左思右想,在时而懊恼、时而自责中,日子就这样静静地流过去了。

除了关于廊桥和守桥人的这点事,这些天来,这个镇上似乎也并不平静。每隔几天,镇子中心的那条大街上,就会响起一个男人的脚步声,沉稳而且笃定,一直要到巷子深处林大泰家那扇低矮的房前才停下来。

可能是大家的生活真的都太平静了,就像纪婆婆,每天除了抱怨“没有朝服可穿”外,当真是没有什么事可做。于是,终于,大家开始议论起这个外乡人来。

刚开始的时候,姓古的只是下午来,趁着太阳没下山,就匆匆离去。来的次数多了之后,有时早上就来了,一待就是大半天,于是镇上的人便时常能见到他。有时是在梅花井边,他把一桶一桶的水提上来,倒在妇人身边的大木盆里,黝黑的皮肤结实地紧绷着,上面沾了些汗水和井水,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地闪着光;有时是带着那个叫拉妹的小女孩一起去捡煤渣,告诉她哪里的煤渣最多最大,拉妹乖乖地把自己的小手埋在他粗大的手掌中间,低头看着自己面前的青石板上,两个一长一短的身影缓缓而行。

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寡妇,一个精壮的成年男人,不出意料的大家开始纷纷猜测了,而且每一个人都为这个故事加上了一个自己以为的结局。

这些话自然也传了一些到关文秀的耳朵里,听得多了,慢慢的,他对这两个男女也有了一些猜测——虽然他明知道古成义和那妇人什么坏事都没有做。事实上,古成义偶尔在街上碰到他时,还会冲着他微笑点头,因为文秀几乎是镇上除了林家三口人之外,唯一和他说过话的人。

关文秀上学的路上,都会经过东门的那座谯楼,三重檐歇山式,门洞用石条砌成,林家的小女孩拉妹就常常躲在门洞后,微露出半张脸,偷偷地看着他们,每次文秀抬起手来想要跟她打个招呼的时候,那张小脸就会一下子消失在暗处,像极了一只受惊的小鹿。

今天,这只小鹿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躲在暗处,而是早早地站在了谯楼前面。当关文秀经过的时候,她正被一群大孩子围攻着,烂水果、臭鸡蛋,只要是能在路边找到的东西,都被扔到了她身上。小女孩面朝里,紧紧贴着卵石筑成的墙体,衣衫单薄得几乎遮不住瘦弱的身体,每被扔中一下,身子就会猛地一缩,显然每一下都让她感觉到了疼痛。

关文秀认出了是她,冲上前去,使劲将那几个足比他高出半个头的大孩子推开,一个不提防,自己身上也挨了两下。那些男孩子们看到连镇长的儿子都打了,跑到远远的地方嘻嘻哈哈地齐声喊道:“小野种,不要脸!小野种,不要脸!”关文秀气得冲上去又要打,他们这才哄的一声散了,人虽然走了,但“小野种,不要脸”几个字还停留在空气中来不及稀释掉,听起来还是那么刺耳难听。

文秀气不过,也骂了几声:“欺负女孩,不要脸!”不过气势上毕竟差了许多,他正想再寻些恶毒的语言,一只小手拉了拉他的衣服,那个小女孩站在他身后,将一只手攥着,高高举起。

关文秀好奇道:“这是什么?”

拉妹慢慢地张开拳头,好像一不小心,手里的东西就会飞走似的,一小块糖静静地躺在她的手掌中间,包着漂亮的、粉红色的糖纸。

“糖!”关文秀惊喜地叫了出来,“是你妈妈给你买的吗?”

拉妹点点头,脸上因为兴奋闪着光彩,轻声道:“是你叫妈妈买给我,她才买的。”说着轻轻揭开糖纸,举到文秀嘴边,说道:“你吃!”

原来她是为了这个!关文秀不忍拒绝,极轻极轻地舔了一口,糖是甜的,实在是甜得可爱,但他吃在肚里,却有了一些苦涩的味道。

小女孩也舔了一口,仔细地咽下唾液,心满意足地叹了口气,重新把糖块包好,对关文秀说了声:“我该走了。”拾起身边的小篮,篮子里放着小棍,穿过谯楼下的门洞,向着城外走去,看来又要去铁路边捡煤渣了。

文秀不敢多待,怕去得迟了又要被先生罚“走马川”——就是跪在院子中间思过,这已经是最轻的一种惩罚了——匆匆往祠堂赶去,一路上他的心里都是快活的,既为拉妹吃上糖高兴,也为了马上就要到来的冬节。

冬节快到了,这差不多是本地在年前最后一次热闹的机会,家家都要蒸煮糯米汤团敬祖先,在城外的天后宫还可以看大戏,逛庙会,接下来就要准备新年了。山乡生活寂寞,还好有这些不期而至的年节,可以让人们尽情地热闹一回。

可今年的冬节,却遇上了坏天气,头一天才吹过一阵寒风,第二天一起来,就只见阴云垂布,雨就下下来了。雨声淅沥,时大时小,一连下了好几天,龙溪河的水面上,总是水汽氤氲,陡然间宽阔了不少。

天在冬节这一天忽然地放了晴,李老六每到刮风下雨天,腿脚总是不舒服,便叫女儿自己去天后宫玩儿。初夏不依,定要留下来照顾老父亲,老六看着女儿脸上那副欲走还留的模样,心中暗暗好笑,催了又催,初夏这才梳洗了一番出了门。老六拿了一根门闩拄着,蹒跚到门口,倚着门框,看着初夏蹦蹦跳跳的身影,又是欢喜又是伤感:孩子大了,哪里还能留得住?

今年的庙会被雨水打搅,似乎没有往年热闹,但仍有不少人声喧嚷,填街塞路的。初夏闷闷地逛了一圈,这里虽然热闹,但人还是这些人,戏还是那出戏,她感觉有些索然无味,想起父亲装烟叶的袋子有些破旧了,于是买了一个新烟袋,上面绣着她最喜欢的荷花,回了家。

家里变了个样,变得初夏已有些认不出来了,床上、地上,到处都放着一箱箱、一盒盒,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绸缎、吃食,还有就是女孩子们喜欢的东西,什么乌银点翠的银簪、华丽的湘妃金扇……看得初夏眼都花了,居然还有一双高跟鞋。高跟鞋?那不是只有城里的小姐才穿的东西吗?初夏只见过陈家三太太穿过几次,那是她去县城,给新来唱戏的小生捧场的时候。紧致的旗袍裹在身上,两条雪白的臂膀大半都露在了外面,脚下的高跟鞋衬得她尤其娉婷袅娜,在青石板大街上嗒嗒嗒地招摇过市,引来多少或羡慕、或不屑的眼光?又有多少女孩子在家里的门板后面偷偷地张望,以至于好几个晚上都夜不能寐?

不过初夏似乎不在这些女孩子之列,她喜欢的,是三春时节的柳绿桃红,香雪如海;是山上葱郁茂盛的森林和树巅的蝉声鸣响;是如幕雨丝下的白墙青瓦、拱桥小巷。因此对这些琳琅满目的东西,她只是匆匆地看了几眼,就从中间拣出一根铜锅白玉嘴的尺余长的烟袋,塞到守桥人的手里,说道:“爹,这个给你!”

李老六接过烟袋,在床沿寻了个空地方,扶着腿慢慢坐下,说道:“傻孩子,这些都是给你的!”

初夏瞪圆了眼睛,问道:“给我的?为什么?”

守桥人看着初夏,眼中满是怜爱和不舍,过了好半晌,才叹了一口气,说道:“乖女,你娘死得早,我又是个没主意的,这件事,还是要你自己想清楚……东西下午就送来了,除了这些,还有河边那座水磨坊,都是你的……”

“爹,别说了!”初夏打断了父亲的说话,来到窗前,看着窗外的沉黑入夜。山里的日头落得快,刚暮色昏黄时分,天上已是疏星数点,月华如水。几盏漆纱风灯安静地挂在廊桥上,透出温暖的光,山民是善良的,没有人会去拿走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李老六口中说的“他们”是谁,初夏自然心中明了,毕竟在这个镇上,能拿得出这些东西的人只有那一家。守桥人静静地等候着,并没有催她,过了好一会儿,初夏才想起那个新买的烟袋,她灵巧地把新烟袋给父亲换上,轻声说道:“爹,我听你的!”

挂着金字匾额的陈家终于和守廊桥的李家订亲了,几乎没有人对此感到奇怪,在大家看来,这就像是日出日落一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李老六也仍和从前一样,每天桥上桥下地走,赶路的乌篷船,只要靠近那座廊桥,也总能听见他一声声地喊:“开慢点喽!开慢点喽!”偶有闲暇时,就到镇上的大街上逛逛,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和纪婆婆们聊些前朝的事,感叹一回,稍有不同的,无非就是左邻右舍看到他时,更多了一些愉快的谈资。

“老六,恭喜你呀,新得了一位好姑爷!”

“别再忙了,后半辈子,你可要享福喽!”

守桥人老是听到这些话,有些是真心,有些是假意,他分不出来,因此只有憨憨的一笑,权当作真话听了。

婚期就定在了新年后,陈老爷一回家就办,这几天,初夏走在路上河边,总会贪婪地左顾右盼,想要把这山、这水,好好地装在脑子里,不久之后,就只能看看陈宅上空那一小角天空了。

这一天,初夏又来到河边,看到河水清冽得可爱,忍不住蹲下来用手拨弄着水面,让河水如同丝绸般柔软地抚过自己的手背手心,如果不是身后响起一串自行车铃声,还不知道要怔怔地呆上多久。

他怎么来了?初夏是野地里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避嫌,但仍是感到了一些不好意思,收拾了一下就要往回走。

陈福星从后面赶上来,拍了拍后座,说道:“你上来,我带着你走!”

初夏摇摇头,反而放慢了脚步,远远地跟在他后面。陈福星没有再来跟她聒噪,默默地牵着车走在前面,时不时地假装看周遭的景色,偷偷地向身后扫上一眼半眼。天气晴好,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投在地上,越拉越长,却始终接不到一块。

路上的人都看着他俩暗笑,也免不了有人指指点点的,不懂事的小孩可不管这些,在他俩身边跑着,起哄着。被他们一闹,初夏更加害臊了,脑袋越垂越低,都快垂到了胸前,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才好。好在关文秀恰好路过,赶跑了那些小孩,初夏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心想:他真是个好小孩,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弟弟就好了!

快到廊桥了,陈福星把车停好等着,初夏脚下越来越慢,到最后,差不多光是在抬脚,并不往前挪步。

陈福星等得不耐烦,自己迎了上来,初夏警觉地往后退了两步,问道:“你,你做什么?”

陈福星看着她的样子,禁不住笑了起来,说道:“我要出门几天,几天就回来!”

原来是这事!初夏松了一口气,轻轻地“嗯”了一声,但那一声太轻,简直连她自己也听不清,就匆匆地掠过他身前。待回到家里,掩上房门,初夏才发现,怎么自己的心,会跳得这么快?

接下来的几天,陈福星果然没有在镇上出现。又过了几天,不仅是他,连陈牧惮都迟迟没有回来,渐渐的,有一些消息从陈家那扇朱红色的大门里面传了出来,说是陈家出事了。

陈牧惮的大生意终究还是毁在了火车上,这个曾经被他寄予了无限梦想的大家伙,碾碎了他的一切。铁路通向几百里外一个沿海的大城市,城里的人们期待着隆隆的火车给他们带来产自山间的上乘美味,可惜他们暂时品尝不到了。沿途的一个村民将牛拴在了铁路边的电线杆上,被铁路工人赶走后没找回来,那个村民一气之下,带了几十个人拆掉了上百米长的一段铁轨。就这样,火车经过时,车上的货物一半全翻入了旁边的河水中。车上的货不只是陈牧惮一个人的,但他的损失最大,因为他的东西全装在了列车的前部,几乎连一粒米都没有捞回来。

陈牧惮自然不干,拉上了其他商人,将一纸诉状递到了当地的地方官桌上。那个地方官为官多年,深知乌纱帽要戴得稳,最重要的就是循规蹈矩,不可越雷池一步。如今地方上的乡绅打着“护民”的旗号,牛气得很,压根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何况这种纠纷,本来就很难说得清楚,因此悄悄地将案子压了下来,陈牧惮他们求见就干脆称病不出,那些人只是商人,能拿他怎么办?

倒是有个军界的,自称为“王司令”的愿意居中调停,可是士兵下乡,一切吃穿用度,一举一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商人们扳着指头算了半天,就算能把损失拿回来,一转手就又得捐出一笔为数不少的“调停费”,依旧是赔本买卖。况且除了陈牧惮外,其他人损失不巨,想想耗下去也没什么结果,只好自认倒霉,过了几天,便各自找个借口散了。

陈牧惮不甘心,留了下来,四处找朋友托关系,还把陈福星从镇上叫了来,一来身边有个人帮忙,二来也好让他历练一番,知道赚钱的不易。

陈福星刚到的时候,倒也认认真真地做过几天事,帮着父亲写信跑腿陪客人,着实让他的老子惊喜了一回,心想就算这次血本无归也没什么,毕竟家底还在,只要父子两人同心协力,不怕没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谁知刚好了两天,陈福星就又闯下一件大祸来。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起那个姓王的蛮不讲理,越想越窝火,左右也是睡不着,干脆偷瞒了父亲,从司令部的后院翻了进去,一把火点着了他家的马厩。好在发现得早,人倒还没伤着,只是把一匹马的后腿给烧坏了。

要说别的马倒还罢了,那可是王司令最钟爱的一匹,毛光如油,四肢修长,出个巡阅个兵什么的全靠它来撑门面。如今骏马变成了瘸马,门面再也撑不起来了,姓王的大光其火,当天晚上就派兵把陈家父子住的旅馆团团围住,扬言要拿父子二人的腿来赔马的腿。

陈牧惮知道祸事终于来了,开了后窗,让儿子踩着自己的头爬了出去,自己被抓进了司令部,三十军棍打得皮开肉绽,等着陈家拿钱来赎。

消息传回谷桥镇,宅子里的男男女女一下子慌了神,一天到晚愁云惨雾,哭哭啼啼,有主意的就四处张罗着卖房子卖地,老爷不在,价格上自然被捞了不少油水。

忙乱之际,关吉成忽地想起文秀的娘舅恰在当地做事,虽然算不上飞黄腾达,倒也混得有些头脸,便急急忙忙地找了他,请他无论如何从中周旋一番。娘舅瞧在同乡的份上,又很得了些好处,在上上下下都说了不少好话,总算将赎金打了个对折,又盖了一间新马厩,这才勉勉强强将陈牧惮放了出来。

陈牧惮在里面,被连打带气,一下子中了风,嘴也歪了,眼也斜了,话也说不出了,被人半扶半抬,凄凄惨惨地回到了谷桥。这一番变故下来,把个曾经云荼灿烂的钟鸣鼎食之家,折腾得元气大伤,再难复从前的旧观。当陈牧惮回到宅中,抬头看着那面已经蒙了尘的金字匾额,用颤颤巍巍的手扶起跪在他面前请罪的儿子,禁不住老泪纵横,心中油然而生人生如梦如露之感。

关吉成和妻子说了陈家的事,话中颇有些唏嘘感慨,朝廷没有了,其实以前有的时候,也跟没有一样,但好在还有些乡绅士大夫,能时不时地为桑梓谋点福利,现在陈家也倒了,今后该何去何从,他的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敲三下,停一停,又敲三下,透着些许的羞涩与胆怯。

关大娘过去拉开房门,惊讶地发现林大泰家的牵着拉妹静静地站在门口。这个妇人差不多比镇上的空气还要稀薄些,比龙溪的水还要透明些,从不多说一个字,怎么今天主动寻上门来,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关大娘一见是她,又是惊讶又是欢喜,连忙把她往屋里让,妇人躲闪着,退让着,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关大娘知道她的脾气,也不十分勉强,见她手里没有抱着小男孩,心中一沉,急忙问道:“你们家老二呢?怎么不见他?”

妇人忽然红了脸,忸忸怩怩地道:“他……他带着去……去买东西了。”

这个“他”指的是谁,关大娘自然心中知晓,她有些不悦,语气也冷淡了些,淡淡地道:“噢,那你来做什么?”

妇人分明感觉到了凉意,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说话,但每一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的:“大娘,过两天……过两天我就要和他在一起了,我们想,想请街坊邻居来,为我们做个见证……”

关大娘的脸色暗沉了下来,责怪道:“你、你怎么可以这样!”丢下这一句话,便撇下她,独自回屋去了。关大娘是个善心人,平时说话也总是温和的,刚才那句话,几乎是她能想到的最重的一句话了。不知怎么了,她不喜欢今天的这妇人,不喜欢她直视着自己,安安静静说话的样子。不错,这是个可怜的女人,嫁给林大泰之后,着实吃了不少苦,关大娘以前也说过大泰几次,但是不管怎样,女人么,不是都要从一而终的吗?她这样做,又算是怎么回事呢?

妇人被孤零零地丢在门口,难堪得手足无措,一只手用力地捏着自己衣服的下摆,捏得手都白了。

关文秀从门后跳了出来,站在妇人面前,像个大人一样说道:“我会去的!”

妇人脸上终于现出一丝笑容,她用手抹了抹眼角,俯下身来说:“文秀,你真是个好孩子,不过……你来了,大娘会责怪你的,还是不要来的好。”

关文秀摇了摇头,说道:“不,我会去的,我还要和小妹妹玩呢!”

拉妹依偎在母亲身边,感激地道:“谢谢你,文秀哥哥!”

文秀站在门口,看着母女俩向着下一家街坊走去。也许她们还会受到冷落,被人看不起,但她们的脚步是轻快的,腰杆是挺直的,不再像过去那样,永远佝偻着背,永远看着自己的脚尖走路,甚至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会向走过自己身边的熟人微笑着打招呼,那个人显然被吓了一跳,茫然地看着她们,像是在看两个完全陌生的人。

她们变得快活了,不,是变得像人了,文秀心中这样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关吉成悄然站在了他身后,文秀抬起头看了看父亲,问道:“爸爸,她是个坏女人吗?”

关吉成摇头道:“她不是个坏女人,她洗的衣服,是全镇最干净的,客人忘在衣袋中的东西,她从来不拿,这样的女人怎么会是坏女人呢?大家不喜欢她,是因为她没有给她死去的丈夫守节,女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贞节,知道吗?”

关文秀还是有一点不明白,于是又问道:“可是她变得快活了,爸爸,大家都高高兴兴的,难道不好吗?她又没做错什么事,大泰哥难道不希望她快活吗?”

这些问题关吉成一个也没有想过,于是在呆了半晌后,只好说道:“小孩子知道什么?快吃饭去!”

两天了,梅花井旁边的这户不起眼的人家,悄然发生着变化。原本低矮的门面变得干净了,还刷了新漆,让人看着就是那么舒服,到了夜晚,从窗户缝中透出些许光亮,虽然只有一灯荧荧,也让整个家都变得温暖起来。

两天后,文秀再来到这户人家时,屋里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中间摆了一张小方桌,上面放着些瓜子花生之类的吃食,林大泰家的换上了一身簇新的红色缎面薄棉袄,把她因为喂奶而显得有些鼓鼓囊囊的上身包裹得玲珑有致。她一见是文秀来了,连忙抓起一把花生就往他怀里塞,文秀也不拒绝,笑眯眯地看着她,似乎是头一次发现她原来也这么好看。当然,她还不到三十岁,青春的年华,正是应该怒放的时节。

文秀左看右看,笑嘻嘻地道:“你这样打扮,真是好看!”

虽然是小孩子的话,可也让妇人羞红了脸,她捋了捋头发,说道:“这衣服是他非要去城里给我买的,我原是不让他去,他不听,那么远的路,他走了一整天……”她平时的话很少,今天不知怎么一下说了这许多,可能是她自己也意识到了,笑了笑,朝小厨房看了一眼,唤道:“成义,有客人来了!”

里面应了一声,古成义“咚咚咚”地走了出来,身上依旧只穿着一件半旧不新的青色长袍,腰间系着围裙,身上带着一股好闻的新收的糯米味道。

古成义一见关文秀,高兴得一把将他搂住,爽朗地道:“好小子!我就知道你会来的!还记得吗?那天还是你把我领来的!哈哈哈……”

文秀似乎被他感染了,也咯咯咯地笑起来,他喜欢这样被紧紧地拥在怀里的感觉,关吉成成天忙里忙外,很少能这样抱他一抱,亲他一亲。他也喜欢眼前的这个大个子,他的脸上总是挂着憨憨的笑,待人是那么友善,而且他的臂膀是那么结实,身上散发出来的男子气息是那么强烈。起码比以前整天喝得醉醺醺的林大泰要强得多,文秀是这样想的,就像他说的那样,只要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又有什么不好呢?

过了一会儿,客人渐渐地多了起来,纪婆婆来了,李老六来了,在街口做点心的吆哥来了,最后镇长关吉成也来了,他们念着妇人平日的好,还有些许同情她的遭遇,还是来了。屋里坐不下了,有的人就坐到了梅花井边,女人们挽起袖子,钻进小厨房帮着古成义一起准备酒饭。小屋虽简陋,但因为有了一些人气,有了一些温暖人心的话语,而变得格外生动起来。

临近正午,眼看一切都准备停当,大家正准备入席,这时门外来了两个当兵的,穿着青灰色的军装,斜背着长枪,在门口左看右看,叫了一声:“劳驾!这是林大泰家吗?你们中间,可有一位叫做陆云龙的吗?”

大家一看来了两个生人,都不作声了,关吉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拱了拱手,点头哈腰地道:“两位军爷,小的是本镇的镇长,本镇并无一位叫陆云龙的,两位想是找错地方了吧!”

当兵的道:“这里可是林大泰家?是便不错,前天有人在城里见到陆云龙了,一路悄悄地跟到这里,怎么会错?如果他不在,那就劳驾这家主人跟我们走一趟吧!”

他们说着拨开众人就要往里面闯,关吉成拦也拦不住,这时只听有人喊了一声:“且慢!”古成义分开人群走了出来,往两个当兵的身前一站,凛然道:“我就是陆云龙,我跟你们走便了,不要为难这户人家!”

两个当兵的竖了竖大拇指,赞道:“好样的!是条汉子!上峰有命,兄弟也是身不由己,咱们这就走吧!”

林家娘子从里屋跑了出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兵士面前,连连磕头,哀求道:“他不是陆云龙,他是我男人古成义,求求你们,放过他吧!”她的两个孩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跟在母亲身后,哇哇地哭。

兵士看着这一家子,奇怪地道:“你不是林大泰家里的吗?怎么反倒为他求起情来?如果不是他,你们倒是可以一家团聚了呢!”

大家都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七嘴八舌地询问起来,两个兵士一人只长了一张嘴,回答不了这许多问题,说了半天,方才把事情大致搞明白了。

那一场战斗,打得极其惨烈,为了攻下日军的阵地,一营的人上去,打光了,又一营上去,还是打光了。如果不是在发起冲锋的前一天晚上,陆云龙突然失踪,他就应该是第二天头一个攻上日军阵地的那个人。接下来的故事是林大泰站了出来,是他背着大刀,一手拿着一支长枪,踩着敌人和自己人的尸体,第一个登上日军的阵地;是他浴血奋战,用大刀将一排一排疯狂扑上来的敌人砍倒。战斗胜利结束后,战友们欢呼雀跃,而他和他的那些首先发起冲锋的将士们却再也回不来了……

士兵断断续续地说完,妇人兀自不信,只不停地说道:“大泰已经死了,他已经死了!现在他才是我的男人!求你们了,求你们了……”

士兵看了她两眼,看着她身上那件红色缎面的新衣服,轻蔑地道:“这个女人怕是疯了,自己的丈夫不要,一心想要找野男人了!”说着就要伸手去拉陆云龙,古成义,不,陆云龙将手一抬,轻轻地挣脱了,一把拉起地上的妇人,不顾一切将她紧紧地搂在怀里,像是要把她揉进自己的身体似的,在她耳边激动地说道:“你等我,一定要等我!等我回来,跟你过日子!”说着,捧起她泪水淋漓的脸,不由分说地在她唇上深深地印了一印,这才将她一把推开,跟着那两个当兵的,大踏步走开,结实的脚步一声声踩在老街的青石板上,像是每一次发起冲锋似的,头也不回一下。

妇人的哭声渐渐听不清了,现在萦绕在这个叫陆云龙男人心中的,是在总攻前的那一个晚上,林大泰对他说的每一个字——“云龙,你走吧,你干不过小日本,留下来也是个死,打仗的事让我来……你走以后,有空就去看看我婆娘,我不喜欢她,是家里逼着我们成亲的,说真的,她命苦,我对不住她……也看看我闺女,肚子里还有一个,应该是个男娃吧,我也不知道,是男娃就烧个纸,告诉我一声……”

所以他才来了谷桥镇,开始的时候只是同情、是怜悯,不知怎的,到了后来就变了,每次看到她,身上就像着了火似的,就想跟她好,跟她过日子。他是经过了战争的人,看过了那么多的死亡,那么多的鲜血,才更加懂得平常日子的珍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日子,哪怕再让他过上一天,也是不枉的了……

妇人早已哭得像是个泪人,乡亲们怎么劝也劝不住,文秀拉着关吉成的手,央求道:“爸爸,你帮帮他们吧!”

关吉成搓着手,为难地道:“可是他……他是个逃兵,这……”

“逃兵怎么了?为了女人当逃兵,这样的男人才是真男人呢!”背后突然有人插了一句,关吉成愕然回过头来,只见关大娘正站在他身后,关吉成奇道:“你怎么也来了?”

关大娘白了他一眼,嗔道:“我怎么不能来?”不再理他,径直来到妇人身边,高声说道:“你还不快追他去!”

那妇人被她这么一喝,也有点不明所以,茫然道:“大娘,你说什么?”

关大娘伸手把她从地上搀了起来,说道:“我看出来了,你是真心喜欢他,既然喜欢他,那还不快追他去?兴许碰上一个青天大老爷,肯成全你们也说不定。你在这儿哭,还能把人给哭回来不成?”

妇人恍然大悟,心里好像又亮堂了一样,感激地道:“大娘,我明白了,我这就找他去!”

关大娘又道:“慢着!就这么走啊,还没走到,饿也饿死了你!拿着!”说着,把手里攥着的一个小包塞到妇人怀里,妇人刚说了一个“不”字,大娘就打断她道:“收着!还有,两个孩子你带在身边不方便,就留在我家吧,你可还信得过我?”

妇人当然不是信不过大娘,只是刚才被她一喝,脑筋又活络了起来,不再是懵懵懂懂,想了一想,说道:“小的那个还在吃奶,离不开我,我还是带在身边吧,拉妹就……”

“就交给我吧!”文秀跳了出来,说道,“你放心,我不会让她吃苦的!”

“我不怕苦!”拉妹牵着弟弟在一旁应道:“我会洗衣服,会捡柴火,我……我什么都会!”

文秀说道:“好,那我教你识字,咱们一言为定!”两只小手像大人一样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约定,但在他们两个小孩看来,就是大大的,只要手一握,就算是天塌下来,也不会变的了。

李老六腿脚不好,眼看也帮不上什么忙,再加上最近自己也有一桩解不开的烦心事,再坐也坐不住,便辞别了众人,独自先回了家。长长的老街,每天被无数只脚踩来踩去,磨得几乎能照得见人影,李老六背着双手,腰间别着须臾不离身的旧烟袋,在街面上踽踽而行,像是在走自己的人生。

前两天,陈福星意外地来了一趟,把刚刚订下的那门亲事给退了。退了就退了吧,这样也好,原以为女儿嫁入大户人家,哪怕不是做正室,哪怕这个姑爷顽劣些,总算还有棵大树可以依靠,但现在都已经这样了,以后假如陈老爷一病不起,只靠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撑门面,只怕会更糟,到那个时候,难道要让闺女跟着他吃苦吗?

如果不是他来,守桥人原也不知道陈家竟然一败如斯!正应了“树倒猢狲散”那句话,陈家的产业已经变卖得差不多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二妈和三妈又各自卷了一大包金银,带着孩子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大太太也带了一个老妈子、一个丫环上山进了尼姑庵,下人们更是一哄而散,只把陈牧惮一人,丢给了平时老实巴交的老四。显赫了几十年的陈家如大厦崩折,只余下一座老宅子,就连厚重漂亮的朱红大门都被人拆了下来抵债,只找了一块破门板稍稍挡一挡风雨,一派凄凄惶惶的景象。

那天陈福星一走,初夏就赌气似的把自己关在房里,谁也不理。守桥人在门口叫了她两天,就跟从前守护自己的妻子似的,守护着女儿,他心中不解,这孩子,究竟是怎么了?

自从拉妹来到家里,文秀便央求着父亲,要把她也送到学堂去。关吉成为了难,想了半天,只好一五一十地对儿子说道:“拉妹是个好孩子,可惜是个女娃,女娃娃是不能上学的,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

文秀只是不依,什么祖宗留下的规矩,祖宗留下的规矩也并不全是好的。关吉成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与先生商量一下再说,好在先生虽是个旧派人物,但还算通情达理,兴许说得通。

拉妹在关家,每天跟了关大娘,不是忙这个就是忙那个,总也闲不下来,倒像是家里多了一个不要钱的长工似的,话又不多,因此关家上下,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关大娘怕把她累坏了,总是叫文秀多陪陪她,于是两人便常常结伴到镇子口玩耍,兴许有一天,在那条通往外面的小路上,就能看见拉妹妈妈带着弟弟回来的身影。拉妹虽然从来不说,但文秀看得出来,她思念母亲,思念弟弟,也许还思念着某个人的心思,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在路过镇子东面那座谯楼时,两人总会不由自主地看一眼墙根底下。在那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处,陈福星新支了一个摊,卖些洋碱香胰子、杏核凉眼药之类的小玩意儿。开始的几天,他总是将头深深地埋在臂弯里,一言不发,沉默得就好像他身后的那面墙一样。偶尔才露出脸来透透气,看到文秀他们走过,也不言语,只惨然地一笑,便算是打过招呼了,如果把那一笑拿去,实与一个陌生人无异。

这样的日子真漫长啊,这几天,陈福星几乎天天晚上都顶着星星回到家中,叫母亲热一下剩饭剩菜吃了,倒头就睡,连悲伤一下都来不及。每次当他睡着,四太太都会悄悄地来到他房里,坐在床沿,细心地帮他把薄薄的棉被掖好,看着月光下儿子疲惫的脸,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日子是不如从前了,但好在自己爱的人都还在身边,老爷不会再离开自己了,虽然话说不出,但每次看她的眼神中,却似有千言万语。儿子每次出门,她也不要再提心吊胆,家垮了,倒像是卸去了她心里的重担,日子过得从未像现在这般平静。她有时自己想想都会笑,命运的安排,总是让人这么捉摸不透,悲欢交集。

日子再艰难也总会慢慢过去,在大家都不曾留意的时候,陈福星的那个小摊前开始变得热闹起来,谷桥镇的人家在吃晚饭时也多了些聊天的话题:

“孩子他爹,今天谯楼底下那个人居然叫了我一声,倒是把我吓了一跳,啧啧,看他们的样子,兴许过得还不如我们家呢,这命哪……”

“妈妈,你再给我两角钱,今天小宝在谯楼那里,只花了两角钱,就猜中了一个好大的麦牙糖,明天我再去,我一定会猜中的……”

……

不管镇上的人怎么议论,初夏和父亲依旧守着那座廊桥,闲时种点菜,养些鸡鸭,似乎渐渐地忘了陈福星和他从前的那些事。只是在路过谯楼时,初夏会不自觉的,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牵着她似的,目光会情不自禁地朝墙根底下瞥上几眼,那里有陈福星的叫卖声:“凡士林,雪花膏,买的买来捎的捎,没有瓶瓶拿纸包——”抑扬顿挫,煞是好听。

有一次,初夏听得入了神,眼睛看着这边,脚还在往前走,险些撞上在前边等她的李老六。守桥人暗中叹了口气,说道:“初夏,你去帮我买瓶万金油吧,嘿,前些日子,隔壁村的货郎高来的时候,我就没舍得买,现在想想,还怪好用的!”

初夏摇摇头,轻声道:“不,我不去,你想要,你去呗!”说是不去,可她脚上的鹅黄缎鞋就仿佛和街面粘在了一起似的,就是不往前挪一步。

李老六从兜里摸出一些钱来,塞在初夏的手里,说道:“傻孩子,我腿脚不好,上上下下的不方便,你去吧,我在这里等你!”

初夏这才接过钱来,不放心地说了一句:“那你可一定要等我!”

李老六在路边寻了个条石坐下,点上一袋烟,郑重地点了一下头,初夏这才将额头散乱的几根头发捋了又捋,拉了拉身上那件翠绸花袄,缓步向着谯楼底下走去。

阳光静好,守桥人李老六安静地坐在条石上,眯着眼睛看着周围的拱桥小巷,惬意地抽完一袋烟,既适意又畅怀。他远远地看着初夏和陈福星细细地交谈,陈福星不知说了句什么,两人一起笑了起来。他等了一会儿,又等了一会儿,初夏还是没有回转来。他们家养的那只大黑狗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在主人身边钻来钻去,李老六摸着它头上又长又密的毛,半开玩笑地对它说道:“老伙计,又剩下我们两个老东西了哟!”大黑狗像是听懂了主人的话,呜呜呜地低叫了几声。

李老六看着大黑狗已有些浑浊的眼睛,正想说你也老了,这时就看见大黑狗头上有一些亮晶晶的东西,他凑近了些,细心地捡了一个出来,托在手心里看,是一粒晶莹剔透的雪花,被手心的热度一烘,很快就化成了一滴冰凉的雪水。

下雪了?在这个地方,这可是极少见的事啊!果然,天上阴云垂布,小小的雪花纷落,洒盐飞絮似的,十分好看。虽然雪量很小,大多数刚到地面就已经化而为水,但已足够令谷桥镇的人们兴奋莫明了。不远处,关文秀和拉妹欢呼着,跳跃着,用外衣接盛着天上落下的每一片纯白的雪花。再远一些,初夏和陈福星也忘记了交谈,陈福星抓下一片片雪花放在手心里,让初夏挑出其中最大的一片,浑然忘了她是来买东西的。在这一刻,小镇的人们忘记了生活带给他们的苦难,在这一刻,他们全都变回了孩子。

似乎在嫌这场雪还不够热闹似的,有人拿出鞭炮放了起来。是啊,马上就要过年了,这样就又过了一年,李老六听着不断传来的鞭炮声,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想起了上一次看雪的时节。那时候,他刚有了初夏,赶着大车在回家的路上。车后坐着一大一小两个女子,他回过头,看到初夏的娘抱起那个小小的女娃,捏着她小小的手冲着他招着,雪花纷飞中,两张红扑扑的脸愉快地笑着,那情景,多么美。现在,匆匆十几年过去了,自己再也不能像文秀和初夏那样,跳呀,叫呀,再过十几年,眼前的他们是否也会像自己一样,坐在老街的一角,想着记忆的旧巷处,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责任编辑 高生荣)

猜你喜欢
福星陈家大娘
PbI2/Pb5S2I6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Porous AlN films grown on C-face SiC by 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
家里的宝
两个少年两匹马
王大娘钉缸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好媳妇有眼力见儿
雪天里的良心红薯
陈家谷古战场考察记